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天庭,大放異彩——恆星的演化

2020-10-13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太空探索|周四·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索 | 周六·茶餘星話| 周日· 視頻天象

作者:王啟儒

校對:Alex 牧夫天文校對組

後期: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責任編輯:毛明遠

太陽活動活躍期(左)與平穩期(右)對比圖

Credit: NASA/SDO

上周二說到類太陽恆星、低質量恆星、大質量恆星以及褐矮星的誕生歷程。現在讓我們把目光對準類太陽質量恆星,一同觀賞它在誕生之後是如何演化的。

X射線下的車輪星系

Credit:NASA/CXC

消亡的開始——亞巨星的誕生

類太陽恆星在主序階段偶爾會爆發耀斑和黑子,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的性質是不會有任何突然的、大規模的改變。當類太陽恆星的燃料——氫開始耗盡時,氦的豐度已增大到一定程度。隨著中心氫被耗盡,核反應停滯,主要的燃燒區域移動到內核的較外層。沒有了核反應的支撐,氦內核中向外的壓力會變弱,導致內核開始收縮,氦核的收縮釋放出引力勢能,使中心溫度升高並加熱核心上覆蓋的燃燒層。此時的溫度超過了1千萬開爾文,但還不及引起氦原子發生核聚變的溫度。不過這個溫度可以使氫原子核的聚變比之前更加迅速,在圍繞恆星中心的由氦「灰燼」構成的不燃燒內核的殼層中,氫以驚人的速度燃燒著,此階段稱為氫殼層燃燒。氫殼層生成的能量持續不斷地增加,同時氦核不斷地向內收縮,光度略有增加而表面溫度有所降低。大約一億年後,原本類太陽恆星半徑增加到太陽的三倍以上,變成了一顆亞巨星。

這裡我們舉一個五車二(capella,α Aur)的例子,這顆黃色巨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2.5倍,半徑為12倍,視星等-0.08等,距離地球42光年。五車二目前正處於由主序星向紅巨星轉變的中間階段,也就是我們剛剛說的亞巨星階段。

今晚上海東偏北夜空中的五車二

Credit: SkySafari pro

消亡的第一階段——紅巨星

現在,我們的老年恆星遠離了主序,不再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氫以持續加快的速度變成氦,而氫燃燒增強的氣體壓力使恆星不燃燒的外層半徑增大。就在核心不斷收縮和加熱時,覆蓋的外層卻在不斷地擴張和冷卻。恆星在這樣的變化中成為一顆紅巨星。紅巨星很大——大約可達水星軌道那麼大;與之相反的是它的氦核非常的小——只有地球的幾倍大。核中心的密度很高,整個恆星約25%的質量被壓縮在行星大小的核中。

處於紅巨星階段的類太陽恆星的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大角星(Arcturus),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1倍,半徑25倍,視星等-0.04等、距離地球36光年。大角星是全夜空第3亮的恆星,目前處於氫殼層燃燒階段,並在沿著紅巨星支上升,光度是太陽的170倍,輻射大多位於光譜的紅外範圍內。

大角星(左)與太陽(右)對比圖

Credit: Universe Sandbox

消亡的第二階段——氦閃與碳爆燃

對於類太陽恆星,當它離開主序幾億年之後,氫殼層燃燒使得氦星核增大,其產生的熱量已經將核中心溫度推升至1億開爾文,此時核心的氦開始燃燒。至此,恆星的引力重新開始佔據上風,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恆星的電子氣體密度開始升高。這裡我們可以給不同質量的類太陽恆星發生電子簡併時造成的結果做一下分類:

首先是質量在0.8~2.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對於這類恆星,當簡併氦星核的質量因積累而超過臨界值(0.45~0.50)時,氦將在簡併氣體中點火。一般而言,非簡併氣體的壓強與溫度成正比,在非簡併氣體中點火造成的局部溫度升高會伴隨著壓強升高,而星核將膨脹,從而又抑制了溫度的上升,以至於可以處於平衡狀態。然而簡併氣體的體積和壓強對溫度不響應,簡併氣體中點火後發生的是正反饋,導致劇烈的氦聚變,從而出現熱失控(thermal runaway),與此對應的現象稱為氦閃。

其次是質量在2.2~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對於這類恆星,氦將在非簡併條件下點火併正常燃燒。在紅巨星核心,兩個氦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Be核,這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同位素,通常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衰變成兩個氦核。然而,在紅巨星內核的高密度條件下,Be核有可能在衰變發生前就遇到其他氦核,並與氦原子核聚合形成碳。對於此類恆星,碳將在簡併條件下點火。在碳開始點火時,星核中心有對流,對流把碳燃燒所釋放的能量傳出,所以不會立即出現熱失控。但終究碳閃會形成,屆時將產生一個激波,激波傳向未燃介質時把介質逐漸點燃,繼而發展成爆炸性的燃燒,與此對應的現象稱為碳爆燃。

