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個脫貧故事 | 康保縣來了個北京好「兄弟」

2020-12-05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慧敏

總人口27萬的康保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河北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中扶貧任務最艱巨。一進入康保地界,只見車外延綿不絕的大草原。康保東、北、西三面與內蒙古接壤,平均海拔1450米,高寒乾冷,屬「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2016年,北京市朝陽區與張家口市康保縣確定對口幫扶關係。

劉鎮平(左二)走訪慰問並資助貧困戶學生

「遺鷗之鄉」深入「骨髓」的貧困

2020年的10月中旬,《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到河北省西北部壩上的康保縣,當地已降過今年第一場雪,開始供暖,夜裡氣溫低到零下七八度。

這個時節壩上草場大面積凋萎,獵獵寒風也頗有力道,但康保賓館樸素的小樓前卻停放了很多北京牌號的車子。記者在康保採訪的一天裡,就遇見到康保縣對接扶貧工作的朝陽區發改委、朝陽區小關街道等數個北京市的單位。

作為北京市朝陽區援助康保縣的扶貧幹部,劉鎮平2019年底來到康保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劉鎮平出生於革命老區江西瑞金,有過15年軍旅生涯,他認為到艱苦地區扶貧,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報效祖國。

「這裡之前窮到什麼程度呢?老百姓吃不起三頓飯天天兩頓飯,上午10點左右一頓飯,下午四五點鐘日落之前吃晚飯,早晚吃的基本上都是土豆、莜麵。即使現在脫貧了很多老百姓還保持這種習慣。還有一些貧困村村民太窮,不少人娶不上媳婦。」劉鎮平說。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藥籽,秋天刮出犁底層。」當地民謠道出了康保自然環境的惡劣,也道出了康保深度貧困的緣由。地處冀蒙交界「壩上高原」的康保,氣候高寒乾旱,土地貧瘠,全年域內平均氣溫2.1℃,水資源缺乏,是河北省唯一的無河縣。

自然生態條件嚴重製約了康保社會經濟發展,2013年底,康保的貧困發生率為36.04%,全縣貧困人口8.8萬,326個行政村有一半是貧困村。當地人口大量外遷,農村空心率達70%以上,留守人口平均年齡67歲。

只有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壩上最好的季節裡,藍天綠草鮮花的草原風光才顯示出康保的美麗一面。康巴諾爾湖邊,近萬隻遺鷗翱翔嬉戲,康保也因此被稱為「遺鷗之鄉」。

朝陽互助幸福院活動室,老人們在聊天、看電視。《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慧敏|攝

康保縣土城子鎮朝陽互助幸福院

北京市朝陽區援助河北省康保縣扶貧幹部劉鎮平在土城子衛生院走訪慰問

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位於康保最南端,距康保縣城50多公裡的土城子鎮,登記人口1.5萬,常住人口僅4345人,村莊空心率最高的村達80%以上。此前,該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94人,貧困人口平均年齡65.5歲。如何讓這些留守老人安享晚年,是當地扶貧工作難啃的硬骨頭,也是北京幫扶工作的重點。

2018年,北京市投入1200萬元,幫助土城子鎮在鎮上建起了佔地近80畝的互助幸福院。2019年6月該院正式投入使用,為200位年滿60周歲的老人解決了居住和養老問題。

互助幸福院是劉鎮平掛職副縣長期間經常要去的地方之一。

傍晚時分,記者隨劉鎮平來到土城子鎮朝陽幸福院,一排排簇新的平房立在道路兩側,白色的牆壁整潔利落,窗子裡透出溫暖的微黃燈光。每一戶房間的使用面積在30多平方米,廚房、衛生、火炕、暖氣、自來水等設施一應俱全。

在一位住戶家中,記者看到,左鄰右舍五六個老人都聚在房主的屋子裡嘮嗑,有的老人還端著碗,邊吃晚飯邊聊天。老人們笑著告訴記者,這樣住在一起,大家走動方便,有人一起嘮嘮家常不覺得日子冷清。一位70多歲的老婆婆告訴記者,她老家村子就在附近,農忙的時候騎著電動車回家收種莊稼,什麼都不耽誤。

「俺們在這裡住不要錢,就是交點電費。這裡做飯、燒炕都是用電,很乾淨,在俺村子裡,做飯燒鍋燒的是莜麥稈,還要用『吹風機』打火,拉風箱,可不容易。」老婆婆爽朗地笑道。

比抱團養老更有意義的是,土城子鎮互助幸福院具備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據了解,在幸福互助院項目中設計了615kW光伏電站項目,年收入達72.16萬元,其中70%用於公益崗位工資支出,解決了幸福互助院的經費問題。

