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骨質疏鬆的繼發因素

2021-01-20 丁香園

脆性骨折患者骨質疏鬆的相關因素包括維生素D缺乏,高甲狀旁腺功能,腎功能障礙,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皮質激素使用病史等。這些脆性骨折相關因素的研究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現階段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並促使臨床醫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相對標準化的預防治療體系。

近日,加拿大學者就對脆性骨折病人維生素D水平及其他骨質疏鬆的相關繼發性因素進行了一項血液標本檢測研究,將相關結論發表在JOT上。

研究納入人群為男性,年齡大於50歲,或者女性,年齡大於40,近期發生過脆性骨折(脆性骨折定義:從站立位高度或更低摔倒而發生的骨折);部分非典型的骨折在得到骨科醫生確認後也納入研究。從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共399例患者納入研究。入選病例接受骨質疏鬆專科醫生的檢查,並完成以下指標檢測:骨密度(BMD),血液指標如維生素D,白蛋白,鹼性磷酸酶等。

研究結果顯示,共308例患者完成了血液學指標的檢測,其骨折情況如表1所示。未完成血液指標檢測的患者原因分布如表2。

表1:完成血液指標檢測的患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

表2:未完成血液指標檢測的患者原因分布

在308例完成檢測的患者中,有41例(13%)的患者在進行血液檢測前已經確診為骨質疏鬆,並在接受抗骨質疏鬆治療。接受治療的藥物如表3所示。

表3:檢測前接受抗骨質疏鬆治療的患者服藥情況

對病人的血液學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共269例患者記錄了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平均血清維生素D水平為男性69.0nmol/l,女性75.4nmol/l,總體中位數值為54nmol/l(圖1)。


圖1: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分布

血液檢測結果數據如圖2及表5所示。以下八個因素只有約50-74%在正常範圍內:CRP(30%升高),ESR(43%升高),男性睪酮(25%降低),生物活性睪酮(40%下降),N端肽(30%下降)。


圖2:血液學檢測相關數據統計

表5:血液學檢測相關數據統計

作者在文章的討論部分指出,本研究的維生素D平均水平為73.4nmol/l,以75nmol/l為維生素D含量的劃分標準,約54%的脆性骨折患者有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有較多研究提示維生素D缺乏和老年患者脆性骨折的發生率有顯著相關性,在本研究中未發現維生素D 的含量和季節相關性。

約有1/3的患者有除維生素D缺乏以外的其他繼發性原因造成骨質疏鬆。在98例發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中共發現除維生素D 之外的125個和骨質丟失相關的因素,最常見的幾個因素為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卵巢發育不成熟,吸菸,酗酒,腎功能不全等,該研究結果和以往研究的結論相類似。

研究者認為對正常人群進行常規的骨質疏鬆篩查並非一個必要的程序,但同時建議,對所有發生脆性骨折患者,進行骨質疏鬆篩查,並常規進行維生素D和鈣劑的抗骨質疏鬆治療,具體篩查的指標數據如表6所示。

表6:骨質疏鬆病人篩查治療

【編者按】關於骨質疏鬆原因相關研究的文章已經非常多,各種因素都有報導,本文中提到的各種相關因素在之前的研究中均有報導。該研究的主要亮點在於對患者血液標本的其他指標進行了檢測,發現了一些可能是骨質疏鬆相關的指標,如血沉,CRP等,但事實上研究者最後著重討論了維生素D的相關情況,而未就哪些指標對診斷骨質疏鬆是有幫助的作出明確的解答,所以本文的實際應用價值見人見智。


