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臨新的社會問題 中法兩聯手制定"複製人法"
本報記者曾偉報導 一個由中法兩國生物學家、法學家和倫理學家共同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將對「複製人」技術可能帶來的各種問題進行為期三年的共同研究,以期能為複製人立法提供建設性的建議。這是昨日記者在對這一合作項目的中方負責人、復旦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張乃根教授採訪時獲得的消息。
-
禁止複製人:討論是必要的,立法是必須的
今晨一則消息可謂重大: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中中和華華,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這一世界級成果今天(北京時間25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細胞》出版社執行長、《細胞》期刊主編Emilie Marcus評價「該成果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這是全世界科學家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裡程碑,它有潛力引發動物研究的革命並幫助研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 這是繼1997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多莉羊」後,克隆技術的再一次重大突破。
-
專家:「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我國專家稱,「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克隆領域專家李寧。 專家:「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中國網3月26日 英國媒體24日報導,美國內華達大學教授伊斯梅爾-贊賈尼歷經7年研究,最終利用向綿羊胚胎注射人體幹細胞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一隻含有15%人體細胞的綿羊。
-
人與複製人
目前,已有三個國外組織正式宣布他們將進行複製人的實驗,美國肯塔基大學的扎沃斯教授正在與一位名叫安提諾利的義大利專家合作,計劃在兩年內克隆出一個人來。由於複製人可能帶來複雜的後果,一些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現在大都對此採取明令禁止或者嚴加限制的態度。柯林頓說:「通過這種技術來複製人類,是危險的,應該被杜絕!」
-
中科院院士:中國「複製人」一說站不住腳
本報訊 (記者張瑾)近期,在廣州中山大學進行的一項以治療不孕為目的的生殖實驗,在國內外引發諸多爭議,有媒體甚至稱其為「複製人入侵中國」。昨天,生命科學權威專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該實驗本身並非「克隆」。 據報導,由中美兩國專家共同參與的這一研究小組,為一名30歲的不孕婦女和她的丈夫通過體外受精,成功製造出一個受精卵。
-
體細胞克隆猴誕生:以後會有複製人麼?你怎麼看
經過五年的研究,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了兩隻食蟹猴,它們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體細胞克隆靈長類動物而誕生的食蟹猴,用於建設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對人類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個世界級的成就發表在一篇關於世界權威學術期刊Cell的封面文章上。
-
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具有不可挑戰的地位和權威
鄧中華說,全國人大作出的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要出臺的有關立法,是對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的最好紀念。鄧中華表示,有關立法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挑戰的地位和權威,任何香港本地法律均不得與該法相牴觸。
-
專家訪談:中國為什麼不允許任何複製人實驗(組圖)(多圖)
,人們在期待和擔心的心情中去面對它,複製人該不該出現,老百姓的議論早就起來了,而且分成了陣營,這次這個議題走進了聯合國,中國也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態度,在明確態度的背後依然有我們關心的為什麼? 現在就讓我們連線,剛剛參加完會議的聯合國禁止生殖性複製人國際公約特委會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副團長王冬。坐在他身邊的是中國代表團的專家顧問,幹細胞研究專家李凌松。第三位嘉賓來自北京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主持人任吳國盛教授。前些年他一本《科學的歷程》成了暢銷書,很多人印象都非常深。 王團長,這次中國為什麼這麼鮮明表示反對進行生殖性複製人這樣的一個舉措?
