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選擇實驗將愛因斯坦絕對論否定,難道量子世界沒有因果關係?

2020-12-03 量子科普

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23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十分詭異的延遲選擇實驗。

如果說世界上存在一種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更難理解的物理理論的話,那麼多數物理學家會為量子力學投上一票,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學派領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不為量子力學而感到困惑,那麼你一定不懂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所研究的微觀量子領域中存在著大量與宏觀世界截然相反、甚至無法用常識理解的現象,最令人無法理解的就是微觀量子世界中:人的觀測行為決定了微觀粒子的最終狀態,關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與玻爾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愛因斯坦堅信人的觀察行為不可能決定微觀粒子的狀態,微觀粒子狀態的決定性因素只能是物質本身,但延遲選擇實驗卻將愛因斯坦的絕對論徹底否定。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來源於一個有趣的物理實驗,即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具體的實驗細節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我們直接來看一下實驗的最終結果:當人進行觀測時,單電子以粒子的形態通過雙縫,但是當人不對實驗進行觀測時,單電子以波的形態通過雙縫,就好像人的觀察行為可以決定微觀粒子的形態一樣。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認為:是人的觀察行為導致微觀粒子的波函數崩塌,觀察行為使微觀粒子迅速從疊加態坍縮成單一態,而愛因斯坦卻嘲笑道: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那麼到底熟對熟錯呢? 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個實驗。

使用塗著半鍍銀的反射鏡來代替雙縫。那麼單光子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通過反射鏡,也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被反射,它是一個完全隨機過程,把反射鏡和單光子入射途徑擺成45度角,那麼單光子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直接飛出去,也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被反射成90度角。我們通過其餘的全反射鏡,將這兩條路徑分開的岔路再交匯到一起。物理學家可以在終點觀察單光子運動的方向,然後判斷單光子是沿著哪一條道路飛來的。

如果物理學家在終點前加入了半鍍銀反射鏡,也就意味著對於單光子進行了人的觀測,那麼按照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單光子的運動路線只會是一條,如果我們不加入半鍍銀反射鏡,那就是不對於單光子進行觀測,那麼單光子處於疊加態,它會嘗試所有中可能,一定會沿著兩個路線進行運動並且在終點匯合,並且形成幹涉條紋,實驗的結果與哥本哈根學派預測的一致。

但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物理學家在單光子運動的中途加入第二面半鍍銀反射鏡進行觀測,觀測到的只能是單光子在通過第一面半鍍銀反射鏡後的運動過程,也就是單光子已經做出選擇之後的運動,但是物理學家在單光子做出選擇之後的觀測行為,竟然可以改變單光子之前做出的選擇,人的觀測單光子的未來竟然改變了它的歷史,未來決定了歷史,結果決定了因為,這聽起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但是它卻真實的存在於微觀量子世界之中,這對於愛因斯坦的絕對論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否定。

微觀量子世界的種種行為不得不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嘆:或許上帝真的是在擲骰子。

