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亮:回國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在這裡我能得到更好的研究機會

2021-01-13 騰訊網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古語有言:落葉歸根,外面的世界雖然很是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只有家鄉才是最為溫暖的港灣。而家鄉的建設不僅僅是需要國家的支持,同樣也是需要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從古至今,我國有許多的科學家在國外學成歸來建設祖國,為我們樹立了很多的好榜樣。

謝曉亮其人

1962年,謝曉亮出生在北京,謝曉亮的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所以他從小就處於一個學術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之中,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謝曉亮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小學開始,謝曉亮便展現出了超脫身邊同學的那種能力:他會做一些小的發明,小模型什麼的,而這些成就也讓他徹底愛上了科學研究。

上了大學之後,別人都在考慮如何讓自己不掛科,儘量在找一些比較好過的科目,只有謝曉亮是找了一些感興趣的課程並且修完,雖然這些沒有學分,但是他覺得自己很滿足。大學畢業之後,由於國內的技術並不是太好,所以謝曉亮選擇了進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學校攻讀博士學位,之後又攻讀博士後,並且獲得了諸多的研究成果及獎項。

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1992年,謝曉亮拿到了去太平洋實驗室的機會並進入PNNL工作,從事超高分辨光學成像等研究項目,同時,他也是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自1965年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1999年,他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的終生教授。

辭去教授職位,毅然回國發展

謝曉亮的前半生可謂是充滿鮮花和掌聲,他也成為了有名的科學家。他發表的《自然》、《科學》等生物方向的論文,也被各大報刊爭相發表。就在很多人覺得謝曉亮這輩子就會待在國外度過此生的時候,謝曉亮宣布他要回到國內發展,放棄了終身教授的職位,也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與優厚待遇。

回國之後的謝曉亮,與朋友一同成立了生物成像中心,這預示著在未來他將會更加專注於生物成像技術的研究並且為國家作出貢獻。謝曉亮回國之後,有記者曾今問及回國的原因,謝曉亮的回答是:當然回國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這是一個職業選擇,我回來是覺得在中國、在北京大學,我能夠得到更好的研究機會。

總結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建設是每個人的責任,祖國的各個領域都需要人才。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所有人一起努力,我們的國家才能變得更加的美麗富強。

