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血淋淋的中國式教育,大部分人的成長經歷

2021-01-21 王軍說娛樂

狗十三的電影情節非常簡單,故事的主人公叫李玩,今年十二歲,剛上初中,早年父母離異,她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親再婚後又生了個和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一直發愁怎麼樣能將這件事情告訴李玩。後意外因學習方面的問題,父女倆起了爭執,父親為哄勸李玩,買了一隻狗來陪李玩。起初她並不喜歡這隻狗,後與狗產生了感情,喜歡物理的李玩給它起名「愛因斯坦」。

後來爺爺在買菜時不小心將愛因斯坦弄丟,李玩因愛因斯坦走丟的事傷心不已,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

為了安撫李玩,後媽想出了主意:去買一條同品種的狗,用此哄騙李玩,說愛因斯坦找到了,就是它,在家人的道德綁架和壓力之下,李玩漸漸的沉默起來。弟弟的融入也讓李玩逐漸變成了局外人,慢慢地,她發現自己無法逃離充滿謊言、欺騙的成人世界……

這劇情和一些爆款青春電影比起來差遠了。但為何比所有的青春片評分都高,在小編看來,就兩個字:真實。

真實即真相。

一、父親強行修改志願,像極了你的父母。

李玩喜歡物理學和天文學,父親去學校後,聽老師說李玩的英語成績不好,希望她能報英語興趣小組,並且進了英語興趣小組後,就可以參加口語比賽,有望直升市重點高中,父親聽到了可以直升高中,就暴力的把李玩推到了一邊,將興趣小組改為英語。可笑的是,父親連老師的姓都記錯了。

這像不像口口聲聲為你好,卻不尊重你自己意見的「中國式父母」?

我並不反對李玩父親的行為,真正令我反感的是李玩父親聽到可以直升高中後將李玩推到一邊強行修改志願的行為,他從未考慮過李玩的感受,也不想了解李玩內心真正的想法,只是可能直升高中的名額,就令他這麼粗魯。同時,李玩的父親在此處也將成人世界利益為上的嘴臉完全展示了出來。

如果作為家長,可以從小就尊重孩子的意見,懂得聆聽孩子的想法,那麼未來他一定能成長為一個自信,有魅力的成年人。

一、堅持一件正確的事,不正確嗎?

爺爺不慎將愛因斯坦弄丟後,李玩苦苦尋找未果,後媽決定找一條同品種的狗來冒充愛因斯坦。李玩堅持這條狗並非愛因斯坦,事實也是如此。此時長輩的想法為:作為長輩,我把你狗弄丟了,又賠給你一隻,你就應該心裡有數,自己找臺階下,承認這條狗為愛因斯塔,這也是成人世界的規則。李玩並非成人,況且堅持真理並非錯事,她不想承認此事,加上之前種種情況,李玩的否認變成了導火索,父親再也忍不住了,他爆發了起來,對李玩拳打腳踢。而自從愛因斯坦走丟後,爺爺也從未說出過一句道歉的話,小編認為,如果爺爺稍有表示歉意的話,事情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並非如家長想像的,從小就通情達理。家長說對,就是對,這也並非懂事的表現,可在真實的成長曆程中,聽家長的話=懂事,注意,此處家長的話,未必都是對的。

一、重男輕女,雙標到底。

在給弟弟起名時,爺爺說過這麼一句話:「李玩那會的名字是你們隨便起的,咱這回是個男娃,這個名字就不能隨便起了。」不僅在此處,後面,弟弟失誤將奶奶的頭打破後,家人對他的態度,同李玩不小心將爺爺推倒後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玩受到了拳打腳踢,弟弟卻受到了無限的包容。當李玩要求弟弟道歉時,一句「孩子還小,不懂事,沒事的。」將李玩搪塞了過去。

中國至今為止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存在,在小編生活的城市裡,有的家庭為了生兒子傳香火,流掉了好多女孩,哪怕生活壓力再大,也要有個兒子,不然會抬不起頭。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才導致現在女少男多,「結婚難」的情況出現。

