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人大代表熊華萍: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2021-01-08 天眼新聞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熊華萍是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副院長,也是安順市和關嶺自治縣市縣兩級的人大代表。她常年紮根基層,偏僻村寨、田間地頭都是她「戰鬥」的陣地,成為群眾健康的「守護者」。  「現在走路還痛不痛?」熊華萍邊給潘雲龍檢查邊詢問。

熊華萍是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的副院長,一大早,忙完醫院的事,熊華萍就馬不停蹄的趕往關索街道月亮彎村潘雲龍老人家裡,給老人做健康檢查。  2017年,熊華萍入村服務時,發現潘雲龍用塑膠袋包裹著雙腿,吃力的幹著家務活。在仔細詢問下才得知,老人的雙腿患有潰瘍,已經40多年了,四處求醫也沒治療好。看到老人被病痛折磨,熊華萍主動請纓給老人嘗試治療,考慮到潘雲龍家是貧困戶,家庭比較困難,還免除了治療費。  「當時老人的兩隻腳小腿內側基本上都是感染潰爛的,顏色是發黑的,我光是給他清創那些壞死組織,在清創的過程中就看到很多血管,毛細血管之類的,你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大量出血,所以在清創的過程中我是特別特別的小心。」熊華萍回憶道。  一開始提出要給老人治病,熊華萍心裡其實並沒有底,但醫者仁心,只要有一點希望她也要試一試。後來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潘雲龍的腿明顯好轉,這給熊華萍很大的信心,半年多的免費治療,將潘雲龍四十多年的雙腿潰瘍給治痊癒了。  「幸虧得熊醫師給我父親治療好了,而且還免費,非常感謝她。」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月亮灣村潘雲龍的兒子說。

剛走訪完潘雲龍戶,熊華萍又馬上趕往大橋村潘國忠老人家裡。今年已經80歲的潘國忠,身患腔隙性腦梗死,高血壓,她的老伴羅國賢關節疼痛,走路都需要拐杖,再加上女兒遠嫁,如今就只有兩位老人獨自在家。熊華萍每個月都要過來給他們送藥和體檢,陪著老人聊聊天說說話,噓寒問曖,兩位老人也將熊華萍當女兒看待,一見到她都非常高興。  「她經常給我們帶藥來,還免費,只要見到她心裡就特別高興。」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大橋村村民潘國忠說。  熊華萍於1998年在衛校畢業後就在關嶺縣永寧鎮衛生院參加工作,後來轉到關索街道衛生院,一直負責門診工作,此外她還兼顧疫苗接種工作,一個人身兼數職,充當著醫院的「多面手」,這一幹就幹了22年。  「我與熊華萍副院長共事的這四年當中,感覺到熊華萍副院長是一個很敬業的人,對老弱病殘的病人都關心照顧,主動送醫送藥,在臨床業務工作中,作為業務的副院長,她主動的接待入院患者,對患者就像親人一樣,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解說病情,任勞任怨,隨喊隨到。」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院長安露說。  對於熊華萍來說,行醫過程中讓她覺得最大困難的是學習電腦,因為需要將病人的檔案一一精確錄入電腦,這對未接觸過電腦的熊華萍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題。  「07年執行農村合作醫療過後,因為那個時候很多東西都是現摸索,現學電腦,現學制表格,很多時候都是加班加點的做,加到很晚的話,就睡在辦公室。」熊華萍說。  分給病人的時間多了,留給家人的時間就少了。  「當初我家孩子在關嶺上幼兒園,我還在永寧,每次要回去上班的時候,孩子經常都說『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我每次都是含著眼淚回去上班的。」熊華萍回憶道。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同時又是一名醫務人員,熊華萍更關注每一個涉及醫療衛生的問題。每次進村服務,她都會搜集群眾們的意見和建議,仔細記錄,認真梳理,以便更好的為群眾排憂解難。在送醫上門過程中,熊華萍了解到,村級衛生室的村醫由於需要承擔各村所有公共衛生事務和一般診療,工作量大,待遇低,導致留不住人才,村民們看病難。為此,熊華萍在2011年提出了《關於提高村醫待遇的建議》,並得到重視和採納。  「2011年以前,我們村醫綜合待遇一個月也就是一千塊錢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村醫根本就堅持不下來。現在我們的工資已經提高到三千元左右,已經好很多了。」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大關村村醫謝鴻豔說。

代表的「位」是人民給的,就要為民有所「為」,這是熊華萍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她付諸於實踐的信念,作為基層醫生,她時常關注醫療問題、健康問題,任人大代表以來,她曾在市、縣人代會中先後提出《關於提高村醫待遇的建議》、《關於督促醫療機構補充或培訓衛生人才,讓中醫管投入使用的建議》、《關於加大新農合政策宣傳,提高補償比例,降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的建議》等,都得到上級部門重視。在接下來的人代會中,她也做足了準備。  「現在我們村醫少、事情多且雜,我想在增加村醫方面提一些問題,減輕我們村醫的工作負擔,這也是我著手想做的事情。」關嶺自治縣關索街道衛生院副院長熊華萍說。  二十餘載行醫路中,熊華萍風裡雨裡,隨叫隨到,把病人當親人,用仁心仁術守護群眾的健康,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把青春韶華投入到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為父老鄉親當好「健康守門人」,繼續踐行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人大代表,我本身也是個基層的醫生,要利用經常進村入戶,為老百姓服務的這個機會,廣泛聽取群眾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後形成我自己的建議,切實解決老百姓所需的問題。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的站好位、守好崗,履行好我人大代表的這個職責。」熊華萍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賽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 • 牢記使命】關嶺人大代表熊華萍:群眾健康的「守護...