劉鎮平掛職後多次來到土城子鎮互助幸福院詢問需求、幫助解決困難,並聯繫北京市朝陽區一些單位,為幸福院捐贈了消防設施、文化娛樂活動室設備、電視機、健身器械。

除了鎮一級的易地安置項目,康保縣級政府還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易地搬遷。位於康保縣城的怡安小區,是河北省最大的集中安置區之一,2019年底圓滿完成搬遷安置任務。該小區擁有利用各級扶貧資金建設的90餘座小高樓,搬遷安置規模涉及83個行政村兩萬多人,佔全縣集中安置規模71.6%。

截至2019年底,康保縣建成66.7萬平方米8883套安置房,11801戶29315人全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在鄉間衛生院找北京大夫看病,希望小學有室內仿真溜冰場

劉鎮平介紹說,醫療和教育水平落後也是當地扶貧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難題。

與土城子鎮互助幸福院一街之隔的土城子鎮中心衛生院,是朝陽區重點幫扶的項目。

2018年,朝陽區投入200萬元,利用原土城子煤礦醫院實施改擴建,配備了數字彩超、心電圖、AED等診療設備,建成現在的中心衛生院。

來到康保以後,劉鎮平看到這裡醫療條件仍然比較落後,一回到北京,他就去朝陽區各個單位,衛健委、民政局、醫管局等,一家家去請求幫扶。「我問能不能利用現在先進的網絡技術,把北京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對接到康保。朝陽區的單位都很支持,就過來調研考察,前後也就一周多的時間,就把這事給定了,就在土城子鎮中心衛生院建起了線上診室與遠程會診中心。」劉鎮平說。

在衛生院一樓,記者看到,「線上診室」「遠程會診中心」分別設置在兩間診室內,這裡每天安排北京三甲醫院的醫生線上接診。康保縣、北京市的醫療專家,都可以通過遠程會診、線上問診等方式,為當地患者看病。

土城子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陳海平介紹,他對一位通過遠程會診治癒的肺病患者印象深刻。疫情期間,一位四五十歲的男性病人,因肺部感染拍了3次胸片,顯示肺部有5釐米腫塊,衛生院醫生懷疑其胸部腫物為腫瘤,建議到大醫院去看看,但病人腿部殘疾,又是貧困戶,沒有條件去外地。於是,衛生院通過遠程系統請北京專家線上會診,專家初步排除腫瘤,建議先用消炎藥輸液治療,一周後,病人基本康復。病人住院20多天一共花了2700多元,經貧困戶事項報銷後,病人只需交費50多元。

「現在不僅本鎮的村民來這裡看病,附近鄉鎮,以及張北縣、沽源縣的一些患者都會來我們院就診。」陳海平自豪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線上診室、遠程會診明年計劃在康保更多的鄉鎮鋪開。

醫療之外,教育問題也曾是困擾當地的難題。

「因為本地條件差,康保縣教育人才流失嚴重,近一點的去張北、張家口,遠的還有去衡水中學的,很多優秀的人才都走了。這樣一來,很多家長也把孩子送到外地去上學。」劉鎮平對記者說。

2019年底,朝陽區支援建設的康保縣朝陽希望小學建成,今年9月,孩子們搬到新學校上課。

「學校一共1700多名學生,有600多名是易地搬遷戶的孩子,其中170多名學生是貧困家庭孩子。」康保朝陽希望小學校長劉著明告訴記者,「原來我們學校很小,只有一個小水泥操場,都不敢讓孩子們踢球,怕孩子摔倒受傷。現在不光面積擴大到50多畝,條件也好多了,建有圖書室、音樂美術教室、標準化操場,以及室內仿真溜冰場(用特製塑料代替真冰),投資20萬元的VR教室也已投入使用。」

在位於教學樓頂層的室內仿真溜冰場,記者看到,幾個小高年級學生在體育老師指導下,正歡快地在冰上滑行。體育老師告訴記者,張家口市青少年冰上運動發展比較好,市裡每年都會組織冰上運動比賽,他們學校也是參賽隊伍之一。一位六年級的男生,因為運動和害羞,面對記者時臉漲得通紅,沁著密密的汗珠,小同學告訴記者,「我們都很喜歡溜冰,之前都是去外面的冰場練習,學校的冰場建好後,訓練就方便了。」

土城子鎮中心衛生院遠程會診中心

康保朝陽小學室內仿真溜冰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慧敏|攝

防止返貧,「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儘管土地貧瘠,但康保風能和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達3100小時,具備780萬千瓦光伏發電開發能力,光伏發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劉鎮平介紹說,為了提升優化當地產業發展水平與結構,4年來,朝陽區精準扶持康保光伏產業,共投入資金26784.37萬元,實施項目85個。引導企業到康保發展,引進落地企業14個,吸引投資26017.4萬元,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業9146人。

