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最偏愛四類人群!10個護胃技巧要知道

2020-12-05 騰訊網

胃癌是全世界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也屬胃癌高發的國家,病死率佔各種惡性腫瘤之首。

但是早期胃癌通常毫無症狀或特異性臨床表現,只能通過體檢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的不適,往往已為時過晚。

今天帶各位走進胃癌科普,提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一、胃癌最青睞這四類人群

1. 門螺旋桿菌(hp)感染

中國一桌共餐、流水席的就餐習慣,大大增加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概率。成年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主要與就餐環境不衛生有關。而家重一旦有人感染,家屬往往也會受傳染。

這種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的細菌,是首個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可對人類致癌的原核生物。雖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代表就和胃癌劃上等號,但會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 喜歡高鹽、煙燻、油炸、燒烤類食物

高鹽、煙燻、油炸、燒烤類食物愛好者是胃癌發病人群,這些食物的鹽分含量都極高。

過量攝入的食鹽,直接損傷胃表面黏膜,引起胃黏膜細胞改變,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而且在發酵和消化過程中,高鹽食品會產生強致癌物亞硝酸胺。它們影響人體內的基因表達,破壞DNA信息,從而誘發癌症。

經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肉類在油煎、燒烤、煙燻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亞硝基吡咯烷,一種更強大的致癌物。

3. 抽菸喝酒

抽菸百害無一利已是共識。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除了會引起胃癌,還可能誘發諸如肺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

雖然酒精本身不致癌,但它在體內代謝成的乙醛卻有極強的細胞毒性。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屬於一類致癌物。

4. 生活不規律,愛熬夜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患胃癌的比率越高,但近些年35歲以下年輕患者的人數卻增加得很快。

熬夜,是危害當代年輕人身體健康的罪魁禍首之一,如果熬夜再加上抽菸酗酒、暴飲暴食,將大大增加患病風險。

二、胃癌的早期信號

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腫瘤的生長,影響了胃功能時,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

1.腹部飽脹不適、隱痛或疼痛規律發生改變。

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症狀。患者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症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後飽脹,隨著病情進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慾下降、乏力。

2.泛酸、噯氣、食慾減退、噁心、胃脘部灼熱和腹瀉、黑便。胃有燒灼感,不願吃東西,伴有噁心。

3.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出現明顯消瘦。

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人,尤其是有家族胃癌史的人來說,應該在每年的體檢中增設胃鏡檢查這一項目。

胃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胃癌的最好方法。即便是不幸患上胃癌,如果發現早,及早進行治療,生存質量將明顯提高。因此,一定要重視每年一次的體檢。

三、護胃遠離胃癌

胃是五臟嬌弱的器官,所以我們都說「養胃」。有胃病的朋友是不可以立刻把胃病治好的,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翼翼「養」著它,養胃的方法都有哪些?我們在平時吃什麼養胃?

1. 健康飲食

● 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避免過於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閒食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這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疾病風險。

● 食物清淡,低鹽少調料,忌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油炸燻制醃製食物。高鹽飲食會增加胃酸分泌,且會增加胃癌風險。

●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咽,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後再下咽。

● 不要吃泡飯,多喝粥;遠離菸酒濃茶濃咖啡。

2. 生活規律

● 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壓力過大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黏膜修復能力下降,增加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 注意保暖。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引發胃腸道症狀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

● 不過飢過飽,均衡營養,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

3.定期體檢

● 定期做體檢,有發現胃部不適及時就診;

● 胃鏡檢查,通過胃鏡可無死角發現胃壁情況,早發現早治療;

● 採用碳13(C13)和碳14(C14)尿素呼氣實驗法,可以無創、快速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

C13和C14兩種測試方法沒有本質區別,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的「金標準」。而C13相對C14沒有放射性,更加安全。

