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梅花開在冬春之交,清香飄逸。
深冬臘月,極適宜喝一泡口感柔潤,淳滑細滑,花蜜香清的正山小種。
午後,喝了一泡條索極細的桐木野茶,衝泡出來的茶湯,飄揚著清雅的花香。
正當腦海裡分辨這縷細膩清幽的茶香究竟為何物時,忽然想起紅樓裡的一聯詩: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這一聯頗為精警,但黛玉妹妹將其評為「湊巧而已」,其實就是不肯好好誇寶玉。
字面上,「大士」與「嫦娥」等用詞,剛巧契合妙玉的身份。
寓意裡,讚賞著「檻外人」的仙氣飄飄。
不過從弦外之音看,有哪個女孩子能接受心上人的心裡邊,再裝一個白月光的仙女?
難怪這句真情流露、對仗工整、引經據典、文採斐然的佳句,只能冤枉地被評為「湊巧」。
寶玉作的這聯詩,是否剛好湊巧?村姑陳不作評說。
只知面前這泡紅茶,幽幽花香不絕如縷,仙氣十足,稱一句「檻外梅」,也並不為過。
冬日宜喝紅茶,在選茶這件事上,對茶界老饕來說早已駕輕就熟。閱盡天下群芳,心中早已有歸屬。究竟一款茶是不是好,唯一不二的標準就是喝,心裡中意才為好。
對於普通茶葉愛好者,往往從基礎方法去判斷茶葉好壞。看品牌,看價位,綜合各方評價,看包裝等,但這些判斷依據,不一定靠譜。
現在,拋開這些「按套路」選茶的方式,從日常實際喝茶的角度看,普通茶客該如何選購紅茶?正山小種和金駿眉裡,又有哪些被玩壞的概念?
《2》
普通茶客在購買桐木紅茶前,要了解分類。
桐木村是世界紅茶發源地。發展至今,在桐木高山一帶,早已衍生出數種不同的紅茶種類。
「桐木紅茶」這個概念,乍一聽,許多新手茶友並不熟悉。無妨,提到紅茶界裡大名鼎鼎的正山小種與金駿眉,大家自然不會陌生。
從市面上,茶友們能接觸到的桐木紅茶,類型五花八門。
比如,桐木野茶、正山煙小種、老叢紅茶、金駿眉、明前小赤甘、花蜜香小種……
上面提及的眾多桐木紅茶分類裡,有按樹種分;按樹齡分;按明前明後等採茶時間分;按採摘標準分;按制茶工藝區分;按口感風味區分等,一眼望去,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無問東西。
看到這,列位看官們心裡估計在暗想,怎麼桐木紅茶的分類這麼多,還以為就只是正山小種和金駿眉呢。其實這就跟人類的區分那樣,往大了說無非是男人和女人。
但往細了去分,中國人,歐洲人,福建人,青年男子,老奶奶等,同樣能細分出不少。
為弄清桐木紅茶的分類,行文至此,得祭出一份「寶典」——DB35/T 1228-2015《地理標誌產品 武夷紅茶》,這是現行武夷紅茶地方標準。通讀下來,能徹底捋順這些紅茶的分類。
第一類:武夷紅茶
「武夷紅茶是指武夷山自然生態環境下,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用獨特的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獨特韻味,花果香味或桂圓乾香味品質特徵明顯的紅茶。」
咳咳,標準寫得很清楚了,花果香、桂圓乾香味的才是武夷紅茶的特徵。要是認為地瓜味蜜薯香才是桐木紅茶特色的,那不好意思,找錯對象了。
第二類: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是用採用有性繁殖的武夷菜茶的芽葉,經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紅茶。」
再次重申,正山小種除了產地限定外,茶樹品種和工藝也有規定。至於說,金牡丹、金觀音、梅佔等樹種加工成的紅茶,它們從樹種原料這一關,就壓根過不了。
正山小種的原料採摘,從一芽二葉到一芽四葉不等,茶友們在挑選時,並非要選外觀越細嫩越好,留意香氣和口感才更關鍵。
有時,個別幹茶條索看似粗獷的老叢紅茶,湯水稠滑,野韻明顯,也是正山小種裡的一朵仙葩,精彩風味不容錯過。
第三類:小種
「小種是指採用無性繁殖的武夷小葉種的芽葉,經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紅茶。」
對比下面要提到的「煙小種」,這裡的術語定義,已經悄悄透露了一點大秘密。正山小種紅茶的傳統工藝裡,可沒有特指就是煙燻。
