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時獨處計劃
24-hour Seclusion Project
玻璃盒子裡,僅放置一桌、一椅、一床、一燈,將這些空間,提供給任何想要在玻璃盒子進行24小時獨處的個人,在兩個月的項目周期內,這個獨處空間是對所有觀眾開放的,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向展覽主辦方提交入住申請。「24小時獨處計劃」將記錄、收集所有項目參與者的獨處痕跡。這些不同個體的個人習慣和情緒特徵所傳達的個人和社會信息,往往會折射出一些可被參考的個人問題或是社會問題。
「24小時獨處計劃」也會將收集來的個人痕跡集結出版,並將這種無法被購買與複製的文獻作為美術館收藏的主要序列。這樣一個策展計劃不找藝術家參與,也不做任何藝術作品展示。
24小時獨處計劃的目的,將集中在幫助參與計劃的個體在玻璃空間中獲得一種非日常的獨處體驗。通過一種可以被任何人觀看的獨處方式,看似隔離卻無時無刻不在與外界發生關係的玻璃,恰恰與那種白盒子包裹下的藝術行業狀態拉開了距離。
林書傳
策展人
原載《畫刊》2018年第10期《特稿•24小時獨處計劃》
▼
「24小時獨處計劃」:汪一平訪談
土+皮(Poe) 汪一平(Wang Yiping)
汪一平成為第50位入住者,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所從事的職業。
汪一平:我是一個來自上海的朋友,在南京讀的大學,待了四年,對南京有第二故鄉一樣的感情。因為自己的大學是1號線的最後一站,每次坐南京地鐵,聽到報站,都會覺得有一股回憶。我在醫藥行業供職,是個處理內部外部關係的職位,日常每天都被瑣事煩擾,是真心希望可以自由自在的獨處24小時不被人打擾。
土+皮:請你描述你在玻璃屋中早上醒來時的所見所想所聞。
汪一平:我白天醒來的時候是早上9點,外面下著大雨,潮溼且陰暗,雕塑公園裡沒有人,很安靜,我很好奇的打量這個陌生的地方不同於昨晚的改變,因為沒怎麼用手機和外界聯繫,很快就會被累計了14個小時的孤單感包圍。
土+皮:你極有耐心的看了11月3日獨處的周佳留下的文字,詳細聊聊感受。
汪一平:我記得她寫了一段自己看到陌生人的時候的心理活動和陌生人的一舉一動,她的特別之處在於把文字隨性的按照劃圈的方法進行書寫,很有趣。我喜歡看我前面50多個人留下來的文字,很好奇他們面對諸如玻璃房裡被人圍觀或者解決早晚飯這類瑣事的處理辦法和留下來的所見所感。最讓我覺得有共鳴的是12月19日入住的姑娘王巧玲,我甚至和她加了微信,聊了一會。
土+皮:你隨身攜帶了一些什麼私人物品來參與「24小時獨處計劃」?為什麼要帶這些而不是別的?
