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導:世界領先的強磁場中國人這樣建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世界領先的強磁場 中國人這樣建
  ——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系列報導之二

  本報記者 高 博 劉志偉

  2018年12月初,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一次次電磁風暴的襲擊,讓物質被迫吐露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先進的電源、磁體和控制系統,打造了這一世界頂尖水平的強磁場裝置。

  「磁場與電流成正比,而磁體承受的力和熱,與磁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越往上走越難。就好像百米跑從9.9秒提高到9.8秒那樣難。」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李亮說。

  「美國從70T(特斯拉)到90T走了20年,德國用了15年,中國則是4年。」李亮說。

  線圈使用壽命超出國際同行近1倍

  1820年,丹麥人奧斯特無意間發現,導線通電,附近的小磁針會跳動。從此,人們一直在用通電線圈來製造磁場。瞬間強電流產生的幾毫秒時間的強磁場,叫做脈衝強磁場,它比穩態磁場更高。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用小指頭粗細的導線,繞成線圈,接上2.5萬伏特的電壓,流過4萬安培的瞬間電流,就可以產生幾十T的脈衝磁場。

  但通電線圈會被磁體內部應力拉長和壓扁。李亮說,他們的線圈承受的應力,是「蛟龍」號在7000米海底面臨壓強的50倍。而且磁體在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熱量,線圈泡於液氮以降溫;通電瞬間零下200攝氏度的液氮砰地蒸發掉。

  幾個毫秒內通入磁體的能量如10公斤TNT的能量,線圈經常被炸碎。俄羅斯和日本科學家先後用極端辦法製造過上千T的磁場,那也是目前人類取得的最強磁場。但必須犧牲線圈,是一次性的,磁體線圈無法重複利用。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紀錄的線圈用的是銅鈮合金,最結實——100T磁場紀錄的最大功臣。中國團隊則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銅鈮合金,強度僅為前者2/3。

  中國人另闢蹊徑,從理論分析挖掘潛力,通過精確計算,大幅提升高分子纖維層層纏繞加固的效果,就像鐵環箍住炮筒。它比凱夫拉還結實,是世界上最強韌的纖維。纖維浸泡環氧樹脂,也充當線圈的絕緣層。

  彭濤教授專職繞線。「如果浸泡樹脂不夠充分,反光是不同的。」彭濤說,從線圈的紋路和顏色,老手能看出瑕疵。瑕疵讓線圈更早崩潰。

  美國磁體線圈直徑一米,比中國的大很多,應力更低,不易壞,但美國線圈平均通電500次就會壞掉;彭濤做的線圈可使用800次。

  中國電源便宜又強大

  李亮曾在歐洲和美國工作多年,1992年以來世界上最強的磁體大多有他參與設計。

  「我們是彎道超車。」李亮說,「我們從無到有,總結各家的經驗,所以設計的整體性、系統性更強。」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發電機電源,兩層樓高,巨大的飛輪儲能,瞬間放電——本是核聚變實驗用的,100T紀錄的第二大功臣。

  中國電源則分3部分:發電機電源(功率不到美國的1/10);20幾個電容儲能型電源模塊;鉛酸蓄電池組。通過結構優化,僅使用幾個電容儲能型電源模塊,就疊加出90.6T的磁場脈衝峰值。美國實現100T需115兆焦耳能量,中國實現90T只用10兆焦。 

  專攻電源的丁洪發教授說:「幾十個模塊的開關時間差要限制在微秒級。元器件也要篩選,讓電路的延遲一致。」

  2008年開工建設,大部分設備自研自造,國產化率85%。「人家是外包給專業公司,我們是自己動手。」李亮說。

  每組電容儲能型電源100萬元。整個電源系統投入僅是美國人的一個零頭。液氦回收系統只有國外同類設備1/4的價格,回收的氦氣每年可節約500萬—600萬元實驗消耗。

  脈衝平頂磁場十分重要,但美國人做平頂脈衝磁場,一年只能使用50—60次。中國人改進了電源和控制系統,則像開微波爐一樣簡單。

  「國際專家說我們花了1.2億元,幹了1.2億美元的活兒。」李亮說。

  測量需要極端精細

  2013年10月,在全世界專家的見證下,中國裝置首秀成功。國際權威報告說:中國的磁體和電源技術世界頂級;控制系統國際領先。

  雖然最高磁場紀錄不及美國,但中國裝置優勢明顯——一套中央控制系統實現3類電源和8個實驗站的靈活組合。這是中國磁場的一個殺手鐧,更有利實驗。控制系統負責人韓小濤教授說:「別人都是一個磁體發一種波形。我們的可以一個磁體產生多種波形。」

