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虐待動物法立法之路還有多遠?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若一)近日,山西太原一男子以偷吃香腸為由用開水澆燙懷孕母貓,當場使其腹中4隻即將臨盆的小貓全部死亡。這起惡性虐待動物事件引起社會輿論關注,使反虐待動物法的立法問題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事件在網絡上發酵之後,央視新聞發布的「呼籲儘快推動禁止虐待動物立法」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7.9億,其隨後發起的相關微博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30.22萬人中有28.7萬人都明確堅決支持反虐待動物立法,支持率達到95%。

近幾年,民眾對於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了一定共識,社會輿論對於出臺反虐待動物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近日,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和浙江理工大學動物法研究所聯合召開專題研討會,探討目前我國反虐待動物法的障礙與路徑選擇,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是時候制定一部針對所有動物的《反虐待動物法》了。

虐待動物不僅是動物問題

近年來,虐待動物事件頻發。今年4月,山東理工大學一名學學生以剝皮、火燒、電擊等方式虐殺80多隻流浪貓並拍攝視頻販賣;9月,重慶市渝北區一男孩於凌晨鑽進商店盜竊後又將店裡的貓拖出來用繩子栓著反覆虐待;10月,江蘇南京鼓樓區一11歲男孩將店鋪內寵物貓引到門口後用用門縫狠狠夾毛脖子並用刀戳貓眼睛,之後又在店外追打小貓……

僅今年4月至10月間,能公開搜索到的虐殺動物事件就有一百多起。而在大眾視線之外,還有大量動物被悄無聲息地虐殺,並形成隱秘的產業鏈。

據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越介紹,僅今年一年惡性虐待動物並引發輿情的事件就有超過45件,她認為,虐待動物不僅僅是動物的問題,還是公共安全的問題,是對社會治理進行挑戰的問題,涉及到人的利益。

「虐待動物的行為往往和犯罪交織在一起。」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指出,一般性虐待有主動物的行為,如毆打或殺死他人的寵物貓狗,相當於侵害了別人的財產,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財產價值較高,則有可能構成犯罪。其他行為如向動物投毒的行為可能會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虐待動物並拍攝視頻進行網絡傳播則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張越表示,對動物的暴力也與對人的暴力密切相關,施暴人通常先進行對動物的暴力,在沒有有效幹預的情況下,極有可能上升到對人的暴力。2019年11月一個叫宇芽的網紅博主曝光了她的前男友在電梯間內對她進行惡性毆打的視頻,隨後更有媒體爆出該男子不光虐待自己的女友、前妻、虐打自己的母親,還長期虐待家裡的貓和狗。

對此,浙江理工大學動物法研究所教授錢葉芳認為,人們沒有去關注虐待動物帶來的社會治理問題,是因為割裂了對動物實施暴力和對人實施暴力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她指出,很多人沒有認識到虐待動物其實是在虐待旁觀的兒童,是在毒害兒童的身心健康,也對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講師、憲法行政法博士李子瑾看來,在人權法視角下去制定反虐待動物法是一件必要而且亟需的事。「制定反虐待動物法符合了人權法『關懷弱者、堅守底線,維護尊嚴』的核心理念,天然具有正當性。」

立法有爭議是正常現象

山西開水燙貓事件引發關注後,虐貓者所在的保安公司發布通知,表示在核查後已與該男子解除勞動關係,並交納5000元費用,用於燙傷母貓的後續治療。但不幸的是,母貓因燙傷面積過大、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我們現階段對於動物的保護,沒有一個統一的法規。」在朱列玉看來,目前在我國,虐待動物的違法成本較低,也幾乎沒有遏制手段。

我國動物法體系的特點是分類立法,現行法律中關於禁止虐待動物的規定零星地分散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畜牧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等法律法規中,且缺少法律責任,仍處於倡導狀態。

今年9月,農業農村部在答覆關於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反對虐待動物法》或將虐待動物及相關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適用範圍的建議中提到,在社會生活當中虐待動物只是極少數的現象,針對這種很少的違背道德行為,專門制定一部法律,缺乏必要性,可以通過完善現有法律法規來解決。