汪一平:我是個極簡主義者,這次帶的東西很少,一條棉褲,我在家一直喜歡穿著,它讓我覺得在玻璃房裡自在一些。解悶用的IPAD和一副耳機,怕有緊急工作帶的電腦,還有一個喝熱水用的保溫杯。我甚至沒帶充電接頭,只帶了充電線。我喜歡輕輕鬆鬆,帶很少東西的感覺。
汪一平記錄的獨處空間,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獨處的24小時,你用了多久來睡眠?其它時間都做了些什麼?能否大致羅列出這24小時的作息表。
汪一平:因為外界的燈光對我而言非常強烈,我的睡眠被迫分成了好幾段,半夜0點到3點半不斷的醒來睡去,3點半實在受不了爬起來寫日記,看足球賽。早上6點-9點入眠,16點到18點補覺。
其他時間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場》,我特意選的好書,結果一點也沒讓我失望,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很有收穫感。其他碎片時間就是玩玩遊戲,聽聽音樂。
18:30-20:00 交接,整理房間,回復朋友的關心微信,吃完飯
20:00-24:00 看書,偶爾發呆,看看大家的留言,很興奮,在玻璃房門口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24:00-6:00 經歷失眠,爬起來看書,寫日記,看足球賽
6:00-9:00 睡覺
9:00-16:00 看完《動物農場》,和朋友短暫聊天,擺弄房間東西
16:00-18:00 午睡
18:30 交接
土+皮:獨處期間你關注到的社會新聞是什麼,請發表你的看法。
汪一平:這兩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次的紀念活動。10年前我們剛剛被全世界所強烈關注:北京奧運會,全球經濟危機下的高速發展。那時候的紀念像是一聲怒吼,吼的是這個國家從100年來的陰影中走出來了。10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一舉一動被全世界關注,這次的大會中,我感受的是自信和務實。
土+皮:玻璃屋與日常生活情境相比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汪一平:習慣於鋼筋水泥不透風的房子後,覺得玻璃屋很新奇。全開放的環境、新奇的家具設計、還有前人們留下的痕跡。全開放的環境雖然可以讓別人看到我,但是我也可以無死角的看到外界一天之中的變化。玻璃屋裡的新奇家具被我擺弄了很多次,我很喜歡紅綠燈的設計,我每次路過它,它都有燈光變化。我也喜歡臺子上前人留下來的搖鈴和花籃,很有生活的感覺。
汪一平記錄的獨處空間,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有沒有被觀眾打擾過?如果有,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打擾你了?你是如何回應的?
汪一平:入住是周五的晚上,被過來逛公園的人打擾了好幾次,第二天下大雨,就沒什麼人來打擾了。打擾分成三種類型:1、友好的拍拍玻璃,和我揮手打招呼,我一般也會和他們揮揮手,但不想和他們聊天;2、好奇想知道我的感受,有人希望和我聊聊為什麼我想來參加這個活動和這個活動中有什麼有趣的事,因為我的初衷是想安靜的待24小時,除了一對建築師夫婦的熱情把我打動了,我站在門口和他們聊了10分鐘外,其他的人我禮貌謝絕了,我在提板上寫上」sorry,我想安靜的呆24小時,謝謝」;3、無理希望闖入:夜半我已經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有個男生從附近騎車進過,他很重的推了一下玻璃門,巨大的聲響嚇了我一跳,我打算起來看下情況時候,他已經騎車離開,時間很快來不及做回應,但是對這事我很生氣。
土+皮:你說「關完燈以後覺得房間很美」,詳細談談直觀感受。
汪一平:開燈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把視野局限在房間內或者玻璃窗外走動的人。關上燈,看到的是雕塑公園內的景致、遠處的大樓,而且房間內因為書桌燈的照耀,顯得溫馨。我蠻喜歡這種雙重景致。
土+皮:你為什麼要謝謝11月17日入住叶韻?
汪一平:謝謝她在本子中分享了這麼多歌,我是個喜歡嘗鮮的人,去找了下她分享的部分歌曲,尤其是幸福三部曲,可能不太合我口味,不過還是表達我的感謝。我覺得分享精神很重要。
土+皮:你如何理解個體之於公眾的關係?
汪一平:個體像是一滴水,公眾像是一條大河。個體無法左右大河的流向,順勢而動才是上策。
讓我一個人靜靜,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獨處的時候,有回憶或梳理過自己的人生麼?
汪一平:我曾想過要梳理,不過梳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素材去回憶過去,無奈睡眠太差,也沒有帶日記本,或者照片什麼的,還是作罷。依然覺得做好未來的事才是關鍵,自己才活了30年,就像三年醇的酒,還是要努力去拼搏,就像1年前自己刻苦訓練最後完成全程馬拉松跑步。自己拼出來的東西就像是上好的葡萄,希望自己多加油,釀出自己的82年拉菲。
土+皮:獨處時,有使用電話和外界聯絡麼?他們是誰?和你分別是什麼關係,大概聊了些什麼樣的事?
