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拉美國家情緒逆轉 美助斯諾登逃出生天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澳媒:拉美國家情緒逆轉 美助斯諾登逃出生天

  中新網7月8日電 澳門日報今天刊發社論文章《美助斯諾登逃出生天》,該文認為,之前稜鏡事件主角斯諾登成為「燙手山芋」,而隨著玻利維亞總統專機風波,讓南美多國改變態度,宣布願意庇護斯諾登。美國的恣意妄為反倒幫了斯諾登的大忙,本來已在美國壓力下態度動搖的拉美各國,如今因為莫拉萊斯專機事件被激怒,情緒再度逆轉。美國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文章摘編如下:

  美「稜鏡」計劃曝光者斯諾登自上月23日從香港飛抵俄羅斯莫斯科國際機場後,就一直逗留在機場國際中轉區,他雖然向多個國家提出政治避難申請,但都先後遭到拒絕,而俄羅斯也開始顯得不耐煩,就在斯諾登幾近絕望之際,就發生了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專機自俄返國途中遭歐洲多國禁止進入領空,最後被迫降落奧地利,還遭奧當局強制搜查的國際事件。事後,南美多國改變態度,宣布願意庇護斯諾登。

  斯諾登上月23日抵達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雖然美當局註銷其護照,但俄方以他身在機場轉機區,沒有入境俄羅斯為由,拒絕應美方要求遣返。正外界認為斯諾登可能就此避難俄羅斯時,俄當局顯示出猶豫態度。斯諾登本月1日通過設在機場的俄外交部領事機構向俄提出政治避難請求。

  俄總統普京同日提出政治避難「先決條件」,即斯諾登必須停止繼續披露美國監視項目。獲悉普京態度後,斯諾登放棄在俄的避難申請。俄羅斯官員4日說,俄方迄今沒有正式收到斯諾登尋求政治避難的申請,這名「稜鏡」監視項目曝光者「有必要選擇一個地方離開」。

  正當斯諾登走投無路之際,卻發生莫拉萊斯專機遭歐洲國家刁難和搜查的事件,事後南美國家召開緊急峰會,討論對歐洲國家採取報復行動。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表示,歐洲多國是在收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指令後,才做出拒絕莫拉萊斯專機過境的決定。西班牙外交部長馬加略較早前稱,有消息明確告知西班牙相關部門,斯諾登就在玻總統專機上。歐洲國家基於此信息才會逼停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不過他拒絕透露消息來源,也未響應是否與美國進行密切聯繫。

  馬杜羅在7月5日委內瑞拉獨立日宣布,委決定向滯留在莫斯科機場多日的斯諾登提供人道主義避難,以幫助他逃避美國的追捕。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當天在首都馬那瓜的一次演說中證實,尼駐莫斯科使館此前收到一份來自斯諾登的政治庇護申請。他強調,如果條件允許,尼加拉瓜很樂意接受斯諾登的請求。

  而莫拉萊斯亦宣布,玻利維亞無懼美國及其歐洲盟國,願意庇護斯諾登。截至目前,斯諾登尚未就此表態。委、尼、玻三國提出願為斯諾登提供庇護,無疑是挑戰美國的舉動,也令申請避難20餘國卻屢屢碰壁的斯諾登重新找尋到希望。

  斯諾登之前曾高調申請政治避難厄瓜多,但厄瓜多隨即遭到了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難以就斯諾登的申請做出正式表態。委內瑞拉等國在此刻選擇直接「擁抱」斯諾登,不啻對美國的強烈反擊。馬杜羅在宣布保護斯諾登的同時,又對美國大加斥責。美國與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的關係長期不睦。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經過新的權衡,似乎認為,與美國的糟糕關係更加惡化或許不會損失更多,但發表接納斯諾登的言論,卻會在拉美乃至世界聲名遠播。

  雖然美國希望將斯諾登引渡回國,但目前在拉美卻面臨著外交困境:如果美國因斯諾登與委、尼、玻三國徹底翻臉,反而有可能進一步助長三國在拉美地區的聲望;若美國就此罷手讓斯諾登逃亡拉美,顯然又心有不甘。而斯諾登究竟想不想流亡拉美,以及如何前往拉美,已經成為外界普遍關心的話題。

  事實上,在這次事件上,美國的恣意妄為反倒幫了斯諾登的大忙,本來已在美國壓力下態度動搖的拉美各國,如今因為莫拉萊斯專機事件被激怒,情緒再度逆轉。美國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相關焦點

