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對物理、生物、天文等很多科學領域都做出的卓越的貢獻。
他在多個領域都頗有建樹,亞里斯多德的博學離不開他的強大的記憶力,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記住自己讀過的書籍。
就是這樣的一位博學的人,十分注重記憶力,他認為「記憶為智慧之母 。」
那麼,亞里斯多德採用什麼樣方式記憶呢?
亞里斯多德認為,一種觀念的發生必然伴以另一種與它類似的,或相反的,或接近的觀念的發生。這種在空間上或時間上的接近,對比和類似的觀念的聯繫,被稱為三大聯想律:接近律、對比律和類似律。
這三大規律對於我們使用聯想記憶法幫助很大,親測了一下還是很受用的。
歸根結底,亞里斯多德採用的就是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是將已知的和未知、具體的和抽象聯繫起來的記憶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聯想記憶法?
這種方法在記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國著名的記憶術專家哈利·洛雷因說:「記憶的基本法則是把新的信息聯想於已知事物。」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一件在腦子裡的事實,與其他多種事物發生聯想,就容易很好記住。所聯想的其他事物,猶如一個個釣鉤一般,能把記憶著的事物鉤釣出來。」
在市面上較多的記憶方法書籍中,談聯想記憶法大多會談到,接近聯想法、對比聯想法、類似聯想法,其實這些方法不過就是三大聯想律延伸出來罷了。
下面我們就談談這三大聯想規律在記憶中的應用:
接近聯想是指由於事物空間和時間特徵的接近而形成的聯想。
比如記憶歷史知識,時間接近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可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好,每個事件都差10年,這樣一下子就將知識記牢了。
又如記憶歷史知識,由亞馬遜平原可以聯想到亞馬遜河,再聯想到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
對比聯想法是由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與之相反事物的聯想。
比如如由高山想到流水,由黑暗想到光明,憶苦而思甜。在語文或者英語學習當中,語言類的東西最基礎的就是詞彙,詞彙相當於是一座大廈的地基,唯有地基打牢固,才能建立起高樓大廈。記憶詞彙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可以將一對反義詞同時記憶,將知識打包記憶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類似聯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徵或性質類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進而產生某種新的聯想,是對在性質上或形態上有某些相似之處的事物的聯想。
通過類似聯想有助於我們發現事物的共性,強化記憶。
例如:義大利的地圖像靴子。
又如研究唐朝和漢朝,會發現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兩朝在建立之前都分別經歷了一個短命王朝:漢之前是秦,唐之前是隋,而且這兩個短命王朝都分別經歷了兩代皇帝就滅亡了。兩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李淵都不是很有政績的皇帝,反而是他們之後漢武帝、唐太宗分別成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名帝。兩朝都分別出現了兩位女強權者,漢是呂后轉權,唐是武后稱帝。
所以,當我們學會用聯想記憶法進行學習,我們就可以輕易地駕馭學習。
很多記憶專家都以聯想為基礎,提升記憶力。它是心靈的體操,可以增加心靈的彈性,可以讓你記憶回想速度更快。
我特別推崇聯想記憶法,因為當你把它融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那麼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孤島,而是條條道路通羅馬,知識之間就建立起了聯繫,知識以組塊形式打包到記憶當中,從而大幅提高學習效率!
公眾號:讀書方法論,主要分享對學習、工作實用的知識。其中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乾貨、名人治學經驗、記憶方法、思維方法等,運用這些方法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
作者:祥神,中學物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