汪一平:我希望自己可以獨處24小時,所以刻意減少手機的使用,不過好友陸女士擔心我無聊,時不時會給我發消息,甚至還給我叫了份水果外賣,讓我感覺特別溫暖,在此表達感謝。還有朋友是在第二天的下午和我諮詢了一些私人感情的事,我幫他梳理了一下,此外就是好友群裡會問下我感受和當前情況。
土+皮:有沒有在裡面自拍?有沒有自拍以外的其它照片,驅動你拍這些照片的動機是?
汪一平:有自拍一張,不過拍的是玻璃上反射的樣子,照片對我而言只是個記錄,照片如上圖,記錄的是6點還沒睡覺,很興奮的想記錄下此刻心情的我。其他照片就是拍拍窗外景色的變化。
鈴鐺和鑰匙,2018.12.21/22,©汪一平
獨處中的汪一平,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在獨處中,有異性朋友通過手機和你聊天麼?
汪一平:有,如上。
土+皮:你對別人幫助最大的一次是什麼事?結合獨處經驗,談談感受。
汪一平:我在工作後經常處理公司對外對內事務,所以也經常會幫到別人,也救死扶傷過,不過也沒覺得有太驕傲的事,但是以前大學時候,和一個學弟一起創立社團,學弟是個讀書很好但是視野局限於書本的人,我和他交流了不少我對社團的規劃,社團如何立足在整個南京大學中的打算,也有不少對時局和社會的看法交流。在大學畢業時我收到他的簡訊,才知道我對他在各方面潛移默化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很驚訝,也為他高興。自己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畢業都快10年了,一直保持聯繫,他也已經為人父,事業做的也很棒。
土+皮:如果讓你來讚美一位你曾經的鄰居,你會如何讚美?
汪一平:能把簡樸而貧窮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燒的一手好菜
土+皮:說說你所理解人際關係間的「溫暖」。
汪一平:我想到兩個詞和溫暖有關,陪伴和關愛。水泥房中的每一個單位和快速的生活讓我們變得越發冷漠、孤獨。唯有相互陪伴和關愛才是化解冷漠和孤獨的辦法。
☟☟
24小時獨處計劃 ,點擊申請參與「24小時獨處」
☟☟
「陌生人計劃」點擊參與給陌生人寫信
☟
【獨處訪談】
(按入住先後排序)
毛君訪談 周佳訪談 陳堯堯訪談 譚瀟訪談
王樂燁訪談 羅雨訪談 陳法霖訪談 夏燕麗訪談
王崢濤訪談 佔佳聰訪談 譚小凡訪談 朱希棟訪談
鄭書遙訪談 範佳韻訪談 周星妤訪談 肖輝訪談
張曉君訪談 林桂鑫訪談 尤歆毓訪談 林臻同訪談
張詩涵訪談 楊瑩訪談 徐啟妹訪談 趙愛訪談
謝安楠訪談 黃秀正訪談 李東訪談 王露愉訪談
金恩惠訪談 周喻童馨訪談 張馨月訪談 翁靜璐訪談
黃永媚訪談 汪曉賢訪談 程璟訪談 章藝訪談
吳宜臻訪談 劉子琪訪談 胡湉湉訪談 邵童童訪談
滕靚訪談 蔣傑訪談 趙桑桑訪談 陸清蓮訪談
趙璇訪談 叶韻訪談 聶倩訪談 王巧玲訪談
王黎瓊訪談
【24小時美術館】
24小時美術館,坐落於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扎哈團隊領銜設計的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廣場,系由450米長、100米寬的草坪廣場及散布在周邊的8個玻璃盒子升級改造而來,為坡•美術館旗下首期對公眾開放的公益美術館項目。
【交通信息】
地址:南京九駿馬雕塑草坪廣場(西起鄴城路與江山大街,東至江東南路與金沙江東街)
地鐵:南京地鐵二號線、十號線,元通站下,4號出口(下車後沿江東中路步行約15分鐘或騎行10分鐘)
有軌電車:南京河西有軌電車一號線 江山大街站下
公交:7路、102路、G3假日觀光線 國際青年文化中心(保利大劇院)站下
停車信息:江山大街兩側停車區,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停車場
【地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