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為複製人類基因再做大貢獻

2020-11-27 東方網
  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揪出「叛變」的造血幹細胞基因,對它進行修補,有望輕鬆、高效地治癒目前的疑難雜症———白血病。昨天19時,國際頂級學術雜誌在網站上提前發表國際協作組在複製人類基因方面的重要論文,其中,上海科學家克隆了758個新基因,為使用基因療法診斷、治療血液病、免疫類疾病、糖尿病等提供了可能。

  昨晚,國際頂級學術雜誌《生物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在其網站上提前發表了中、日、美、德等各國科學家研究複製人類基因研究的重要論文,其中,包括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在內的兩家本地科研機構克隆了共758個新基因,約佔該項研究基因總數的1.8%,這是繼完成全部人類基因組序列精細圖1%後,我國科學家再次為揭開人類基因的「神秘面紗」做出的重大貢獻。

  課題組負責人之一、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韓澤廣教授表示,這些新基因主要來自神經內分泌系統、造血幹細胞以及免疫相關細胞。目前,相關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哮喘、腎炎等,治療技術還不夠成熟,而公共資料庫中的有關基因信息又相對較少,在克隆新基因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研究這些疾病的發病、康復機理,並最終應用到臨床上。

  例如,對白血病或骨髓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醫生從公共資料庫中檢索「模範」造血幹細胞基因,將它與病變的基因做比較,可以迅速明確病情的輕重和發展趨勢。而據此對症下藥,一旦發現重要基因改變或缺失,對它進行補充、替代或修復,則有望成為未來的基因療法。而對腎上激素細胞基因的研究,則使臨床可以更深入地獲知睡覺、情緒、環境等對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儘早治癒相關身心亞健康患者。

  此外,對這類基因的全面注釋,還使科學家們獲得一些醫學上的意外發現。例如,造血幹細胞原先只被用於骨髓移植,而韓澤廣和他的課題組發現,它還具有肝臟、神經等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說,未來治療肝臟壞死、神經性疾病等,也可以通過換造血幹細胞來進行。

  目前,上海科學家已經把一些具備潛在應用價值的新基因申請了專利,以用於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相關焦點

