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獨處計劃」:汪一平訪談

2021-01-20 二十四小時美術館




24小時獨處計劃

24-hour Seclusion Project



玻璃盒子裡,僅放置一桌、一椅、一床、一燈,將這些空間,提供給任何想要在玻璃盒子進行24小時獨處的個人,在兩個月的項目周期內,這個獨處空間是對所有觀眾開放的,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向展覽主辦方提交入住申請。「24小時獨處計劃」將記錄、收集所有項目參與者的獨處痕跡。這些不同個體的個人習慣和情緒特徵所傳達的個人和社會信息,往往會折射出一些可被參考的個人問題或是社會問題。


「24小時獨處計劃」也會將收集來的個人痕跡集結出版,並將這種無法被購買與複製的文獻作為美術館收藏的主要序列。這樣一個策展計劃不找藝術家參與,也不做任何藝術作品展示。


24小時獨處計劃的目的,將集中在幫助參與計劃的個體在玻璃空間中獲得一種非日常的獨處體驗。通過一種可以被任何人觀看的獨處方式,看似隔離卻無時無刻不在與外界發生關係的玻璃,恰恰與那種白盒子包裹下的藝術行業狀態拉開了距離。


林書傳

策展人

原載《畫刊》2018年第10期《特稿•24小時獨處計劃》




「24小時獨處計劃」:汪一平訪

土+皮(Poe) 汪一平(Wang Yiping)



汪一平成為第50位入住者,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所從事的職業。

 

汪一平:我是一個來自上海的朋友,在南京讀的大學,待了四年,對南京有第二故鄉一樣的感情。因為自己的大學是1號線的最後一站,每次坐南京地鐵,聽到報站,都會覺得有一股回憶。我在醫藥行業供職,是個處理內部外部關係的職位,日常每天都被瑣事煩擾,是真心希望可以自由自在的獨處24小時不被人打擾。

 

 

土+皮:請你描述你在玻璃屋中早上醒來時的所見所想所聞。

 

汪一平:我白天醒來的時候是早上9點,外面下著大雨,潮溼且陰暗,雕塑公園裡沒有人,很安靜,我很好奇的打量這個陌生的地方不同於昨晚的改變,因為沒怎麼用手機和外界聯繫,很快就會被累計了14個小時的孤單感包圍。

 

 

土+皮:你極有耐心的看了113日獨處的周佳留下的文字,詳細聊聊感受。

 

汪一平:我記得她寫了一段自己看到陌生人的時候的心理活動和陌生人的一舉一動,她的特別之處在於把文字隨性的按照劃圈的方法進行書寫,很有趣。我喜歡看我前面50多個人留下來的文字,很好奇他們面對諸如玻璃房裡被人圍觀或者解決早晚飯這類瑣事的處理辦法和留下來的所見所感。最讓我覺得有共鳴的是12月19日入住的姑娘王巧玲,我甚至和她加了微信,聊了一會。

 

 

土+皮:你隨身攜帶了一些什麼私人物品來參與「24小時獨處計劃?為什麼要帶這些而不是別的?

 

汪一平:我是個極簡主義者,這次帶的東西很少,一條棉褲,我在家一直喜歡穿著,它讓我覺得在玻璃房裡自在一些。解悶用的IPAD和一副耳機,怕有緊急工作帶的電腦,還有一個喝熱水用的保溫杯。我甚至沒帶充電接頭,只帶了充電線。我喜歡輕輕鬆鬆,帶很少東西的感覺。



汪一平記錄的獨處空間,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獨處的24小時,你用了多久來睡眠?其它時間都做了些什麼?能否大致羅列出這24小時的作息表。

 

汪一平:因為外界的燈光對我而言非常強烈,我的睡眠被迫分成了好幾段,半夜0點到3點半不斷的醒來睡去,3點半實在受不了爬起來寫日記,看足球賽。早上6點-9點入眠,16點到18點補覺。

 

其他時間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場》,我特意選的好書,結果一點也沒讓我失望,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很有收穫感。其他碎片時間就是玩玩遊戲,聽聽音樂。

 

