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鮫魚和鮁魚有什麼區別?

2021-02-07 超群海釣

馬鮫魚和鮁魚有生活習性,種群分布,形態特徵、營養價值、營養成分這五個方面的區別。


一、生活習性


馬鮫魚幼魚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長大以後為食魚性動物,主要以鯷魚等為食。


鮁魚性兇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遊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其流線的形體、極高的遊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


二、種群分布


馬鮫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產於東海、黃海、渤海和南海。在產區,以大洲島海域出產的馬鮫魚為佳。


鮁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主要漁場有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為春汛,7~10月份為秋汛,5~6月份為旺季。


三、形態特徵


馬鮫魚身體延長,一般長為25至50釐米,體重300至1000克,最大可達一米左右,體重達到4.5千克以上。身體銀灰色,具有暗色橫紋,肋下有7-8個灰色斑點;吻尖突,口大斜裂,牙齒偏側,似刀刃般鋒利,上下頜各一行;魚鱗細小或退化;背鰭2個,第2背鰭及臀鰭後部各具有7-9個小鰭。


鮁魚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釐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點。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四、營養價值


馬鮫魚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營養豐富,尾巴的味道特別好,物美價廉。馬鮫魚膽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腦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質、胺基酸以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效。


鮁魚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主要是鈣)等營養元素


五、營養成分


鮫魚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馬鮫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


鮁魚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主要是鈣)等營養元。鮁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