看完這部電影,小編覺得這個結局似乎有點心酸,又覺得,成長或許就是這樣,誰的成長曆程,都不會那麼的一帆風順,電影裡的很多行為,其實也發生在了我們的青春期當中,父母的愛大多數都有著矛盾性,他們愛我們,也會在不經意間傷害我們,他們關心我們,也會在一些方面限制我們。就是這些矛盾性,讓我們的青春充滿了《狗13》,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適合家長看,也適合孩子看。

相關焦點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狗13 青春成長的多解方程式
    但是在上周五舉行首映禮,本周末即將上線的《狗十三》卻是另一種創作風格,它是一種清新樸素的,安靜甚至帶點絮叨的講述著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經歷,沒有生生死死,卻意外地打動人心。這部完成於5年前的影片,充分說明了曹保平導演在創作中的探索精神和駕馭不同風格的藝術能力。
  • 狗十三:那個靠讀《時間簡史》支撐成長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0112月初的時候,就被《狗十三》這部電影帶來的刷屏效應深深吸引了。有人說這是最痛的青春,我尋思正好可以帶上剛剛十三歲的娃去看,他正處在人嫌狗不愛的年紀,有一些青春的叛逆與傲嬌,也有一些天真的殘餘與無辜。
  • 電影《狗十三》:如果存在平行時空,讓你看到自己成長的樣子
    他把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拍給你看,許多觀看後的人都覺得平時非常正常的事情,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意識到了不平常,意識到了青春期所發生的平常小事,情感上的經歷,將會是很多跟隨你一生的東西。這部《狗十三》只是把那些溝溝壑壑重寫的整理出來,讓人們旁觀者清,發現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尋常。
  • 《狗十三》名字背後的含義你清楚嗎?
    《狗十三》好了,閒話不多說,他只說了一句:「你看這部《狗十三》不就是狗那啥的意思麼?」「那啥是啥?」「B」。不為別的,為我們每一個人經歷過的童年,為中國教育的悲哀,為自己。李玩,十三歲的小女孩,雙親離異,父親再婚育一子,家境普通,溫飽以上,奶奶爺爺倒是頗為疼她。然而這個「疼愛」,也只是物質上的滿足。一隻小狗闖進了她的生活,她從開始的抗拒直到給它起名「愛因斯坦」終日相伴。一個小小的孩子將自己的情感寄託於這隻「愛因斯坦」上面,她愛物理天文學。
  • 《狗十三》國語中字無水印WEB-DL藍光1080P\4K-2160P高清下載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焦華靜   主演: 張雪迎、黃詩佳、曹馨月、果靖霖、智一桐、代旭、聶鑫、周珍   類型: 劇情、家庭   製片國家 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日期: 2013-10-11(華語青年影像論壇)、2018-12-07(中國大陸)   片長: 120分鐘   又名: 狗13、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Einstein & Einstein---(豆瓣影評8.3分)   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 堯十三不能黑是什麼梗?堯十三成名前經歷及出生地介紹
    堯十三和其他的新生代民謠歌手一樣,都是在網絡環境中誕生以及成長。據了解,堯十三是麻油葉組織成員之一,那麼堯十三為什麼不能黑?堯十三經歷過什麼?下面來看看。堯十三為什麼不能黑  今天要說的人,雖是油葉的核心成員,但和馬頔、宋冬野比起來,他屬於少數人的。
  • 娶錯一門親,禍害三代人,中國式教育下,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在中國式教育中,父親總是那個不善言辭、默默付出、支撐起整個家庭的人,而母親的重點則會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所以也就有了「成也母親,敗也母親」這句話。王淑珍,40歲守寡,一共有13個孩子,5男8女,培養了十三個博士。最開始聽聞這樣的案例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是真的嗎?怎麼可能呢?一個女人培養出來13個博士?」
  • 被忽視的內在小孩,披著鬥篷的隱形人-《狗十三》之李玩內心獨白
    十三歲,穿上隱形衣—年少篇十三歲那年,我被猝不及防地推著成長。當我想選擇最愛的物理時,老師很理性的告訴我:如果能參加英語興趣小組,英語提高就可能成為尖子生,還有可能直升高中。爸爸一把推開我,說:」改了改了「,我無奈妥協。
  • 老外困惑中國式平安夜:大部分中國人不信基督
    楚天金報訊 一個老外,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表達困惑,他說: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藉助網絡圖片,記者為您呈現出中國網友的「平安夜」。也許看完了,你就知道中國人為嘛喜歡過聖誕節、平安夜了。
  • 中式教育違背人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 西方笑到最後
