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2020-07-10 造就

昨天,「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AI女性菁英論壇」完滿落幕,此次大會首次以女性為主題,號召人們更加關注AI領域的另一半,讓「她」智慧為AI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也讓AI的力量惠及更多普通民眾。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AI女性菁英論壇

尤瓦爾認為:未來,99%的人屬於無用階級,AI的發展勢必帶來勞動力、生產力的激變。在這樣的結構中,性別也將成為一個必然的參數。我們呼籲女性進入科學領域,不僅是在呼籲一種生理上性別比例問題,也是在呼籲如何讓科技的發展更多惠及大多數人,更多注重到弱勢邊緣群體、注重到社會整體的發展,科技與人性之間,在於選擇。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尤瓦爾認為,未來99%的人屬於無用階級,AI的發展勢必帶來勞動力、生產力的激變

正視女性的獨有特點,讓更多女性視角、女性感受參與到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中,一起看看本次大會圓桌論壇中,大家有哪些精彩觀點。

參與本次圓桌論壇的有: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湯維維 造就創始人&CEO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蔣穎 德勤亞太高級副總裁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郭潔 微軟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孫潔 攜程集團CEO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露絲·海倫娜·艾徹維麗 哥倫比亞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王國豫 復旦大學生命醫學倫理研究中心 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湯維維:很多人會說人工智慧是新的生產模式,是新的生產力,但在我看來,它是一種新的腦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將會給女性,給更多的普通人帶來巨大的釋放勞動力的空間。那麼在此之中,女性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她們可能不是體力的優先者,但她們是不是腦力的優先者?女性在其中將會發揮更多的優勢,還是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主持人湯維維

蔣穎:人工智慧的發展就像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發展一樣,順應人們的需求,因此在我看來,它將賦能於人,讓人的能力更好地提升,讓人能夠活得更好。同時,舊的崗位逐漸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要改變,重新定義工作,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適應新環境。

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女性是機遇還是挑戰,其實還是要看女性能否抓住這個機會,突破圈層,把握先機。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嘉賓蔣穎

郭潔:我認為人工智慧對整個人類而言是一場大考,無論性別、種族、地域。從女性的視角而言,我有一些數據想跟大家分享。從目前前沿行業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從業者比例較低,大概只有20%,因此有很大空間可以供女性發揮。另外一份關於中國未來職業的報告表明,新興的五個職業(新媒體運營、UI設計、前端頁面開發、算法工程師以及大數據分析)中,有幾個職位女性明顯優於男性,因為她們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細膩、全局觀、領導力、人員管理、客戶服務等。

同時,因為人工智慧的加持,市場上的服務、產品都更加個性化,因此女性產品經理背後的視角以及女性消費者的體驗感都必須得到重視。總而言之,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中,我認為女性優勢明顯,將全面超越。

孫潔:我認為科技是賦能女性的,遠古時期,人類需要獵取食物,因此男性優勢明顯大於女性。但隨著科技發展,性別差異在慢慢縮小。放眼看大學生,50%以上的女孩子都非常優秀。未來,很多機械性工作將逐漸被機器取代,但女性換位思考、細膩、交流等能力,是機器很難取代的,因此在未來的行業當中,女性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越來越多。

露絲·海倫娜·艾徹維麗:如何進一步提升女性參與社會的程度,我覺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們需要從中小學就開始加強科學領域教育,包括開設一些相關的課程,比如計算機思維等。

在拉美,女性研究員的比例相當低,只有16%左右;在哥倫比亞也只有37%。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女性在科技領域的參與度,告訴她們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且這個是非常有道理的。女性每天都要去購物,在網上在購買一些家庭的必須生活品,所以我們將是消費的主力,女性的影響力在網際網路上也會變得更大,因此高科技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嘉賓露絲·海倫娜·艾徹維麗

王國豫:人工智慧會給女性帶來什麼,我相信技術總的講是給人類帶來了文明、進步,給我們帶來方便、舒適、便捷的生活。但同時,在技術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區,它帶來的東西可能不完全一樣。

總體來講,受過教育的女性機會可能會更多,能釋放出更多可能性。對於廣大沒有受過教育的女性,可能很多簡單工作、服務工作會被機器替代。因此,我認為人工智慧給人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通過我們比較好的制度設計,讓所有的女性,至少是絕大部分女性能夠享受到這個時代帶來的福祉。如果能夠做得好,那麼有的女性可能雖然失業了,但是依然可以通過學習再就業,社會才會更美好。

