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miRNA介導病毒與水稻互作

2020-12-08 生物谷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SRBSDV)是最近出現的一種水稻病毒,已經蔓延整個亞洲。這種毀滅性的病毒引起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長階段,產生各種症狀。microRNA(miRNA),一群21-24 nt的RNA分子,是植物發育過程和應激反應過程的重要調節劑。SRBSDV感染必然會影響水稻miRNA的表達豐度,然而,尚未有報導說明這種新出現的病毒與宿主miRNA之間的相互作用。華南農業大學的周國輝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探討了miRNA調節水稻SRBSDV感染應答的機制以及水稻病毒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刊的Virus Research上。

研究人員選取了接種病毒3,9,15和20 dpi(days post-inoculation)四個時間點,利用miRNA微陣列分析(晶片分析項目由聯川生物承擔完成)確定各時間點水稻受SRBSDV感染後,miRNA應答表達模式。結果顯示,水稻植株中56個miRNA的表達水平發生了改變,這些變化根據各自的時間表達動力學可歸類到八個不同的調節模式。來自6個miRNA家庭(miR164,R396,R530,R1846,R1858和R2097)的14個miRNA在20dpi被顯著調節。研究人員用RT-qPCR檢驗在3,9和15 dpi,這些家庭成員和它們假定靶基因之間表達水平的相關性。miR164,R396,R530和R1846家族的一些成員被發現與各自的靶基因在SRBSDV感染後3至15days時的表達水平存在正相關或負相關,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水稻miRNA與它們的靶基因在接種後的階段是不相關的,這表明一些另外的因素可能介入了水稻的miRNA與靶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

由miR164,R396,R530,R1846和R1858家族靶向結合的水稻基因的功能顯示,這些基因與症狀的發展有關。這些結果有助於深入了解miRNA介導的SRBSDV與水稻的相互作用,進一步闡明水稻miRNA表達與調控的複雜網絡和分子機制。(生物谷Bioon.com)

Donglin Xu, Guiping Mou, Kang Wang, Guohui Zhou MicroRNAs responding to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infection and their target gene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 development in rice (2014) Virus Research 190(22): 60-68 doi: 10.1016/j.virusres.2014.07.007 [article]

獲取更多用戶研究案例,請訪問www.lc-bio.com或撥打免費諮詢熱線800-857-1452。

關於聯川生物

聯川生物總部位於美國休斯敦(LC Sciences, LLC),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業界領先的多組學技術服務商。公司擁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μParaflo®微流體定製化晶片平臺,可以為科研用戶提供從基因組,轉錄組,到蛋白組的高通量定製化表達譜晶片解決方案。

