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HZ刷新率和60HZ刷新率到底有什麼不同?
字面解釋:120刷新率相當於1秒刷新120張畫面,同理,60HZ就相當於1秒刷新60張畫面。1.為什麼有的人說視頻上看不出差別?①.你手機是60HZ刷新率,所以,看什麼視頻,都限制在了60的畫面。①.眼睛和手都要求高了,就是你腦子所記畫面畫質,還有肉體的肌肉記憶,都是以120HZ的為準,再用回60HZ刷新率,就會感覺出明顯的卡頓和不適。就像你前女友(60HZ)長相一般,而現任女友(120HZ)長得非常漂亮,而你和現女友(120HZ)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相處的也還不錯,這時,叫你回頭去跟前女友(60HZ),你能回去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
一篇文章告訴你:關於高刷新率顯示器的那些事兒!
前言:現如今,我們日常所見的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VR\AR設備,甚至手機都發起了高刷新率革命。當90Hz、120Hz、144Hz 這些專業參數不斷跳到我們眼前時,很多消費者所面臨的其實只有四個字:一頭霧水。
-
高刷新率屏幕選OLED還是LCD,這兩款材質的屏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昨天跟大家普及了一下高刷新率,今天我們來說一下不同材質屏幕的高刷新率有何不同。進入2020年之後,高刷新率已經越來越普及了。因為vivo的iQOO系列不斷刷新著高刷屏手機的價格底線,導致這項技術甚至已經下放到很多中端機型上。那麼高刷新率屏幕真的只看參數嗎?
-
120Hz屏幕:2020年開啟手機高刷新率時代
為何要獲得更高的刷新率,李安和他的電影其實已經為我們帶來了非常完美的答案,更高的刷新率意味著更清晰的畫面和更豐富的細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作為120幀電影的初試水之作,使用120幀/4K/3D拍攝技術,能將戰鬥中的種種細節都收錄到鏡頭中,畫面前所未有的真實,無需慢動作就將真實的戰爭場面呈現至觀眾眼前,帶來與傳統24幀電影完全不同的視覺觀感。
-
一加8 Pro 5個月體驗評測:高刷新率屏為何「用了回不去」
基於去年一加7 Pro手機引發的高刷新率屏幕新風,進入2020年後,安卓旗艦普遍以搭載高刷屏成為標準潮流。但是有不少人延續PC領域的思維,堅信手機配高刷新率屏幕「無用論」,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使用一加8 Pro手機近五個月時間,從體驗感受角度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2021智能電視發展趨勢:超高清+高刷新率或成主流
2020年LED電視機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120Hz刷新率、HDMI 2.1成為了今年的電視機發展的主線,據統計,今年配置120Hz刷新率和HDMI 2.1接口的電視數量達到了35款,隨著電視機上4K、8K超高清解析度和HDR技術在電視上的運用,高質量的畫質表現已經成為了電視機的標準配置。
-
都知道高刷新率可以讓手機更流暢,但你知道它的原理嗎?
自去年開始,屏幕高刷新率就成為手機廠商宣傳的賣點,而引領這個趨勢的一加也確實吃到不少甜頭。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大多數旗艦手機以及中端機都用上了90Hz甚至120Hz的高刷新率。刷新率越高無疑能給用戶帶來更流暢的體驗,但所謂的刷新率原理是什麼?它是不是越高越好以及高刷新率會帶來哪些問題?
-
何為道,何為客觀規律,迷茫的我們應該遵循心中的道
何為道,道法自然,自然是啥,才疏學淺的我用我已有的格局,理解就是規律,道為規律,我們客觀遵守的規律,都市生活中,無時無刻的生存在恐懼中,擔心疫情擴散,擔心自己會生病,怕自己有麻煩,之所以這樣,就是我們在透支著明天,用明天或者未來,來滿足現在,這樣也就明白了,那些沒有透支未來,隨然窮,卻很快樂的事實
-
木禾科普|我們並未能像想像中的一樣客觀地看待世界
釋義比中文譯名要好理解的多:人類傾向於認為我們是很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的,而任何與我們意見相反的人,都是不理智的,無知的,有偏見的。在這種理論下,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大腦像是一臺攝影機一樣,能客觀地記錄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如果你我都是攝影機,而我們拍攝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那我們得到的結論也應該是一樣的。
-
一文扒開顯示器面板/色域/刷新率等神秘參數
當然這裡也只是籠統的對顯示器面板進行了分析,分析了顯示器幾種面板的大體上的特性,當然是存在特殊的情況的,我們需要有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比如這裡就不談ΔE這些東西了,畢竟知道ΔE意義的小夥伴還真沒幾個不知道怎麼選擇顯示器的。這裡的建議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選擇顯示器而言應該已經足夠了。
-
聊聊手機高刷新率進化史:從一加到Redmi,它們的貢獻很大!
