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上刺刀」,拿破崙的炮兵還有這種操作?!

2021-01-13 戰爭事典
法軍炮兵(1796年)

與步兵和騎兵類似, 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中的炮兵也沒有在條令上發生太大改變。但與前兩者不同的是,當時的炮兵條令僅僅規定了與火炮個體相關的操作、機動、射擊問題,卻對如何以炮兵連為單位展開機動、如何組織炮群展開射擊不置一詞。

縱然各國普遍建立了炮兵學校,但拿破崙時代的炮兵多數時候仍只能像中世紀的遊吟詩人那般將經驗口耳相傳。換言之,當法軍或其他軍隊的龐大炮群展開行動時,由於各部指揮官都需要憑藉自己的經驗判斷如何行事,其混亂與不確定性將始終存在。翻閱當時的任何一本炮兵回憶錄,都可以發現各國炮兵內部良莠不齊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認知能力,拿破崙本人也曾感慨:「普通炮兵將領不算什麼, 然而像德魯奧那樣能夠恰當部署、管理、指揮三十門火炮的將領就值得一提了,那種人十分稀少。」

雖然如此, 法蘭西帝國的炮兵依然取得了可觀的成績。這不僅得益於他們堪稱模範的訓練、罕有匹敵的數量,也是因為他們在戰術上不斷推陳出新。較之波旁時代,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中的法軍炮兵在兩個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一是騎炮兵的廣泛運用,二是大規模炮群的近距離轟擊。

行進中的法軍騎炮兵

「騎炮兵」即騎乘炮兵的簡稱,指炮手騎乘在馬上行進的炮兵部隊。它機動速度較快,使用的火炮也較為輕便。步炮兵雖然同樣使用挽馬拖曳,但炮手仍需要下馬步行。早在17 世紀,歐洲各國就在作戰中不定期地將輕型火炮配屬給騎兵協同作戰。

騎炮兵相對於步炮兵的最大優勢在於行進速度。俄軍的哈託夫認為,騎炮兵能夠在平坦地面上以每分鐘213米(300阿爾申)的快步行進,而在同等條件下,步炮兵每分鐘至多只能推進85米(120阿爾申),每小時至多只能夠行進4.3公裡(4俄裡)。

騎炮兵的缺點則在於火炮威力有限,易遭對方重炮壓制,炮手下馬就位和解開前車所需時間也較長——格雷費認為騎炮兵需要22秒,而步炮兵僅需不到14秒。不過,根據德克爾《普魯士炮兵袖珍手冊》中記載的火炮放列射擊所需時間,騎炮射擊準備所需時間與步炮並無明顯差異。

總之,騎炮兵的速度優勢使其成了理想的炮兵預備隊,時常在關鍵時刻投入到重要地段作戰。它也是騎兵的天然伴侶,由於步炮兵的速度難以滿足伴隨騎兵作戰的需求,騎炮兵的出現對缺乏攻擊火力的騎兵而言可謂福音,兩者間的密切聯繫從名稱上便可窺知一二。

正如拿破崙所說的一樣:「騎兵沒有火力,只能依靠冷兵器,因而敵方炮兵和步兵可以盡其所能轟擊卻不用擔心遭遇反擊。自從騎炮兵出現,騎兵才擁有了自己的炮隊。與步兵相比,騎兵更需要炮兵。無論在進攻、防守還是集結時,騎兵都不應當脫離炮兵。」

乘坐彈藥車的騎炮兵

除了騎炮兵,拿破崙時代的炮兵戰術也在不斷發展。其實早在18 世紀70 年代,當法國軍事理論家為橫隊與縱隊展開熱烈爭論時,他們也同樣對炮兵戰術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依然是吉貝爾伯爵,他在1772 年出版的《戰術總論》中提出:「炮兵的使用目的不應當是殺戮整條戰線上的敵軍,與此相反,它必須被用來粉碎、殲滅一部分敵軍戰線。」

要做到如吉貝爾所要求的那樣撕裂敵軍戰線,為後續進攻打開通道,較好的選擇無外乎兩種:以龐大炮群展開集中轟擊,或以一定數量的火炮在近距離上展開「大炮上刺刀」般的攻擊。

德魯奧在瓦格拉姆。此役中法軍動用了102門火炮集中轟擊奧軍

前者正如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炮兵主任萊斯皮納斯總結炮兵作戰時所說的:「將火炮沿著戰線分散便違背了炮兵的目的……野戰炮兵以大規模集群作戰時,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有效。」後者的原則也早已出現在吉貝爾和迪泰伊的著作當中,二人均認為炮兵應當儘量接近敵軍(儘管他們眼中的「接近」與後來的實踐存在一定的差別)——「我們需要炮兵習慣於展開大膽、冒險的機動,不管是否得到支援,都要能在危險的前沿陣地上堅持住。當敵軍接近炮兵,當炮擊能夠取得決定性效果也最為致命時,不要放棄火炮,因為最後的射擊效果最為恐怖。炮兵所要考慮的首先不應當是保全火炮,那終究不過是易於補充的東西,他最優先考慮的應當是如何儘可能有效地展開射擊……」

這些觀點在當時可能顯得過於激進, 但在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的實踐中卻逐步成了現實,其原則甚至被與法國敵對的各國普遍接受。博羅季諾會戰前夕,俄軍第一西方軍團炮兵主任庫泰索夫伯爵下達了一個命令:「在近距離上射出最後一輪霰彈!即使炮兵連在這之後被俘獲,也會給敵軍造成抵得上火炮損失的代價!」從中可以輕易看出吉貝爾的痕跡。

