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與磁矩-上篇

2020-11-29 找磁材

懂磁帝系列文章已經寫了三十多篇,我們不僅介紹了磁學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也講解了關於燒結釹鐵硼材料的生產與性能,但一直還沒有追根溯源,講講物質磁性的來源,這一期就讓我們就探訪一下磁世界的起點吧~

磁場的產生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種是以運動電流為基礎(電磁感應),另一種是以構成物質基本粒子的自旋為基礎。第一種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電流的磁效應,導線通電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第二種是物質本身產生的磁場,是我們要今天主要介紹的內容。

世間萬物都有磁性,小到我們身邊的桌、椅,大到宇宙中的行星、太陽無一不具有磁性,不論他們處於什麼狀態(晶態、非晶態、液態與氣態),處於高溫或低溫,處於高壓或低壓,均具有磁性,所不同的是有些物質磁性強,有些物質磁性弱,但可以說沒有磁性的物質是不存在的。

物質根據其在外磁場中表現出的特性可分為五類:順磁性物質,抗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亞鐵磁性物質,反鐵磁性物質。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物質都有磁性?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同物質具有以上不同的特性呢?這要從構成物質的基礎——原子說起。

物質由原子構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中,電子因繞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因自旋具有自旋磁矩,原子的磁矩主要來源於電子的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這是一切物質磁性的來源。(原子核的磁矩僅是電子磁矩的1/1836.5,因此原子核磁矩一般被忽略)

單一孤立原子的磁矩

磁矩是一個有方向的矢量。原子中電子的自旋方式分為上下兩種,在大多數物質中,具有向上自旋和向下自旋的電子數目一樣多,他們產生的磁矩會相互抵消,整個原子對外沒有磁性。只有少數物質原子內部的電子在不同自旋方向上的數量不一樣,這樣,在自旋相反的電子磁矩相互抵消後,還剩餘一部分電子的自旋磁矩內有被抵消,整個原子具有總的磁矩。單一原子的磁矩取決於原子結構,即電子的排布和數量,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的原子都有自己的磁矩。

晶體中原子的磁矩

上面我們討論的是單一原子的磁矩,但在固體晶體或非晶體中,原子處在晶體結點上,這些原子會受到臨近原子的核電場和電子靜電場的影響,因此晶體中原子的磁矩與單一孤立原子是不同的。例如鐵、鈷、鎳,它們被稱為3d過渡族金屬,在晶體中部分原子的電子會變成相鄰原子的公有化電子,原子的電子結構發生了變化,部分軌道磁矩會被凍結,此時對晶體中原子磁矩做出貢獻的只剩下自旋磁矩,這樣晶體中原子的磁矩就和理論值有了差異。

宏觀物質的磁矩

通過前面的內容我們已經知道了宇宙萬物都是有磁性的,磁性主要是起源於原子磁性。由於不同原子的磁矩不同,導致宏觀物質間原子磁矩間相互作用,原子磁矩在室溫狀態下的排列不同,我們按照宏觀物質的磁性能特徵將他們分為順磁性物質、抗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亞鐵磁性物質和反鐵磁性物質,這些特徵包括以下3個。

1、磁化強度M

物質的宏觀磁性是由構成它的原子或分子磁矩所貢獻的,我們將單位體積內材料的總磁矩稱為該材料的磁化強度,用M表示,單位為A/m。

設某一物質的體積為V,它有n個原子,每一個原子的磁矩為μJ,那麼M=μJ1+μJ2+……+μJn , 也就是M= ΣμJ/v。

2、磁化強度的磁化曲線(M~H曲線)

當外磁場為零的時候,原子磁矩可能是混亂排列的,但當我們施加一個不為零的外磁場時,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每一個原子磁矩都可轉向外磁場的方向,此時物質的磁化強度M發生了變化。磁化強度M隨外磁場H的變化而變化的關係曲線稱為磁化曲線,簡寫成M~H磁化曲線。不同物質的磁化曲線也是不同的。

3、磁化率χ

在M~H磁化曲線上,任意一點的M與H的比值我們稱為磁化率,用χ表示。χ=M/H ,其中M的單位為A/m, H的單位也是A/m,所以是相對磁化率,是沒有單位的。

我們用上述原子磁矩的大小和排列方式、M~H磁化曲線的形態,以及磁化率等參量來描述物質的磁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