    她常年紮根基層,偏僻村寨、田間地頭都是施展所學的陣地;她不矜名、不計利,只願守護群眾健康。她就是關嶺自治縣人大代表、關索街道衛生院副院長熊華萍。熊華萍:「現在走路還痛不痛?」潘雲龍:「現在不痛了。」
  • 貴州磷化集團幫扶關嶺結碩果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貴州磷化集團與關嶺自治縣拉開了結對幫扶的序幕。貴州磷化集團上下一心,五年裡,不斷將項目、資金、技術以及精銳力量帶到關嶺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以攻城拔寨之勢,帶領群眾離貧脫困,彰顯了幫扶路上攜手共進的深厚情懷。眼下正值冬種時節,關嶺自治縣新鋪鎮海百合村貴州磷化集團肥料銷售火熱。
  • 關嶺:太陽能怎麼發電?光伏產業如何「照亮」增收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關嶺結合自身實際,搶抓發展機遇,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全縣五個光伏項目持續加快進度,目前併網發電工作已接近尾聲,收尾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在關嶺自治縣崗烏卓陽農業光伏電站,4000餘畝光伏項目依山而建,附著在山體表面。
  • 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全民健康」成高頻詞
    人民網銀川1月12日電 (賈 茹)「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句話,說進了百姓的心坎上,也激發了人大代表建言獻策的熱情。 今年的寧夏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提升全民醫療和健康水平。這讓寧夏醫科大學副校長、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的楊銀學興奮不已。
  • 關嶺舉辦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
    「輸精槍要在45度角進去,隨後慢慢抬平,左手把握住子宮,用輸精槍頭在子宮頸口找進口,然後用輸精槍往前進6至10釐米,這樣就可以放精子進去......」近日,關嶺自治縣關嶺牛人工技術授精實踐操作培訓在關嶺牛核心種牛場認真進行,畜禽品種改良站站長、高級獸醫師劉玉祥正在向學員們教授牛的人工授精技術。
  • 關嶺縣委黨校第22期中青班走進草王壩,聆聽黃大發上黨課
    一句樸實的語言,表現了身為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本質以及對黨和人民群眾事業的拳拳之心。據了解,20世紀60年代起,原草王壩村支書黃大髮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風鑽、鋼纖、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
  • 市人大代表言繼春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是一名代表應有的責任
    作為湖南維格磁流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言繼春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市人大代表,她又是群眾的「代言人。」當選市十五屆人大代表以來,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言繼春先後圍繞非公企業發展、勞動用工、民生熱點等問題建言獻策,展現了一位代表的擔當。
  • 關嶺:嚴守交通一線 慎穩織牢疫情防控網
    「疫情防控行程卡」,並做好登記放行,確保不讓一例疑似患者進入關嶺。」>據了解,自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以來,關嶺積極落實相關防疫政策,做好防疫宣傳引導,在車站、碼頭還有公交車、計程車等各方面採取健康碼出示、佩戴口罩,每日消殺等疫情防控措施。
  • 深圳人大代表孫喜琢:加快實現「病有良醫」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
    深圳經濟特區40年曆程中,各級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改革徵程的重要的見證者和推動力量。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號召下,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行動,爭當深學篤行的表率、履職盡責的模範、改革發展的先鋒和聯繫群眾的紐帶。
  • 關嶺:石頭裡的貴州記憶
    2001年,關嶺自治縣成立了古生物化石保護中心和執法監察大隊,盜掘情況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國家頒布《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次年頒布《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盜挖盜採現象得以遏制。2018年8月,關嶺自治縣公安局、國土局、地質公園管理處等多個部門配合行動,多次開展夜間執法行動,集中打擊了一批化石盜挖盜採犯罪活動。
  • 讓關嶺牛產業更牛!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在...
