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強磁場中國建:線圈壽命超同行近1倍、電源便宜強大

2021-01-19 澎湃新聞

2018年12月初,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一次次電磁風暴的襲擊,讓物質被迫吐露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先進的電源、磁體和控制系統,打造了這一世界頂尖水平的強磁場裝置。

「磁場與電流成正比,而磁體承受的力和熱,與磁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越往上走越難。就好像百米跑從9.9秒提高到9.8秒那樣難。」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李亮說。

「美國從70T(特斯拉)到90T走了20年,德國用了15年,中國則是4年。」李亮說。

線圈使用壽命超出國際同行近1倍

1820年,丹麥人奧斯特無意間發現,導線通電,附近的小磁針會跳動。從此,人們一直在用通電線圈來製造磁場。瞬間強電流產生的幾毫秒時間的強磁場,叫做脈衝強磁場,它比穩態磁場更高。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用小指頭粗細的導線,繞成線圈,接上2.5萬伏特的電壓,流過4萬安培的瞬間電流,就可以產生幾十T的脈衝磁場。

但通電線圈會被磁體內部應力拉長和壓扁。李亮說,他們的線圈承受的應力,是「蛟龍」號在7000米海底面臨壓強的50倍。而且磁體在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熱量,線圈泡於液氮以降溫;通電瞬間零下200攝氏度的液氮砰地蒸發掉。

幾個毫秒內通入磁體的能量如10公斤TNT的能量,線圈經常被炸碎。俄羅斯和日本科學家先後用極端辦法製造過上千T的磁場,那也是目前人類取得的最強磁場。但必須犧牲線圈,是一次性的,磁體線圈無法重複利用。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紀錄的線圈用的是銅鈮合金,最結實——100T磁場紀錄的最大功臣。中國團隊則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銅鈮合金,強度僅為前者2/3。

中國人另闢蹊徑,從理論分析挖掘潛力,通過精確計算,大幅提升高分子纖維層層纏繞加固的效果,就像鐵環箍住炮筒。它比凱夫拉還結實,是世界上最強韌的纖維。纖維浸泡環氧樹脂,也充當線圈的絕緣層。

彭濤教授專職繞線。「如果浸泡樹脂不夠充分,反光是不同的。」彭濤說,從線圈的紋路和顏色,老手能看出瑕疵。瑕疵讓線圈更早崩潰。

美國磁體線圈直徑一米,比中國的大很多,應力更低,不易壞,但美國線圈平均通電500次就會壞掉;彭濤做的線圈可使用800次。

中國電源便宜又強大

李亮曾在歐洲和美國工作多年,1992年以來世界上最強的磁體大多有他參與設計。

「我們是彎道超車。」李亮說,「我們從無到有,總結各家的經驗,所以設計的整體性、系統性更強。」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發電機電源,兩層樓高,巨大的飛輪儲能,瞬間放電——本是核聚變實驗用的,100T紀錄的第二大功臣。

中國電源則分3部分:發電機電源(功率不到美國的1/10);20幾個電容儲能型電源模塊;鉛酸蓄電池組。通過結構優化,僅使用幾個電容儲能型電源模塊,就疊加出90.6T的磁場脈衝峰值。美國實現100T需115兆焦耳能量,中國實現90T只用10兆焦。

專攻電源的丁洪發教授說:「幾十個模塊的開關時間差要限制在微秒級。元器件也要篩選,讓電路的延遲一致。」

2008年開工建設,大部分設備自研自造,國產化率85%。「人家是外包給專業公司,我們是自己動手。」李亮說。

每組電容儲能型電源100萬元。整個電源系統投入僅是美國人的一個零頭。液氦回收系統只有國外同類設備1/4的價格,回收的氦氣每年可節約500萬—600萬元實驗消耗。

脈衝平頂磁場十分重要,但美國人做平頂脈衝磁場,一年只能使用50—60次。中國人改進了電源和控制系統,則像開微波爐一樣簡單。

「國際專家說我們花了1.2億元,幹了1.2億美元的活兒。」李亮說。

測量需要極端精細

2013年10月,在全世界專家的見證下,中國裝置首秀成功。國際權威報告說:中國的磁體和電源技術世界頂級;控制系統國際領先。

雖然最高磁場紀錄不及美國,但中國裝置優勢明顯——一套中央控制系統實現3類電源和8個實驗站的靈活組合。這是中國磁場的一個殺手鐧,更有利實驗。控制系統負責人韓小濤教授說:「別人都是一個磁體發一種波形。我們的可以一個磁體產生多種波形。」