錢葉芳認為,任何一部法律都不是在沒有爭議的情況下制定的。反觀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反虐待動物立法最初都受到了抵制、打擊或嘲笑。

她指出,1949年香江名流聯署請禁屠狗時,也遭到了一些香港居民的嘲笑,但如今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吃狗肉不文明」的觀念已深深烙在大部分香港人心中。「立法有爭議不怕,關鍵還是要看是否代表文明進步的方向。任何行為習慣、風俗的轉變,非一部立法可一時盡其全功,但一部標誌性立法必定可以完成關鍵性起步。」

其次,錢葉芳還強調虐待動物不是極少數現象,她指出由於疏忽對動物造成傷害,如挨餓、疾病或惡劣生存環境的情況(非暴力虐待)在農場、家庭或其他空間仍是普遍現象。她還表示,即使虐待動物是極少數現象,也有必要專門制定一部法律或專門規定一個罪名:「法律存在的必要性是出現了一類危害社會的現象,危害社會是規制必要性的理由,而不是危害行為的數量。」

專家呼籲專門立法

對於社會各界立法的呼聲,農業農村部在9月答覆人大代表反對虐待動物立法建議時也提到,我國在動物利用方面歷史悠久,從事動物生產、加工利用的行業較多。動物保護問題涉及行業發展、民族習俗、宗教習俗、倫理道德等多重複雜因素,全面提高動物保護水平仍將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系統性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對此,朱列玉認為,反虐待動物不等同于禁食動物,而是指在飼養、防疫、屠宰方面以更加合理文明的方式處理。他還強調,儘管因為文化風俗以及經濟發展等原因,反虐待動物的理念在不同地區不能被均衡普及,但是仍需推動立法。「有了反虐待動物法以後,就可以去宣傳推廣,儘管初期可能遵守得不會很嚴格,但是違法還是會有處罰,也能形成反對虐待動物的理念。」

在現有的社會認知和法律體系下,錢葉芳認為,暫緩制定動物保護一般法,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修改的方式更為快捷有效。她建議,在《刑法》中增加虐待動物罪,在《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當中將虐待、虐殺動物列入不良行為,同時制定《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規定對虐待伴侶動物行為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在她看來,目前在伴侶動物方面的法規相對空白,不文明養犬、流浪動物管理、虐待虐殺問題很嚴重,迫切需要這樣一部法律,既能解決社會治理問題,也能彌補動物法體系的缺陷。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建議,可以通過目前正在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來推進反虐待動物法的立法。在他看來,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的過程中,應該爭取把禁止虐待野生動物在立法上明確下來,使反虐待動物取得一個突破口,然後逐步擴大到對所有動物的保護。「再從對反對虐待任何動物逐步擴大到我們國家動物福利法,這樣的話才能夠跟國際上對動物保護的立法的主流能夠對接起來。」