18:30-20:00 交接,整理房間,回復朋友的關心微信,吃完飯

20:00-24:00 看書,偶爾發呆,看看大家的留言,很興奮,在玻璃房門口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24:00-6:00 經歷失眠,爬起來看書,寫日記,看足球賽

6:00-9:00 睡覺

9:00-16:00 看完《動物農場》,和朋友短暫聊天,擺弄房間東西

16:00-18:00 午睡

18:30 交接

 

 

土+皮:獨處期間你關注到的社會新聞是什麼,請發表你的看法。

 

汪一平:這兩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次的紀念活動。10年前我們剛剛被全世界所強烈關注:北京奧運會,全球經濟危機下的高速發展。那時候的紀念像是一聲怒吼,吼的是這個國家從100年來的陰影中走出來了。10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一舉一動被全世界關注,這次的大會中,我感受的是自信和務實。

 

 

土+皮:玻璃屋與日常生活情境相比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汪一平:習慣於鋼筋水泥不透風的房子後,覺得玻璃屋很新奇。全開放的環境、新奇的家具設計、還有前人們留下的痕跡。全開放的環境雖然可以讓別人看到我,但是我也可以無死角的看到外界一天之中的變化。玻璃屋裡的新奇家具被我擺弄了很多次,我很喜歡紅綠燈的設計,我每次路過它,它都有燈光變化。我也喜歡臺子上前人留下來的搖鈴和花籃,很有生活的感覺。



汪一平記錄的獨處空間,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有沒有被觀眾打擾過?如果有,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打擾你了?你是如何回應的?

 

汪一平:入住是周五的晚上,被過來逛公園的人打擾了好幾次,第二天下大雨,就沒什麼人來打擾了。打擾分成三種類型:1、友好的拍拍玻璃,和我揮手打招呼,我一般也會和他們揮揮手,但不想和他們聊天;2、好奇想知道我的感受,有人希望和我聊聊為什麼我想來參加這個活動和這個活動中有什麼有趣的事,因為我的初衷是想安靜的待24小時,除了一對建築師夫婦的熱情把我打動了,我站在門口和他們聊了10分鐘外,其他的人我禮貌謝絕了,我在提板上寫上」sorry,我想安靜的呆24小時,謝謝」;3、無理希望闖入:夜半我已經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有個男生從附近騎車進過,他很重的推了一下玻璃門,巨大的聲響嚇了我一跳,我打算起來看下情況時候,他已經騎車離開,時間很快來不及做回應,但是對這事我很生氣。

 

 

土+皮:你說「關完燈以後覺得房間很美」,詳細談談直觀感受。

 

汪一平:開燈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把視野局限在房間內或者玻璃窗外走動的人。關上燈,看到的是雕塑公園內的景致、遠處的大樓,而且房間內因為書桌燈的照耀,顯得溫馨。我蠻喜歡這種雙重景致。

 

 

土+皮:你為什麼要謝謝1117日入住叶韻?

 

汪一平:謝謝她在本子中分享了這麼多歌,我是個喜歡嘗鮮的人,去找了下她分享的部分歌曲,尤其是幸福三部曲,可能不太合我口味,不過還是表達我的感謝。我覺得分享精神很重要。

 

 

土+皮:你如何理解個體之於公眾的關係?

 

汪一平:個體像是一滴水,公眾像是一條大河。個體無法左右大河的流向,順勢而動才是上策。



讓我一個人靜靜,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獨處的時候,有回憶或梳理過自己的人生麼?

 

汪一平:我曾想過要梳理,不過梳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素材去回憶過去,無奈睡眠太差,也沒有帶日記本,或者照片什麼的,還是作罷。依然覺得做好未來的事才是關鍵,自己才活了30年,就像三年醇的酒,還是要努力去拼搏,就像1年前自己刻苦訓練最後完成全程馬拉松跑步。自己拼出來的東西就像是上好的葡萄,希望自己多加油,釀出自己的82年拉菲。

 

 

土+皮:獨處時,有使用電話和外界聯絡麼?他們是誰?和你分別是什麼關係,大概聊了些什麼樣的事?