湯維維:作為可能是擁有更多資源,或者是看到更多視野的女性,我們能為其他女性做什麼?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促進她們獲得教育和就業機會,看到更大的未來?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促進女性獲得更多教育和就業機會

蔣穎:重新學習、重新定義是一個過程,不論是受過教育,還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女性,都應該給她們更多機會。

德勤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在我們32萬人的全球機構裡面,大概是一半是女性。這裡面有很多理念跟今天的話題相關,我們希望一個組織是多元和包容的,特別在現在的狀態裡,很多能力都是跨界和組合性產生的,學習也是,不能單單只學習一樣東西。舉個例子,我小女兒現在在學習心理學,暑期實習是在一家研究無人駕駛的公司,這說明什麼?就是說在無人駕駛的研究中,不單單需要工程師,也需要學心理學的人,你需要有了解,在人與機器的互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官,所以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

在現代社會,女性不僅需要具備女性能力,還需要有智商、情商,很多都是互動的狀態,你要對周圍有感知,需要了解人的情感互動。因此教育需要更多元、更包容、互動、鼓勵,能夠讓孩子從小到大會有這樣的一種能力的認可和對未來的期待,能夠讓這個社會裡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有能力前瞻性地去定義我們未來的工作。

郭潔:如何提升女性在AI領域的影響力,首先應該消除性別偏見。在STEM領域,有很多優秀女性,前段時間福布斯中國也發布了女性科技榜,我們看到在各個領域都有女性的身影。其次,在教育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微軟的項目實踐,比如workshop是面向女大學生最科技前沿的技術方向的在線教育,為她們更好地開拓人生和職場發展引領方向。有一位女大學生畢業後來到了微軟工作,她說那一次的workshop讓她看到她並不孤單,身邊有這麼多的女性對前沿滿懷熱愛。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嘉賓郭潔

另外,我們能夠看到女性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很大的一個阻礙就是缺少家庭支持,所以我們對女性的關懷可能更多要考慮社會及家庭的關懷。比如微軟在2017年在中國推出了一個家庭休假計劃,除了女性員工在生育期哺乳期等休假,也特別考慮男性的陪產假,讓男性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妻子,陪伴家庭,讓女性得到丈夫更多的陪伴和關愛,讓她們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最後,就是女性內心的革命,我們談了很多社會消除偏見,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制度,最後其實是女性自己內心的力量。你們有沒有看到自己內心的夢想,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火焰,是不是能夠勇敢地坐在桌前,往前一步,或者是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甚至扛起更多的責任。

孫潔:我覺得技術為女性打開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首先,比如從旅遊業來說,很多以前只能做勞力工作的女性現在可以做導遊、開民宿、做手工等。第二,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各個國家、城市都會有更多的平臺、項目來鼓勵女性勇敢地挑戰科學挑戰。第三,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我們也應該創造更好的條件。女孩子從事職業其實有很多的優勢,比如同理心、犧牲個人利益成就團體、溝通交流能力等。

比如我們一個同事懷孕需要經常去醫生那裡檢查,非常辛苦,但如果企業能夠在這兩年給女性很大的支持,她們會非常忠於公司,創造出巨大利潤。因此我跟團隊說,這兩年我們應該支持她,從企業來說,我們應該扛起這樣一個責任來創造更好的環境,鼓勵女性來從事高科技行業。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嘉賓孫潔

王國豫:社會有一些偏見,好像男性適合做技術活、數學比較強,而女性則相對弱一些,因此從整個IT這個行業來看,男性佔主導地位,女性則比較少。我覺得這種性別偏見有時候是一種社會建構,我們從小到大,被不斷地灌輸,女孩子應該做什麼,適合做什麼……這種模式不斷強化以後,在讀書、擇業、就業上都會有問題,因此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一個文化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在打破偏見這方面下功夫。

另外,我們要告訴女性,男女在生理、心理上可能不一樣,但這不一定就是劣勢,它有可能是優勢。比如在哲學中有這樣一個詞「偏見的優勢」,就是說我這樣一種認知狀況,有可能會給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反而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或者企業、人工智慧的發展。

湯維維:我想追問王教授一個問題,在您看來,如果當下女性偏見如此嚴重,那麼未來這種偏見會減少嗎?科技的發展會擴大我們的瓶頸,還是會縮小我們的偏見?

