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Mol Plant
編輯 | 王一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彭新湘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上發表題為「A Synthetic Photorespiratory Shortcut Enhances Photosynthesis to Boost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in Rice」的研究論文,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創製了水稻高光效新種質。
研究利用優化後的葉綠體信號肽(RC2)將水稻乙醇酸氧化酶(OsGLO1)、大腸桿菌過氧化氫酶(EcCAT)、乙醛酸聚醛酶(EcGCL)和羥基丙二酸半醛還原酶(EcTSR)四個酶導入水稻葉綠體中,使光呼吸產生的部分乙醇酸直接在葉綠體內代謝釋放CO2,形成了類似C4植物的CO2濃縮機制。該途徑的碳計量與植物光呼吸途徑完全一致,因此亦可稱為光呼吸捷徑(以下簡稱GCGT捷徑)。此捷徑的引入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產量。
光呼吸是植物綠色組織利用光能,吸收O2並釋放CO2的過程,需要葉綠體、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和細胞質的共同參與,是C3植物中僅次於光合作用的第二大代謝流。正常環境條件下, C3植物的光呼吸可消耗掉光合產物的25-30%,在逆境條件下(高溫、高光、乾旱等)這種損耗會更加嚴重。2019年該課題組在水稻中成功報導一條光呼吸代謝支路GOC支路(點擊查看:專家點評 | 新型光呼吸支路,增產高達27%!華南農大彭新湘團隊創建高光效水稻新種質),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產量。GOC支路的總反應是將2分子的乙醇酸全部轉變成CO2釋放於葉綠體。GCGT捷徑是在水稻中成功創建的第二條光呼吸代謝支路,將2分子的乙醇酸轉變成1分子的甘油酸和1分子的CO2,與內源光呼吸途徑一樣回收了3/4的碳(圖1),因此從碳計量比較,GCGT捷徑相對於GOC支路更具優勢。此外,GCGT捷徑產生的H2O2比GOC支路少了2/3。
圖1 GCGT捷徑與GOC支路設計示意圖
註:紅色為引入的支路;黑色為光呼吸代謝途徑
彭新湘課題組成功在水稻中創建了兩條光呼吸代謝支路,均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產量,並證明該表型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在葉綠體內形成了類似於C4植物的CO2濃縮機制。但兩條支路均出現結實率降低的問題,限制了其增產潛力的最大化發揮。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通過轉錄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結實率的降低與碳水化合物的轉運不暢有關。因此指出,儘管提高光合效率毋容置疑可提高生物量和產量,但要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籽粒產量還要充分考慮光合產物的轉運效率。因此,GCGT捷徑應用於馬鈴薯、甘薯、木薯等塊莖類作物可能會有更好的提升產量的效果。
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王麗敏(現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特聘副教授)和博士後沈博然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彭新湘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華南農業大學劉耀光院士團隊提供了多基因表達載體。該研究由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2019B030302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供資助(31770256)。
論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