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對美軍炮兵的印象都是各種高大上,實際上,美軍炮兵的現役火炮並不很先進,射程也不是很遠,甚至不如一些中等強國的炮兵。但為何美軍還能取得地面戰爭的勝利。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陸軍炮兵的表現就十分突出,火力運用的非常經典。
2003年3月20日凌晨,隨著師火力支援軍官比爾·霍華德少校發出攻擊信號,美國第3機械化步兵師炮兵的54門M109A6自行榴彈炮,猛轟伊科邊境的伊軍指揮、控制、通訊、情報目標,揭開了「伊拉克自由」行動的序幕。
當時伊拉克軍隊擁有許多遠射程的重炮,包括南非的G-5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的最大射程為30公裡,伊軍擁有100門以上。奧地利的GHN-45式155毫米榴彈炮,伊拉克先後購買了300門GHN-45。這些火炮的射程都比美軍遠得多,都採用了著名的布爾博士GC-45榴彈炮技術,即採用45倍口徑的高膛壓長炮管,發射棗核型遠程炮彈。中國研製並大量出口的PLZ-45型自行榴彈炮,也採用了45倍口徑的炮管。這種火炮技術在80和90年代十分流行,主要原因是能夠發射遠程棗核彈(全口徑底阻遠程榴彈),這種棗核炮彈的榴彈射程為30公裡,底排增程彈射程可達39公裡,而發射火箭增程底排彈的射程更達到驚人的45公裡。
即便是伊軍的老式蘇制M46式130毫米加農炮(其中大量中國產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從射界和射程上說也是一種可怕的遠程武器。加農炮的身管較長,彈道比較平直,射程遠,但如果目標前面有障礙物時,炮彈會射到障礙物而打不到目標。因為伊拉克的地形比較平坦,所以能夠很好地發揮低射角的加農炮的威力。
伊拉克在80年代進口了大量130毫米加農炮,是其陸軍最主力的遠程支援火炮,最大射程可以打27公裡,比美軍M109A6式帕拉丁火炮的榴彈最大射程還要大。此外伊拉克還保有大量中國為59-1式加農炮配用的射程更遠的先進彈種,包括射程30公裡的遠程底凹彈,射程37公裡的遠程底部排氣彈,射程32和30.7公裡的兩種遠程全膛榴彈,射程27.5公裡的殺傷爆破燃燒彈,內裝10000個小鋼箭的榴霰彈,射程25公裡的子彈數為35枚的反坦克子母彈,以及射程37公裡的火箭增程彈。
但是,儘管美軍裝備的M198式155毫米牽引火炮和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較短射程,也照樣打得擁有長射程火炮的伊拉克炮兵抱頭鼠竄。
伊軍的所有遠程火炮,射程都在30公裡以上,有些能發射火箭增程彈的射程則高達45公裡,而美軍的M198和M109A6式帕拉丁榴彈炮在發射普通榴彈時的射程只有可憐的20公裡,只是在發射火箭增程榴彈時才能達到伊軍發射普通榴彈的射程水平(30公裡)。不過,在整個戰爭中,美軍唯愛全膛普通榴彈,相當排斥火箭增程彈,因為這玩意打不準。
說起射擊精度,伊拉克炮兵全是眼淚,由於棗核彈只解決了遠射程問題,但精度下降嚴重(這也是中國陸軍自己沒有裝備棗核彈的主要原因,中國曾生產了50萬發以上的棗核彈,全都出口了),由於棗核彈靠四個舵片與炮膛接觸,屬於點接觸,穩定性很差,在發射時彈丸在膛內章動過大,造成地面密集度過大。一句話就是打不準。
美軍炮兵取勝沒有別的秘訣,體系強大而已。由於美軍在遠程偵察、火控指揮和戰勤保障系統上佔據絕對優勢,再加上美軍航空兵具有的壓倒性優勢,完全彌補了己方在火炮射程上的不足。即使是在戰爭中期的一周多沙塵暴期間,美軍完全失去了空軍戰機和陸軍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僅依靠本級炮兵火力,也照樣猛打伊軍。美軍炮兵甚至因為在沙塵暴條件下作戰,因為頻繁炮擊和轉移陣地,火炮未能按照平時要求保養,導致數次炸膛事故。
M109A6配備自動射擊火控系統,可單炮獨立作戰,直接獲得射擊指令,自動操炮,毋需配合射擊指揮車。從接獲射擊命令,停車佔領陣地,自動測地,完成射擊準備到第一發炮彈出膛不到1分鐘。美軍炮兵進行火力支援作戰的反應速度比要比空軍和陸軍航空兵快得多,在一般戰鬥中,地面部隊呼叫空中支援火力,空軍的攻擊機需要20分鐘~半小時,陸航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需要13分鐘~15分鐘。而師屬炮兵營的M-109A6自行火炮只需要3~5分鐘。
別看M109A6射程較短,2003年,美國在打伊拉克的時候,第三機步師有54門M109A6,在21天的戰鬥中,挺進了720公裡,總計執行610次直接炮火支援任務,共發射14000發炮彈。第三機步師的MLRS遠程多管火箭炮總計執行了90次反炮兵作戰任務和26次火力支援任務,共發射794枚223毫米火箭彈和6枚陸軍戰術飛彈(美軍重型師很少使用陸軍戰術飛彈,而輕型的101空中突擊師更喜歡射飛彈,共發射了100多枚陸軍戰術飛彈)。第三機步師以M109A6帕拉丁為主的火炮共摧毀了伊拉克軍隊的526輛戰車目標,67處堅固設施,擊斃2754名伊軍,而自身士兵無一傷亡,裝備無一被擊毀。
在任何狀況下,即使是行軍狀態,M109A6一經接獲射擊命令,在一分鐘內首發炮彈即可出膛。任何炮兵連都可以隨時在道路行軍的途中,直接停車進行無依託陣地射擊,甚至在沙漠中直接開火。火炮的彈著點精度令人讚嘆,美軍甚至自誇M109A6榴彈炮能夠在10公裡距離上命中一個汽油桶。
美軍的火炮可靠性令人滿意,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下,54門火炮中有51門保證完好可用(3門炸膛或其他事故)。與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數量有限的載彈量相比,炮兵可以保持連續不斷的戰場支援火力。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炮兵的先進火控系統,以及抵近射擊的戰法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殲滅伊拉克裝甲兵和炮兵的過程中,美軍一體化的偵察、聯絡、指揮、控制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21天的戰鬥歷程中,美軍第3機步師所屬的炮兵部隊大多數時間都在運動戰,都是儘可能地向前跑,力圖佔領距離敵人更近的發射陣地,就是在行軍時,美軍炮兵也經常要跑在戰鬥部隊的前頭,寧可冒著被伏擊的風險。這個戰術後來也被解放軍學了去,在高度掌握戰場態勢的條件下,炮兵完全可以與其他攻堅部隊齊頭並進。
同時,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也學會了解放軍的大炮上刺刀的傳統戰法,美軍經常抵近到距離伊軍十幾公裡甚至幾公裡的位置才開始精準炮擊。在21天的地面作戰中,美軍炮兵90%的炮擊距離在15公裡以內,超過20公裡的炮擊幾乎沒有。
所以,強大的炮兵通常特別重視火炮裝備體系的均衡發展,他們最重視火炮反應快不快,打得準不準,重量輕不輕。而火炮打多遠,並不是首要指標,只有初級軍迷才刻意糾纏本國火炮的射程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