截至目前,康保縣累計建成村級和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253個,裝機容量8.3萬千瓦;建成集中式光伏電站5個,裝機容量10萬千瓦,年收益1.35億元。195個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全覆蓋,帶動1.7萬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此外,通過消費扶貧,康保的胡麻油、亞麻籽油、蘑菇、莜麵、雞、牛羊肉等農特產品,在北京都實現了不錯的銷售。利用北京消費扶貧中心、朝陽常營消費扶貧分中心和832扶貧網絡平臺,先後幫助康保的乾信、康盛、康龍、康朝驊有機蔬菜等企業銷售農特產品,累計銷售額31347萬元,預計帶動貧困人口20073人。

2020年2月,康保順利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終結了百年貧困的歷史。

談及未來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劉鎮平說,「我們也在考慮長效機制的問題。根據當前國家政策,我們是『四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朝陽對康保的對口支援措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必須要扶上馬送一程。」劉鎮平爽朗地笑道。 「事實上,我們現在就很注意,對康保的扶貧是『造血』而不僅是『輸血』。比如消費扶貧,我希望康保的農業產品等銷到朝陽、北京後,未來在完全市場化條件下也能持續下去。」劉鎮平說,他正在為康保農業產品引進「三品一標」認證的事忙活,就是讓康保的產品有標準、生產更規範,適應市場規律。

劉鎮平介紹,下一步將會同朝陽區有關部門加強扶貧產品認定,擴寬銷售渠道,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北京居民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產銷對接形成好機制、貧困群眾增收有好路子、社會參與有好平臺。

「扶貧要扶志、扶智,我一直強調我們不養懶漢,除了教育、醫療高層次人才加強與北京交流學習外,對於普通農民,我們也舉辦了多種培訓班。」劉鎮平說。

據了解,朝陽區為康保縣康朝驊蔬菜種植有限公司、河北恆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勞務實訓基地共培訓技術工人23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69人,帶動46名貧困戶就業增收。

幾年來,當地貧困群眾的觀念,甚至生活習慣等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易地搬遷那會兒,有的村民剛搬來縣城時,把家裡的豬也牽來了,300多斤的豬就養在衛生間裡,說要留到年底再賣。後來在扶貧幹部的反覆勸說下,才及時給賣掉了。還有的村民不習慣上衛生間用馬桶,還要出去上廁所。」劉鎮平說,「現在,這些現象都已經沒有了。康保人對於下一步走向小康都滿懷信心與渴望。」

文化生活方面,2006年,康保獨特的戲劇「康保二人臺」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康保也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

「我們目前也在打造並向北京等地推介『二人臺』等康保文藝藝術,未來物質上富裕了,康保還要在精神上擺脫貧困,讓群眾有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劉鎮平說。

責編:姚坤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22期)