 

汪一平:我希望自己可以獨處24小時,所以刻意減少手機的使用,不過好友陸女士擔心我無聊,時不時會給我發消息,甚至還給我叫了份水果外賣,讓我感覺特別溫暖,在此表達感謝。還有朋友是在第二天的下午和我諮詢了一些私人感情的事,我幫他梳理了一下,此外就是好友群裡會問下我感受和當前情況。

 

 

土+皮:有沒有在裡面自拍?有沒有自拍以外的其它照片,驅動你拍這些照片的動機是?

 

汪一平:有自拍一張,不過拍的是玻璃上反射的樣子,照片對我而言只是個記錄,照片如上圖,記錄的是6點還沒睡覺,很興奮的想記錄下此刻心情的我。其他照片就是拍拍窗外景色的變化。



鈴鐺和鑰匙,2018.12.21/22,©汪一平


獨處中的汪一平,2018.12.21/22,©汪一平



土+皮:在獨處中,有異性朋友通過手機和你聊天麼?

 

汪一平:有,如上。

 

 

土+皮:你對別人幫助最大的一次是什麼事?結合獨處經驗,談談感受。

 

汪一平:我在工作後經常處理公司對外對內事務,所以也經常會幫到別人,也救死扶傷過,不過也沒覺得有太驕傲的事,但是以前大學時候,和一個學弟一起創立社團,學弟是個讀書很好但是視野局限於書本的人,我和他交流了不少我對社團的規劃,社團如何立足在整個南京大學中的打算,也有不少對時局和社會的看法交流。在大學畢業時我收到他的簡訊,才知道我對他在各方面潛移默化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很驚訝,也為他高興。自己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畢業都快10年了,一直保持聯繫,他也已經為人父,事業做的也很棒。

 

 

土+皮:如果讓你來讚美一位你曾經的鄰居,你會如何讚美?

 

汪一平:能把簡樸而貧窮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燒的一手好菜

 

 

土+皮:說說你所理解人際關係間的「溫暖」。

 

汪一平:我想到兩個詞和溫暖有關,陪伴和關愛。水泥房中的每一個單位和快速的生活讓我們變得越發冷漠、孤獨。唯有相互陪伴和關愛才是化解冷漠和孤獨的辦法。

 

 

 


 

24小時獨處計劃 ,點擊申請參與「24小時獨處」



「陌生人計劃」點擊參與給陌生人寫信




【獨處訪談】

(按入住先後排序)

毛君訪談    周佳訪談    陳堯堯訪談    譚瀟訪談

王樂燁訪談    羅雨訪談    陳法霖訪談    夏燕麗訪談

王崢濤訪談    佔佳聰訪談    譚小凡訪談    朱希棟訪談

鄭書遙訪談    範佳韻訪談    周星妤訪談    肖輝訪談

張曉君訪談    林桂鑫訪談    尤歆毓訪談    林臻同訪談

張詩涵訪談    楊瑩訪談    徐啟妹訪談    趙愛訪談

謝安楠訪談    黃秀正訪談    李東訪談    王露愉訪談

金恩惠訪談    周喻童馨訪談    張馨月訪談    翁靜璐訪談

黃永媚訪談    汪曉賢訪談    程璟訪談    章藝訪談

吳宜臻訪談    劉子琪訪談    胡湉湉訪談    邵童童訪談

滕靚訪談    蔣傑訪談    趙桑桑訪談    陸清蓮訪談

趙璇訪談    叶韻訪談    聶倩訪談    王巧玲訪談

王黎瓊訪談



【24小時美術館】

24小時美術館,坐落於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扎哈團隊領銜設計的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廣場,系由450米長、100米寬的草坪廣場及散布在周邊的8個玻璃盒子升級改造而來,為坡•美術館旗下首期對公眾開放的公益美術館項目。


【交通信息】

地址:南京九駿馬雕塑草坪廣場(西起鄴城路與江山大街,東至江東南路與金沙江東街)
地鐵:南京地鐵二號線、十號線,元通站下,4號出口(下車後沿江東中路步行約15分鐘或騎行10分鐘)
有軌電車:南京河西有軌電車一號線 江山大街站下
公交:7路、102路、G3假日觀光線 國際青年文化中心(保利大劇院)站下
停車信息:江山大街兩側停車區,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停車場


