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有很多看起來特殊的症狀,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其實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這些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處理,短期內自然會消失。下面給大家列舉下生活中最常見的十種正常生理現象:
生理性黃疸
由於胎兒出生後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及肝功能不成熟等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第4-6天達高峰,最高值不超過12.9mgdl,一般10-14天消退。
新生兒產瘤
由於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胎頭皮膚、皮下組織血液循環受阻,局部出現充血水腫,甚至顱骨部分重疊使胎頭暫時拉長變形。
頭頂較長呈橄欖形,指壓有凹陷痕,水腫可隨側睡方向而改變。一般生後2~3 天就被吸收,個別要6~7天才消退。
新生兒驚跳
由於小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全,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興奮。
因此,寶寶在受到聲音刺激後,不能像大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往往使刺激傳遞到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從而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及抖動。
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不斷健全,一般在3-4個月時就會漸漸好轉直至消失。
粟粒疹
由於是由於皮膚在代謝過程中,不斷脫落的細胞不斷堆積,堵塞了皮膚上的小毛孔導致的,表現為針尖樣,黃白色的小丘疹。
多見於鼻尖,鼻翼面額,下巴等處。可以高於皮膚,患粟粒疹不痛不癢,沒有其他不適症狀。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切不可用手去擠捏,以免導致感染!脫皮後自然消失。
體重下降
由於新生兒出生數日內,攝入少、水份丟失、胎糞排出,而進食量沒有形成規律等原因,造成體重非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
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一般在第7-10天恢復至出生時的體重。
乳房腫大
由於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母血中高濃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響,使乳腺增生造成的。
不論是男女都可能會發生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切勿用力擠壓,以防感染!一般生後2-3周內消退。
馬牙與螳螂嘴
馬牙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形成,牙床上常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少則1-2顆,多則數十顆。
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針挑破,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一般出生後數周,數月自行消失。
新生兒在口腔的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較厚的脂肪隆起,俗稱「螳螂嘴」,它有幫助新生兒吸吮的作用。無需處理!
假月經、假白帶
由於妊娠後期母體雌激素全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雌激素影響突然中斷,使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
女寶寶在出生後1周內,可能會見到少量陰道流血,陰道分泌白帶樣物質。一般發生在寶寶出生後3~7天,持續1周左右消失。
蒙古斑
由於寶寶還在胚胎時期,黑素細胞從神經嵴到表皮移行期間,停留在真皮深部而引起,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皮膚色素細胞堆積沉澱。
蒙古斑主要出現在臀部,還有骶骨部、四肢或頭部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青色斑塊,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一般在5-7歲消失,有些會持續於成年期甚至可能擴大。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紅斑為新生兒常見症狀,原因暫不明,發生在出生後2周內。有些可先有瀰漫性紅斑,隨後出現有堅實的基底紅暈的1~3毫米淡黃或白色丘疹,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
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好發於臀、背、肩等受壓處,數目或多或少。皮損可在數小時後退去,不久又重新發出,無其他全身症狀。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7~10天自愈。
寶寶出生後,會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小特點,除了上面列舉的,還有一些寶寶吐奶、脫皮、打嗝等現象,往往引起年輕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的焦慮和恐慌。
其實大多數都是正常的,如果沒有辦法辨別,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擅自處理,否則不僅「好心辦壞事」,還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