相關焦點

  • 顛覆因果關係的量子延遲實驗
    量子延遲實驗緣起於量子力學中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 繼雙縫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的實驗,因果關係將不復存在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85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繼雙縫幹涉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顛覆常識的實驗,這項實驗將徹底撼動宏觀世界中存在上千年的邏輯關係,因果先後順序將不復存在。在宏觀物理世界中,存在一個貝爾不等式,主要講的關於是否存在完備局域隱變量理論,這個理論在宏觀世界的地位與質量守恆定律相同,都是不能被撼動的真理,但是在微觀量子領域,有一項實驗將徹底顛覆這個真理,一同被顛覆的還有存在了幾千年的因果關係、邏輯順序,這項實驗就是比雙縫幹擾實驗還要恐怖的延遲選擇實驗。
  • 經典的量子延遲實驗,徹底顛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
    「量子延遲實驗」是由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的。1979年在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大會上,約翰·惠勒設計了一個戲劇化的「延遲實驗」,它通過一個精巧的設置,對雙縫幹涉實驗進行了改進,使我們可以「延遲」電子的決定,使得它在已經實際通過了雙縫屏幕之後,再來選擇究竟是通過了一條縫還是兩條。
  •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昨晚寫了惠勒延遲實驗的問答,非物理專業的小夥伴表示沒看懂。好吧,看來寫作功底還不夠,那今天再試著更通俗化解釋一下吧。歡迎探討~■|啥是因果律?乍一看名詞挺高大上啊,實際就是說結果是由原因導致的,原因一定在結果之前發生。
  • 「煙霧纏繞的巨龍」:量子力學與延遲選擇實驗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固體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馬小松教授課題組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團隊合作,第一次總結了近100年來量子延遲選擇實驗的發展歷程。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頂級科學家之間的來往其實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愛因斯坦和玻爾認識後,每次見面都要「鬥嘴」。他們爭論的對象是量子力學,很多人都知道量子力學的創立者是普朗克和玻爾等人,其實愛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學的創立者。他和玻爾之間的爭論,解決了不少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問題,比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
  • 微觀粒子世界-量子的智慧選擇
    量子實驗本身證明了光子、電子或者60個碳分子組成的巴基球的一些不可思議的一面,比如在雙縫實驗中,一個光子或者電子能夠同時穿越兩條縫隙,而歷史求和表明:量子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千萬個路徑。在分光延遲實驗中,光子在傳播中表現出了智慧性,光子似乎看見有人或者物質擋在光子分光的另一條路徑上,於是提前就沒有通過該路徑。
  • 延遲選擇實驗:現在的選擇,可以影響過去早已發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超越光速時間會發生倒流?量子力學延遲實驗他錯了!眾所周知,目前我們認為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自此之後,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由此而生。正如古人所云的四周上下曰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大的相對論是目前科學界的兩大基石,一個是微觀世界的大廈,一個是宏觀世界的摩天大樓!看一下他們對時間倒流的解答吧!當相對論首次問世之時,談及到時間可以被引力扭曲而變慢,空間也能被引力扭曲疊加的時候,傳統的科學家們根本無法接受,大部分科學家認為愛因斯坦瘋了!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感自己的無知,感嘆宇宙的奇妙!
  •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究竟有多「反常」?
    很多量子現象與人類的一般認知大相逕庭,例如,不確定性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可能被同時測量出來。
  • 量子世界的詭異性超乎想像,連因果關係都能完全顛覆
    兩種選擇,非此即彼。按照一般的思維,他通過這兩扇門時一定有先後次序,對吧?但在量子理論的數學體系中,因果關係上的模糊性是完全符合邏輯且自洽的。研究人員還認為,利用人為製造的因果關係模糊的物理系統,我們便可以探索更加廣闊的物理領域。有人提出,非因果系統可以用於推動頗具潛力的量子計算的發展。
  • 「煙霧纏繞的巨龍」:延遲選擇實驗
    為了具象地展示這種物理概念,惠勒提出了著名的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在這個思想實驗中,對粒子性和波動性的界定被延遲到了測量階段。因此,光子在實驗中既能表現粒子性,又能表現出波動性。事實上,取決於測量的時間和方式,光也可以同時以這兩種形態存在。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量子物理學家們一直試圖在實驗上實現惠勒的理想實驗,從而使波粒二象性有確實的實驗依據。
  • 量子力學的雙縫延遲實驗違背因果律嗎
    雙縫延遲實驗是將一個粒子發射通過雙縫後再隨機決定是否用儀器去觀測,結果和雙縫實驗一樣,觀測得到粒子的狀態,不觀測表現為波。這個結果說明,在粒子通過雙縫後,儀器的使用與否也就是是否觀測決定了粒子以什麼方式通過雙縫,似乎未來的事件影響了歷史事件如何發生。這是人們認為違背因果律的地方。
  • 因果關係在量子水平上不存在,但在宏觀中卻存在的奇怪事實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某些量子理論和實驗(如著名的雙縫實驗)意味著,在其基本層面上,自然界並不像在宏觀層面上似乎那樣服從因果律。這顯然已經得到了不同的證明,比如: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的一項實驗表明,光子的發射沒有固定的順序。
  • 【乾貨】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解釋
    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即觀察的過程會導致波函數的塌縮。Kim的這個實驗更加複雜,結果也更加驚人。但是現在的實驗結果確實,水先熱我們才去燒。這個實驗因為違反人類的認知事物客觀因果規律,在過去被精確地用不同的手段被重複了很多次。量子力學認為,觀測會導致粒子波函數的塌縮,即觀測是粒子波函數的塌縮的原因。可是現在的實驗結果是,在被觀測以前,這個粒子就知道未來他自己會被觀測而提前進行了塌縮。
  • 【量子物理】一個神奇的量子實驗--延遲實驗
    延遲實驗「延遲實驗」是由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的,1979年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而在普林斯頓召開了一場討論會,會上約翰·惠勒提出了「延遲實驗」的構想,惠勒通過一個戲劇化的思維實驗指出,對電子的雙縫幹涉進行了進一步思考,並指出我們可以「延遲」電子的決定,使得它在已經實際通過了雙縫屏幕之後,再來選擇究竟是通過了一條縫還是兩條。
  • 因果論必須死,因為新物理學需要生!上帝在貝爾實驗的炮火中倒下
    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興起動搖了整個經典物理學乃至對於物質世界存在了長達幾千年的共識,量子力學提出的不確定性理論更是向因果律宣判了死刑,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在理論方面進行長達數十年的爭論,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玻爾與堅持經典物理學因果論的愛因斯坦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交鋒,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個名不叫經傳的物理實驗將經典物理學的因果論推向了死亡的深淵
  • 連因果關係都能顛覆,量子物理的奇異性超出想像
    Walther的合作者、維也納的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Časlav Brukner說:「因果關係恰好處於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交界處,因此有可能成為我們探索統一理論的切入點。」混亂的時間20世紀30年代,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將隨機性引入量子理論,而愛因斯坦多次對此提出質疑。自此,因果性就是一直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叫做惠勒延遲選擇實驗。這個實驗證明,「歷史」是可以被現在的行為影響的。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惠勒延遲選擇實驗1979年,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科學家惠勒提出的思想實驗,對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探討。實驗裝置並不複雜,概述而言,如下圖所示:首先光子發射器發射光子。
  • 量子力學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兩大特質,意識決定物質、因果倒置?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玻爾等多位科學巨匠創建的一門物理學分支,量子力學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相對論(宏觀低速、高速世界),研究微觀量子世界的學科,但是量子力學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否認與質疑。
  • 顛覆認知的量子實驗,現在可以影響過去,我們該如何理解宇宙?
    這些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都是不可能,就如量子力學剛出現的時候,尤其是在哥本哈根派對量子力學一番詮釋之後,讓愛因斯坦等一種老牌物理學家大為惱火。在哥本哈根派對量子一次次詮釋中,愛因斯坦等一眾科學家也在和哥本哈根派持續地在較量著,最經典的就是愛因斯坦等三位科學家提出的思維實驗量子糾纏,以及薛丁格提出用來嘲諷量子力學的「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