【地址信息】

相關焦點

  • 【行業新聞】中國學者汪一平創新研發航空發動機
    導讀:汪一平的發明專利: 雙向渦葉內冷負壓氫動力航空發動機(專利號ZL201410055227.中國學者汪一平再次從短行程(渦輪/渦扇)渦葉發動機發展到長行程渦葉、低溫、負壓發動機,發動機性能遠超當前發動機。
  • 香港官員:深圳灣口岸計劃本月內貨運24小時通關
    中新社香港12月1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12月1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介紹《施政報告》措施時表示,深圳灣口岸計劃在本月內實現貨運24小時通關。為配合港深兩地人流物流往來,兩地政府同意延長深圳灣口岸的通關時間至24小時,並計劃在本月內先行就貨檢進行24小時通關服務,視乎兩地疫情發展,將儘早推動客運全面24小時通關。  李家超表示,皇崗口岸╱落馬洲管制站是香港與深圳之間唯一24小時運作的陸路口岸。皇崗口岸在30年前興建,設施已老化,深圳巿政府已計劃把它拆卸及重建。
  • 優秀裁判文書 | 柴玉英、汪一平、汪成錦、汪成鈞與寧波市第二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原審原告柴玉英、汪一平、汪成錦、汪成鈞與原審被告寧波市第二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於2005年11月18日作出(2005)甬海民一初字第626號民事判決。柴玉英、汪一平、汪成錦、汪成鈞不服,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6年4月2日作出(2006)甬民一終字第154號民事判決。柴玉英、汪一平、汪成錦、汪成鈞不服,向浙江省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
  • 享受獨處,英語怎麼說|雅思口語素材
    恢復/重獲社交時間和獨處時間的平衡Schedule some me-time 安排一些自己的時間solitude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bring balance into one’s life.
  • 韓國單身家庭佔三成:我想獨處,不想孤獨
    是什麼讓人愛上了獨處?獨處的人會覺得孤單嗎?「一個普通成年人的清醒時間中有三分之一是在獨處。」 —— 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心流》你如何度過這段時間?刷臉書(Facebook)?發信息?發推特(Twitter)?網購?「待辦清單」是無窮無盡的。但時間是有限的。
  • 《掌控24小時》專註上午:3個技巧,將計劃視覺化、主動找活幹
    《掌控24小時》提及,我們要有一個專注的上午。怎麼專注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掌控24小時》吧。一、視覺化(一)計劃,靈感和復盤視覺化我們的大腦喜歡視覺化。作者發現有60%的事情沒做,不是因為你做不到或故意不做,而是因為沒看見,忘記了。
  • 阿桑經紀人汪一平含淚懷念阿桑
    我是汪一平  我想哭,一直哭不出來,我一直告訴所有的人不能哭,因為阿桑會走得很牽掛,我也一直沒哭。  但是說真的,我不知道我是強忍住悲傷還是一直沒回過神,我已經憋了很久了。  第一個知道的人是我,是我陪阿桑去醫院檢查的,從醫生告知她得了癌症之後,從那一刻起我一直忍到剛才。
  • 球球畫師大揭秘 奶牛鎮的小時光手遊開發者訪談第二彈
    看過《奶牛鎮的小時光》手遊第一期開發者訪談的居民小夥伴都知道,本期節目將開啟有問必答模式,製作團隊將回復玩家提出的關於遊戲的十個趣味問題!帥帥的江小魚會穿女裝嗎?神秘的球球畫師又將傾訴怎樣辛酸的繪畫歷程呢?
  • 北京雁翅樓變身24小時書店
    本報記者 徐 燁攝   近日,首個建在古建築中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正式對公眾開放。   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雁翅樓坐落在地安門附近,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地安門地區道路整修,雁翅樓被拆。2013年6月,雁翅樓景觀復建工程開工,並於翌年竣工。
  • 愛滋暴露 24 小時後 ,我完成了自救
    24 小時內服用藥物,阻斷成功率更高,要連續服藥 28 天。回憶起前一天的手術時間,被刺傷大概昨天 19 點。我趕忙看了一眼手機,17 點 50,馬上要超過 24 小時。憑著一絲理智,我拿起電話打給師兄,告訴他這個消息。
  • 當一個人獨處時,聰明人喜歡的是獨處的高尚和偉大