順磁性物質

是一種把它們移近磁場時可依磁場方向發生磁化,但很微弱,要用精密儀器才能測出的物質;如果把外加磁場移走,內部的磁場也會歸零,導致其沒有磁性。如鋁、氧氣等。

順磁性物質每一個原子都有磁矩,這使得順磁性物質具有固有原子磁矩;順磁性物質相鄰原子間不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室溫下,原子磁矩是混亂排列的,原子磁矩μJ在任何方向的投影值都是零。當有外磁場H作用時,這類物質的原子磁矩只能沿外磁場方向轉一個非常小的角度,其磁化強度隨外磁場的增加而緩慢增加。它的磁化率χ>0,數值一般為10-5~10-3。

為了使順磁性物質的原子磁矩完全按照外磁場方向排列,根據粗略估計,這需要外磁場強度為109~1010 A/m, 這是目前人造磁場難以實現的。

抗磁性物質

是磁化率為負值的物質,也就是說磁化後磁場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反。所有的有機化合物都有抗磁性,石墨、鉛、水等都是抗磁性物質。

抗磁性物質的原子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在磁場中的投影都為零,也就是說抗磁性物質沒有淨原子磁矩,但在外磁場的作用下,電子軌道會產生一個感生的附加磁矩,並且這個感生磁矩與外磁場的方向相反,因此出現負磁性。抗磁性物質的磁化強度方向是負的,與外磁場相反,其絕對值隨外磁場的增加而線性提高。

鐵磁性物質

是一種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被磁化後,即使外部磁場消失,依然能保持其磁化的狀態具有磁性的物質,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的金屬元素共有83中,其中有4種在室溫以上是鐵磁性元素,它們是鐵、鈷、鎳和釓;在極低溫度下,還有5種元素可以轉變為鐵磁性元素,它們是鋱、鏑、鈥、鉺和銩。

鐵磁性物質中原子具有固有的原子磁矩,部分電子會公有化,相鄰原子自旋磁矩彼此同方向平行排列(又稱為自發磁化)。鐵磁性物質的M~H磁化曲線是非線性的,同時磁化率χ是隨磁場的變化而變化的,鐵磁性物質磁化率χ很大,最高可達105~107。

反鐵磁性物質

不會產生磁場,這種物質比較不常見,新的反鐵磁性物質還在不斷被發現。大多數反鐵磁性物質只存在於低溫狀況,假設溫度超過一定值,通常會變為具有順磁性。例如,鉻、錳等都具有反鐵磁性。

反鐵磁性物質中原子也具有固有的原子磁矩,部分電子會公有化,但相鄰原子磁矩反向排列(又稱為反鐵磁有序)。鐵磁性物質的M~H磁化曲線是線性的,磁化率χ>0,其數值約為10-4~10-5,很小,是一個常數,也就是說反鐵磁性物質在外磁場中磁化時,其原子磁矩隨外磁場變化很小,與順磁性物質相同,屬於弱磁性。反鐵磁磁性物質的磁化率χ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如下圖,Tn被稱為尼爾溫度。

亞鐵磁性物質

宏觀磁性與鐵磁性相同,僅僅是磁化率低一些(磁化率χ為102~105),典型的亞鐵磁性物質如鐵氧體,它們與鐵磁性物質的最顯著區別在於內部磁結構(磁矩排列)的不同。

亞鐵磁物質的原子磁矩不為零,相鄰原子磁矩間彼此存在間接交換作用,或RKKY交換作用,使相鄰亞點陣的原子磁矩反向平行排列,但它們相鄰亞點陣的原子磁矩大小不同(見圖上),這種現象也稱為亞鐵磁有序或亞鐵磁自發磁化。亞鐵磁物質的M~H磁化曲線是非線性的,與鐵磁性物質相似,只是磁化率略低,但仍屬於強磁性。

以上我們從微觀層面了解了物質磁性的來源以及磁矩的物理意義,下一期懂磁帝將從宏觀層面介紹磁性材料的磁矩,包括磁矩與磁通、剩磁等的關係,磁矩如何測量和計算等~

註:本文部分內容引用《燒結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與技術》周壽增,董清飛,高學緒著