-
反虐待動物法立法之路還有多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若一)近日,山西太原一男子以偷吃香腸為由用開水澆燙懷孕母貓,當場使其腹中4隻即將臨盆的小貓全部死亡。這起惡性虐待動物事件引起社會輿論關注,使反虐待動物法的立法問題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安樂死的本質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樂。不是解決生還是死的問題,而是要保證死的質量。不是從生向死的轉化,而是從痛苦向安樂的轉化。是在患者自願前提下通過科學的方法對人的死亡過程進行優化調節,使人在死亡過程中避免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優化死亡狀態,使死亡安樂化。現代文明社會應尊重患者的生命權與個人選擇自由,對患者以臨終關懷。
-
強強聯手!中俄合作研究北極並培養年輕專家,各項技術將聯合研發
然而這些秘密光靠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完全挖掘出來的,因此中俄兩國決定「強強聯手」在一起挖掘海洋以及南北極的秘密。並且平斯基在籤署協議之後的視頻會議中表示:這樣的合作將會使中俄兩國共同開啟新的道路,未來兩國一起推廣最為先進的數字導航和自主導航、礦採勘探和開採、海洋清潔能源使用技術、
-
禁止複製人國際立法為何受挫
公約適用範圍無法達成一致 聯大2001年在法德等國的提議下決定製定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俗稱「複製人」)的國際公約,並於當年成立負責制定該公約的特設委員會。但美國等國次年要求將出於醫學研究目的的治療性克隆也列入未來公約禁止的範圍,致使有關公約的起草工作陷入停頓。 聯大法律委員會是聯合國負責起草國際公約的專門機構。
-
三問中國克隆猴:猴子克隆出來了,接下來要複製人?
視頻:從「孫大聖拔毫毛」到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克隆猴三問今天,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的成果一經公布即引發強烈關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疑問,比如「克隆猴都出來了,複製人還遠嗎」「中國這一次為何能領跑全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上海發布2019地方立法藍皮書,全景展現年度立法狀況
2021年1月5日,《上海地方立法藍皮書(2019年)》舉行新書發布會,這是全國首部以一個地區的地方立法為內容的專門的「立法藍皮書」。該書對2019立法年度上海地方立法作了全領域、全景式的梳理研究,以權威、翔實的資料展現了該年度上海地方立法的狀況。
-
複製人不再是幻想?中國科學家如何看待"克隆孩子"
近日出版的2003年1月號美國《發現》雜誌撰文指出,2002年,克隆科技已經發展到了複製人的階段,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繁殖複製人的工作已在進行。複製人「不僅是2002年,可能也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新聞」。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複製人?」、「如果明年一月複製人真的出生了,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他?」……帶著讀者的各種問題,光明日報近日邀請有關專家就複製人問題談了他們的看法。
-
複製人真要來了嗎?
邪教團體在複製人 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就複製人問題舉行了一次聽證會。鑑於早些時候曾有研究機構表示將在美國進行複製人的活動甚至是商業化的複製人活動,因此本次聽證會引起了上至美國總統下至普通百姓的普遍關注。
-
中法兩國三院聯合發布「核能與環境」研究報告
□記者 張楠 通訊員 劉兆陽 王聰慧 報導 本報榮成訊 記者從5月16日在榮成舉行的核能與環境國際高端論壇上獲悉,中國工程院、法國科學院、法國國家技術院聯合發布了主題為「核能與環境」的研究報告,並表示將在核能領域繼續加強合作,加快推動世界核能技術發展
-
「複製人」
這是人類開始按照人的意圖控制生命的開端,這也是克隆技術最終目標的最初體現。1998年·克隆批量化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用成年細胞克隆出50多隻老鼠,並接著培育出3代遺傳特徵完全一致的實驗鼠。與此同時,其它幾個私立研究機構也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克隆出小牛。
-
中美法專家齊聚廈大探討海洋核輻射
原標題:中美法專家齊聚廈大探討海洋核輻射【摘要】 專家稱,人類生活在核輻射無處不在的星球,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比如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和吃的食物都可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來自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的海洋生物學家Sabine Charmasson研究員,通過檢測海洋生物體內的汙染物質富集,對海洋環境汙染進行評估,告知公眾海洋環境汙染現狀。
-
成功複製人類囊胚山東學者李建遠被疑學歷有假
但質疑聲同步而來,「李建遠既沒有出過國,也沒有在國內讀過博士」,而在「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網」上公布的李建遠的簡歷中,他在1999年被美國外科諾貝爾醫學研究中心授予了博士學位,而且,關於「美國外科諾貝爾醫學研究中心」的信息幾乎沒有找到。截至前天,衛生部、科技部等相關部門也沒有發布對這條消息的任何評論,甚至在其網站上也沒有轉載這條消息。這多少讓「複製人類囊胚」的新聞蒙上了一團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