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強國路線圖劃定:涉大型民用飛機與重載列車等

2020-12-07 騰訊網

每經記者:張 蕊 每經編輯:陳 旭

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 新華社圖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1949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政策和資金大力支持下,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顯示,到2018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裡程達13.2萬公裡,比1949年增長5倍;公路總裡程達485萬公裡,是1949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線達4945條,是1950年的412.1倍;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92.2億噸,是1949年的1390.6倍。

我國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但由於部分核心技術欠缺、服務組織能力效率不夠高等因素,目前還不能說是交通強國。

9月19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對外發布,明確提出到2020年,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建設任務和「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

打造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

此次《綱要》明確了交通強國建設的路線圖,指出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在描繪的2035年交通強國藍圖中,《綱要》提到,基本形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旅客聯程運輸便捷順暢,貨物多式聯運高效經濟。

針對這一發展藍圖,《綱要》在具體措施中提出:要打造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優化運輸結構,加快推進港口集疏運鐵路、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等「公轉鐵」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有序轉移。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推廣跨方式快速換裝轉運標準化設施設備,形成統一的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發揮公路貨運「門到門」優勢。

記者注意到,就在一天前(9月18日),發改委剛剛發布《關於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鐵路進港口、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解決好鐵路運輸「最後一公裡」問題,促進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意見》同時梳理提出了2019~2020年推動先行實施的127條、共計1586公裡鐵路專用線重點項目。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諮詢研究中心主任蘇斌、副主任賀興東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表示,當前我國的運輸結構還不夠合理,主要是貨運結構還有待改進。

以2017年的貨運量來看,鐵路運輸不到8%;公路常年超過75%;水路是15%以下;民航不到0.1%;管道不到2%。公路在長距離運輸中承擔的比重太高。

蘇斌認為,由於技術特點、運營組織模式、運輸價格比例不合理等問題,鐵路的運輸效率當前還不夠高,這就導致很多人不願意選擇鐵路運輸。而公路運輸由於是充分競爭市場,價格較低,服務較便捷,再加上一直以來存在的公路超限超載問題,公路運輸量小的劣勢就部分被抵消。再加上公路運輸從「門到門」的優勢,綜合因素導致目前存在的運輸結構問題。

「調整運輸結構其實主要是補短板,核心的短板就是樞紐環節、銜接環節的短板,這些短板阻礙了大通道運輸能力的發揮。」蘇斌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非常注重大通道的建設,目前在綜合通道建設基本完成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物流樞紐建設,實現效率提高和服務質量提升。

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

在蘇斌看來,目前我國交通運輸領域部分核心技術還有一定的欠缺。比如,我國的高鐵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某些關鍵軟硬體國產化率還不是特別高,研發的核心能力與交通強國的地位和需求還不匹配。

記者注意到,這次《綱要》對科技創新、加強研發方面著墨甚多。

《綱要》明確提出,要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可能引發交通產業變革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強化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裝備動力傳動系統研發,突破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發動機裝備設備關鍵技術。

《綱要》強調,要加強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技術、城市綜合交通協同管控技術、基於船岸協同的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技術等研發。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裡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時速400公裡級高速輪軌(含可變軌距)客運列車系統、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等技術儲備研發。

在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方面,《綱要》指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鼓勵交通行業各類創新主體建立創新聯盟,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室、試驗基地、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大資源開放共享力度,優化科研資金投入機制。構建適應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標準有效供給。