相關焦點

  • 4類人是胃癌「候選人」!3個警報要牢記
    核心提示:現代人由於生活方式改變,毫不誇張地說,十個成人裡面,有幾個胃多多少少有點汙問題。資料顯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胃癌位列第二。並且,我國胃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40%。近五年來,19-35歲的胃癌患者數量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胃應該得到全民的關注。
  • 醫生坦露:胃癌多半「偏愛」這3類人,若你在其中,儘量克制
    所以在生活當中一定要適當改善,對於一些患有胃癌的人群來說也是與日俱增的,而且他們多半會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能夠及時改正。醫生坦露:胃癌多半「偏愛」這3類人,若你在其中,儘量克制1、愛吃燙食者對於人體而言,消化道黏膜是非常脆弱的,能承受50~60℃的食物,一旦超過了這個溫度,那麼就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出現燙傷的情況。
  • 多數胃癌,發現即晚期!早期3個信號萬不可忽視,5類人群要警惕!
    胃癌,可以說是一個沉默潛伏的健康「殺手」。胃癌發病時,很少有什麼症狀,難以引起我們注意。可它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因此,指導胃癌早期的信號,了解胃癌的高危人群,對於預防至關重要!胃癌早期,為什麼很難發現?
  • 癌症最偏愛這10個字,千萬別再「餵養」你的癌細胞!擴散,現在知道還...
    研究發現,癌症偏愛這10個字,千萬別再「餵養」你的癌細胞!但你知道嗎,勸人「趁熱吃」可是在害人吶。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不僅是熱飲,深受國人偏愛的火鍋等熾烈熱食也有同樣的危害。
  • 30歲女子,查出胃癌,醫生:平時偏愛一種食物,胃怎麼受得了
    可是小傑還這麼年輕,沒什麼不良嗜好,怎麼就患上胃癌了? 後來經過詳細的了解才知道,小傑平時不僅飲食習慣不好,最主要的是偏愛重口味食物,特別是鹹菜。 鹹菜、鹹魚使用大量的亞硝酸鹽,這種鹽,會與食物中的胺基酸產生反應,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亞硝醯胺,大大增加了這個胃癌的發病率。
  • 二甲雙胍還能護胃!
    二甲雙胍可以調節胃內幹細胞的代謝,促使它們分化為生成胃酸的胃壁細胞,起到了護胃的效果。 腸易激症候群並不增加死亡風險 關注死亡通常是IBS患者尋求治療的驅動因素。目前關於IBS死亡的數據很少,基於人群的研究規模也有限。
  • 二甲雙胍還能護胃?
    二甲雙胍可以調節胃內幹細胞的代謝,促使它們分化為生成胃酸的胃壁細胞,起到了護胃的效果。腸易激症候群並不增加死亡風險關注死亡通常是IBS患者尋求治療的驅動因素。目前關於IBS死亡的數據很少,基於人群的研究規模也有限。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胃腸病學家旨在通過大規模樣本對IBS患者的死亡風險進行評估。
  • 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五種「危險分子」還會加快進程!
    但你可知,從胃炎發展到胃癌,其實只需要四步…… 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 一旦有了胃病,不加控制,則大概會經歷如下過程:慢性淺表層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早期胃癌。
  • 胃癌來臨時,身體會傳遞出5個求救信號!及時抓住能救命
    5、黑便、吐血對於胃癌晚期患者來說,吐血、排黑便的症狀尤為常見。吐血是由於消化道黏膜破損引起,黑便也是由於消化管道出現血塊造成,若是這兩種症狀同時伴隨,那麼罹患胃癌的機率很大。如果五個症狀全都沒有,恭喜你沒有胃癌,但若是五個症狀之中出現了一個及以上,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畢竟人體不同,疾病的症狀表現也會有所出入,不如權威的機器來的準確。
  • 24歲女主播確診胃癌,2個月後離世,醫生告誡:這東西不能多吃!
    小靜今年24歲了,大學畢業之後她去了老家的電視臺做了播音員工作,主要是做午夜檔的心靈夜談類節目。每當深夜,打開電臺總能聽到她悅耳動聽的聲音。小靜用無數個夜晚來陪伴失眠的人,每次都是到凌晨三點了才下班回家休息,這時候飢腸轆轆的她總會點外賣來填飽肚子。
  • 這位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超過了10年
    患者是一位 78 歲的男性(張爺爺),2006 年 5 月經過影像學和病理確診為胃癌晚期(IV期),胃癌發現的時候,伴肝臟、胰頭、腹腔淋巴結、腹壁廣泛轉移。當初北京幾位腫瘤科教授都告知患者女兒,患者疾病預後差,可能就活 2-3 個月。來到我手裡的時候,張爺爺是因為肺炎入院的,但我卻被他的抗癌故事吸引了,特別有幾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 如果身體有這三處有異味,或許是胃出問題了,都該早知道