2020年第22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相關焦點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政府宣布紫雲等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國這一了不起的成績,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引發了世界對中國脫貧事業的關注。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爬最高的山,啃最硬的骨頭
    文|孫景峰、羅麗娟、孫多山1026個名字,261戶人家。2020年的秋天,四川省涼山州喜德魯基鄉鄉長翁古阿合終於等到了這份完整的名單——中壩村貧困戶脫貧成果表,也是涼山州最大的整村脫貧名單。勞務輸出是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昭覺勞務輸出成績連續3年在涼山州11個受幫扶縣排名第一。這離不開徐航在背後的努力。今年疫情以來,徐航更是走遍全縣,動員當地青年赴佛山務工,至今向佛山輸出超千人。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讓龍布的夜空和日出釋放價值
    大崇村一共32個村屯,村民416戶、185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5.22%。從數字能看出,大崇村的扶貧任務有多重。4月中旬,我第一次來到大崇村。這裡群山阻隔,公路才剛修通。一些遙遠的村屯,只能靠走羊腸小道才能到達。大崇村物資奇缺,房子和窩棚差不多,許多村民家裡像樣的家具只有一張床。很難相信,當下中國還有這樣貧困的村子。
  • 三個鏡頭折射三亞脫貧攻堅好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線目標,是硬任務、是重大政治任務。脫貧攻堅是三亞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在脫貧攻堅方面,三亞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扶貧幹部,以及勤勞肯幹、靠著自己的雙手努力摘掉窮帽的脫貧戶。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三亞脫貧攻堅背後的故事。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 |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太陽姑娘」
    烏仁不僅自己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全旗70多個貧困戶脫了貧。烏仁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牧民家裡常有剩下的牛羊皮毛邊角料,草原上的孩子從小就跟著爸媽做手工,但都是各家做自己的,從沒想過可以出售。2005年6月18日,在鄂溫克人的傳統節日瑟賓節上,許多牧民聚集在一起。烏仁帶來的「太陽花」讓人眼前一亮,很受牧民們歡迎。何不就做一些「太陽花」試試?於是,烏仁花幾萬塊錢租了一個平房,帶了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牧民姐妹,開起了自己的手工坊。
  • 童心「繪劇」,書香滿園——記康保縣第一幼兒園大班繪本劇展演
    本次活動由康保縣教體局和康保縣總工會主辦,康保縣第一幼兒園承辦。教體局副局長侯嶽峰、工會主任陳建軍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繪本劇展演活動在兩位主持人充滿激情的開場中拉開帷幕!接下來,讓我們共同開啟我們的繪本之旅!
  • 探訪國家級貧困縣大病患者,講述白血病、腫瘤、意外事故患者家庭故事
    ,踏上了去北京治病的路途。康保縣位於乾旱區,當地有「十年九旱」的說法,當地農民以種植小麥、土豆、玉米為主,一年一季。好在今年雨水多,小麥收成不錯,賣了3000多元。 原來,康保縣醫保局在已有國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報銷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配合由中國扶貧基金會、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三方共同發起的「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組織全縣15個鄉鎮的鄉、村幹部到建檔立卡戶中走訪,幫助貧困家庭在手機支付寶上提交資料並發起理賠。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從湘西苗寨十八洞村、貴州遵義花茂村,到山東濰坊北崔崖村、河北豐寧三岔口村,再到新疆英吉沙縣土陶村……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
  • 【聚焦】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2020-11-30 12:09:28 來源: 今藏嬌 舉報
  • 涼山好醫生藥業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在北京發布
    12月10日,「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     12月10日,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召開。會上,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發布了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揭示了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這標誌著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今天(11月23日),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宣布脫貧退出,這是貴州省脫貧攻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根據相關數據和評估檢查,此次出列的赫章縣、望謨縣等9個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錯退率和漏評率均為0,群眾認可度平均為99.12%,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和要求。    2012年,貴州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923萬人,為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
  • 創造人類反貧困史的中國奇蹟
    河北省康保縣祈家坊村貧困戶張憲花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在山溝裡是熬日子,現在搬到縣裡的安置小區,是奔日子。」如今,張憲花在小區做保潔,丈夫管倉庫,買菜、看病不用出小區,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  中國大地,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匯成決勝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 講好中國故事 讓世界聽到北京的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到北京的聲音   在莫斯科「北京日」活動中,來自北京的文藝工作者給當地觀眾帶來純正的京腔京韻   四達時代的非洲傳輸平臺、西京集團的英國傳播平臺、俏佳人的美國傳播平臺,也充分發揮著渠道作用,展映北京優秀影視劇。《中國夢365個故事》在德國和非洲播出,北昆《牡丹亭》、北京人藝《司馬遷》等劇目海外巡演反響熱烈,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電影《流浪地球》在海外推出後引爆「中國熱」。
  • 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秘書長張燕生:未來30年,中國企業家需講好3個新...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宏觀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秘書長張燕生發表了題為《聚焦雙循環、創新「十四五」》的主旨演講。張燕生表示,過去40年,我們講好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我們講好了市場經濟的故事,第二個我們講好了外向型經濟的故事,第三個我們講好了工業經濟的故事。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二、身邊人講致富事,「價值引領」工程激發脫貧動力  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省級「八個一」和市級「十個一」示範工程建設為載體,著力建好皂郊鎮王家店村,平南鎮王坡村等農村精神文明示範村。30多期,著力宣傳貧困群眾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講好基層最美故事,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 我國新疆、雲南等17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阮煜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4日發布公告稱,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同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告稱,省內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 11.兄弟鼠樂園(《字寶寶樂園系列叢書》——三個兄弟鼠)
    3個兄弟鼠的樓房旁邊,長出了一個蘑菇和一支竹筍。因為它們是新生出來的,看起來小小的、嫩嫩的。  3個兄弟鼠就從自己的窗口朝下看著它們。  小兔子要來採蘑菇,鼠大大說:「別採呀,它還在長呢。」  是呀,蘑菇比昨天又長大了一些。  小山羊要來採竹筍,鼠老二說:「別採呀,它還在長呢。」
  • 【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近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通渭縣等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甘肅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
  • 《吉他兄弟》熱播:講好新時代的青年奮鬥故事!
    爭做好青年,奮進新時代。最近,由李舒指導,應昊茗、高梓淇等人主演的當代青年勵志創業劇《吉他兄弟》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播出啦!同時,它也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平臺同步播出,所以快帆的劇粉們可以隨心所欲去觀看這部正劇了。當吉他和兄弟撞個滿懷,當現實和夢想融為一體,當曾經和當下通通展現,奮鬥途中的自我應當何去何從?
  • 【中國的脫貧智慧】「輪椅畫家」張海晶:畫筆繪出多彩脫貧路(組圖)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