  • 美媒:美國再將古巴列為「支恐國家」
    (2020-08-15 12:53:10)【延伸閱讀】美媒披露:參議員魯比奧實為美對古巴強硬政策幕後黑手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美國《政治報》網站8月3日發表題為《為什麼川普專注於讓馬爾科·魯比奧滿意》的觀察報導稱,川普對拉美不感興趣,只知道兩件事:讓拉美移民離開美國,保證自己在大選中贏得佛羅裡達州
  • 俄羅斯傳出一件大事,斯諾登作出決定,俄媒向全球揭露美醜陋面目
    正如美國打擊華為一樣,以所謂"國家安全"對華為進行全面制裁,同時還要求其他國家也共同抵制華為。據德媒報導,歐盟、英國以及德國官方機構在調查後並沒有發現華為有"後門"現象,倒是在美國思科提供的設備中經常發現安全漏洞,更加符合"後門"。即便這些國家與美國是盟國,但深知美國行徑。在國家利益面前,盟友之情並不存在,美國如果使用竊聽方式侵害這些國家利益,將不會坐視不管。
  • 澳媒:澳房價普遍下跌 塔斯馬尼亞州仍上漲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雪梨1月3日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的住房市場繼續逆轉全國趨勢,再次被評為澳大利亞房價增長表現最佳的首府城市。澳大利亞房地產集團LJ Hooker董事總經理馬克·迪瓦恩表示,霍巴特與全澳其他地區相比,有著較好的住宅投資物業實際回報率。但科裡奇預測,2019年房地產市場將會放緩,隨著霍巴特房價增長,可負擔性降低,塔斯馬尼亞州其他地區的需求將會增加。
  • 澳門日報:斯諾登事件衝擊美俄關係
    7月22日電 今日出版的《澳門日報》發文《斯諾登事件衝擊美俄關係》,文章指出,無論歐巴馬,還是普京,他們的行為已完全被現實所左右——俄羅斯不能不顧顏面無視斯諾登的避難請求,而美國也不能不考慮國內壓力以及超級大國的形象放棄追捕。
  • 英媒:斯諾登獲「諾貝爾替代獎」
    據《參考消息》9月26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5日報導】題:斯諾登獲得瑞典「諾貝爾替代獎」  2014年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的榮譽獎授給斯諾登是為了表彰他「表現出勇氣和智慧,揭露了空前的侵犯基本民主程序和憲法人權的大規模國家監控計劃」。
  • 斯諾登接受電視採訪 稱外星人已控制美政府
    央廣網北京1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美國「稜鏡」監視項目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日前接受了北德意志廣播電視臺一名記者的秘密採訪,地點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是斯諾登離開香港赴俄羅斯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採訪過程長達30分鐘。北京時間今天上午,該節目在德國一檔電視脫口秀節目中播出。斯諾登再次亮相媒體又透露了哪些驚人信息?
  • 斯諾登別無選擇離開香港 港媒擔憂美秋後算帳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斯諾登說他希望自己的國家民主、透明、公民自由,既然這樣,他就不該去俄羅斯、古巴、委內瑞拉或香港,這些地方都不符合標準。」或許是因香港執意放走斯諾登,美國《國家》雜誌23日給香港的評價並不積極。英國《衛報》則稱,阻止不了香港放人是因美國犯了錯誤。文章說,美方應香港要求發出正式法律文書,該文書並未符合香港法律要求。香港因此「別無選擇」,只能放斯諾登離開。
  • 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外媒猜測香港放走斯諾登是北京指使 白宮稱...
    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斯諾登已引發美國與兩大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爭端。白宮發言人海登24日說,美政府已通過外交渠道對中國政府及香港當局放走斯諾登表示「強烈反對」,稱此舉不利於美中、美港關係。幾小時後,正在新德裡的美國國務卿克裡也用「必然影響美俄、美中關係」警告俄中。他說,斯諾登顯然犯了法,叛了國,「我敦促俄羅斯依法行事,因為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 澳收緊外商投資針對中國?澳媒:新規不具追溯力,中企租借達爾文港...
    【環球時報記者 木子西 叢超】澳大利亞政府5日宣布修改有關外商投資的規定,將對外國投資實行「更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澳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稱之為「50年來最重大的改革」。儘管澳政府沒有點名任何國家,但西方輿論紛紛將此指向中國。
  • 13人密謀綁架密西根州長被起訴,美媒:極右翼仇恨情緒在滋長
