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例:在水槽中盛有足夠深的水,水面上浮著一塊冰,冰熔化後,水槽中的水面將( )
A、上升B、不變C、下降D、不能確定
分析:這是一道很常見的液面變化問題,其常規解法是比較冰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與冰熔化成的水的體積,解法如下:
設冰的質量為m冰,則
冰的重力G冰=m冰g
∵冰浮在水面上
∴冰受到的浮力F浮=G冰=m冰g
冰排開水的體積
冰熔化成水的體積
可見V熔=V排,表明冰熔化後,水槽中的水面不變。
因為該題是有關液面變化問題中最簡單一個問題,利用上述解法,還不算很複雜,如果條件發生變化,尤其是浮在液面上的物體不只一個時,用此方法會顯得十分複雜。事實上,如對研究對象加以適當處理,可以輕鬆解決這一類問題。
1.固體化原則:將冰熔化成的水視為一塊固體。
在上述問題中,冰熔化前漂浮,熔化後懸浮。所以,冰熔化前後所受浮力相等,都等於冰的重力。所以冰熔化前後排開水的體積相等,水面保持不變。
變例1:引例中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鹽水,其他條件不變。
冰熔化前後都漂浮,所以,冰熔化前後所受浮力相等,都等於冰的重力。所以冰熔化前後排開鹽水的體積相等,但熔化後得到的水畢竟不是固體,不能象固體一樣一部分浸入鹽水中,一部分露出液面。我們在將熔化成的水視為固體的情況下,露出液面的部分一定會向周圍流動使液面相平,致使液面升高。
變例2:引例中將燒杯中的水換成一種密度大於冰而小於水的液體,其他條件不變。
冰熔化前漂浮,所受浮力等於冰的重力。冰熔化後沉底,所受浮力小於冰的重力。所以,冰熔化後受到的浮力小於熔化前受到的浮力,所以,冰熔化後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於熔化前排開液體的體積,使液面下降。
2、整體化原則:將液體中的物體始終視為一個整體。
變例3:引例中在冰中含有一個軟木塊,其他條件不變。
冰熔化前,將冰及其中的軟木塊視為一個整體,則整體漂浮。冰熔化後,冰熔化成的這塊水懸浮,軟木塊漂浮,將二者視為一個整體,則整體漂浮。所以,冰熔化前後,整體所受浮力相等,都等於整體的重力。所以,冰熔化前後整體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水面保持不變。
變例4:引例中在冰中含有一個小鐵塊,其他條件不變。
冰熔化前,將冰及其中的小鐵塊視為一個整體,則整體漂浮,整體受到的浮力等於整體的重力。冰熔化後,冰熔化成的這塊水懸浮,小鐵塊沉底,將二者視為一個整體,則整體沉底,整體受到的浮力小於整體的重力。所以,冰熔化後整體受到的浮力小於冰熔化前受到的浮力。冰熔化後排開水的體積小於熔化前排開水的體積,水面下降。
變例5 :引例中,將冰換成小鐵盒,在鐵盒中放有一塊小磁鐵、一個桌球,水槽底有一個小玻璃球。①將小磁鐵從盒中取出吸在鐵盒底部,其他條件不變(下同);②將小磁鐵放入水中;③將桌球放入水中;④將小玻璃球從水中撈出放入鐵盒中。大家可以一試。答案:①B②C③B④A
思考題:1.養魚人晚上回家時,將小木船留在魚塘中,但沒有注意到船漏水了。第二天,到魚塘一看,船中已進了很多水,試問:魚塘中的水面有何變化?(不變)
2.如圖所示,在一隻裝著水的杯子中漂浮著一塊冰,而在冰和水的上面又覆蓋著一層油,當冰完全熔化後,水面高度_________,總液面高度_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如圖所示,一塊0℃的冰放在盛有0℃的容器中,已知冰塊與容器底部相互接觸並相互間有壓力,當冰塊完全熔化為0℃的水後,則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將A.上升B.下降C.保持不變D.水面的升或降決定於冰和容器內水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