好比是寒冬臘月做臘腸臘肉,是否一定是要煙燻才是正統,不能一刀切。只不過,對比「無煙燻」和「帶煙燻」,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風味的不同而已。
第四類:煙小種
「煙小種是指小葉種紅茶的初制產品經松柴燻焙後製作而成的紅茶。」
這個定義給出的信息有很多,至少從煙燻工藝這塊,就強調了煙小種其實在初制時,就已經與「煙燻」發生著緊密關聯。按茶農們的說法則是,茶青採下來在攤晾萎凋時,就用煙來燻。不是紅茶成品後,再加煙燻。
第五類:奇紅
「奇紅是採用適宜的茶樹品種的芽葉,經獨特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金駿眉等系列紅茶。」
注意了,武夷紅茶裡的「奇紅」,可別認錯字為「祁紅」。這裡提到的「奇」有包含新奇、奇特等含義。
2005年方才橫空出世、火遍大江南北的金駿眉,它是桐木紅茶的創新產品,包含在「奇紅」範疇內。
眾所周知,金駿眉以數萬顆芽頭做成一斤成品的金貴難得稀罕屬性而聞名。
除此外,按不同的採摘標準,桐木紅茶的「駿眉」系列還有涵蓋銀駿眉、銅駿眉等,這裡說來話長,還待另起一文細說了。
《3》
對普通茶友來說,弄清桐木紅茶的分類,尚且不易。
看過上述的內容後,能直觀分出「金駿眉不是正山小種」,已算是不小的收穫。
畢竟這兩者之間誕生時間不同,正山小種是世界紅茶的老祖宗,金駿眉是國內紅茶的新起之秀;採摘標準不一,正山小種從一芽二葉、一芽三葉、一芽四葉不等,而金駿眉重點強調單芽;加工工藝不一樣,正山小種與金駿眉之間,不單是有無煙燻的簡單區別,具體的制茶過程大有考究。
接下來,為避免茶友們在買茶時踩坑。聊聊桐木紅茶裡有哪些被玩壞了的概念。
比如,松煙香
不知道為何,很多茶客提起正山小種等紅茶,都會籠統說到松煙香。
其實,唯有經過松柴燻焙等特定工藝,才會有松煙香。按工藝區分,正山小種可以分為「有煙燻」和「無煙燻」這兩類,並非一定是帶有煙燻味,才是正山小種!
松煙香聞起來很特別,帶有煙燻食材的獨特風味,有一股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依依墟裡煙」般鄉土親切風味。
煙燻作為一種古老的食材保存方式,在各地都很常見。親自到過武夷山走訪,吃過當地的家常菜後,便能知道,諸如煙燻豆腐、煙燻筍乾、煙燻蘿蔔乾、煙燻鴨爪、巖骨燻鵝等,皆是當地美食的特色所在。
開句玩笑說,煙燻的味道,就是武夷山的味道!
不過,松煙香作為一類個性分明的茶香,有人喜,有人不喜。
喝正山小種,不一定要帶有松煙香的才是正統。畢竟花蜜香、桂圓乾香才是武夷紅茶的最大特徵所在。千言萬語說到底,喝茶,不要有太多執念,好喝才是上選。
又比如,純手工
拋開諸多細緻分類不說,紅茶的基礎加工流程,無非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
過去在制茶條件、加工技術、設備有限的情況下,手工茶是舊時代產物。但現如今,費時費力效率低的手工茶,早已不是討喜的概念。
比方說,手工揉捻。一個人一次最多不過揉捻2、3斤左右茶青鮮葉,且需要30分鐘左右時間,這一晚上能做多少量?又有哪個茶廠會請得到那麼多的熟練工來揉捻?
關鍵按這樣做,還會造成發酵時間相差很大,程度不一,品質沒保障,不如機器來得好。畢竟磨大米麥子,早就有現成工具可參考,幹嘛還要費勁不討好?
放到今天,人工成本極高,按請一個熟練工,一天付工資400來算,手工製成的紅茶,拋開品質好壞不說,每斤價格成本估計得破萬,這樣的價格早已脫離喝茶的親民本性,關鍵品質還不一定好。所以說,一味盲求手工茶,又是何必?
結合紅茶的加工特性看,純手工的紅茶,放到今天,純粹是騙人!
《4》
買茶,要有自己的主張。
多喝,多問,多對比,多感受,多查資料。
一味盲信概念,盲信他人,盲信宣傳。
那麼,對一個普通茶客來說,很可能會被帶偏方向。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喝茶這件事上,我的口味我做主。
了解分類,明確定義,知悉歷史,明辨是與非。
寒冬臘月,喝一泡花蜜香清雅,桂圓果香沉穩的正山小種。
安心舒心喝茶,了解一款好茶背後的故事與由來,很有必要!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