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世界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也屬胃癌高發的國家,病死率佔各種惡性腫瘤之首。
但是早期胃癌通常毫無症狀或特異性臨床表現,只能通過體檢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的不適,往往已為時過晚。
今天帶各位走進胃癌科普,提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一、胃癌最青睞這四類人群
1. 門螺旋桿菌(hp)感染
中國一桌共餐、流水席的就餐習慣,大大增加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概率。成年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主要與就餐環境不衛生有關。而家重一旦有人感染,家屬往往也會受傳染。
這種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的細菌,是首個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可對人類致癌的原核生物。雖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代表就和胃癌劃上等號,但會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 喜歡高鹽、煙燻、油炸、燒烤類食物
高鹽、煙燻、油炸、燒烤類食物愛好者是胃癌發病人群,這些食物的鹽分含量都極高。
過量攝入的食鹽,直接損傷胃表面黏膜,引起胃黏膜細胞改變,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而且在發酵和消化過程中,高鹽食品會產生強致癌物亞硝酸胺。它們影響人體內的基因表達,破壞DNA信息,從而誘發癌症。
經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肉類在油煎、燒烤、煙燻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亞硝基吡咯烷,一種更強大的致癌物。
3. 抽菸喝酒
抽菸百害無一利已是共識。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除了會引起胃癌,還可能誘發諸如肺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
雖然酒精本身不致癌,但它在體內代謝成的乙醛卻有極強的細胞毒性。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屬於一類致癌物。
4. 生活不規律,愛熬夜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患胃癌的比率越高,但近些年35歲以下年輕患者的人數卻增加得很快。
熬夜,是危害當代年輕人身體健康的罪魁禍首之一,如果熬夜再加上抽菸酗酒、暴飲暴食,將大大增加患病風險。
二、胃癌的早期信號
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腫瘤的生長,影響了胃功能時,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
1.腹部飽脹不適、隱痛或疼痛規律發生改變。
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症狀。患者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症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後飽脹,隨著病情進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慾下降、乏力。
2.泛酸、噯氣、食慾減退、噁心、胃脘部灼熱和腹瀉、黑便。胃有燒灼感,不願吃東西,伴有噁心。
3.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出現明顯消瘦。
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人,尤其是有家族胃癌史的人來說,應該在每年的體檢中增設胃鏡檢查這一項目。
胃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胃癌的最好方法。即便是不幸患上胃癌,如果發現早,及早進行治療,生存質量將明顯提高。因此,一定要重視每年一次的體檢。
三、護胃遠離胃癌
胃是五臟嬌弱的器官,所以我們都說「養胃」。有胃病的朋友是不可以立刻把胃病治好的,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翼翼「養」著它,養胃的方法都有哪些?我們在平時吃什麼養胃?
1. 健康飲食
● 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避免過於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閒食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這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疾病風險。
● 食物清淡,低鹽少調料,忌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油炸燻制醃製食物。高鹽飲食會增加胃酸分泌,且會增加胃癌風險。
●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咽,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後再下咽。
● 不要吃泡飯,多喝粥;遠離菸酒濃茶濃咖啡。
2. 生活規律
● 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壓力過大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黏膜修復能力下降,增加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 注意保暖。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引發胃腸道症狀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
● 不過飢過飽,均衡營養,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
3.定期體檢
● 定期做體檢,有發現胃部不適及時就診;
● 胃鏡檢查,通過胃鏡可無死角發現胃壁情況,早發現早治療;
● 採用碳13(C13)和碳14(C14)尿素呼氣實驗法,可以無創、快速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
C13和C14兩種測試方法沒有本質區別,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的「金標準」。而C13相對C14沒有放射性,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