    在近日舉辦的騰訊思享會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表示,中式教育違背人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不但基礎教育與大學教育脫節,在高等教育階段也遠不是西方的對手。以下是許紀霖教授筆錄:你們知道,新生來了以後,我們最大的苦惱是什麼嗎?
  • 給他撐腰的正是中國式...
    2009年,衛生部要求禁用電擊,儘管楊永信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讓人感到憤怒,但大部分人還是感到很慶幸——不管過去如何,至少將來不會有更多孩子受到折磨了。不正是許多無知的中國式父母嗎?他們聲稱花錢請這些機構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哪怕自己要忍著心疼看孩子被折磨。
  • ...志行遠——我校第十三期「青馬工程」培訓班開展集中理論學習教育
    青馬工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論述,著力提升我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理論素養,我校第十三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廣泛開展集中學習活動,通過舉辦專題線上理論講座、學員討論會、撰寫讀書報告等形式,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史」專題教育
  • 什麼是好的教育?這部《零零後》記錄追蹤孩子的十年成長與教育
    2017年,這部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正式放映,2019年,同系列電影上映。,《零零後》以孩子的角度讓大人們看多了不一樣的視角,看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看到成長經歷對孩子的影響,也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教育兌現成長夢想、明確人生」遺憾」
    教育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最大貢獻就是盡最大可能兌現每個人的成長夢想,也就是激發個人智力成長潛能。但是,正如人在同一時間不可「腳踏兩條船」一樣,任何成長之路都必須篤定一個前行方向,比如有人選擇研修藝術、有人鑽研體育、有人探索航空航天......在這些選擇與成就的背後就是放棄其他可能的選項,也就是教育在兌現個人成長夢想的同時也就明確了成長可能必須要接受的人生「遺憾」。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通過電影,不僅能看到別人的故事,更能感悟到人生哲理。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在觀看之餘,進行深刻的思考,從中收穫知識、力量、感動等。還有一些電影非常有教育意義,對育兒有幫助,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
  • 公交車上的一家三口,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中國式家庭」的悲哀
    「中國式家庭」由三個要素組成,缺一不可。一是焦慮的母親,二是缺失的父親,三是失控的孩子。這三者構成了如今大部分中國式家庭的縮影。父親、母親和孩子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作用影響的。父母和孩子,只要有一個人出現了問題,其他兩者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內地學生,中國式教育問題出在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中國這個教育大國是否名副其實。 為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中國的教育? 有的人認為中國的教育穩居世界前茅,也有人認為中國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
  • 教育焦慮與生存壓力下堅持倔強成長
    二本院校的學生,折射了中國最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他們的信念、理想、精神狀態,他們的生存空間、命運前景、社會給他們提供的機遇和條件,以及他們實現人生願望的可能性,是中國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決定一代人命運的關鍵。」  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黃燈談了談她對二本學生擇業的觀察、教育「內卷」的反思,以及原生家庭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係。
  •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在巴甫洛夫長期用狗做實驗對動物消化系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狗在實際吃到食物以前,只要一看見食物,就已經分泌唾液了,他把這種現象叫做「心因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