    但最近她發現自己總是有口臭,雖然用了很多藥,買了各種款式的牙膏,但是都沒有效果,還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是患了是幽門螺桿菌,而且還有胃癌。醫生說口臭是幽門螺桿菌最近最典型的表現,如果你的口臭一直沒有改善的話,就要考慮腸胃是否出現問題了,只是一味的清潔口腔是沒有效果的。究竟胃癌是怎麼突然發生的?
  • 女子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胃癌晚期 !胃癌來臨有6個信號,很多人白白...
    我遲遲不敢把「因為你老了」這5個字說出口,只好安慰她。不過話說回來,年輕人胃不舒服可真要注意。畢竟胃癌近年來越來越年輕化,有時候你以為只是小毛病,想著忍一忍或者自己隨便買點胃藥吃就過去了。但其實胃已經難受死了,它在「呼救」,而你的不作為對它來說是「雪上加霜」!
  • 確診胃癌後,他的半個胃被切除!這些症狀,都是胃癌的「腳步聲...
    跟遺傳風險低而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相比,高遺傳風險而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高5.14倍。 同時,與健康生活的人相比,生活方式一般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增加34%,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更能增加到103%。
  •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中國新增胃癌病例為40.5萬人,佔世界新增病例的42.5%。 事實上,胃癌的人種、地域差異較明顯。東亞地區是胃癌高發區,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胃癌總人數約佔全球的70%左右。這與該地區的人種遺傳性,飲食中燒烤、醃製類食物吃得較多,吸菸率高等因素有關。
  • 全球一半胃癌在中國,秘密是飲食習慣|腫瘤|癌症|高鹽|泡菜|冰箱|...
    在我們熟悉的東亞土地之上,似乎一直籠罩著名為胃癌的詛咒。到底,為什麼胃癌這麼偏愛東亞人?我們的飲食習慣中,到底藏著什麼致命的天坑?鹽,真的要少吃東亞人容易得胃癌,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高鹽飲食。含鹽量高的醃漬食品已經被證明與胃癌有極強的相關,但不幸的是醃製的魚乾和發酵的水果蔬菜一直是東亞地區的傳統美食。
  • 醫生提醒:胃不好的人,這3個飲食習慣儘早改掉,才能養胃護胃
    導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患慢性疾病人群也越來越多。其中患有胃病的人也不在少數,長時間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導致患得胃病的人群也愈來愈年輕化。現在各種藥店層出不窮,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病發時不選擇去看醫生去醫院檢查,而是隨便選擇一些止痛的胃藥來緩解不適。
  • 別小瞧幽門螺旋桿菌,5類人群必須儘快治療,別等胃癌來了才著急
    肯定不知道的是:據統計報導,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數超過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人們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不是一種可以危害生命的疾病,所以並不重視,這種觀念導致了疾病無法及時治癒,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胃不好的人,一種主食要少吃,常吃會加重胃病,切記要忌口
    一些人群中有50%的人患過胃炎,10%其20%的人得過消化性潰瘍。如果把人們經常感覺到的上腹部疼痛脹悶嘔吐、噯氣、呃逆、食欲不振的「胃不好」都統計在內,可以說幾乎人人都得過「胃病」。二是胃病種類多我們平常所說的胃病,十分籠統而含混,包括了許多疾病。一般而言,泛指表現在胃部的疾病。
  • 什麼人容易得胃癌?醫生袒露:人過了這一歲數就容易得
    在最常見的癌症中,胃癌在我們國家排第二位,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胃癌患者已經佔到全世界的40%。正因為胃癌的發病率如此高,大家更應該注意預防和篩查。在胃部健康的多種篩查方式中,「胃鏡」的準確性更高,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建議要定期「胃鏡篩查」;關注特殊人群,科學預防胃癌,您各位還需「靠譜為之」。哪些人容易得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