碳核聚變反應示意圖

Credit:NASA

消亡過程中最絢爛的階段——行星狀星雲

根據上文所講:對於質量在2.2~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它們的核心溫度足以引起碳核聚變反應。然而,在碳內核能夠獲得點燃碳聚變所需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之前,它的密度會達到再也不能被進一步壓縮的程度。實際上,一旦碳開始形成,就標誌著恆星已經進入了死亡倒計時。隨著內核越來越接近它最終的、高密度的狀態,核燃燒的強度也在增大,恆星包層不斷地膨脹並冷卻,最大半徑達到約300倍太陽半徑——大到足以吞噬掉火星。也就是在此時,恆星的燃燒變得十分不穩定,這種不穩定使得恆星變得非常複雜——在每次脈動的峰值附近,表面溫度降低至電子可以與其他原子核重新結合形成原子。每次原子的結合會產生額外的光子,給予氣體一些額外的「外推力」,並導致一些氣體的逃逸。在不到百萬年的時間裡,恆星幾乎所有的包層都以幾十千米每秒的速度被噴入太空。隨著內核耗盡剩餘的燃料,它開始收縮並升溫,形成了一個主要由碳灰燼組成的小且界限明確的內核——它熾熱、緻密並且仍然非常明亮,只有內核的最外層仍然在將氦聚變成碳和氧。在內核之外很遠處是不斷擴張的塵埃和冷卻氣體雲——從巨星噴發的包層,瀰漫了太陽系大小的空間。如此壯觀絢爛的現象被優雅地稱作「行星狀星雲」,理論上質量在0.8-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都將會形成行星狀星雲。M57(指環星雲)是由一顆垂死的中心星所拋射出來的行星狀星雲,位於天琴座。M57距離地球2300光年、視星等8.8等,膨脹率每世紀1角秒。它是壯觀的行星狀星雲之一。

M57,指環星雲

Credit:Wikipedia

類太陽恆星演化最終階段——白矮星

行星狀星雲中心恆星的遺物——碳內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演化下去,而其包層將會逐漸消散,原來隱藏在紅巨星大氣面紗下的內核變得可見(內核從擴散的氣體面紗下出現需要幾萬年的時間)。內核非常小,在包層噴出形成行星狀星雲時,內核已經縮小至大約地球大小,甚至比地球還要小。它的質量會在太陽質量的一半左右。這顆有著白色熾熱表面的小型「恆星」被稱為「白矮星」。

天狼星B(Sirius B)是一顆距離地球特別近的、已知質量最大的白矮星,也是著名亮星——天狼星A的暗弱伴星。它位於大犬座,距離地球8.6光年,視星等8.3等。儘管質量與太陽相當,但其密度卻比太陽系中我們所熟悉的任何天體都要緻密100萬倍。

天狼星B(右)與地球(左)對比圖

Credit: universe sandbox

孤獨終老地走完最後的旅程——黑矮星

一旦一顆孤立的恆星成為白矮星,它的演化就結束了(雙星中的白矮星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活動)。這顆孤獨的白矮星不斷地隨時間冷卻並變暗,最終走完一生的旅程,成為一顆冰冷的、緻密的太空中的灰燼——黑矮星。冷卻的矮星不會隨著它的消逝而收縮太多。在恆星的極高密度下,即使恆星的溫度幾乎接近絕對零度,電子對積壓的反抗也會支撐住恆星——與紅巨星內核在氦閃附近所處的電子簡併狀態相同。隨著矮星的冷卻,它的大小仍然與地球相當。

類太陽恆星的成分變化

Credit: NASA

至此,類太陽恆星以絢爛優雅的方式走到了演化階段的頂峰,以孤寂冰冷的方式落幕。

參考材料:

[1]王有芬;邵正義.褐矮星的觀測特徵和搜尋.天文學進展.2013年(01):19-38

[2]王紅巖.大質量中子星可包含超子.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20年(03):236-240

[3] 徐蘭平.恆星的主序後演化.天文學進展.1989年(04):50-58

[4] 高揚;肖婷.星系中分子氣體與恆星形成的研究進展.天文學進展.2020年(02):4-21

作者簡介:

