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私下聚會經常聽到朋友們這樣說「唉,我們公司不咋地,我現在就是混,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話聽起來是沒什麼毛病,但卻用錯了地方。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個成語變成了「過一天算一天,湊合著混日子」。現代人用來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無可奈何,勉強從事的意思。
咱們先從「和尚」這個詞來淺析一下,和尚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吃齋念佛,掃地誦經,是一些世外高人,捨棄七情六慾的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和尚是在逃避現實,而躲到寺廟裡逃避現實,逃避責任。這種人固然有之,但不是大多數。如果說和尚是一種職業這麼說還算牽強。如果和尚是一種精神層次的禪悟,那麼就驢頭不對馬嘴。有的和尚在念經,有的和尚在挑水,有的和尚在掃地,都是禮佛又何來敷衍?何來混日子?
引用: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五回:「留著我中甚麼用!也不過像俗語說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罷了!就是拼性命去幹,現在的事也是弄不好的。」話雖如此說,但是作為一個和尚,撞鐘難道不是他的本分?一個撞鐘的和尚去掃地會不會顯著很搞笑呢?
引用: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那和尚只得同三藏與行者進了山門。山門裡,又見那正殿上書四個大字,是「觀音禪院」。三藏又大喜道:「弟子屢感菩薩聖恩,未及叩謝;今遇禪院,就如見菩薩一般,甚好拜謝。」那和尚聞言,即命道人開了殿門,請三藏朝拜。那行者拴了馬,丟了行李,同三藏上殿。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像叩頭。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鐘。三藏俯伏臺前,傾心禱祝。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行者還只管撞鐘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鐘怎麼?」行者方丟了鍾杵,笑道:「你那裡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這才是正解,所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真正含義是我在崗位上一天,我就幹好我這一天的工作,我應盡的義務,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必須完成。職場人也是,在崗位上一天就做好一天自己的工作,正所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而不是那些個所謂的「混吃等死,混一天算一天。
古人給出成語,今人卻誤解了。職場人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