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王炸實驗室:40年出了11位諾獎得主,每天一個專利

2020-09-03 不二書史

科學界有沒有什麼王炸實驗室?

當然有啊!

比如說貝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多牛呢?

科學界都承認一件事,貝爾實驗室多次改變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在它存在的時代裡,把世界往前推動了上百年。

作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實驗室,沒有之一,貝爾實驗室在科學界幾乎是如雷貫耳的,畢竟下面這些數據不是一般實驗室可以做到的:

實驗室出過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出過16位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章,均由總統親自頒獎)!

出過4位圖靈獎獲得者(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個獎項,這個圖靈獎堪稱「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當然,得到的獎還不止這些,實驗室還有更多的科學家們拿過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科學類獎項,就連貝爾實驗室也拿到過有史以來第一個科學機構獎,由美國國家技術獎協會頒發!

那麼這個這麼牛的貝爾實驗室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貝爾實驗室以貝爾命名,自然是跟貝爾有很大的關係的,這個貝爾全名叫做亞歷山大.拉漢姆.貝爾,是電話專利的獲得者。

在1876年的時候,貝爾遞交電話專利申請獲批,非常有商業頭腦的他在第二年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後來這個公司越做越大。

在1895年的時候,貝爾將公司正在開發的長途業務分割成為了一家獨立的公司,名稱叫做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聽到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非常陌生。



因為人們一般將這個公司稱之為AT&T公司。

聽到這裡大家或許就知道了,大名鼎鼎的AT&T公司是這樣來的。

這個AT&T在那個時代的美國到底有多牛呢?

當年美國有一個冷笑話,當年美國公司排名,AT&T第一,IBM第二,後來AT&T被肢解為七個公司,IBM終於排到第八了。

這是一個美式冷笑話,但也說明了AT&T那個年代有多牛!

AT&T公司發展得非常快,沒幾年的時間就遠遠超過了母公司,於是在1899年的時候,AT&T就整合了美國貝爾的業務和資產,直接成為了貝爾系統的母公司。

如此發展了26年,AT&T的總裁通過收購的形式,兼併了當時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

你要問貝爾實驗室是如何來的。

接下來就要講到了!



在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實驗室後,AT&T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公司,後來改名為了貝爾實驗室。

也就是說貝爾實驗室正式走上歷史的舞臺。

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是默默無聞的,也就是一個研究電信技術研發的,可是在電信技術研發之外,貝爾實驗室致力於基礎科學理論的研究。

也正是因為基礎理論的研究,徹底開啟了貝爾實驗室的輝煌時代!

1927年,貝爾實驗室的戴維森和萊斯特·格莫爾通過實驗,驗證了電子的波動性,這項實驗直接證明了所有物質和能量都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特性這一假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而戴維森更是在之後憑藉著電子幹擾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獎。



1933年,貝爾實驗室的卡爾·央斯基在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噪聲,結果發現了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也正是因為這個研究,直接創立了射電天文學這門學科。

1947年,電晶體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改變了人類的命運。電晶體為什麼被稱之為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因為它讓人類直接進入到了電子信息社會,比如我們的電腦、手機、電視之所以能夠誕生,主要就是因為電晶體的出現。

而電晶體的發明者威廉·肖克利,後來到了矽谷創辦了第一家科技公司,讓矽谷成為了科技聖地!

1948年,克勞德.香農發表了一篇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這篇論文直接奠定了現代通訊理論的基礎,而這個成功部分是基于貝爾實驗室的成果。

1954年,世界上第一個具有應用價值意義的太陽能電池現世,創造者為貝爾實驗室。

1964年,宇宙微波輻射被發現,發現者為羅伯特.威爾,出自貝爾實驗室,他也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然,還有1969年的UNIX系統和C語言,1980年的C++語言,還有1969年的電荷耦合元件等等,許多許多改變人類發展進程的科學發明。

這些被記載在人類發明史冊中的研究發明,都是來自于貝爾實驗室。



從貝爾實驗室創立開始,貝爾實驗室一共獲得了3萬多項專利,幾乎平均每天一個, 而拿獎也是拿到手軟,我們開篇也說了,出了11個諾獎獲得者,這種強大可以說是科學實驗室史上最強的存在。

之前還有朋友問,說中科院的實驗室相比其貝爾實驗室到底差多少?

其實這個問題不必回答,因為我們得知道,我們現在的目標不是追求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孰強孰弱。而是國與國之間的科學的發展進步!

很多人說,我們現在5G領先於世界了,這不就說明我們的科學技術是世界前列了嗎?

其實任正非先生也說過:這只是暫時的領先,這並不是一個常態,因為我們還沒有完成科學群體的集群。



沒有科學家集群就沒有辦法完成持續性的創新,而沒有創新則沒有核心競爭力!

