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2012年6月30日報導 1999年-2002年:第五代SKYLINE GT-R(R34)
車型特點:SKYLINE車系中最後一款GT-R,吸取R33失敗教訓,格外注重操控性能,重拾「戰神」風採。
在吸取了第四代Skyline GT-R「用錯底盤」的慘痛教訓之後,日產於第四代Skyline GT-R停產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Skyline GT-R,屬於R34 Skyline車系。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是4600mm、1785mm與1360mm。
在外型上,第五代Skyline GT-R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歷代車型中最Man的一款。從正臉看去,第五代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碩大的進氣口,行駛起來時就像一隻張開血盆大口的猛獸,不停得吞噬著前方的馬路,新設計的大燈造型,也比上代的要顯得兇狠得多。
車側車門上新增的線條,比前兩代車型更能突出肌肉感,並較為連貫的將車頭的剛硬線條延伸至車尾。
在車身尾部,第二代Skyline GT-R那經典的兩大兩小圓形尾燈終於回歸,讓車尾看起來極具衝擊力。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是4600mm、1785mm與1360mm。
在內飾方面,第五代Skyline GT-R同樣有不小改變,儀錶盤設計非常簡潔,依舊採用一貫的白色表底設計,只提供基本的水溫、發動機轉速、機油油溫、時速、油量的基本信息。
在中控臺頂部,新增了一個功能強大的5.8英寸的顯示屏,這塊屏幕可以顯示包括渦輪增壓值、機油油溫度、水溫等多達7種實時車輛信息讀數。其他配置方面,作為一輛性能車肯定不會很花哨,只提供了自動空調與音響系統這些標準配置。
由於RB26DETT實在太過優秀,可挖掘的空間大,日產決定在第五代Skyline GT-R繼續沿用這臺排量為2.6L的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經過重新調校後,該發動機的實際最大功率與扭矩分別達到了332馬力與392Nm,但受限於日本當時的相關法規,為了遵守文章前面提到的「君子協定」,最大功率出廠時依舊只標註280馬力。與該發動機相搭配的變速箱也由上代的5速手動升級為6速手動變速箱。ATTESA E-TS四輪驅動系統繼續作為標準配置出現在第五代Skyline GT-R車上。
在底盤方面,第五代Skyline GT-R充分吸取了上一代車型的教訓,重新採用了以性能為主要訴求的底盤,在優化過的懸掛與四輪轉向系統的加持下,造就了第五代Skyline GT-R極強的操控表現。也正因為這樣,第五代Skyline GT-R有著很好的口碑,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捧。
與前兩代車型一樣,第五代Skyline GT-R同樣有推出許多強化版車型,而且數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有V-spec、V-spec II、N1、M-Spec、M-Spec N r、V-Spec II N r等多個版本。V-Spec主要強化了四驅系統與加入後軸限滑差速器,在懸掛系統上也做了更加運動化的調教,車內的顯示屏加入了進排氣溫度顯示功能。V-Spec II版本則在V-Spec基礎上再度強化懸掛系統,發動機蓋改用碳纖維材質,重量上較V-Spec更有優勢。N1版則是輕量化版本,去除了標準版中的空調、音響等一切多餘的配件。M-Spec版本則基本與V-Spec一樣,但是它具有特別調整過的避震器與防傾杆。N r結尾的型號則是在N1基礎上升級了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可以看做是動力強化版本。
第五代Skyline GT-R之所以會推出如此多的版本,全是因為當時日本官方宣布將在2003年實施更加嚴格的排放法規,並且對Skyline GT-R這種搭載了大馬力發動機的車型做出特別限制,換句話說,就是日產必須在新的排放法規實施前就停產第五代Skyline GT-R,也正是因為這樣,日產才會不遺餘力的推出這麼多個版本的第五代Skyline GT-R車型。到了2002年的2月,最後一批第五代Skyline GT-R走下生產線,銷售完畢之後,戰神又再一次暫別汽車市場。
除了以上提及的各種版本之外,日產的賽車改裝部門Nismo還曾在第五代Skyline GT-R停產的3年之後,也就是2005年,推出一款名為Z-Tune的車型,這個版本的Skyline GT-R使用了強化過的發動機,排氣量變為2.8L,最大功率達到500馬力。除了動力提升之外,Z-Tune車型在車身強度、懸掛系統、剎車系統以及空氣動力性能上都做出很大改進,是Skyline GT-R的終極版本,該版本一共只生產了19部。
在賽事表現方面,就連整體性能不盡人意的第四代Skyline GT-R都能取得日本超級耐久賽的冠軍,那麼日產在痛定思痛後推出的第五代Skyline GT-R取得超級耐久賽的冠軍自然如探囊取物,毫無難度可言,要知道這時的GT-R已經連續10年贏得每場超級耐久賽的冠軍了。以至於最終獨孤求敗的GT-R成為超級耐久賽第一組的唯一參賽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