相關焦點

  • 磁矩與磁通,磁矩與剩磁
    上期懂磁帝從微觀層面向大家介紹了磁性的來源與原子磁矩的概念,我們知道了宇宙萬物都是有磁性的,磁性主要是起源於原子磁性,我們可以用磁化強度、M~H曲線和磁化率去描述物質的磁特性。本期我們從宏觀層面為大家介紹磁矩和磁通、剩磁的關係,以及如何測量或計算磁體的磁矩。
  • 聊一聊磁矩磁矩(1)
    磁矩是磁鐵的一種物理性質。處於外磁場的磁鐵,會感受到力矩,促使其磁矩沿外磁場的磁場線方向排列。磁矩可以用矢量表示。
  • 凝聚態物理學的進展,對物質磁性的唯象研究,磁性物理的蓬勃發展
    後來,安培提出關於磁性分子電流的理論。按照這種學說,物質是由許多本來就具有磁矩的「磁性分子"構成的,而各個「分子」的磁矩則是由「分子」內部的某種「電流」引起的。但是,安培所說的「分子」不過是構成磁性物質的一些小單位,它不同於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分子,而所謂「分子電流」也只不過是宏觀電流的某種等效物,與我們今天對物質的認識相去甚遠。
  • 「電子自旋」趣事(10)——愛因斯坦在磁矩與自旋研究方面的貢獻
    大約在1915年至1916年期間,愛因斯坦與荷蘭物理學家德哈斯合作,就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他們想驗證,磁性材料中的磁性是不是來源於材料中帶電粒子的軌道運動被物理學稱為「愛因斯坦-德哈斯實驗」的思想起源於經典電磁學中的安培分子電流觀點;安培認為,磁性材料的磁性來自於材料內部分子不斷做圓形軌道運動的電流,從而產生微小的磁偶極矩,這些偶極矩矢量合就使材料顯示出磁性來。
  • 美國費米實驗室計劃重測μ介子磁矩
    美國費米實驗室計劃重測μ介子磁矩 重點尋找未知的虛粒子 2017-04-14 科技日報 劉霞   磁矩是μ介子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粒子內在的磁性有關,在與虛粒子相互作用時,μ介子的磁矩會發生變化。15年前,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顯示,μ介子的磁矩比理論預測大。物理學家們認為,與未知粒子的相互作用導致了這種異常。最新的μ介子g-2實驗也旨在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測量μ介子的磁矩。
  • 進展|一種基於自旋軌道力矩效應全電學操控磁矩翻轉和信息寫入的新...
    如何利用全電學方法實現磁性薄膜的確定性磁矩翻轉,一直是研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挑戰性難題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實現磁矩確定性翻轉的方式發生了階躍性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磁隨機存儲器(MRAM)更新換代式的遞進發展。
  • VASP計算非線性磁矩和磁各向異性能(自旋軌道耦合)小結
    非線性磁矩計算:        1)計算非磁性基態產生WA.VECAR和CHGCAR.文件
  • 順磁性、超順磁性及鐵磁性對比劑的區別
    01順磁性對比劑順磁性對比劑由順磁性金屬元素組成,例如釓、錳、銪,但是這些都是有毒的金屬元素,需要「解毒」,也就是把這些金屬元素包起來,即形成該金屬元素的螯合物,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人體內使用,他們所含的外層電子是不成對的,因此有較大的磁矩,外加磁場存在時存在磁性,去除外加磁場時
  • 磁性材料的居裡溫度與工作溫度
    在原子中,電子因繞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因自旋具有自旋磁矩,原子的磁矩主要來源於電子磁矩,這是一切物質磁性的來源。過高的溫度會改變原子的磁疇結構,從而導致物質磁性的消失。因此,各類磁性材料都有一個自己的最高工作溫度。了解磁材的最高工作溫度有利於在使用中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磁體失磁。說到溫度與磁性關係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居裡溫度」。
  • 每周一磁 · 磁性材料的居裡溫度與工作溫度
    在原子中,電子因繞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因自旋具有自旋磁矩,原子的磁矩主要來源於電子磁矩,這是一切物質磁性的來源。過高的溫度會改變原子的磁疇結構,從而導致物質磁性的消失。因此,各類磁性材料都有一個自己的最高工作溫度。了解磁材的最高工作溫度有利於在使用中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磁體失磁。
  • 美計劃重測μ介子磁矩 重點尋找神秘的虛粒子!