也從這款產品開始,智慧型手機進入高刷新率全面屏手機時代。普及階段:千元也能買到高刷新率屏幕支持手機!5G雙模聯網的支持吸引了絕大多數同學的關注,甚至就連這款產品支持最高120Hz刷新率也成為了人們追逐的亮點;而如果你的預算更少,選擇4G版的Redmi K30也不錯--因為4G版的Redmi K30除了不支持5G聯網之外,其同樣支持120Hz高刷新率的做法,也讓高刷新率屏幕漸漸降低了入門的門檻,在體驗上並沒有相差很大。
-
新冠病死率到底有多高?我們都估計錯了!
這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如果現在比較全球病死率排名前十位和後十位國家的數據,會發現差距非常大。 參與本研究的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數學流行病學家Gerardo Chowell認為,18% 是一個很高的數字,考慮到鑽石公主號乘客和船員的平均年齡為58歲,船上大多是容易出現症狀的老年人,因此全體人口確診病例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應該比18%高不少,而病死率則會低不少。
-
90Hz和120Hz等手機屏幕高刷新率,現在的一些優勢與不足
自從進入2020年以後,手機高刷新率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有LCD和OLED屏的高刷新率。手機的高刷新率就是每一秒鐘展現給人眼的畫面,幀率越高人眼就越感覺不出來,感覺上也就也流暢。但是從發布各大旗艦手機,包括紅米K30至尊版等高刷新率現在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
我們如何看待異化?
在沒有看到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之前,盧卡奇用「物化」的概念闡述了與馬克思異化思想相類似的觀點,即,現在的人們處於一種非我的生活狀態中,人們在生活中被異己的力量所支配,遠離自己的本性。但實際上,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同,即二者如何看待異化?01 真我生活的兩種思路盧卡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就不在是人的生活,人們應該堅決徹底的突破異化,改變異化的生活,回歸真我的生活。但是,馬克思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仍然是人的生活,我們並不是要完全推翻異化,而是在異化的生活和真我的生活中找到一種張力存活。
-
我們所謂的「客觀世界」客觀嗎?
我們說天空是藍色的,實際並非如此。科學研究發現,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它們的波長各不相同。波長最短的藍紫光最容易被空氣中的微粒散射,天空中便布滿了被散射的藍紫光,而人眼對紫光不如對藍光敏感,因此我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但這只是我們覺知的天空,並非天空的原貌。
-
周深的《unravel》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今天本來會有兩篇稿子,分別是周深的《unravel》和《化身孤島的鯨》,但是我思考了一下,還是橫向對比著寫比較合適,畢竟兩首歌曲的風格差別挺大的,正好形成了對比,也能直觀看出周深VOCAL的強大。還是那句話,周深的《unravel》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僅代表個人觀點。
-
144hz刷新率到底有多快?看看這兩款電競屏就知道了
不過這類遊戲對於硬體要求往往都比較高,除了一流的主機配置,高刷新率顯示器也是必不可少。畢竟遊戲過程中畫面切換十分迅速,如果你的屏幕刷新率不夠高,那麼畫面卡頓的情況就會時有發生。為此,筆者挑選顯示器時,首先就會將屏幕刷新率鎖定在144Hz。 高刷新率帶來流暢度大幅提升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畫面被刷新的次數,其實,我們看到的畫面實際都是靜止的,當刷新速度足夠快的時候,人眼就會覺得畫面動了起來。
-
AMOLED與TFT-LCD屏幕優缺點對比分析
但是我經常聽到有體驗者向我表示:他戴上國外大廠諸如Oculus、Sony和Valve的VR頭顯的時候,體驗十分出色,但是戴上國產的VR頭顯,不動的時候還好,一動起來就會讓人極度眩暈,這是為什麼?按照一般的看法,VR頭顯無非是戴在頭上的顯示器,暈動(Motion Sickness)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我用幾張示意圖演示。
-
HKC SG27C PLUS熱銷中 240Hz高刷新顯示器
「刷新率能幹嘛?」剛入職沒多久的小夥子這樣問我「你用我的電腦來局CS吧」我這樣回答他「咦?怎麼比我的電腦流暢啊。大哥你啥配置?」他玩了兩把後這樣問我我揉了揉額頭,說道「和電腦配置沒啥關係,主要是顯示器的刷新率變高了」沒錯,顯示器屏幕刷新率對於遊戲提升是巨大的。如果你先前沒體驗過高刷新率帶來的流暢操作體驗,這裡推薦你選擇HKC SG27C PLUS這樣一款240Hz的電競顯示器來體驗。你會發現,原來操作動畫還能如此流暢。這款顯示器目前的京東售價1799元。
-
iphone12測試機曝光,高刷新率屏幕與雷射掃描儀加持,性能再逆天
令大家非常期待的高刷新率屏幕這次真的來了,iphone12 Pro 系列將支持120Hz高刷新率,在遊戲以及日常使用中可以帶來更加流暢的用戶體驗。高刷新率屏幕在測試120Hz高刷新率時,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屏幕上有灰色的條紋上下遊走,說明iphone12所採用的屏幕依然是PWM調光,並未採用護眼的DC調光。雖然在屏幕刷新率方面有所提升,但PWM調光非常不利於視力健康。之前已經有很多網友吐槽過這種屏幕辣眼睛,看來蘋果並未重視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