對於正在修改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綠髮會副秘書長兼法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馬勇指出,立法不光要有不得虐待野生動物的基本原則,還需要在法律責任中有相應的規制,將責任明確到具體部門和執法主體,這對規範動物的虐待問題將起到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被呼籲的《反虐待動物法》:現時有困難,未來有希望
    全文2767字 閱讀約需5.5分鐘 連日頻發的「虐貓」事件,讓關於虐待動物立法的呼聲,再一次回到公眾視野。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2009年左右,即有專業學者倡議推動《反虐待動物法》,並起草有專家建議稿。
  • 禁止虐待動物需要專門立法嗎
    虐待動物事件頻頻發生目前僅被視為喪失公德禁止虐待動物需要專門立法嗎● 虐待動物以及傳播虐待動物圖片和視頻的行為,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有組織的、產業化的,本質上都是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都有毒害作用● 儘管國內專家學者不斷呼籲制定反虐待動物法,但我國市場經濟、社會制度、人文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反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前提下
  • 多名人大代表建議制定《反虐待動物法》,超100萬人支持!
    」」而隨著兩會的全面召開,通過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的行為進行懲處,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反虐待動物法#隨之衝上熱搜。以朱列玉、趙皖平為首的多位人大代表委員建議,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為進行懲處。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僅被視為喪失公德,需要專門立法嗎
    ● 虐待動物以及傳播虐待動物圖片和視頻的行為,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有組織的、產業化的,本質上都是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都有毒害作用  ● 儘管國內專家學者不斷呼籲制定反虐待動物法,但我國市場經濟、社會制度、人文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反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前提下
  • 為什麼不能給貓狗立法?適得其反,加劇虐待動物的情況
    喜歡養動物的人,是真愛動物嗎?長得不好看,不能逗萌的動物為什麼沒人要?很多人所謂愛動物,其實是愛它們的逗萌可愛,讓動物給自己帶來歡樂幸福感。如果小動物們失去了這一特點,不知道還有幾人能愛它們!保護動物,本人也支持。但是過度畸形的愛,就讓人噁心!在地球上,人應該是最珍貴的,現在那些盲從者,把愛犬看得比父母孩子還重要,這種現象不正常,更談不上文明!
  • 反虐待動物法知識點——遺棄動物屬於虐待動物嗎?
    今天來談一下虐待動物和遺棄動物的關係問題。我在講反虐待動物時,一直有人自以為是「唱反調」跟我講「遺棄動物也應屬於虐待動物」,其實,反虐待動物當然包括反遺棄動物!沒有任何一個愛動物的人是認可「遺棄動物」這種行為的,我認為這是不證自明的。一、到底什麼行為是虐待動物?虐待動物是指故意以殘酷的手段、方式給動物以不必要的痛苦或者傷害,或者以殘酷的手段、方式殺害動物。
  • 對話反虐待動物志願者:能做的很有限,希望儘快推動立法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近年來,虐待、虐殺動物並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事件頻頻發生。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為進行懲處。在民間,反虐待動物越來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人加入反虐待動物志願行動。「我們一共聯繫了98位全國人大代表,希望他們把我們的呼籲帶到全國兩會。」
  • 動物福利保護立法繞不過的幾個困境
    」將更名為「反虐待動物法」,「禁食貓狗肉」也被寫進了專家建議稿。(見1月26日《重慶晚報》)  當動物福利保護由一個邊緣性話題,成長為擬立法的層面時,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因此,我們更需要探究,應該以一種怎樣的能被最大可能信仰和執行的「反虐待動物法」,來保障法律不流於過度動物福利保護的誤區,也不流於高來高去的法規不可行的尷尬局面。  動物福利更多發軔於倫理觀與道德觀的進步。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卻僅遭道德譴責 暴力行為毒害整個社會
    ● 虐待動物以及傳播虐待動物圖片和視頻的行為,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有組織的、產業化的,本質上都是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都有毒害作用● 儘管國內專家學者不斷呼籲制定反虐待動物法,但我國市場經濟、社會制度、人文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反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是否應對虐待動物行為予以立法存在較大爭議● 動物保護問題涉及行業發展
  • 我反對為貓狗立法,為動物立法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據清華大學教授趙南元介紹,那些「動物權利論」者在西方已經製造了一系列事件,比如動物保護組織的成員縱火燒毀動物實驗室等等。這些行為在歐美國家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一大障礙。試想一下如果動物立法支持者的勢力越來越大,動物實驗最終被禁止,最後就只能直接拿人類來當實驗品,把人類直接暴露在危險當中。這實際上就是做反人類的蠢事!