    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美國費米實驗室表示,他們將於下月重測μ介子的磁矩,此研究有可能揭示未知的虛粒子,從而開闢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
  • 磁性探秘|同樣是金屬,為何只有磁鐵?卻沒有磁銅和磁鋁?
         為了描述磁性,我們引入了磁矩的概念,磁矩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帶有磁性的基本單元電子的磁矩分為自旋磁矩與軌道磁矩。原子核內部的質子和中子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原子核也被認為擁有自旋,那麼原子核就存在自旋磁矩。由於原子核的運動速度較慢,因此原子核的磁矩不到電子磁矩的千分之一,可以忽略。那麼決定原子磁矩的便是核外電子。當原子構成物質時,核外電子的運動軌道會受到限制,使其不能構成一個整體,對外便不顯示磁性。可見,最終決定原子磁矩的還是電子的自旋磁矩。
  • 【核磁共振基礎】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的磁性起源於原子核的磁矩。而原子核的磁矩又起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可統稱為核子,都有自旋角動量。在微觀世界,自旋和質量一樣,是所有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質子、中子的自旋量子數都為1/2。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都有自旋運動和軌道運動,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等於組成它的所有原子核的角動量的矢量和。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美發現兼具磁性和導電性的「超級原子」
    據物理網6月16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同時具有磁性和導電性的「超級原子」。這種含有1個釩原子和8個銫原子的原子簇十分穩定,將來可能被用於製造下一代計算機的分子電子器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化學》雜誌網絡版上。
  • 日月流逝,磁鐵會失去磁性嗎?背後的科學原理
    時光會打磨掉磁鐵的磁性原子磁矩與物體磁性在我們進一步了解磁鐵如何失去磁性之前,讓我們先試著了解磁鐵如何產生磁性。儘管質子和中子也繞著它們的軸旋轉,增加了原子的淨磁矩,但是它們產生的磁矩比電子小1000倍,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 日月流逝,磁鐵會失去磁性嗎?背後的科學原理
    時光會打磨掉磁鐵的磁性 原子磁矩與物體磁性在我們進一步了解磁鐵如何失去磁性之前,讓我們先試著了解磁鐵如何產生磁性。 儘管質子和中子也繞著它們的軸旋轉,增加了原子的淨磁矩,但是它們產生的磁矩比電子小1000倍,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 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
    這無疑顛覆了人們的固有認知,甚至可以帶動一個改寫教科書的新研究領域的興起——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在2007年,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兩位物理學家J. Ferna´ndez-Rossier和J. J. Palacios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agnetismin Graphene Nanoislands」的研究論文。
  • 解密適合永磁材料廠常用的磁性能檢測設備
    很多產品數據比如磁通,磁矩,表磁,剩磁、矯頑力,內稟矯頑力,磁能積,磁滯回線,退磁曲線等等這些可以提供麼?湖南省永逸科技有限公司為您解密適合永磁材料廠常用的磁性能檢測設備,讓您輕鬆應對採購出招。高斯計應用範圍:永磁材料的表磁測量;磁路間隙磁場的測量;磁場發生裝置產生的空間磁場測量;磁通計適用的檢測範圍:採用提拉線圈測試永磁體的磁通;採用亥姆霍茲線圈測量永磁體的磁矩;採用閉路工裝測試電機轉子、定子整體磁通量永磁材料測量裝置
  • 磁鐵加熱會失去磁性,為什麼地球內部溫度很高還有磁場?
    在原子中,無論是電子、質子的自旋,還是電子在原子核外的軌道上運動都會產生相應的磁矩。如果原子中的磁矩完全抵消掉,那麼,該物質不會產生磁場,所以就不會表現出磁性,也就不是磁鐵。而如果原子中的磁矩疊加在一起,就會有一個淨磁矩,則該物質就會產生磁場,從而表現出磁性,這就是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