相關焦點

  • 風溼骨病③:骨質疏鬆分為哪些類型?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骨質疏鬆的分類: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和繼發性骨質疏鬆。原發性骨質疏鬆:什麼叫原發性骨質疏鬆,原發性就是很多找不到原因的,不知道什麼原因而發生的。比如有原發性高血壓,有原發性腎病等等,原發性骨質疏鬆。是指一類找不到明顯原因出現的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繼發性骨質疏鬆就是繼發於某些疾病的病因原發性骨骨質疏鬆,又分成兩類,老年性骨質疏鬆和絕經後骨質疏鬆。老年性骨質疏鬆指的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的骨質疏鬆,稱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絕經後骨質疏鬆指的是婦女閉經以後,就是進入更年期發現的一種激素改變導致的一種骨質疏鬆,稱為絕經後骨質疏鬆。
  • 世界骨質疏鬆日:不論男女老少,這份骨骼秘籍請收好
    2020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今年的主題是「強健骨骼,遠離骨折」。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骨折、體型改變和腰背疼痛是骨質疏鬆的三種常見症狀! 很多患者就是發生了骨折,就診後才知道自己是因為骨質疏鬆症而導致的骨折。預防骨質疏鬆,告別骨質疏鬆的誤區要從生活方式入手。
  • 關注骨質疏鬆性骨折(椎體/髖部骨折)術後骨折癒合
    骨質疏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等[1]。國內基於影像學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隨增齡上升,65歲以上人群發生率最高;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歲以後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 6%[2]。
  • 防治骨質疏鬆常見誤區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內分泌|防治|疾病|骨折...
    擅長嚴重骨折微創治療、骨科疼痛現代治療、骨質疏鬆症及老年性關節炎綜合管理、難癒合創面綜合治療、足踝疾病及運動損傷關節鏡微創治療、踇外翻微創治療、複雜肢體畸形現代治療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主要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骨量丟失與骨密度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導致患者容易出現骨折。
  • JMT-8歲孩子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骨密度|膝關節|慢性病...
    我們現在的中風病人,其中的中年病人佔比將近50%。14個ICU昏迷病人,就有10位是中風昏迷的病人且都是中年病人。8歲兒童患骨質酥鬆不單單是8歲兒童患骨質疏鬆。之前網上出現過這樣一條新聞——16歲小胖墩因行走時扭傷腳踝去醫院做檢查,檢查表明他除了肥胖之外,還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
  • ISCD和IOF關於骨質疏鬆骨折風險評估(FRAX)臨床應用的共識
    雖然有證據表明煙齡和吸菸量可以對骨折的風險產生影響,但無法將其量化。跌倒是骨折的危險因素,但在目前的FRAX模型下不能作為一個輸入變量。有經常跌倒病史的患者的骨折風險可能被低估,但目前尚無法將其量化。既往骨折的次數與未來骨折風險之間有一定相關性,FRAX可低估有多次骨折史患者的骨折概率。
  • 骨質疏鬆之危險因素自測篇!
    骨質疏鬆症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疾病,隨著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很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骨健康,對個體進行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能為疾病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幫助。那麼我們怎麼來評估自身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呢? 目前我們推薦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骨質疏鬆風險一分鐘測試題」,和「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查工具」。
  • 男性也會骨質疏鬆,一旦骨折,後果會重於女性,該咋辦?請看此文
    ,髖部骨折中有近30%發生於男性,而且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導致的後果更為嚴重,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均明顯高於女性,有研究顯示男性髖部骨折發生一年後的累積死亡率為20%~40%,是女性死亡率的 我們知道人們出現骨質疏鬆有幾種情況,一種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自然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出現骨量的流失,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一個情況;另外女性朋友們容易出現在絕經期,因為激素斷崖式下降,出現的絕經期骨質疏鬆症,還有一種骨質疏鬆就是繼發於某一些疾病之後形成的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不癒合 (Kummel 病) 的處理