  美國在2013年實現了100.75T,德國實現94T,中國也以90.6T成為90T俱樂部的一員。而目前有望刷新紀錄的只有美、中。

  強磁場將考問出新的物質特性,催生下一代電子材料和晶片。朱增偉教授說:「半金屬比如鉍和銻,適合放在強磁場下研究極端情況。」

  2018年11月,北京大學發現「對數量子震蕩」,實驗就在武漢做。在58T磁場下清晰觀測到5個振蕩,才得以發現對數規律。

  強磁場的「風暴眼」只有20毫米長,在杏仁大小的空間裡布置所有的樣品和感應器,跟微雕差不多。

  「渦流、熱效應、震動、電磁幹擾……測量永遠伴隨噪音。」左華坤工程師說。

  想一次測出高質量信號難,因為幹擾因素太多。樣品杆浸泡在液氦裡,還跟外面隔著一層真空,但線圈一瞬間的高溫,仍然會造成樣品零點零幾度的熱擾動。傳感器的線路在脈衝磁場的作用下,也可能震動幾個微米產生噪聲。

  還有很多不可測因素,比如地線「零」電壓的不穩定,溼度差異,都可能造成測量結果不同。

  「如果不這樣難測,那些物理難題也就不會遺留到現在了。」左華坤說,論電磁測量精度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已不弱於任何同行。