    曾幾何時,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酒局、K歌、聚會,深夜人散去後,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冷清,這時才發現,獨處反而是一種享受。也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既能享受得了世間繁華,也能安頓得好一個人的時光。願我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 人為什麼越來越喜歡獨處(深度好文)
    記得以前看過的一部小說裡說話過樣一句話:更高級別的人都喜歡獨處,不是因為他們喜歡獨處,而是因為他們身邊沒有和他們同一級別的朋友!人是群居動物,湊熱鬧是人的天性,又有誰會真的喜歡自己呆著呢?但人又是有個性的個體,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不是真的說不到一起去,又怎麼可能會拒人於千裡之外呢!
  • 為什麼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孤獨?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他就不愛自由。1喜歡獨處的人,都不孤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會覺得孤獨。就拿我朋友小文來說,她原本是個特怕孤獨的人,剛畢業的一兩年,每次周末來臨之前,她都會找人安排好周末行程,生怕到時一個人會無聊、孤單。
  • 「跨學科藝術團隊創作方法」 | 訪談計劃
    研究過程以新媒體裝置藝術創作的團隊協作模式為基礎樣本,對9位不同藝術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度訪談,針對「跨學科藝術團隊的構建必要性」、「跨學科藝術團隊的協作模式」等問題,對跨學科藝術團隊的工作方法展開討論,並結合學術文獻資料進行對比研究分析,最終在碩士研究論文中予以系統性的闡釋。
  • 實拍美24小時航班飛行軌跡:美麗如萬花筒
    小時內全美上空的航線圖。24小時內在北美飛行的路線,此圖突出了紐約、邁阿密和洛杉磯。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Google創新實驗室數據可視化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家阿倫•科布林(Aaron Koblin)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數據描繪了24小時內27000個航班在美國上空的飛機航線圖。
  •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計劃明年春季恢復24小時營業
    1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店時獲悉,原有的24小時營業,計劃從2020年春季的「世界讀書日」開始。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新開張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遵循三聯獨有的設計。在三層樓宇內,10萬種、30萬冊書籍被整齊有序地擺放在高架、矮架和書臺三種書架上。
  • 泰坦斯的第一次會員訪談
    算是機緣巧合吧,因為學飛行要出國培訓,我大學畢業後請了一個英語外教,自我介紹時,他說自己練過JIUJITSU,我當時沒聽懂,後來上網查了查資料,才知道JIUJITSU是柔術,當時一下子被柔術的技術震撼了,但是那時國內還沒有柔術館,也因為要出國,學柔術的計劃也就擱淺了。
  • 安靜獨處的經典句子,舒適於身,淡然於心
    我的生活極其簡單,上班下班,不喜歡應酬,喜歡安靜,獨處。二、與其花時間花精力去維持那些表面系,不如獨處安靜看書聽聽歌。三、原來一個人的孤單不算孤單,想念一個早已離去的人,才是真的孤單。四、寂寞的街,連空氣都是孤獨的,我在想,要是你在身邊,是否會不一樣。
  • 長時間獨處是否會影響社交技能?-虎嗅網
    誠然,主動選擇獨處和被動隔絕是兩種性質頗為不同的行為,就好比一個人主動歸隱山林和被迫在家隔離一個月,兩者導致的心境自然迥異。不過,作為社會性群居生物,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在某種獨處/孤獨狀態中,每個個體內心的微妙轉變——這其實涉及到一項重要的衡量要素:獨處的時長。
  • 孩子總喜歡自己待著,家長別急著去幹擾:獨處的娃擁有負熵能力
    著名鋼琴家傅聰先生一天要練琴八個小時,十年如一日的,從不間斷,就算有時候有音樂會要上臺表演,但他也總會擠出八個小時的時間去練習。旁人一定會覺得他是辛苦的,需要不斷逼著自己才可以做到。但是,傅聰先生卻並不這麼覺得。相反,他很享受每天練琴的那八個小時。他說,當他一個人在安靜地工作時,是他感到最愉快的時候,而這種時候,他會很害怕被別人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