王啟儒,山東煙臺人,材料物理專業

大學本科在讀,天文愛好者,科普創作者

牧夫天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mao_mingyuan@astronomy.com.cn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NGC 7027

Credits: NASA, ESA and J. Kastner (RIT)

相關焦點

  • 吳樹龍書畫藝術在「好心茂名」大放異彩
    茂名市文廣旅體局和茂名市書畫院為打造書畫藝術文化品牌,營造書香茂名氛圍,從今年10月份開始,開展「好心茂名,一月一家」系列活動,每個月辦邀請一個畫家或者書法家舉辦作品展覽,搭建藝術文化交流平臺,讓書畫藝術在「好心茂名」大放異彩。吳樹龍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和廣西水彩畫家協會會員。這次共展出他的代表作40多幅。其中許多作品入選國展,甚至是在國際展覽上斬獲殊榮的精品力作。
  • "泉立方洗衣片""笛梵洗髮水""ouo漱口水"大咖峰會 大放異彩
    (原標題:「泉立方洗衣片」「笛梵洗髮水」「ouo漱口水」大咖峰會,大放異彩)    為期6天5夜的梵大集團2017第二屆無界大咖高峰論壇將落下帷幕,梵大集團及其合作代理經銷商與諸多網際網路商業大咖一起,共同參加了此次別開生面的郵輪論壇峰會。
  • 從恆星演化來認識宇宙演化
    關鍵詞:恆星演化 宇宙演化元子場 現象學 超越現象學系統唯物論人類的文明是由迷信愚昧走向科學智慧而自信從恆星演化認識宇宙演化局限於現象域的現代物理學不可能認識到宇宙演化真實的物理。宇宙的演化無疑是元子場作為恆星演化場以六種基本作用力主宰了恆星的演化,而且遵守宇宙質量、能量分別守恆的整個宇宙的演化運動,現代望遠鏡技術依據能夠看到恆星在超流體元子壓力場中的演化運動,形成了星系渦旋、螺旋、棒旋、橢圓、蟹狀等等超流體壓力場中的流體力學的景觀;證明了宇宙是在超流體元子壓力場中演化的!
  • 廣州首家CGV IMAX影城盛大啟幕 IMAX「大」放異彩
    1月8日上午,廣州CGV IMAX影廳啟幕在CGV影城廣州悅匯城店盛大舉行,這也標誌著廣州首家CGV IMAX影廳正式綻放廣州,全面升級的IMAX系統將為廣州區觀眾帶來「大」放異彩的嶄新觀影體驗。
  • 人類源流——恆星演化1
    一、恆星演化的概念恆星演化就是一顆恆星誕生、成長成熟到衰老死亡的過程,恆星演化是是十分緩慢的過程。
  • 恆星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上述圖片裡解釋了什麼是「光譜光度圖」,這是一個天文學家繪製恆星特徵的圖表。在光譜光度圖中,總亮度(稱為「光度」或「絕對星等」)相對於恆星的表面溫度繪製。當恆星經歷其生命周期時,不同時期對應光譜光度圖的不同位置。上面的頁面裡顯示了一般恆星和「失敗的恆星」在光譜光度圖中的生命周期軌跡,如木星。
  • 太陽還能活多久——恆星演化
    太陽屬於恆星,恆星即是能夠發光發熱的星體。恆星是從宇宙中的氣體星雲中誕生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由於某些擾動,氣體星雲密度發生變化,密度稍微大的區域由於萬有引力的原因,就會產生相對較大的引力,於是四周的星雲逐漸靠攏。隨著氣體越來越多,氣體的密度也越來越大,氣體原子的運動速度變大,相互碰撞,溫度升高。
  • 看赫-羅圖,詳解恆星的演化與恆星的最終歸宿
    恆星和星雲宇宙中的恆星也如同人一樣,有生也有死,所謂「恆星不恆」就是這個道理。每一種不同類型的恆星其實就是質量各不相同的恆星處於由生到死的不同演化階段的表觀特徵。天文學家為了區分不同類型的恆星,通過分析恆星的光度(絕對星等)和溫度(光譜類型),繪出了恆星的光度-溫度圖,專業名稱叫「赫-羅圖」。在赫-羅圖上,90%恆星位於從左上到右下的一條窄帶上,窄帶稱為主星序,位於窄帶中的恆星就被稱為主序星,是恆星中的第一大類型。我們的太陽就包含在其中,因為光度和溫度都不大,所以處於中間偏右下的位置。
  • 恆星演化末期爆炸之超新星
    恆星演化到末期發生爆炸是一種什麼樣的壯景?當然我們不可能近距離的觀察到,我們只能利用儀器設備來觀測超新星爆發。形成原因恆星從中心開始冷卻,它沒有足夠的熱量平衡中心引力,結構上的失衡就使整個星體向中心坍縮,造成外部冷卻而紅色的層面變熱,如果恆星足夠大,這些層面就會發生劇烈的爆炸
  • 宇宙恆星的演化過程
    恆星形成的初始階段幾乎完全被密集的星雲氣體和灰塵所掩蓋。通常,正在產生恆星的星源會通過在四周光亮的氣體雲上造成陰影而被觀測到,這被稱為博克球狀體。博克球狀體成年期時形成主序星,此時恆星的亮度和顏色依賴於其表面溫度,而表面溫度則依賴於恆星的質量。太陽此時是一顆黃矮星,是主序星的一種,再過50億年左右才會演化進入下一階段。