  「中心建成後,不僅國內科學家基本不再去國外做實驗了,還吸引了劍橋、斯坦福等眾多國外用戶。」李亮說。

相關焦點

  • 穩態強磁場領先世界
    可實現40萬高斯穩態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獲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安徽省科技獎勵設立以來首次評選出的特等獎成果。該項目團隊經過多年自主創新,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建成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臺40萬高斯級混合磁體,建成三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使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條件從無躍升至世界領先水平。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
    吳蘭 攝 中新網合肥7月18日電(劉鴻鶴)坐落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已建成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和正在建設中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 世界頂尖強磁場中國建:線圈壽命超同行近1倍、電源便宜強大
    2018年12月初,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一次次電磁風暴的襲擊,讓物質被迫吐露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先進的電源、磁體和控制系統,打造了這一世界頂尖水平的強磁場裝置。「磁場與電流成正比,而磁體承受的力和熱,與磁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越往上走越難。就好像百米跑從9.9秒提高到9.8秒那樣難。」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新聞—科學網
    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在專家組對我們這個項目驗收的時候,評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體的技術和綜合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們建了十臺磁體,其中三臺的磁場強度是創世界紀錄的,我們還獨創了幾個特別的測量系統,目前也是國際上唯一的。」 據介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於2008年5月19日獲批開工,2010年10月28日轉入「邊建設,邊運行」模式,2017年9月27日通過國家驗收。自投入試運行以來裝置狀態良好。截至2019年底已累計運行408402小時、開展實驗課題數2390個。
  • 磁場為什麼這樣強(關注)
    王郭驥攝  「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已躋身國際領先的脈衝強磁場設施」——前不久,由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以及強磁場領域方向的21位權威專家組成的評估專家組,對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強磁場中心」)完成國際評估,並做出了上述結論。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與強磁場科學中心
    1982年,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將第三研究室的學科方向由聚變裝置的磁體設計和研製轉向強磁場實驗室高場磁體的設計和研製。高秉鈞研究員建成了20T的穩態混合磁體,後來他應邀到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工作,與當時的實驗室主任Hans一起提出了新的Bitter磁體方案,獲得了世界上最高的45T穩態混合磁體。
  • 合肥擬建設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的系列穩態強磁場裝置
    同時,合肥「科學島」正預研建設一個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的系列穩態強磁場裝置,探索解決國家重大科技領域需求中的瓶頸問題。【成果篇】合肥或將建設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的系列穩態強磁場裝置實際上,大科學裝置主要分為專用研究設施、公共實驗設施,以及公益科技設施三大類。「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就屬於專用研究設施,它的目的就是通過不斷的實驗幫助人類實現源源不斷清潔能源的應用。
  • 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中國建設的加速度
    世界領先的強磁場 中國建設的加速度——走進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系列報導之一本報記者 張 曄 劉志偉把一塊材料放在相當於地球磁感應強度120萬倍的強磁場下,持續10毫秒,或者以毫秒級的時間間隔反覆施加強磁場
  •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創造脈衝平頂磁場強度世界紀錄
    11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實現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創造了脈衝平頂磁場強度新的世界紀錄。此次該校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使用了具有獨立層間加固結構的單線圈磁體,孔徑為21毫米,電容器型脈衝電源供電,能耗7兆焦。磁體重量、電源能量不到國際同類型磁場系統的1/10,磁場強度更是一舉超過此前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60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高強度的脈衝平頂磁場。
  • 華科大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國之重器」 世界最好的脈衝強...
    湖北就有一座世界上最好的脈衝強磁場設施——位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它是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強磁場科學、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大科學平臺,是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醫學等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 中國成功實現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 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原標題:世界領先的強磁場中國建設的加速度  把一塊材料放在相當於地球磁感應強度120萬倍的強磁場下,持續10毫秒,或者以毫秒級的時間間隔反覆施加強磁場,會發生什麼?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實現64特斯拉脈衝平頂磁場強度,創造了脈衝平頂磁場強度新的世界紀錄。
  • 短短10年 中國這個強磁場中心實現"跟跑到領跑"
    王郭驥攝「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已躋身國際領先的脈衝強磁場設施」——前不久,由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以及強磁場領域方向的21位權威專家組成的評估專家組,對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強磁場中心」)完成國際評估,並做出了上述結論。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驗收會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工程總經理匡光力作了項目建設總結報告。項目單位根據項目建設批覆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了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建設任務,建成了磁體技術和綜合性能國際領先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一是提出了一種水冷磁體設計創新方案,發展了一套全程可量化檢測的高精度裝配工藝。建成的水冷磁體中有三臺磁體的性能指標創世界紀錄,其中兩臺保持至今。
  • 【安徽日報】穩態強磁場,向45T世界紀錄衝刺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就是全面衝刺45T世界紀錄! 」12月5日,面對記者的採訪,中科院穩態強磁場中心磁體科學部副主任陳文革研究員開門見山地說。  今年9月27日,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通過國家驗收,經過多年自主創新,強磁場研製團隊打破國際技術壁壘,成功克服關鍵材料國際限制、關鍵技術國內空白等重大難題,超越法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建成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臺40T級混合磁體,建成三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科學實驗系統,實現了我國穩態強磁場極端條件的重大突破。
  • 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張蓋倫)合肥科學島上,世界第二臺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正在運行。全國政協委員、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負責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12日告訴記者,目前該穩態強磁場產生的磁場強度為42.9萬高斯,相當於地球磁場的80萬倍。
  • 中國大型脈衝強磁場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此前僅美、法、德擁有
    「特斯拉」是國際上用以衡量磁場強度的單位。2013年8月6日晚19點20分,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實現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場,再一次刷新我國脈衝磁場的最高強度紀錄,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後世界上第三個突破90特斯拉大關的國家。
  • 【科技日報】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2018-03-13 科技日報 張蓋倫 【中 小】 語音播報   合肥科學島上,世界第二臺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正在運行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SHMFF 建設過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磁體技術和綜合性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創世界紀錄的系列水冷磁體、國際一流水平的混合磁體及其磁體支撐裝備系統;國際唯一的高場掃描隧道顯微系統、國際獨創的組合成像顯微系統;國際領先的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實驗條件。
  • 世界最強人工磁場:為地球磁場強度200萬倍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物理學家用該實驗室最大磁體裝置產生了高於100特斯拉的強磁場,並進行了六項不同的物理實驗。100特斯拉大約相當於地球磁場強度的200萬倍。
  • 能抵禦15000高斯強磁場
    現場> 歐米茄發布首款防磁機芯能抵禦15000高斯強磁場與會高層現場測試歐米茄防磁機芯的防磁性能生動有趣的現場演示環節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 3月5日,瑞士著名鐘錶品牌歐米茄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發布會,宣布其研製出世界首款真正防磁的機械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