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通明湖信息城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正式發布,三年中通明湖信息城要怎麼建?建設過程中有哪些重點任務?今天,小亦為您帶來了獨家揭秘。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為什麼要提出三年行動計劃?
在了解通明湖信息城三年行動計劃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為什麼要制定這個計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是推進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軟體、網際網路、網絡安全等自主技術集成應用的關鍵產業,是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的引擎產業。為加快提升我國信息技術自主保障能力,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在經開區聯合部署建設信創園,打造通明湖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以培育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為目標,以信息安全戰略需求為驅動,構建高端、高新、高價值信創產業聚集中心,保障網絡強國戰略。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經開區信創園已引聚一批代表著我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前沿技術和擁有自主生態建設能力的項目落地,涵蓋國產自主核心晶片、作業系統等基礎軟體、創新型基礎硬體和集成服務四個領域,同時也包括5G技術、雲計算、雲存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信創產業核心環節實現布局,「四梁八柱」企業快速聚集,產業生態初步搭建完成。
在此基礎上,科學謀劃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並發布,以培育信創體系為主線,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發展,持續輸出中國技術、中國體系、中國方案,建設創新引領、模式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為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支撐。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建成什麼樣?
計劃中明確提出,將以通明湖環湖3.9平方公裡區域為重點,推進大中小、軟硬體融通發展,推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構建高端聚集、高效融合、高頻互動的產業生態,著力為中國信創產業定製一座「具有園湖一體特質、彰顯綠色生態理念、領航信息科技發展」的通明湖信息城,為培育出一批百億級資產、千億級市值、萬億級產值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與臺馬地區(臺湖鎮、馬駒橋鎮)形成相融共生、相互驅動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了建設目標,到2022年形成100個優質信創解決方案,引進和培育300家信創產業創新企業,營收規模突破1000億元,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和標準200項以上。重點突破一批高端晶片、作業系統關鍵核心技術,建成面向全國的適配生態服務體系,在全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那麼
這三年行動計劃
到底要如何實施呢?
計劃中制定了重點任務
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
將以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強化國家戰略擔當,突出「白菜心」產業環節項目培育和發展,帶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升級;
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加強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加強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踐行以市場帶動應用、以應用驅動迭代的創新路徑,大力推廣信創產品和服務,全面增強國際國內市場對接能力;
推進大中小、軟硬體融通發展,構建「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體系,打造高端聚集、高效融合、高頻互動的產業生態。
具體的重點任務為:
通過推進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建設、強化信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形成協同創新發展的產業閉環、推動信創產品應用市場發展,打造輸出中國方案的信創產業集群;
通過推進孵化培育平臺建設、推進技術保障體系建設、推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培育凝聚創新力量的信創產業生態;
通過加強信創產業空間供給、搭建信創產業交流場景、優化信創人才發展環境、夯實信創特色社區建設,建設彰顯科技自信的現代創新城市。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通明湖信息城規劃圖
但是
三年並不意味著建設結束
而是新階段的啟動
到2025年
形成信創全鏈條、全要素、全場景體系,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營收規模達到3600億元,持續縮短基礎軟硬體性能與國際主流產品差距,打造成為中國信創產業的品牌燈塔、創新脊梁、精神地標。
到2030年
湧現一批引領世界的關鍵技術、創新產品、核心標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營收規模突破萬億元,建設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高地,總部經濟、創新經濟和平臺經濟特徵更加顯著。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田豔軍
編輯:白絮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