  • 恆星存在演化周期,如果恆星都熄滅了,宇宙會是什麼樣子?
    恆星的確存在生命周期,如果時間足夠長,或許會有所有恆星都熄滅的一天吧!根據恆星演化理論,一顆恆星由星雲塌縮而來,恆星經歷主序星和紅巨星時期後,有可能演化為行星狀星雲,或者超新星爆炸後形成星雲,也會有部分質量轉變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 恆星分很多種,來看看各種恆星的演化和結局
    恆星是依靠自身核聚變可以發熱發光的天體(多指恆星的主序星階段),不過由於恆星的質量大小不一,恆星自身的演化過程也很不相同。
  • 「赫羅圖」不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分布特徵也反映了恆星的演化
    ,通過觀測恆星的光度、溫度的物理量,當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之後,天文學家自然地想去了解這些物理量之間或者說恆星的分布是不是遵循某種特定的規律,上個世紀丹麥的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和美國的天文學家「羅素」,他們就最先研究了這個問題。
  • 「大陵佯謬」實際上反映了雙星中物質交流對恆星演化的影響
    作者:黃媂孤立恆星的演化在很多情況下,恆星是處在雙星系統裡面的,由於兩個恆星它們之間可能會相互地影響,這就使得恆星演化會偏離孤立恆星演化的預言,甚至有些時候會產生一些孤立的恆星演化理論,導致一些特別的天體無法預言
  • 3.10更新後合作新寵 星際2斯圖科夫新版本大放異彩
    3.10更新後合作新寵 星際2斯圖科夫新版本大放異彩 時間:2017-02-13 11:22:24
  • 一口氣搞懂各種恆星的一生,演化過程顛覆認知
    而研究恆星的演化,實際上也要對它們進行質量的分類才能研究。7%~50%太陽質量的恆星如果恆星的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7%~50%之間,那這就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由於自身的質量很小,因此引力都比較小。(相比較其他類型的恆星)而恆星的核聚變反應的劇烈程度是和恆星自身質量有關的。
  • 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無人機大放異彩
    打開APP 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無人機大放異彩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7 15:13:22 8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
  • 恆星演化規律揭示殘酷現實:黑洞是太陽、地球、人類的最終歸屬
    恆星的演化第1階段——恆星的形成最早的宇宙充滿宇宙塵埃,宇宙塵埃聚集,逐漸構成形成恆星和星系的原始狀態-星雲。星雲的質量與恆星差不多,但是體積卻要大成千上萬倍。經過聚集的恆星逐漸向恆星演化。恆星的演化第2階段——壯年恆星星雲由於中心收縮而大大加熱,溫度可以達到1000萬攝氏度,同時,由於星雲體積十分巨大,萬有引力作用下,星雲當中的
  •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關於黑洞來說,構成方式包括巨型恆星演化方式、黑洞兼併等等。那我們今天討論下晚期恆星是如何形成黑洞的。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演化成一顆紅巨星時,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在鐵核停止,不會發生新的聚變。沒有能量的釋放,就不會有向外的輻射壓力,引力會佔上風,導致恆星急劇向內收縮。當外部物質向內收縮並接近鐵核時,速度甚至可能接近光速,但鐵核非常堅固堅硬,就像一堵牆,以幾乎相同的速度將物質彈回。
  • 恆星演化規律最終結果,黑洞將會是太陽、地球、人類的最終歸宿
    恆星的演化第1階段——恆星的形成 最早的宇宙充滿宇宙塵埃,宇宙塵埃聚集,逐漸構成形成恆星和星系的原始狀態-星雲。星雲的質量與恆星差不多,但是體積卻要大成千上萬倍。經過聚集的恆星逐漸向恆星演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