王國豫:我覺得這個不取決於技術,我認為有很多的事情是靠技術之外的東西來解決的,比如靠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等。

就剛剛談到的科技倫理問題,實際上女性也可以在這個方面做出貢獻。雖然我不是學IT的,我從本科到博士都是哲學的,但我現在經常跨界,跨到人工智慧或者是生命科學領域。其實我們可以在不同行業追求自己的夢想。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圓桌嘉賓王國豫

某種程度上,算法放大了偏見,這是因為做數據集訓的人本身有偏見,如果想要多元化、包容化,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了人工智慧算法裡,比如史丹福大學的李飛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認識到人工智慧有可能會帶來危險,於是她2018年在美國國會面對眾多男性做了一個報告,她不是講人工智慧的未來前景,而是講人工智慧的危機,這其實就是女性貢獻的表現之一,人工智慧應該把倫理考量進去,應該是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女性帶來了更多挑戰還是機遇?

主持人與嘉賓

強調性別不是為了強調單一性別,認為女性一定優於男性,而是我們想要打破過去單一性別形成的思考慣性和文化慣性,創造一個更加尊重差異、多元平等的未來,到那個時候,我們就不必再突出強調性別了。

科技到底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還是一個偏見和衝突更劇烈的未來?我們應該對此持有信心,未來,我們不僅應該關注受過教育的女性,也應該看到更廣闊農村的女性,我們要給女性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可能,更多教育的潛力,在不斷討論中,我們終將看到更多不同的人參與到人工智慧、未來職業的發展中!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字 | 歡歡