我們是全球首家提供microRNA表達譜晶片分析的服務商。作為國內最早提供高通量測序技術服務的公司之一,聯川生物擁有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和一流的生物信息學專家組,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多組學測序服務和深度個性化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為滿足研究人員跨組學高通量研究需求,聯川生物已將蛋白質組定量分析引入技術服務線,為用戶提供貫穿中心法則的全程解決方案。多年來,聯川生物一直與國內的科研團隊保持著長期緊密的合作,助力科研人員在生物、醫學、和農林領域的科學發現。全球科研用戶使用聯川生物的優質科研服務和高質量組學實驗數據已發表了逾600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其中已在Cell,Nature,Science系列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七篇。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揭示線粒體分裂介導的水稻與稻瘟菌互作新機制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線粒體融合增強了抗病毒免疫反應,線粒體分裂則抑制了抗病毒免疫反應。然而,線粒體動態發育在植物免疫反應中是否發揮重要作用尚不清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A fungal effector targets a heat shock-dynamin protein complex to modulate mitochondrial
  • ...追記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
    這是兩位老人畢生的積蓄,盧院士有一個女兒,但他選擇把錢毫無保留地全部捐給學校……」這個有關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的小故事,是華南農業大學青年教師黨林夕於今年7月1日在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所講,聽者無不動容。40多天後的8月12日凌晨,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牽掛他的人。
  • 華南農業大學跟嫦五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專家:無價之寶
    大洋網訊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見到了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 華南農業大學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創製水稻高光效新種質
    Mol Plant | 華南農業大學彭新湘課題組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創製水稻高光效新種質>編輯 | 王一近日,華南農業大學2019年該課題組在水稻中成功報導一條光呼吸代謝支路GOC支路(點擊查看:專家點評 | 新型光呼吸支路,增產高達27%!華南農大彭新湘團隊創建高光效水稻新種質),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產量。
  • 南京農業大學植保院張正光教授團隊深入解析稻瘟病菌攻擊水稻免疫...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張正光教授團隊在「eLife」發表題為 「A self-balancing circuit centered on MoOsm1 kinase governs adaptive responses to host-derived ROS inMagnaporthe oryzae」的研究論文,解析了稻瘟病菌蛋白激酶MoOsm1
  • ...的不變牽掛——記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
    在華南農業大學,有這樣一位離休老校長。他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即使病臥在床,也不忘過組織生活;他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一生致力於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奮鬥終身、無怨無悔,把880多萬元積蓄捐給教育事業……  他,就是被稱為「布衣院士」的「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見上圖,資料照片)。
  • 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
    該研究報導了一個寄主未知功能蛋白P3IP與水稻條紋病毒(RSV)沉默抑制子p3蛋白互作,並介導自噬途徑降解p3,抑制RSV的侵染;該文章報導了RSV能誘導自噬並受其負調控作用,首次揭示自噬負調控負義鏈RNA病毒的侵染。
  • 華南農大劉耀光院士團隊揭示水稻抽穗期感光性演變的分子機制
    New Phytologist 華南農大劉耀光院士團隊揭示水稻抽穗期感光性演變的分子機制責編 | 奕梵2020年10月22日,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研究發現,我國不同地域水稻品種的感光性強弱與這三個基因的不同組合也符合這種對應關係:華南地區攜帶功能型HGD組合的部分農家品種(晚稻品種)具有強感光性,而早稻品種為非HGD組合具有較弱感光性;華中地區的部分粳稻品種攜帶
  •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長江大學在水稻形態構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李建雄研究員課題組與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志宏教授課題組揭示了
  •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90歲 2019-08-12 19:19:55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苑 | 字號:A+ | A-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
  • 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逝世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盧永根, 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歷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Molecular Plant上發表了題為Base-Editing-Mediated Artificial Evolution of OsALS1 In Planta to Develop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MBA中國網】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李自超/張洪亮團隊解析水稻抽穗期與產量三要素...
    隨著水稻單個產量因子的提升趨於飽和及大量功能基因的克隆,複雜性狀的研究及其與其他性狀的平衡發展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例如穗粒數的增加伴隨抽穗期的延遲,大穗必定伴隨穗數的減少。
  • B肝病毒DNA與人基因組互作景觀圖
    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之一,目前,全球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數較多。HBV屬嗜肝DNA病毒科,在人體肝臟細胞核內可形成cccDNA、整合入人體基因組等病毒DNA形式穩定存在,這是HBV維持長期慢性感染的關鍵。
  •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存在擴大作用。「我們公布的目的,是希望公眾遠離野生動物,也希望給其他科學家做提示,挖出更多潛在宿主。」據悉,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
  • 新發布尼亞病毒與宿主幹擾素系統互作研究獲系列進展
    在前期研究中,王華林學科組發現SFTSV可利用其非結構蛋白NSs與病毒包涵體「監獄」阻斷宿主固有免疫響應(Ning et al., 2014, JMCB; Ning et al., 2015, JVI),而HRTV儘管不能誘導包涵體形成,但可以通過其非結構蛋白NSs介導激酶與轉錄因子的分子空間位阻抑制I型幹擾素等抗病毒蛋白表達(Ning et al., 2017, JBC)。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B肝病毒DNA與人基因組互作景觀圖
    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之一,目前,全球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數較多。HBV屬嗜肝DNA病毒科,在人體肝臟細胞核內可形成cccDNA、整合入人體基因組等病毒DNA形式穩定存在,這是HBV維持長期慢性感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