相關焦點

  • 專訪謝曉亮: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這裡的研究機會比哈佛更好
    謝曉亮「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談及去年的全職回國,謝曉亮如是表示。他在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撰寫的紀念文章中提到,北大是他的人生啟蒙之地,也是他的科研回歸之地。而正式回歸這一刻,距離他第一次離開北大已經33年。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他說,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談到全職回國,謝曉亮表示,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但是他開始看到,國家在改革開放後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回來,是因為這裡的研究機會比美國哈佛的更好現在,謝曉亮團隊已經迅速成長起來,他的研究團隊正致力於開發和改進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及測序技術,嘗試憑藉頂尖的技術提高輔助生殖治療的成功率,有效預防出生缺陷,為優生優育和腫瘤個體化診斷領域提供更精準的醫學檢測技術。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籍,如今突然回國引熱議
    用簡單的話來講,這項技術不僅僅可以檢測癌症,還可以幫助有重大遺傳疾病的父母擁有健康的後代,研究出這項技術的是一位美籍華裔謝曉亮。謝曉亮,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962年出生,父親謝有暢與母親楊駿英都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家庭影響下,他從小就有豐富的化學專業知識,小學到中學,謝曉亮也是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中學讀書。
  • 哈佛教授謝曉亮為什麼突然回國了?
    2018年7月,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是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是什麼原因吸引謝曉亮教授回國呢?2015年謝曉亮(中間)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這個實驗室是美國最著名,也最隱秘的國家級實驗室,謝曉亮之前,沒有一個來自大陸的中國人能走進這裡。在2016年,謝曉亮萌生了回國發展的想法。為何棄美回國,為何苦心抗疫?一切答案,在謝曉亮說過的話裡:「我希望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科學中國,再通過科學的進步,造福整個人類社會。」
  • 北大學霸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拒絕高官厚祿回國效力
    北大天才學霸的人生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當中,是個名副其實的、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在那個年代,讀書識字的都寥寥無幾,而他的父母在學習上為謝曉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謝曉亮儘自己所能,小學和初中謝曉亮都在北京大學的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當中讀書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海歸人才創新創業風採錄】謝曉亮:通往精準醫學之路
    嬰兒父親攜帶某種遺傳性疾病的基因,通過謝曉亮團隊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合作,在胚胎植入前進行篩選,確保所植入的胚胎不攜帶導致該遺傳病的基因。  MALBAC是一項全新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簡單來說,只需要一個細胞,就可以對細胞攜帶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人的基因組序列中有30億個鹼基對,一個鹼基對出現異常,我們都可以精準地檢測到。」
  • 兩次獲諾獎8倍獎金的科學大獎後回國,他的成功是一個選擇的傳奇
    但謝曉亮的研究沒有停下來,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單個分子的結構,而化學反應就是分子結構變化,那能不能看看化學反應時,分子結構是怎麼變化的呢?於是他潛心研究了6年。受比爾蓋茨基金會的啟發,謝曉亮突然很希望能為人類健康做一點實事。同時,他也積極和中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並把科研方向轉移到單細胞基因組的研究。最終在2012年研究出一個叫MALBAC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
  • 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通往精準醫學之路
    嬰兒父親攜帶某種遺傳性疾病的基因,通過謝曉亮團隊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合作,在胚胎植入前進行篩選,確保所植入的胚胎不攜帶導致該遺傳病的基因。  MALBAC是一項全新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簡單來說,只需要一個細胞,就可以對細胞攜帶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人的基因組序列中有30億個鹼基對,一個鹼基對出現異常,我們都可以精準地檢測到。」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在哈佛接受冰桶挑戰的謝曉亮 哈佛大學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是世界第一高校,能在哈佛大學被聘為終身教授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夢想,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對此異議,謝曉亮的回覆非常簡短:「無論國籍,我心向祖國」。為何回國之後的謝曉亮選擇了北大呢?其實,他與北大可謂是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謝曉亮一路在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度過自己的中小學生涯。因為父母都是化學系教師,受此影響,在高考志願選擇上,他也選擇了北大化學系,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進入北大學習。
  • 向錢學森看齊,美國人視其為國寶,他回國效力,只因有顆中國心
    美國依靠各種手段吸收著人才,但是有些人才始終是美國無法得到的後來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發射立下了汗馬功勞,美國人曾評價他「一個人能頂五個師」。然而,對基礎研究及應用轉化有更大抱負的謝曉亮開始看到,「國家在改革開放後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回來,是因為這裡的研究機會比美國哈佛的更好,這是主要原因。」謝曉亮認為,國家的持續支持「使中國科研整體水平大有提高」。而在33年前,正是由於「國內的科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畢竟有很大差距」,他才出國深造。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
    簡單來說,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能夠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像疊加到真實世界裡,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則能讓你沉浸於虛擬環境中。目前AR技術側重於精密儀器製造和維修、輔助教學與培訓、醫療研究與解剖訓練、軍事偵察及作戰指揮、搶險救災等領域。目前的AR技術,還是屬於少數人手中的「賺錢」技術。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
    簡單來說,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能夠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像疊加到真實世界裡,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則能讓你沉浸於虛擬環境中。目前AR技術側重於精密儀器製造和維修、輔助教學與培訓、醫療研究與解剖訓練、軍事偵察及作戰指揮、搶險救災等領域。目前的AR技術,還是屬於少數人手中的「賺錢」技術。
  • 國寶級科學家回國,轟動整個美國科學界,手段盡出怎麼留卻留不住
    當然令人高興的是,現在在海外學成歸來的學子和科學家越來越多,然而此前就有一位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國寶級科學家回國,美國科學界不淡定了,想盡辦法挽留卻留不住。他就是謝曉亮先生,謝曉亮是在中國長大,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畢業之後去了美國深造。為了對學術有著更深的研究後面就留在了美國,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而且還是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 人物|河北科學家謝曉亮:用科技給中藥材「賦能」
    藥用植物研究中心的二樓有一個實驗室,不僅常年恆溫控制,每一株植物都住在專用的瓶子裡,還有燈光模擬太陽照射。在這裡,安國八大祁藥等道地大宗藥材正在進行脫毒快繁,為生產上繁育脫病毒苗株。「過去,藥材只種不選,苗株上就積累了很多的病毒,造成種源退化、藥效和產量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