    與此同時,美媒評論稱,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川普不應放任美國國內反政府情緒和恐怖活動的滋長。 密謀推翻多州政府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報導,針對13名嫌疑人的起訴書指出,這些人試圖「推翻包括密西根州在內的美國幾個州的州政府」,嫌疑人認為這些州的州長與政府存在「違反美國憲法的行為」。
  • 拉美興起反美聲浪 「美帝國主義」成人們口頭禪
    甚至整個西半球,包括古巴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在內,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對美國造成任何意義上的威脅。然而最近,美國如此優越舒展的安全環境受到了挑戰。  「口水戰」每天都在上演  外交是一門藝術。在美國的後院——拉美,辭令藝術,正上升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在拉美,久違的「美帝國主義」成了人們的口頭禪。美國面臨穆斯林世界外的最猛烈抨擊。
  • 美吹哨者斯諾登喜獲麟兒,妻子IG分享一家三口照片
    美國國安局包商前僱員、全球最知名的揭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喜獲麟兒,他的妻子米爾斯(Lindsay Mills)在IG分享一家三口的照片。照片中兩人抱著兒子深情擁吻,米爾斯發文寫道:「新添一名家庭成員,敬祝佳節愉快。」
  • 斯諾登回憶錄上市:「稜鏡門」事件和斯諾登的流亡之路
    撰文 | 王塞北「稜鏡門」主角、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外包技術員愛德華·斯諾登撰寫的個人回憶錄——《永久記錄》,其簡體中文版由博集天卷出版,於11月5日面向全國發行。《永久記錄》(美)愛德華·斯諾登 著蕭美惠、鄭勝得 譯博集天卷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9年10月版斯諾登稱,書名作「永久記錄」,是他人生的自白,也是他對所有人的警示。
  • 美媒:大腦數據能解讀情緒 或有助治療抑鬱症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腦數據能夠解讀情緒,有可能治療抑鬱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0日報導,能從大腦數據中解碼情緒麼?這一直都很難實現,部分因為支撐情緒的大腦區域有很多,而且情緒本身就很複雜。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
  • 吳洪英:且看美國如何「深耕」拉美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反恐,美國對拉美關注和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同時,隨著拉美國家經濟實力增強,政治左翼化趨勢明顯,拉美地區「脫美化」、「去美化」現象日益明顯。  為了穩住拉美這個戰略「後院」,實施全球再平衡戰略和實現戰略重心「東移」,歐巴馬政府採取新的對拉美經貿戰略,以FTA和TPP為左右抓手,以建立美國主導的美洲自貿區為目標,為美國21世紀全球經貿戰略尋求戰略支點,夯實美國的「第一超級大國」地位。  推動籤署美洲自貿協定(FTAA)是美國近四屆政府一直致力的目標。目前美已與11個拉美國家籤署自貿協定。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雖然每個國家都在不斷研究和開發,但是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在這一領域方面發展比較前沿。對於這樣消息,很多國家都驚訝不已,而澳媒卻表示,他們這樣貿然進行人造太陽裝置的研究,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起了一個「壞頭」,會讓更多等級不夠的國家嘗試開發此項技術。
  • 斯諾登「攪動」香港:留也不是,去也麻煩
    斯諾登走了,但麻煩還在。    英國《衛報》稱,斯諾登從香港全身而退,可能會讓中美關係變得更加微妙。香港《明報》則擔心,香港放走了斯諾登,美國會秋後算帳。    斯諾登離開香港前,美國一度向香港下了最後通牒:「如果香港不儘快行動,會使雙邊關係惡化並使外界對香港的法治產生懷疑。」
  • 斯諾登披露近況:沒有為莫斯科工作 正致力於開發保護記者的新方法
    原標題:斯諾登披露在俄近況:「沒有為莫斯科工作」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俄媒稱,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駁斥了所謂他為俄羅斯政府工作的謠言。據俄羅斯《勞動報》10月18日報導,斯諾登參加了由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管理大學組織的視頻連線活動。
  • 拉美期待歐巴馬別透過毒品三稜鏡看拉美
    盧拉是第一位來美國訪問的拉美國家領導人,受到歐巴馬總統的熱情接待與高度讚揚。這次訪問對美國與拉美雙方都具有一種象徵性意義:盧拉的來訪帶來了拉美的期待,而歐巴馬也將對盧拉的到訪視為改善與拉美國家關係的開端。  眾所周知,近年由於拉丁美洲左派運動的興起,也由於美國的單邊主義對外政策,美國與拉美多國的關係陷入低谷甚至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