在交通裝備方面,《綱要》從加強新型載運工具研發、加強特種裝備研發、推進裝備技術升級三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其中,在加強新型載運工具研發方面,提到實現3萬噸級重載列車、時速250公裡級高速輪軌貨運列車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強化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極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設計建造能力。完善民用飛機產品譜系,在大型民用飛機、重型直升機、通用航空器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此外,《綱要》還提到要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交通一線創新人才,支持各領域各學科人才進入交通相關產業行業。推進交通高端智庫建設,完善專家工作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國產大飛機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下一代地鐵車輛、「復興號」高速動車組、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北京大興機場線市域動車組等代表列車模型一齊展出,場面頗為壯觀。「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高速列車產業化基地,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製造商和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中車四方主管設計師龐世俊說,這次是第一次來武漢參加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通過這個大平臺,和青島眾多企業一起展示中國製造設計實力。
  • 院士說丨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交通強國使通航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在他看來,《交通強國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發布,使通航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而綠色環保通航是世界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劉大響通用航空已列入「綱要」「9月14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印發《交通強國發展綱要》,這代表著通用航空也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主題報告一開場,劉大響院士就直接「點題」。
  • 關於飛機的小知識:通用機場和民用機場的區別
    不過,很多人會把通用機場跟我們常見的民用機場聯繫在一起,認為都是一樣的。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通用機場?通用機場和民用機場有哪些區別?通用機場和民用機場的定義民用機場是指專供民用航空器起飛、降落、滑行、停放以及進行其他活動使用的劃定區域,包括附屬的建築物、裝置和設施。民用機場分為通用機場和公共運輸機場。通用機場屬於民用航空機場。但承擔了更多其他飛行任務,比如醫療救援、空中婚禮、氣象探測、農林噴灑等等特殊的民用飛行任務。
  • 民航局: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
    1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中國民航發展階段評估報告》(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這是極具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標誌,是我國民航自2005年運輸總周轉量成功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國之後,又一個新的歷史性跨越。
  • 日本Eclair飛機電氣化聯盟發布電動飛機技術路線圖
    到2050年,大型電動飛機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中國航空報訊:日本Eclair飛機電氣化聯盟日前發布的一份技術路線圖顯示,到本世紀50年代,電動飛機將為減少航空碳排放做出重大貢獻。
  • 新刊 |《中國大飛機》:託起航空強國夢
    巡天為飛機,著水為航船,「鯤龍」AG600 的成功海上試飛,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一架名副其實的「國產大飛機」。所謂大飛機,通常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
  • 第九屆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在上海成功召開
    2020(第九屆)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以「安全、可靠、創新、發展」為主題,於8月12日-13日在上海成功召開。此外,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C919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周貴榮表示整個研發過程要圍繞至頂向下的過程,融入到環節,分解到每個部件、軟體、硬體及開發,才能做出最優的飛機。
  • 通用機場和民用機場,你能區分麼?
    民用機場是指專供民用航空器起飛、降落、滑行、停放以及進行其他活動使用的劃定區域,包括附屬的建築物、裝置和設施。民用機場分為通用機場和公共運輸機場;不包括臨時機場和專用機場。  通用機場肯定屬於民用航空機場。
  • [圖]空客公布城市空中交通路線圖 未來往電動飛機方向發展
    據外媒報導,空客集團最近任命的首席技術官(CTO)Paul Eremenko本周在巴黎介紹了該公司的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使得航空和航天工業的快速現代化目標變得明顯
  • 通用航空機場和民用航空機場的區別
    民用航空機場是指專供民用航空航空器起飛、降落、滑行、停放以及進行其他活動使用的劃定區域,包括附屬的建築物、裝置和設施。民用航空機場分為通用航空機場和公共運輸機場;不包括臨時機場和專用機場。通用航空機場肯定屬於民用航空機場。但承擔了更多其他飛行任務,比如公務出差、空中旅遊、氣象探測、農林噴灑、消防警巡、空中救援等等特殊飛行任務。
  • 交通運輸部關於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智慧建造等交通強國...
    交通運輸部關於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智慧建造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2020-11-21 22 : 15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關於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任務申報表的報告》(中鐵建發展〔2020〕16號)收悉。
  • 從鐵路提速到重載技術,從首條地鐵到高鐵時代,這些由交大創造
    跨越三個世紀、兩個甲子的發展歷程的北京交通大學一次次於危難中重生、於激流中奮進、於改革中騰飛,始終與國家發展、行業進步同向而行、同頻共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中國鐵路大提速到青藏鐵路建設再到大秦重載鐵路,從地鐵到如今的高鐵時代,我國交通行業一個又一個重大歷史進程的背後,總會有她的身影——交大!
  • 「中國智造」新臺階,列車迎來新「超級大腦」
    國鐵集團出臺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了11個方面工作任務,提出要「發展自主先進的技術裝備體系」,其中「新型智能列車控制系統」廣受矚目,被譽為列車的新「超級大腦」。列車控制系統是高鐵運行的大腦和神經,是高鐵安全的保護神。
  • 紐西蘭基督城交通地圖 基督城市內交通路線圖
    紐西蘭基督城交通地圖,帶你了解基督城市內主要交通---公交和電車。公交不僅能穿梭於基督城市區,還能輕鬆抵達基督城周邊及郊區。而電車則貫穿基督城城區內的各個景點,乘上電車就能來一次基督城城市之旅。基督城市內公交路線圖基督城公交簡介基督城內的公交網絡叫Metro,總共有38條路線。比較常用到市中心的公交有3路、17路、40路等。
  • 中國碳纖維列車問世,強度高、重量輕,未來解放軍受益無窮
    圖:新一代碳纖維地鐵CETROVO近日,據媒體報導,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18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上,中國中車正式發布新一代碳纖維地鐵車輛「CETROVO」。這次在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上發布的新型地鐵,採用全碳纖維,凡是能用碳纖維的地方都用上了。相比較傳統地鐵,不僅整車重量減少13%,強度和速度還得到大幅提高,傳統地鐵速度最快不過每小時90公裡,這款全碳纖維地鐵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140公裡。其綜合節能比起傳統地鐵節能15%以上。
  • 重器強國!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正式落地,全球矚目!
    重器強國!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正式落地,全球矚目!1月13日也就是昨天,全球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列車已經正式落地,並且在成都試運行,這個「十四五」開局之際,我國的軌道交通就大放異彩,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 交通強國科技先鋒 創新碩果賦能未來——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原標題:交通強國科技先鋒 創新碩果賦能未來——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九項科技成果發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交通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面向交通運輸服務人民滿意的生活
  • 首家大型離岸飛機註冊機構—百慕達飛機註冊中心終於來到中國!
    飛機註冊主要分為境內註冊和離岸註冊兩種。而百慕達飛機註冊中心就屬於離岸註冊機構。在成立至今的近90年間,百慕達飛機註冊中心已成功註冊了880餘架飛機,並與超過350家認證維修機構開展合作;而且擁有超過25名全球適航委任檢查員。由此可見,百慕達(英屬)飛機註冊處的專業性不言而喻。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核心內容概要
    《技術路線圖 2.0》修訂工作由李克強教授擔任組長,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許豔華、吉林大學教授高振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所長孫正良、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岑晏青、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研發總院原副院長李豐軍、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劉衛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監胡灝等行業專家擔任副組長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重磅發布
    《技術路線圖2.0》是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之後,又一份定調未來15年技術路線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面向2035年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願景、裡程碑與發展路徑,提出創新發展需求,以期為我國汽車產業緊抓歷史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支撐製造強國建設、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