比如我們看日本,這些年來日本一直被忽略,很多人認為日本衰落了。但事實上,日本並沒有衰落,人家在科學技術領域依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在國際創新公司排行榜上,日本以40家公司名列第一,甩開了第二名美國六個身位。

而從2001年開始,日本發起了一個50年要得30個諾獎的計劃,結果19年過去,日本得到了19個諾獎,平均一年一個,這在諾獎史上是非常誇張的一個表現。

所以說,我們現在在科學技術方面要追趕的不是別人,而是日本。

相關焦點

  • 科學界的王炸實驗室:40年出了11位諾獎得主,每天一個專利
    科學界有沒有什麼王炸實驗室?  當然有啊!  比如說貝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多牛呢?  科學界都承認一件事,貝爾實驗室多次改變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在它存在的時代裡,把世界往前推動了上百年。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9家紮根高校
    原標題: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其中9家紮根高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2019年11月,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揭牌。實驗室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如果說諾貝爾獎得主是科學界的「巔峰」,那麼,深圳在追求「高峰」之餘,也在積極打造「高原」。這一點,從深圳高校的師資力量就可見一斑。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11家諾獎實驗室深圳大集結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  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強化基礎研究,深圳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 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其中9家紮根高校
    2019年11月,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揭牌。實驗室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帝國」的夕陽:造就數十位諾獎得主,百年巨頭因何悲劇收場
    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室,它被世界科學界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實驗室,並且沒有之一,他先後造就了數十位諾獎得主,是無數天才科學家趨之若鶩的殿堂。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室,它一生申請了三萬多項專利,發明了無數推動世界進步的發明,如果沒有它,那麼現在我們將沒有電視機、手機、電腦、相機,世界將整整落後一百年。
  • 「帝國」的夕陽:造就數十位諾獎得主,百年巨頭因何悲劇收場
    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室,它被世界科學界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實驗室,並且沒有之一,他先後造就了數十位諾獎得主,是無數天才科學家趨之若鶩的殿堂。 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室,它一生申請了三萬多項專利,發明了無數推動世界進步的發明,如果沒有它,那麼現在我們將沒有電視機、手機、電腦、相機,世界將整整落後一百年。 曾經有這麼一個公司,它在1994年營業額就達到了700億美元,比當時美國其餘三大商業帝國的總和還要多。
  • 40年7位諾獎得主,美國貝爾實驗室做對了什麼?
    >,為此巴丁、布拉頓和巴克萊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③香農提出資訊理論,將信息從無數的事件中抽象出來,找出了其中的普遍規律,從而產生了信息科學。菲斯克任期的20世紀60年代實驗室共有工作人員17000位,其中5600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約15%(840人左右)為基礎研究。菲斯克任期的1959—1973年,實驗室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 通信衛星。
  • 40年7位諾獎得主,美國貝爾實驗室做對了什麼?
    20世紀60年代實驗室大力投入光纖通信研究,並在菲斯克任期最後一年發明了光纖通信。③ 創造一個支持研究人員和研發工程師特殊需要的工作環境。這個環境是以「愉快、幽默、嚴肅和刻苦工作的氣氛」 為標誌的,顯然這也是菲斯克本人的性格和工作特徵。菲斯克任期的20世紀60年代實驗室共有工作人員17000位,其中5600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
  • CRISPR三巨頭之一張鋒:失掉了諾獎,贏得了專利
    2020年10月5日,一年一度的科學界最高盛典——諾貝爾獎「開獎周」拉開了序幕。本次諾貝爾獎依舊是六個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1、80後青年科學家張鋒之所以很多人聯想到張鋒,是因為他與這兩位獲得諾獎的女科學家被圈內稱為CRISPR三巨頭。張鋒是美籍華人,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從小就是妥妥的學霸。本科哈佛,博士斯坦福。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張鋒:失去諾獎,贏得專利,這是筆划算的買賣嗎?
    同樣,另一位諾獎得主Charpentier也在2014年創立了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多年來的統計結果顯示,一個美國專利申請的平均審查周期為23.7個月,也就是將近2年時間。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東方網11月28日綜合消息:今天,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說。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諾貝爾獎揭曉。
  • 已拿19個諾獎的日本,在憂患什麼?
    原因很快搞清楚了,1993年,古迪納夫的實驗室來了一個訪問學者,叫岡田重人,他是日本國內的電話巨頭日本電報電話公共公司(NTT)的移動通信工程總監。 古迪納夫將岡田留了下來,視為正常的學術交流。這位科學界的老人沒有想到一涉及商業,這個世界就要複雜的多。
  • 葛健教授談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為什麼拒絕諾獎得主的盛情邀請
    原題:今年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作者:葛健2020·10·6今天公布了2020年物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牛津的Penrose教授,德國的普朗克研究所所長Genzel教授,和加州洛杉磯分校的Ghez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