美國在2013年實現了100.75T,德國實現94T,中國也以90.6T成為90T俱樂部的一員。而目前有望刷新紀錄的只有美、中。

強磁場將考問出新的物質特性,催生下一代電子材料和晶片。朱增偉教授說:「半金屬比如鉍和銻,適合放在強磁場下研究極端情況。」

2018年11月,北京大學發現「對數量子震蕩」,實驗就在武漢做。在58T磁場下清晰觀測到5個振蕩,才得以發現對數規律。

強磁場的「風暴眼」只有20毫米長,在杏仁大小的空間裡布置所有的樣品和感應器,跟微雕差不多。

「渦流、熱效應、震動、電磁幹擾……測量永遠伴隨噪音。」左華坤工程師說。

想一次測出高質量信號難,因為幹擾因素太多。樣品杆浸泡在液氦裡,還跟外面隔著一層真空,但線圈一瞬間的高溫,仍然會造成樣品零點零幾度的熱擾動。傳感器的線路在脈衝磁場的作用下,也可能震動幾個微米產生噪聲。

還有很多不可測因素,比如地線「零」電壓的不穩定,溼度差異,都可能造成測量結果不同。

「如果不這樣難測,那些物理難題也就不會遺留到現在了。」左華坤說,論電磁測量精度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已不弱於任何同行。