    8月21日,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在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開班,安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家志、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宋汝謀、青島市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劉開東和關嶺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馮明祥等出席開班儀式。
  • 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人大代表中的村醫、鄉鎮衛生員也戰鬥在抗疫一線,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從江縣雍裡鄉大塘村衛生員李春燕一直奔忙在大塘村的各個角落,堅持到摸排卡口值守、測量體溫,對全村進行消毒消殺,利用法律宣傳微信群、婦女兒童接種群、聊天群、鬥牛群等微信工作群,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疫情動態、政策法規等,主動擔當村民生命健康的白衣守護者。
  • 關嶺:國旗飄飄,歌聲嘹亮
    在關嶺自治縣海百合廣場上,縣領導幹部與廣大人民群眾相聚於此,用升國旗,唱紅歌等方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與祝福。 早上9時,伴著東升紅日與鏗鏘步伐,升旗儀式正式開始。隨著國歌響起,國旗在眾人莊嚴的注目中緩緩升起,飄揚于晴空。
  • 「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關注南水北調移民群眾生存發展...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服務移民群眾、促進庫區經濟發展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5月19日, 全國人大代表、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庫區目前是工廠不能建、牛羊不能放、網箱不能養,群眾生產發展困難重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探索出一種模式,發展生態產業。」張家祥舉例,目前淅川縣發展了30多萬畝林果,但種植林果剛開始五六年基本沒有經濟效益,一般的老百姓、企業不願意種,非常需要政府的支持。
  • 治理城市「小井蓋」,人大代表和我們是這樣用力的!
    關注民生也是我們人大代表的責任!」張月萍回答堅定。 為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針對窨井蓋問題多發現象,在人大代表等支持下,2020年8月,該院向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及時監督處理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窨井蓋,加強對窨井蓋等道路附屬設施養護的日常監管,完善監管制度,確保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運營安全。
  •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境內。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埋藏的化石形成於距今兩億兩千萬年前的海灣環境,主要化石包括:海生爬行動物、海百合等以及古植物化石。化石種類豐富、多樣、完美。
  • 溫州人大代表抗疫「群英譜」
    基層人大代表「白加黑」連軸轉   從抗擊疫情那天開始,溫州樂清市人大代表、社區幹部陳姿就每天「白加黑」連軸轉,在卡口從早上8點一直堅守到夜裡11點。   「我自己在這裡土生土長,做社區工作已經19年了,可能我的勸阻,他們(居民)更能接受一點。」陳姿說,「再說我也是人大代表,人民選我當代表,我這個代表就要為居民服務。」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專家認為,關嶺海生動物大約在水深約200—500米的海洋中生活。當時,由於沉積環境寧靜,海生爬行動物以及魚類、海百合和大量無脊椎動物等保存完好,經後期地質作用,形成了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的化石寶庫。隨著關嶺的古生物化石被世界知曉,新鋪鎮的一些村民開始秘密從事古生物化石盜挖盜採活動。
  • 海內外專家為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群申遺建言獻策
    喬啟明 攝   中新網關嶺6月28日電 (周燕玲)貴州關嶺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國際研討會28日在此間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關嶺化石群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建言獻策。海百合化石。
  • 國內外專家齊聚貴州關嶺:研討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
    關嶺山水、人文、古生物化石等旅遊資源豐富,如何將珍貴的旅遊資源綜合起來打造品牌值得深入探討和 實踐。他希望專家朋友們能綜合考量各方面資源,多提建議,助推關嶺、安順以及貴州全省的旅遊發展。」貴州省旅發委副主任汪文學說。  研討會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Ryosuke Motani認為;在關嶺魚龍發現之前,科學界對魚龍的認識還比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