相關焦點

  • 馬鮫魚還是鮁魚?
    彈殼在這裡明確的告訴大家,這是胡扯,彈殼在青島每年不知道要見到多少馬鮫魚,一千克以下的那是小魚,再過一段時間,到了四五月份進入吃這種魚的旺季,各大海鮮市場上將可以見到大量的馬鮫魚,其中個頭大的有一米多,重量有十幾斤甚至二十斤!
  • 鮁魚與鮐鮁魚之爭,到底該如何區分?
    鮁魚與鮐魚,看上去比較相似,好多人都分不清。 有人說體型大的是鮁魚,體型小的是鮐魚。這是不嚴謹的,小鮁魚和鮐魚大小也差不多尺寸呢。 鮁魚和鮐魚,在西太平洋都有捕撈。由於兩者習性差不多,經常一網打上來,既有鮁魚也有鮐魚。 如果是沿海居民,一眼就能從花紋和體表特徵上區別開來。 最大的區別是體表花紋和體型。
  • 北方人熟悉的鮁魚,為啥在浙江賣出「天價」?
    鮁魚,也就是馬鮫魚,在我國,這種出產範圍極廣的高價值海鮮,從渤海灣到海南島都可捕獲,基本實現了南北通吃。肉厚刺少的馬鮫魚,徵服了沿海地區的人們。寧波人別的不用說,吃海鮮的功夫一流,緊靠著舟山漁場,什麼好吃的海鮮沒吃過,就連最有名的紅膏嗆蟹,也只能算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名片而已。而各種壓箱底的海鮮中,必須得有象山港馬鮫魚。馬鮫魚,北方人習慣叫鮁魚,南方人一般叫馬鮫魚,而寧波人在清明時節,喜歡叫它川烏。鮁魚聽起來乾脆利落,而川烏這個名兒,感覺就是文人騷客給弄的。
  • 青島又捕獲「巨無鮁」了,鮁魚的事兒還得嘮一嘮
    該種的側線非常別致,有一個陡然下降的段落,其它馬鮫魚的側線較為平緩。和其它馬鮫魚相比,康氏馬鮫的斑紋從背部到腹部呈縱向條狀,特徵明顯,一眼即可分辨。據說這是最好吃的馬鮫魚之一,想必比粗糲的藍點馬鮫更細嫩,有機會到南方且不可錯過。
  • 馬鮫魚的營養價值 吃馬鮫魚怎麼做好吃?
    那麼馬鮫魚有什麼營養價值呢?吃馬鮫魚有什麼好處呢?馬鮫魚的營養價值馬鮫魚(青佔魚)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營養豐富,尾巴的味道特別好,物美價廉。素有「鯧魚嘴,馬鮫尾」之說。馬鮫魚原產地紐西蘭。在每年入秋後,在我國頻繁活動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常在湛藍的濤波裡,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撥撥激起水花,景象蔚為壯觀。
  • 青島又逮到「巨無鮁」了,關於馬鮫魚還得再談談
    這條新聞重新引發了本磚家對馬鮫魚的久違熱情,所以還得嘮一嘮。圖一上圖就是那條不幸的鮁魚,體長比成人略有過之,壯碩程度完勝。分布海域包括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體上比前述二種更靠北,青島市面上的鮁魚大多數都是它。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黃海鮁魚多是中華馬鮫,誤矣。
  • 海鮮圖鑑:山上鷓鴣獐,海中馬鮫魚
    閩南諺語有云:「一鯃二紅鯋,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加臘」,一句諺語,道出了東南沿海一帶人們心中的「好魚」,此前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幾種鯧魚,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同樣是生活中並不鮮見的海鮮,馬鮫魚。關於馬鮫魚,同樣有不少諺語。
  • 鮐魚、鮁魚、挪威青花魚:如何分辨哪些是網紅鯖魚?
    「青花魚」跟「三文魚」一樣,都是100%的中國本土俗名,無論在日本還是在挪威都沒有青花魚和三文魚這種叫法。日本鯖魚在中國就被稱為鮐魚,與被稱為鮁魚的馬鮫魚,在中國被合稱為鮐鮁魚。鮐鮁魚其實是鮐魚和鮁魚的合稱,而不是指某一種鮁魚或鮐魚,這點也請不要搞錯。最後想聲明:「鯖花魚」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
  • 刀鮁、黃金鮁和鮁魚,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些人由於對海鮮不太熟悉,在購買時可能會犯一些錯誤,前幾天有位朋友就被魚販子給忽悠了。她買的是「黃金鮁」,並不是普通的鮁魚。    圖二 沙氏刺鮁  鯖科馬鮫屬的種類都可以叫「鮁魚」,但該科有一個名字中有「鮁」字的沙氏刺鮁/Acanthocybium solandri
  • 馬鮫魚又是什麼魚
    馬鮫屬的二當家是康氏馬鮫/ S. commerson,也能長到200釐米以上,但比「大中華」尚有不如。主要分布於南方海域,山東南部海域也能捕獲,但北方市面上罕見。藍點馬鮫/ S. niphonius了,此乃「鮁魚」之正朔,餘者皆為僭偽。
  • 鮁魚的N種做法,怎麼做都好吃,年夜飯不能少了它!
    年夜飯是一定要有魚的,魚的選擇有很多,選來選去挑花了眼,別著急,今天海寶教你一條魚徵服年夜飯。人們常說多吃海魚營養高,在眾多海魚中得票最高的恐怕要數鮁魚了,個大它刺少肉厚,做法多樣,只需要一條魚,就能做出一桌子的菜。鮁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馬鮫魚,是沿海一種常見的海魚。民間有「山有鷓鴣獐,海裡馬鮫鯧」的讚譽。
