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進行很多的鍛鍊,例如散步、跑步,去健身房等,大部分人鍛鍊後會可能感到肌肉酸痛、關節緊張等不適症狀,因為人體本身具有修復功能,普通的鍛鍊出現疼痛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休息幾天就好了,之所以形成骨折是因為損傷累計超過機體自我修復能力而造成的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是指骨頭長期承受超負荷鍛鍊後發生微損傷而逐漸形成的骨折,是由於直接應力、與間接應力造成的骨損傷,也被稱為應力性骨折,直接應力是來自於地面或器械等重物對關節的衝擊力,間接應力來自於人體肌肉對骨頭牽張的引力與扭轉的作用力。所以過於緊張的肌肉會給骨頭帶來較大的牽張力,肌肉過硬並非好事。
以前疲勞性骨折僅會發生在運動員或新兵練習中,但是近年來全民運動廣泛開展,部分人缺乏對運動、對自身體能體力的認知,特別是迫切想要減肥的人群,盲目持續高強度運動、而且節食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導致機體自我修復能力降低,運動產生的衝擊力對於骨頭長年累月的傷害而出現的骨折現象。
疲勞性骨折形成的生理原因是:
骨頭長期過度承受衝擊力,肌肉持續過度緊張、營養補充不及時、缺鈣、骨老化
疲勞性骨折一般出現在什麼部位呢?
大部分是出現在下肢,因為小腿作為下肢主要承重骨,在跑步、爬山、蹬腿、踢球、扣籃時,小腿都需要承受很大的衝擊力。而體操、舉重、跳遠等運動項目更容易形成上肢疲勞性骨折,因為他們的腰椎、手臂承受的衝擊力更頻繁更大。
如何避免疲勞性骨折:
1、運動前做充分的熱身,可以先拉伸放鬆肌肉、肌腱、緩解關節的緊張感。
2、適度運動,如果鍛鍊後發現疼痛感持續幾天都沒有緩解,建議先減少運動量、降低運動難度,把鍛鍊的內容換成放鬆的項目,可以先進行鍛鍊後第二天就感覺身體沒有疼痛感的運動項目。
3、調節飲食,鍛鍊期間建議提高蛋白質的攝入、並注意補鈣,這類食物一般可以選擇:雞蛋、牛肉、雞肉、蝦魚肉、黃豆、黑豆、杏仁、豆腐,蛋白粉也可以
4、選擇合適的鍛鍊場所,避免在過硬的地板上長久運動,如水泥、泊油路這種地面,特別是老年人、與小孩子,這類人群普遍關節穩定度與耐受性都比較低,過硬的地板對關節產生的衝擊力較大,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但是近年來各類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年輕化很嚴重,所以建議大家適度運動、理智減肥、愛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