「中心建成後,不僅國內科學家基本不再去國外做實驗了,還吸引了劍橋、斯坦福等眾多國外用戶。」李亮說。

(原標題 世界領先的強磁場 中國人這樣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系列報導:世界領先的強磁場中國人這樣建
    世界領先的強磁場 中國人這樣建  ——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系列報導之二  本報記者 高 博 劉志偉  2018年12月初,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一次次電磁風暴的襲擊,讓物質被迫吐露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先進的電源、磁體和控制系統,打造了這一世界頂尖水平的強磁場裝置。
  • 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中國建設的加速度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鑑定認為,該項目在脈衝平頂磁場強度和高場重複頻率上創造了兩項世界紀錄,結束了我國強磁場下科學研究長期依賴國外裝置的歷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對外開放運行4年來,取得了包括近90年來首次發現的全新規律量子振蕩現象等一大批創新成果,成功躋身國際領先的脈衝強磁場行列。
  • 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強磁場服務全球科學家
    王健說,一個月前,在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58T(特斯拉)磁場強度下,他和謝心澄院士研究團隊清晰觀測到了5個振蕩,獲得了可靠的測量數據,被評價為近90年以來量子振蕩領域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與王健相似,塞巴斯蒂安也已離不開武漢的強磁場裝置。「如果沒有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設施和學識淵博的工作人員,我的研究小組將無法開展新的量子材料研究,而這些研究有望為未來提供再生能源。」
  • 華科大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國之重器」 世界最好的脈衝強...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程遠將一個材料放在比地球磁場強度高百萬倍的強磁場下,會發生什麼?在物理學家看來,強磁場是研究材料本質特性的「放大鏡」,磁場越強,放大倍數越高。過去20多年,10項諾貝爾獎與強磁場研究密切相關。
  • 中國大型脈衝強磁場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此前僅美、法、德擁有
    中國脈衝強磁場裝置蓄電池電源系統據介紹,近30年來,與強磁場相關的諾貝爾獎項達到10個,涵蓋物理、材料、化學、生物和醫學多個領域。「特斯拉」是國際上用以衡量磁場強度的單位。2013年8月6日晚19點20分,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實現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場,再一次刷新我國脈衝磁場的最高強度紀錄,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後世界上第三個突破90特斯拉大關的國家。
  • 中國成功實現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 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原標題:世界領先的強磁場中國建設的加速度  把一塊材料放在相當於地球磁感應強度120萬倍的強磁場下,持續10毫秒,或者以毫秒級的時間間隔反覆施加強磁場,會發生什麼?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實現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創造了脈衝平頂磁場強度新的世界紀錄。
  • 三種技術幫助高頻亥姆霍茲線圈產生強磁場
    本文討論了三種幫助高頻亥姆霍茲線圈產生強磁場的技術。高頻亥姆霍茲線圈基礎亥姆霍茲線圈是因德國物理學家Hermann von Helmholtz而命名的,由兩個完全相同且並行放置的電磁線圈組成,這兩個線圈中心在同一軸線上,就像鏡像一樣,如圖1所示。
  • 中國刷新人造脈衝磁場強度記錄 磁體成本僅為美國德國十分之一
    2013年8月6日晚,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籌)取得重大突破,中心自行研製的脈衝磁體成功實現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場,再一次刷新我國脈衝磁場的最高強度記錄,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後世界上第三個突破90特斯拉大關的國家。
  • GT4501B 亥姆霍茲線圈磁場實驗儀的應用
    提醒:以上2、3兩組信號,連接二維亥姆霍茲線圈磁場實驗儀測試架時,從前面板相應的接線插孔輸出;連接三維亥姆霍茲線圈磁場實驗儀測試架時,由於霍爾探頭移動範圍大,須從後面板專用的接線插孔輸出。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
    吳蘭 攝 中新網合肥7月18日電(劉鴻鶴)坐落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已建成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和正在建設中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 強磁場環境下的無芯電源設計
    在本文中,我想以大家熟悉的MRI(磁共振成像)醫學掃描儀設計為例,說明應如何設計電源架構,才能使其在強磁場環境下正常工作。NQVednc核磁共振室對電子設備來說是一種非常苛刻的電磁(EM)環境。電子設備外部可能採取屏蔽,以便將磁場強度衰減到某個程度,而使設備可正常工作而不至被破壞。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新聞—科學網
    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在專家組對我們這個項目驗收的時候,評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體的技術和綜合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學術主任匡光力介紹說:「那麼我們的自我評價是,跟國外同行單位中系統相比,我們也是國際一流水平。我們建了十臺磁體,其中三臺的磁場強度是創世界紀錄的,我們還獨創了幾個特別的測量系統,目前也是國際上唯一的。」
  • 強磁場中心首個水冷磁體獲得最高26.9特斯拉磁場
    1月16日下午4時,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一片歡呼聲:該中心自主研製的第一臺水冷磁體在輸入10兆瓦的電源功率、2萬安培高穩定度電流下,獲得了預計的26.93特斯拉的磁場。這標誌著「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獲得了重大進展,也標誌著我國強磁場水冷磁體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德國造出迄今最強人工磁場 為地磁場183萬倍
    據隸屬於該中心的德勒斯登強磁實驗室負責人約阿希姆·沃斯尼察介紹,這一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磁場強度(0.00005特斯拉)的183萬倍,醫用核磁共振成像儀磁場強度(0.5—3特斯拉)的近百倍。雖然如此高的磁場也是以電流通過銅線圈的方式產生的,但強磁場會影響電流將電流推離線圈,隨著電流的增強,這種推力也會越來越大。對普通銅製線圈而言,當磁場強度達到25特斯拉的時就會使其四分五裂。
  • 美打造極強磁場:強度為地球磁場兩百萬倍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近日利用該實驗室最大的磁體設施在六項不同的實驗中產生了強度超過100特斯拉的極強磁場。這一成果打破了此前的非破壞性極高強度磁場強度世界記錄。據科學家介紹,100特斯拉的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磁場強度的200萬倍。
  • 開關電源中線圈的鄰近效應的研究
    在開關電源電磁元件中,一般不可能沒有線圈。線圈中的可變磁場感應產生了渦流,從而導致了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集膚效應是由繞線的自感產生的渦流引起的,而鄰近效應是由繞線的互感產生的渦流引起的。集膚效應使電流只流經繞線外層極薄的部分,這部分的厚度與頻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頻率越高,繞線損失的固態面積就越多,增加了交流阻抗從而增大了銅損。鄰近效應引起的銅損比集膚效應大得多。
  • 線圈可以直接接到220V的電源中嗎,為什麼?
    下邊的線圈可以直接接220V的電源中嗎,為什麼?從下圖的線圈實物圖來看,絕對不能接220V的電源中。載流導體周圍的磁力線的方向可以用單手右手螺旋定則來判斷,如上圖1-1(a)所示。讓大拇指指向電流方向,其餘四指所指的方向為磁力線方向。 對於載流螺旋線圈,如圖1-1(b)所示,讓四指指向螺旋管的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方向即為磁力線方向。 那麼這裡又涉及到「什麼是磁感應強度」和「什麼是磁通」的問題。
  • 1億度高溫!中國這個黑科技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原標題為《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是可能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首先我們需要巨大的磁場,這個磁場要比地球南北級的磁場高兩萬倍以上,磁場越強越容易收得住。人類之所以沒有遭到來自太陽風這種粒子的損害,主要就是靠磁場把這種帶電粒子無形之間屏蔽起來。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產生比地球高上萬倍的磁場,讓這團氣體懸浮起來。用的燃料是什麼?
  • 穩態強磁場在強磁場超高壓下合金超導電性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條件下的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材料類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
  • 科學網—美打造極強磁場 強度為地球磁場兩百萬倍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脈衝磁場設施負責人查克·米爾克(中)與同事們共同慶祝磁脈衝新的世界記錄誕生。 北京時間3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近日利用該實驗室最大的磁體設施在六項不同的實驗中產生了強度超過100特斯拉的極強磁場。這一成果打破了此前的非破壞性極高強度磁場強度世界記錄。據科學家介紹,100特斯拉的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磁場強度的200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