  • 「魚中極品」馬鮫魚,卻老被它「碰瓷」,老漁民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眾所周知,馬鮫魚可是魚中極品,它不僅骨刺少、味道好,還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比如膽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腦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質,胺基酸以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這是其他深海魚所不能比擬的。而營養價值這麼高,又是深海魚,這價格自然也就高,一般南澳當地的馬鮫魚都能賣上一斤一百多塊錢,和深海「鬥鯧魚」價格差不多。但是大家有所不知,就是這麼好的馬鮫魚卻經常被它碰瓷,它就是斑紋馬鮫,在南澳島斑紋馬鮫又叫竹鮫魚,當地潮汕話又叫「鎮柱」。它和馬鮫魚算近親,但不是同一種魚。由於口感和營養價值都沒馬鮫魚好,因此它的市場價格只有馬鮫魚的一半。
  • 金鯧魚和銀鯧魚哪種好吃,有什麼差別?
    連雲港那邊鮁魚叫馬鮫魚。  金鯧個頭大,內質硬,粗,口感根本沒有辦法和銀鯧魚相提並論。它價格也低三分之一,至少。根本不上講。  要是大的,三個一斤的,那價格就差的翻倍了。  金鯧大小就是那個價,定住了。銀鯧不,是跟著大小往上翻。這樣說你就心裡有數了。兩個一斤的,銀銷六七十一斤。金鯧才二十。比金鯧小一半的三十一斤,它還是二十一斤。好魚價格都是往上翻倍的。
  • 在中國「排名第一」的午魚,是什麼魚?
    體被大而薄的櫛鱗,體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2個,間隔較大;胸鰭位低,下方有4條游離的絲狀鰭條。其長度約與胸鰭鰭條相等,因而得名「四指馬鮁』。在廣州湛江人則一般稱之為「午魚」,粵語為「馬友魚」,而在臺灣大家都叫它「午仔魚」。這種魚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美國和加拿大,日本和我國的南方沿海,澳洲沿海也有部分分布。
  • 保護大腦,鮁魚和腦黃金一個都不能少,紅燒鮁魚解饞又補腦
    石姐做菜,追求簡單和快,你愛還是不愛,吃過不點外賣。大家好,我是石姐,關注美食,關注石姐廚房。2007年全家來到了浪漫之都——大連。大連是一個海濱城市,三面環水,可謂是山美,水美,人美。腦白金好,海魚裡邊有一種物質叫腦黃金,它才是一種天然的對大腦有保護作用的好東西。鮁魚也是一種海魚,它和所有海魚一樣含有大腦必需的營養物質腦黃金——DHA,它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另外它的-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魚高很多,這兩種物質對大腦和心臟具有保護作用。鮁魚最經典的吃法就是做餃子,石姐今天要給夥伴們推薦的做法是紅燒鮁魚,它可是解饞又補腦。
  • 海魚和淡水魚有什麼區別 哪個口感比較好?
    海魚和淡水魚有什麼區別 哪個口感比較好?海魚比淡水魚刺少。淡水魚刺多,尤其是密密麻麻的毛刺,讓人吃起來十分頭疼,西方人基本不吃淡水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刺多。而海水魚則沒有這樣的麻煩,就一根主魚骨貫穿整個魚身,沒有毛刺,吃起來非常方便。海水魚比淡水魚更鮮美。
  • 馬鮫魚,一種少有人知道的深海魚
    ,味道特別好,素有「鯧魚嘴,馬鮫尾」之說「魚中極品」之稱的馬鮫魚膽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腦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質,胺基酸以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在南澳,就有一種花名叫鎮柱的竹鮫魚老是「碰瓷」馬鮫魚。鎮柱,顧名思義就是渾身圓滾,壯實得像根柱子。此鮫與彼鮫,不僅市價相差一倍以上,口感更是雲泥之別。不在海邊長大的人,一般很難光靠魚的長相外觀來辨別誰是馬鮫魚,誰是竹鮫魚。
  • 頭茬春鮁魚都是外地貨 本地鮁魚再過20天上市
    面對不少市民的疑問,攤主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就是本地鮁魚,是從沙子口漁港批發來的,「本地鮁魚和南方鮁魚從外觀上很容易區分,這真是本地鮁魚,你看看這顏色。 」「這些不是冰凍鮁魚吧? 」也有市民提出了這個問題,攤主們乾脆從冰箱裡拿出一條冰凍鮁魚,現場跟鮮鮁魚做比較。一位市民翻看了鮁魚的眼部,又查看魚鰓後,挑了幾條帶回家。
  • 繞開刺網反圍剿,躲過拖網再出發:鮁魚的洄遊之旅!
    鮁魚水餃 攝影:李玉強藍點馬鮫 手繪圖:李玉強QMCS鮁魚的中文學名是藍點馬鮫。它還有很多地方俗名。在浙江寧波,它們被稱為「川烏」,並被尊為開春第一鮮;在東海彼岸的日本,它們被叫做鰆(サワラchūn),有春天之魚的美好寓意。藍點馬鮫在春季生得最為鮮美豐腴,誰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