  • 《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背景
    《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背景 2020年06月03日 08:51:00來源:華廣網   面對嚴峻複雜的臺灣局勢,中共中央及時作出重大戰略決策著力推動全國人大制定《反分裂國家法》。2004年12月17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委員長會議決定提請十屆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該法律草案。隨後,出席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的163位常委全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草案)》議案。2005年3月14日,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法律化。
  • 呼籲「禁止虐待動物」立法!
    12月7日,頭條新聞報導,「近日,有網友爆料,浙江警察學院一教師虐殺動物,網友稱,涉事教師用『興漢龍騰』網名在群內分享虐殺經驗及成果,表示自己半年虐殺了300多隻,並稱爭取虐殺更多。」事情經過幾日的發酵,已經幾乎浮出水面,有興趣的客官可自行度娘。
  • 促進動物保護立法 教育是先導因素
    會議由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永寧教授主持,對在調研活動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同學予以表彰,並正式向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教育聯盟頒發了成立資格證書。  會上,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楊宗科發表講話,提出「希望動物保護法教學科研能更上一層,希望動物保護法理論成果、立法實踐能更上一層,希望動物保護法方向國際交流能更上一層」,為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的工作發展指明了方向。
  • 動物福利立法,這是一件有關全人類福祉的大事
    而高水平動物福利則更需要疾病免疫和獸醫治療,適宜的居所、管理、營養、人道對待和人道屠宰。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而動物所受的對待則有其它術語加以描述,例如動物照料,飼養管理和人道處置。動物福利不僅僅是和諧、文明社會的並經之路,更是時代進步、人類長遠發展的必然要素。
  • 背後還有野生動物被用於商業牟利、遭虐待的亂象
    然而,數隻老虎兇猛的假象或許恰恰掩蓋了各類野生動物園無節制地繁殖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如老虎、熊等用於商業牟利的真相、遮蔽了野生動物園存在的各類虐待動物活動,如馴獸、動物表演和強迫動物合影拍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框架下,這些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未獲進一步保護,反倒可能通過該法新規定的所謂名錄調整而被合法地進行商業利用。
  • 歷史的軌跡-烏龜是動物還是魚?早期法律對虐待動物的案件
    在拜訪了成立於1824年的英格蘭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領導人之後,他回到美國,決心建立一個類似的組織。州議會很快批准了Bergh為其新的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頒發憲章,然後通過了他起草的法律,將其「惡意殺害,殘害,傷害,傷害,酷刑或殘酷毆打定為犯罪」任何馬匹,m子,牛,牛,綿羊或其他動物。」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從硫酸潑熊到挖貓眼球,近年來虐待流浪貓、狗等小動物並致其死亡的事件經常見諸報端、網絡,反響強烈且在人們心中引起較大震動。「兩會」前夕,網上還流傳著一組一名女子用高跟鞋殘忍地踩殺小貓的照片。不少代表委員在憤怒之餘紛紛呼籲,「反對虐殺動物」應當立法。
  • 素食護生:怎樣為動物福利立法創造條件
    圖片來源:資料圖善待動物、反對虐待遺棄和殘害動物,不能停留在道德譴責方面,必須通過立法來懲戒和制止。因此,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了動物福利立法的呼籲。但是,俗話說的好,法不責眾。一部法律如果沒有群眾基礎,就等於零,立了法而不能有效地執行,法律就成了一紙空文。為了保障法律的嚴肅性,條件不具備,不能有效執法,就沒法立法。許多專家是支持動物福利立法的,但群眾基礎還欠缺,關鍵是要多進行宣傳和教育,使人們意識到動物的生存條件(福利)確實需要立法保護,教育也不能單單是說教,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 從《瘋狂動物城》反思人類的動物權利觀
    近期熱映的迪士尼動畫片《瘋狂動物城》,以人類的視角建構了一個反常識的動物大都市:柔弱的兔子可以當警察,狡黠的狐狸也能做良民,溫順的綿羊反倒成了幕後黑手。這種挑戰人類習慣認知的劇情設計,實則傳遞出一種反歧視的權利觀:動物同人一樣,沒有三六九等,它們需要被尊重、被保護,每個個體都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 網友舉報浙江警察學院教師、濟寧市公職人員虐殺動物 當地相關部門...
    網友把搜集到的信息資料遞交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文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反虐待動物立法促進組,促進組的工作人員在經過核實後,以執行機構的名義給王某蔚工作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浙江省公安廳等多部門發函,向孫某東所在轄區公安機關及濟寧市紀委反映,建議徹查。反虐待動物立法促進組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孫某東將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後遭到網友「人肉」一事,向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