「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熊華萍是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副院長,也是安順市和關嶺自治縣市縣兩級的人大代表。她常年紮根基層,偏僻村寨、田間地頭都是她「戰鬥」的陣地,成為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現在走路還痛不痛?」熊華萍邊給潘雲龍檢查邊詢問。
熊華萍是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的副院長,一大早,忙完醫院的事,熊華萍就馬不停蹄的趕往關索街道月亮彎村潘雲龍老人家裡,給老人做健康檢查。 2017年,熊華萍入村服務時,發現潘雲龍用塑膠袋包裹著雙腿,吃力的幹著家務活。在仔細詢問下才得知,老人的雙腿患有潰瘍,已經40多年了,四處求醫也沒治療好。看到老人被病痛折磨,熊華萍主動請纓給老人嘗試治療,考慮到潘雲龍家是貧困戶,家庭比較困難,還免除了治療費。 「當時老人的兩隻腳小腿內側基本上都是感染潰爛的,顏色是發黑的,我光是給他清創那些壞死組織,在清創的過程中就看到很多血管,毛細血管之類的,你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大量出血,所以在清創的過程中我是特別特別的小心。」熊華萍回憶道。 一開始提出要給老人治病,熊華萍心裡其實並沒有底,但醫者仁心,只要有一點希望她也要試一試。後來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潘雲龍的腿明顯好轉,這給熊華萍很大的信心,半年多的免費治療,將潘雲龍四十多年的雙腿潰瘍給治痊癒了。 「幸虧得熊醫師給我父親治療好了,而且還免費,非常感謝她。」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月亮灣村潘雲龍的兒子說。
剛走訪完潘雲龍戶,熊華萍又馬上趕往大橋村潘國忠老人家裡。今年已經80歲的潘國忠,身患腔隙性腦梗死,高血壓,她的老伴羅國賢關節疼痛,走路都需要拐杖,再加上女兒遠嫁,如今就只有兩位老人獨自在家。熊華萍每個月都要過來給他們送藥和體檢,陪著老人聊聊天說說話,噓寒問曖,兩位老人也將熊華萍當女兒看待,一見到她都非常高興。 「她經常給我們帶藥來,還免費,只要見到她心裡就特別高興。」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大橋村村民潘國忠說。 熊華萍於1998年在衛校畢業後就在關嶺縣永寧鎮衛生院參加工作,後來轉到關索街道衛生院,一直負責門診工作,此外她還兼顧疫苗接種工作,一個人身兼數職,充當著醫院的「多面手」,這一幹就幹了22年。 「我與熊華萍副院長共事的這四年當中,感覺到熊華萍副院長是一個很敬業的人,對老弱病殘的病人都關心照顧,主動送醫送藥,在臨床業務工作中,作為業務的副院長,她主動的接待入院患者,對患者就像親人一樣,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解說病情,任勞任怨,隨喊隨到。」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院長安露說。 對於熊華萍來說,行醫過程中讓她覺得最大困難的是學習電腦,因為需要將病人的檔案一一精確錄入電腦,這對未接觸過電腦的熊華萍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題。 「07年執行農村合作醫療過後,因為那個時候很多東西都是現摸索,現學電腦,現學制表格,很多時候都是加班加點的做,加到很晚的話,就睡在辦公室。」熊華萍說。 分給病人的時間多了,留給家人的時間就少了。 「當初我家孩子在關嶺上幼兒園,我還在永寧,每次要回去上班的時候,孩子經常都說『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我每次都是含著眼淚回去上班的。」熊華萍回憶道。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同時又是一名醫務人員,熊華萍更關注每一個涉及醫療衛生的問題。每次進村服務,她都會搜集群眾們的意見和建議,仔細記錄,認真梳理,以便更好的為群眾排憂解難。在送醫上門過程中,熊華萍了解到,村級衛生室的村醫由於需要承擔各村所有公共衛生事務和一般診療,工作量大,待遇低,導致留不住人才,村民們看病難。為此,熊華萍在2011年提出了《關於提高村醫待遇的建議》,並得到重視和採納。 「2011年以前,我們村醫綜合待遇一個月也就是一千塊錢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村醫根本就堅持不下來。現在我們的工資已經提高到三千元左右,已經好很多了。」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大關村村醫謝鴻豔說。
代表的「位」是人民給的,就要為民有所「為」,這是熊華萍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她付諸於實踐的信念,作為基層醫生,她時常關注醫療問題、健康問題,任人大代表以來,她曾在市、縣人代會中先後提出《關於提高村醫待遇的建議》、《關於督促醫療機構補充或培訓衛生人才,讓中醫管投入使用的建議》、《關於加大新農合政策宣傳,提高補償比例,降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的建議》等,都得到上級部門重視。在接下來的人代會中,她也做足了準備。 「現在我們村醫少、事情多且雜,我想在增加村醫方面提一些問題,減輕我們村醫的工作負擔,這也是我著手想做的事情。」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副院長熊華萍說。 二十餘載行醫路中,熊華萍風裡雨裡,隨叫隨到,把病人當親人,用仁心仁術守護群眾的健康,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把青春韶華投入到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為父老鄉親當好「健康守門人」,繼續踐行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人大代表,我本身也是個基層的醫生,要利用經常進村入戶,為老百姓服務的這個機會,廣泛聽取群眾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後形成我自己的建議,切實解決老百姓所需的問題。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的站好位、守好崗,履行好我人大代表的這個職責。」熊華萍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賽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