  • 克隆羊上海拜早年
    照顧這4隻小羊的田冬華解釋說,一則這4隻羊都是小公羊,發生這種「衝突」與它們的性別有關;二來,4隻小羊都是選擇同一隻羊的基因克隆繁殖出來的,如果那隻羊有爭強好勝的基因,根據它克隆出來的這4隻小羊也會爭強好勝,圈在一起它們就誰也不服誰。  3  用自己的雙眼  親自感受克隆技術  「媽媽,什麼是克隆羊呀?
  • 專家:「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我國專家稱,「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克隆領域專家李寧。我們現在談到克隆都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其實是因為對它的不了解,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克隆技術未必是這麼大的禍,我估計它與農藥對人體的危害比起來,或許還是農藥來得大。    記者:李教授,你能向網友介紹一下中國目前的克隆研究,以及中國關於克隆方面的立法情況嗎?    李寧:中國在某些克隆研究領域作出過很重要的貢獻。比如克隆種牛等,中國曾率先在世界上克隆水牛。
  • 20年前的今天人類成功克隆猴,複製人引發倫理擔憂
    文丨張育(網絡配文)#克隆#2000年1月14日(農曆1999年12月8日),一隻克隆獼猴在美國呱呱墜地。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克隆靈長類動物———在基因上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克隆猴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最先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這一克隆成果。這隻短尾克隆猴名叫泰特拉Tetra,其克隆方法同第一隻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完全不同。克隆猴採用了胚胎分裂的辦法。Tetra在胚胎分裂157天之後幸運地降生。研究中心在此後用同樣的基因克隆出多隻猴子,它們將用來試驗新藥,從而為人類的健康和醫療做貢獻。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堪稱遺傳學「重大裡程碑」據德國《明星》周刊網站1月24日報導,兩隻獼猴目前分別有8周和6周大,據說它們也是利用1996年克隆「多莉」的方法被克隆出來的,這種方法是,把一隻雌性動物卵細胞中帶有遺傳物質的細胞核取出,然後替換為供體動物細胞的遺傳物質,由此產生的克隆體與供體動物擁有完全一致的基因。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在六國16個測序中心的1100多名科學家、計算機專家和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下,終於在5月提前完成了人類基因組的工作草圖。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時間將再次提前,預計從原訂的2003年6月提前到2001年6月。
  • 當克隆遇到基因編輯 批量「定製」動物大門打開
    這條名叫「龍龍」的小狗是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更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聽了是不是很暈?通俗地說,就是人們對狗敲入或敲除某個基因,對它「功能定製」;然後以其為模本進行複製或「批量」生產,即克隆。這在我國甚至世界還是頭一次。最近,第二隻代孕犬又生了兩隻「蘋果」的克隆犬,並經過DNA同一性鑑定。
  • 中法兩國權威專家聯手探討研究對複製人的立法
    新華網上海7月7日電:儘管世界各國政府都明確表示反對複製人,但關於複製人的秘密實驗的消息卻時有所聞,面對全人類都普遍關心的複製人的社會、倫理、道德等問題,中法兩國權威的生物學家、法學家、醫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將聯手合作,共同探討研究對複製人的立法。
  • 克隆寵物之爭④:犧牲試驗動物?威脅人類安全?
    寵物克隆客戶最關心的兩大問題「多莉羊(早衰)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那我最擔心的就是,妮妮的細胞是在19歲的時候提取的,是否攜帶不健康的DNA會影響克隆犬的壽命?」這是來自上海的張女士最大的擔憂。「從外觀上以及性格上就是一個一模一樣的大蒜,我最初期盼是這樣子。」
  • 克隆技術遭人反對,這項匪夷所思的克隆實驗,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基因科技上面曾有著非常大的進展,那個時候,很多的生物學家都非常熱衷於基因學,那我們知道,曾經有一個轟動世界的克隆實驗,並且最後還成功了的,那就是克隆羊多利,這也是人類成功的第一例克隆實驗。
  • 世界首個克隆猴在位於上海的這個研究所誕生!
    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上海誕生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藉助同樣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中中」和「華華」,論文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  這項研究技術上有多難?意義有多重大?是否意味著距離複製人更近一步?歐美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 它對人類健康貢獻有多大?
    但有一種神奇的細胞,它可以無限增殖,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疫苗,為人類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就是海拉細胞。《科技周刊》記者採訪到生物醫藥領域專家,揭開其「永生」的秘密。 發現海拉細胞: 24小時數量翻一倍 海拉細胞系是源自一位美國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的宮頸癌細胞的細胞系。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上海發布 圖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上海誕生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 未來大量複製人出現?人類基因改造即將實現
    在情節波瀾壯闊的電影《雲圖》(Cloud Atlas)裡面,基因改造的複製人撐起了一個反烏託邦社會,成為影片一大亮點。對今天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構想或許還遙不可及,畢竟世界上還有不少反對人類克隆和基因改造的政治聲音,但科學明顯走得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遠。
  • 人類基因組計劃
    1994年,中國HGP在吳旻、強伯勤、陳竺、楊煥明的倡導下啟動,最初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863高科技計劃的支持下,先後啟動了「中華民族基因組中若干位點基因結構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的定位、克隆、結構和功能研究」,1998年在國家科技部的領導和牽線下,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
  • Bt抗蟲基因及其克隆技術研究進展
    最先發展起來的是基於蛋白質分析的克隆方法。該方法通過純化獲得具有殺蟲活性的蛋白質,進一步利用蛋白測序技術獲得部分胺基酸序列,再通過基因組文庫或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基因組步移技術獲得全部編碼殺蟲蛋白的DNA序列。
  • 基因科學已經為我們揭秘了人類起源背後的真相
    其實克隆團隊想克隆的並不是羊,而是想克隆一個擁有23對染色體的物種,但處於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羊,但這不影響什麼,因為技術的原理是通用的,羊可以,所有物種都可以。那麼克隆的目的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會認為是把頂尖的科學家克隆出來,可以為科技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貢獻。
  • 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製完成!!
    專家認為,「中國卷」的繪製完成,標誌著作為參與計劃唯一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為破譯人類基因組「天書」 作出了獨特貢獻。  存在於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片段。人類基因組計劃最初由美國發起,英、法、德、日等陸續加入,我國直到1999年9月才加入,承擔了3號染色體約30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任務。  2000年4月,我國科學家就率先完成了絕大部分測序任務,序列覆蓋率達90%以上。同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宣布繪製成功。
  • 國家基因研究負責人:中國反對複製人
    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電(記者鄧梅芳王國安)在政協舉行的關於高新技術產業新聞發布會上,政協委員、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負責人洪國藩稱:中國對克隆技術持非常謹慎和積極的態度。  洪國藩認為,克隆技術作為技術本身是非常中性的,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上,可以促進蓄牧業的發展和對人類健康做出貢獻。但是中國反對在國內複製人。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將體細胞核轉變為「全能狀態」,並發育成為完整的動物。希臘文「Klone」指的是通過扦插枝條來對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由於與扦插繁殖有類似性,體細胞核移植也被稱為動物克隆(Cloning)。  扦插到土壤中的枝條能否生根,是它是否能夠成長為扦插植物的關鍵步驟。對於克隆胚胎來說,「生根」意味著在代孕母體的子宮內著床,進而形成有功能的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