    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多見,和其他骨折類似,其也存在骨折不癒合的概率。這類骨折不癒合通常被臨床醫生所忽視。
  • 知識問答 | 超聲骨密度檢查可以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嗎?
    導讀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其發病率也在同步增長。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約為40%~50%,全國骨質疏鬆症病人超過1億,男女之比為3:7,其中,80%為老年患者。雖然人們對「骨質疏鬆」這個名詞耳熟能詳,但對它的認識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謬誤多多。
  • 由航天員失重導致骨質疏鬆說起
    40多歲發生骨質疏鬆的確早了些,因為這是中老年病  太空上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其實日常生活中,骨質疏鬆現象更為普遍。最近我聽說,某媒體40歲值夜班編輯,只是腳崴了一下就骨折了。還有一位女會計,摔一個跟頭就骨折了。還有40歲左右的編輯中度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患者如何正確預防骨折發生?
    我們之前也講過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引發骨折,最常見的就是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這種脆性骨折會因為一個小動作,比如一個噴嚏、摔一跤、咳嗽等等,這些不經意的動作都有可能造成這種骨折。不運動?當人處於長期臥床或者靜坐時,機體為了適應這種無負重、低張力刺激的環境,骨代謝會發生變化,骨形成會減少,骨吸收仍然在進行,結果就會導致骨質疏鬆。同時運動的減少會影響循環系統,血流的變化導致骨的血供的不足,骨的營養缺乏最終導致骨量減少,骨質變脆,骨質疏鬆症發生。
  • 骨質疏鬆對人有什麼危害?預防骨質疏鬆須謹記5要訣
    原標題:骨質疏鬆對人有什麼危害? 預防骨質疏鬆須謹記5要訣 骨質疏鬆即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徵。
  • 骨質疏鬆性骨折是否與高亞精胺水平有關?| ENDO2019
    骨質疏鬆性骨折是否與高亞精胺水平有關?一直以來,醫生們通過異常活動、骨擦音、X光片或CT等手段來判斷患者是否發生骨折,目前還沒有一種血清標誌物能夠幫助確定骨折,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為期10年的深入研究,發現了相關的血清學標誌物,未來對骨折的診斷可能會有更多的手段方法可選。小編將本研究報告整理如下。
  • 打個噴嚏就骨折?關於骨質疏鬆的危害你知多少?來聽聽主任怎麼說!
    陳主任在節目中表示:「一般老百姓所認識的骨質疏鬆是指原發性骨質疏鬆,這個與年齡是有很大關係的,主要為老年性骨質疏鬆(70歲以上)和絕經後骨質疏鬆(絕經後5-10年高發);骨質疏鬆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兩大類。」 骨質疏鬆的危害 第一類危害:骨強度下降導致脆性骨折。
  • 西湖大學鄭厚峰團隊闡明銀屑病型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的關係
    儘管以前也有很多研究關注銀屑病跟骨質疏鬆間的關係,但是由於受到潛在的混雜因素影響,或者無法完整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很多研究的結果不一致,導致目前對銀屑病是否能夠導致骨質疏鬆依舊存在著爭議。他們研究發現,銀屑病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患者與對照組相比,骨量明顯減少,但這個關聯關係並不由遺傳因素決定,也就是不具有歸因關係。他們推測可能是繼發導致骨質疏鬆(例如通過服用藥物或者缺乏鍛鍊)。
  • 靜悄悄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早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 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 骨質疏鬆性骨折(或稱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
  • 33歲女士腳踝骨折,查出骨質疏鬆,原因竟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
    社會在進步,連骨質疏鬆都在「進步」,在人們的認知中,這是一種老年人才會患的疾病,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骨質疏鬆現在已經開始「一視同仁」了,很多年輕人也沒逃過骨質疏鬆的「魔爪」,中招的不在少數,所以年輕人們也要重視起來了。
  • 長徵科普|骨質疏鬆是什麼?
    骨質疏鬆最大的後果就是容易骨折。微骨折會引起疼痛,降低生活質量,使病人(多數是老人)不想動、不敢動,進一步影響身體素質。更嚴重的骨折,當然就是骨頭「斷了」。骨質疏鬆性骨折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最常見的部位是股骨頭和腰椎。
  • 46歲孫大姐骨質疏鬆骨折,這2個壞習慣害了她,很多人還在做
    同事急忙把她送去醫院,結果經過檢查發現孫大姐的腰椎出現了骨折,她的骨密度只有負2.3,就相當於一些七八十歲老人的骨頭。孫大姐很納悶,為什麼自己患上了骨質疏鬆?主要是因為體內雌激素分泌失調時,會造成骨動態失去平衡,骨吸收大於骨形成,加速骨量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 早期的骨質疏鬆看著可能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慢慢出現腿抽筋,腰酸背痛,脊椎變形,彎腰駝背等症狀。這些骨結構已經發生異常,骨骼變得脆弱,很可能稍微的一磕一碰就會出現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