版面 | 田曉娜

相關焦點

  • 鄭軍奇:要抓住技術發展對EMC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鄭軍奇:要抓住技術發展對EMC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電磁兼容之家 發表於 2020-11-27 14:57:32 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 數位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創造性破壞」還是「創造性建設」?
    《新普惠經濟》基於羅漢堂的大數據經濟研究和國內外數字經濟實踐,本書探討了數位技術促進普惠性增長的作用機制,總體而言,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一種更具普惠性和可持續性的新發展範式正在形成。什麼使數位技術顯得如此特別數字革命的意義超過了以往所有的技術革命,其原因有三:一是數位技術的採用和滲透門檻低;二是用戶成本低;三是數字信息具有非競爭性,即一個人使用產品不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反而能為所有人帶來更多的利益,包括競爭對手和消費者。電腦處理能力成本的指數級下降,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使得即時共享大量的數字信息成為可能。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而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才是一隻「灰犀牛」,是我們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隻「灰犀牛」將會為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帶來挑戰與機遇。這也是我們盤古智庫高度重視老齡社會研究的原因。中國從1999年正式邁進老齡化社會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口持續增長。
  • 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區塊鏈賦能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 在無人駕駛等高動態、超低延時、資源受限、數據與計算解耦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加速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計算的落地,其具有的安全可信、隱私保護、細粒度激勵等特點則為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帶來了新的機遇。
  • 人工智慧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什麼?
    文|小發先生短小精幹的文章,滿足碎片化閱讀人工智慧發展,為中小企業帶了很多的幫助和機遇:勇於牽手人工智慧的中小企業能夠改革傳統的商業模式,實現數位化並取得商業成功; 目前,在網際網路發展趨勢下。所謂人工智慧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各種傳感識別技術隨處可見、大數據得到廣泛運用。使得電子商務、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家居蓬勃發展。商業再次迎來了進化的轉折點。網際網路零售與今天的人工智慧有許多相似之處:勇於接受電子商務的公司能夠改革傳統的商業模式,實現數位化並取得商業成功;那些不想擁抱變革的公司他們自己的職位和產品的消失被數位化所取代。
  • 葛毅:人工智慧熱潮下,基因組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生物谷人物專訪
    人工智慧熱潮下,基因組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 生物谷:葛總您好
  • AI成音樂創作助手:個性化標籤突出 機遇挑戰並存
    AI成音樂創作助手:個性化標籤突出 機遇挑戰並存 AI變身音樂創作的「得力助手」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若是由作曲家來創作,邏輯會更嚴謹,但人工智慧依靠自己的獨特思路,給聽眾帶來「意料之外」的音樂體驗。對於一種嶄新的音樂創作方式來說,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堪稱一個新起點。時間倒推,人工智慧音樂並不是今天才有的新概念。早在2016年,索尼公司就曾開發出一款名為Flow Machines的軟體,創作出一支具有披頭四樂隊風格的樂曲。
  • 科技革命給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掀起了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變革,對未來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 POCT的機遇與挑戰
    ,國內市場得益於分級醫療的逐步實施和五大急救中心的建設而發展得如火如荼,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對於國內企業來說,POCT所帶來的機遇也隱藏著風險和挑戰。下面看看目前即時診斷行業面臨的困局。
  • 當濾波器遇到5G,是機遇還是挑戰?
    總結來說,普通的SAW和TC-SAW,肯定是在2.5G以下比較有優勢,BAW在2.5G以上比較有優勢;綜合成本和各產品的優缺點考慮,肯定未來還是多種工藝並存發展的。在應用上,全球設備廠商加快研發進度,5G網絡建設全面進入發展期。隨著5G網絡的分步演進,為了節省成本和空間,5G SOC的和射頻的晶片集成將是趨勢。
  • 般若堂——疫情帶來的機遇、挑戰與保險業應對策略
    以下是本篇的重點內容:對外機遇:黑天鵝事件VS烏合之眾:信息權即主動權;對外機遇:搭建線上服務矩陣;對外機遇:爭取從黑天鵝事件中獲利;對內挑戰:把自己變成一個反脆弱系統;二、保險公司的機遇:海量的流量帶來的機會與轉化模型太平的時候,險企的老闆們,負責線上業務的中高層領導,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缺流量、缺活躍度、缺轉化。
  •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五個奇點
    因此,當下,在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我們應當十分清醒而理智地思考人工智慧可能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並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人工智慧最終能夠造福人類社會的前提條件。二、人工智慧「奇點」或者來臨:風險與挑戰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奇點」這個概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嚴肅的學術討論。
  • 張偉:疫情下期刊業數位化轉型的機遇和挑戰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期刊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期刊業數位化轉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疫情期間整個期刊行業的管理方式、經營方式以及產品形式都產生了一些變化,這既有一定的壓力,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既是一種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
  •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打開APP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3 09:58:19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致辭中表示,5G時代已來,前景可期,要滿懷信心,深化合作,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格局。他坦言,歡迎各國企業參與中國的5G建設,共享中國5G發展的機遇,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讓5G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何濤: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9年5月30日,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與河北省邢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邢臺)清潔能源供暖峰會」在邢臺召開,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製冷委員會副主席何濤作了題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北極星電力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直播。
  • 空間大數據:機遇與挑戰並存—新聞—科學網
    「空間大數據的崛起,帶來的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泰伯研究院專家顧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程濤說,「空間大數據崛起給我們帶來的是時空大數據,不只是告訴位置,也不只是告訴時間,更重要是有了內涵和內容。這為城市智能化和個人的位置服務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 數據離不開時空,在李朋德看來,大數據有序的挖掘才能出現價值。
  • 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 人口老齡化帶來發展機遇
    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將為大健康產業帶來變革。AI智能等信息化技術夠提升診斷治療的智能化的水平。 4、融合化。未來的大健康產業將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5、國際化。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是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通過「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建設,為中國與世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搭建平臺。
  • 區塊鏈的五大挑戰以及AI帶來的四大機遇 |鏈捕手
    鄧仰東教授主攻人工智慧、電子設計自動化、並行算法和圖形處理器架構等領域的研究,曾為中國高鐵設計及研發了人工智慧預警安全解決方案。在本文中,鄧仰東教授詳解了人工智慧與區塊鏈行業各自遇到的挑戰以及AI能給區塊鏈帶來哪些機會,具有很高的可讀性以及思考價值,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 人工智慧五大發展趨勢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
  • 【報告】人工智慧無處不在:人工智慧在五大行業的成就與挑戰
    在經過一系列預測和辯論之後,人工智慧正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不可否認,我們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從本質上來說均具實用性。例如,如何通過引導員工學習新技能加快發展人工智慧;如何評價和解決數據隱私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如何優化人工智慧治理體系從而真正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的願景;以及如何克服人工智慧無法「落地」實施和大規模量產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