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深圳市婦聯的支持下,知名媒體人吳小莉女士聯合了多名數位化領域的專家,共同打造了「數字巾幗Go Digital」系列講堂。數字巾幗希望通過數位化講堂,挖掘女性自身潛能,為每一位女性的數字生存力、發展力賦能。
目前,數字巾幗第四期講堂已經圓滿結束。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第四期智能設計講堂課程回顧
主講人: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凌雲
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浙江大學-阿里巴巴智能、設計、體驗與審美聯合實驗室 主任(IDEA Lab)
浙江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創新、設計與創業聯盟 主任
浙江大學現代工業設計研究所 副所長
浙江大學–北鬥航天聯合創新設計工程中心 副主任
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黃廷方講席教授、高級工業設計師、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2019)、浙江省青年拔尖人才(2019)
一、人工智慧正如何賦能設計
什麼是設計呢?
Design= New x Useful
設計領域主求的兩個限制:「新」和「有用」
數字時代,用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電商平臺千人千面的界面。因為我們的人群太複雜、終端太複雜,產品種類、商品種類太多,這時候就需要海量的設計任務和龐大的設計師團隊才能解決這件事情。但是,僅僅用機器學習的辦法,給機器看大量的圖片,並不能使機器具備設計的能力。那在人工智慧研究人員的實踐過程中,就不得不把人類的活動繼承下來,應用於機器,比如在設計過程中,哪些是人類設計師必須要學習的內容。
人工智慧在設計師的生活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大致的可以把它分為:僕人角色、助理角色、學徒角色和合伙人角色。僕人角色,即機器不需要有很強的創造力,但要有很強的執行力;助理角色,即機器需要快速的複製和執行設計師的要求;學徒角色,要求機器去創造,去理解風格;合伙人角色,則是希望設計師與機器之間是互相靈感激發的關係。
人工智慧正如何賦能設計?
創作更容易,轉化更迅速,設計更普惠
二、今天的設計面臨何種挑戰
設計對象發生巨大的變化:網際網路、移動計算、超級計算、穿戴設備、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推動信息環境巨變。數字空間、物理世界與人類社會迅速融合。設計的對象由單一空間的產品,向三元空間中的產品、系統或服務演變。與此同時,生產方式由流水線生產到個性化的定製生產,這給設計領域帶來非常大的挑戰。生產領域已經具備了生產獨一無二產品的能力,但設計上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這時候,我們的設計尤其需要人工智慧各種各樣的賦能和支持,來適應各種各樣的變化。
今天的設計面臨何種挑戰?
設計對象的巨變,設計要素的巨變,市場需求的巨變
三、智能賦能的設計如何變化
當智能設計應用到各個領域時,除了投入應用領域之前所有工作之外,可以通過創意監控與評價,來知道用戶是否喜歡這款智能產品。這也給學術研究帶來了啟發,促使了設計範式發生變化。
設計的基本範式是針對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並交付給用戶。在這個循環中有各種各樣的模型,去支撐我們的設計。但在人工智慧賦能社會的時代,出現了非常重要的三股力量:
數字感知Digital Perception
設計生產Design Production
體驗計算Experience Computing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新的設計範式,設計師不再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環節,而是變成了從調查到實施整個大循環中的有機部分。設計變成了始終在創新、始終在更新、迭代的過程。
數字經濟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人類合作的效率與產業發展,同時也以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將給中國女性帶來更廣闊的平等發展機會。如何在性別的維度上儘量縮小「數字鴻溝」,是十分值得女性們去思考的。未來,我們可以走到時代的前沿,以女性的身份,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數字巾幗」團隊的歡迎更多的女性朋友們參與到講堂活動中來,開啟提升職業能力新思路,更好地為自己「賦能」。
數字巾幗期待未來與大家相遇
在未來, 數字巾幗將推出以下主題的大講堂:
數字文化傳承
數位化藝術
歡迎各位大灣區女性加入數字巾幗的大家庭,願數位化照亮你我的未來,擁抱數位化時代。
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數字巾幗」,獲取更多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