顯然,完成迅速接近敵軍並在近距離上展開猛烈轟擊的最佳選擇便是騎炮兵。法軍深厚的炮兵戰術積澱和共和國士兵的高昂革命熱情讓騎炮兵得到了長足發展。芬蘭軍事史學家馬蒂·勞埃爾馬在《革命戰爭時期的法軍野戰炮兵》一書中寫道,在1793年6月9日的阿隆村戰鬥裡:

「奧軍步兵中有一千五百人列成了方陣,挫敗了四百名法軍重騎兵精銳——卡賓槍騎兵的一切攻擊,騎兵徒勞地繞著方陣試圖突破,卻讓自己損失慘重。正在這時,索爾比耶攜帶火炮前來增援。在一陣激烈的跑步後,(炮兵)來到距離奧軍方陣最近一面僅有50米遠的地方,隨後掉轉炮車,(四門)火炮傾瀉出四份霰彈,同時轟開了奧軍隊列。就像半個世紀前的豐特努瓦會戰一樣,卡賓槍騎兵手執長劍衝進炮兵打開的缺口,以勝利終結了戰鬥。

「但是,炮兵所具備的剛毅、無畏和迅捷是薩克斯元帥那個時代所無法想像的。這是法軍騎炮兵的第一次漂亮衝鋒,到最後都一直保持著出色表現。」

黑森軍官波貝克對法軍的觀察幾乎完全印證了吉貝爾的設想:「法軍將領在進攻與退卻中將手頭的優秀炮兵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總被部署在危險的地段,給敵軍造成儘可能大的損失,支援他們的稚嫩步兵發起攻擊,並在步兵潰退時展開掩護。法軍騎炮兵的作用極為重要。騎炮兵的炮組成員是軍隊中最聰明、最強壯、最活躍的人員,為品質低劣的法軍騎兵提供了無價的幫助。騎炮兵總是最早進入戰場,最晚離開戰場,全程參與所有戰鬥。」

此外,法軍指揮官的基本準則之一是:倘若炮兵能夠在近距離上發射幾輪具備破壞性效果的霰彈,給推進中的敵軍造成嚴重損失,繼而釘死火炮,讓人員撤離戰場,他們就不注重己方的火炮損失——因為法軍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補充。

總之,富瓦將軍所說的「儘可能接近敵軍,儘可能快速射擊」,可以極好地總結這一時期炮兵的作戰原則。但遺憾的是,拿破崙時代的炮兵條令在炮群機動、組織和戰鬥上並無具體描述,不同單位間的做法自然也差異甚大。

圖文節選自《戰場決勝者003:線式戰術時代》

相關焦點

  • 學解放軍大炮上刺刀:短射程的美國炮兵,輕鬆打垮伊拉克遠程巨炮
    一直以來,人們對美軍炮兵的印象都是各種高大上,實際上,美軍炮兵的現役火炮並不很先進,射程也不是很遠,甚至不如一些中等強國的炮兵。但為何美軍還能取得地面戰爭的勝利。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陸軍炮兵的表現就十分突出,火力運用的非常經典。
  • 拿破崙時代的法國炮兵 竟已經裝備406毫米大口徑巨炮
    眾所周知,拿破崙自己是炮兵出身。據說他甚至有一個外號「炮兵皇帝」。他的軍事成就很大程度也是得益於步兵、炮兵和騎兵的協同作戰。而炮兵的火力往往是制勝關鍵。當時的火炮威力已大大增強。那麼,拿破崙時代的炮兵是什麼樣子呢?拿破崙軍隊的炮兵一般以連為單位(炮6-8門),也可編組為炮兵團和炮兵營。當時的軍隊已經有數千門火炮。到1801年,法國軍隊有8個徒步炮兵團、6個騎炮團、2個浮橋炮團、15個連、8個訓練炮營等。總計有28196名炮隊官兵。攻打俄國時,拿破崙帶去了1400門炮。據說拿破崙本人主張,1000人的軍隊應該配2門炮。
  • 讓拿破崙的法軍王牌告訴你結果有多慘
    畢竟你能看到所有戰況後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活下來…… 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工兵軍官保蘭(Paulin)多多少少算是個合適人選,他對弗裡德蘭(Friedland)大戰前法俄散兵交戰的描述也頗為經典:「雙方數以千計的散兵——或是乘馬、或是步行——投入戰鬥,就像是在舉行大型狩獵一般。
  • 詳解法國歷史:拿破崙波拿巴時代,帝國的建立
    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得大權。至此,法國迎來了另一個時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建立。他被稱為是歐洲的戰爭之神。也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捍衛者,還有人視他為革命成果的踐踏者,更有人將它視為歐洲人民的解放者和侵略者,他就是被後人爭議不斷崇拜不止的名人拿破崙波拿巴。
  • 「八一特輯」從野炮打飛機到火箭炮跨海峽,訪問解放軍炮兵傳奇
    在當時普遍營養不良的中國人當中,絕對算得上是出色的壯漢了。在當時的中國土地上,團級(聯隊)的部隊能夠配備4門這種火炮,已經是非常強大的火力了。不過此時的華中軍區整個軍區搞炮兵集訓,各個縱隊和軍區的炮兵也只有這種「聯隊炮」,說起來呢也是有點「寒酸」的——但這沒辦法,有炮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 拿破崙真的很矮嗎?
    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拿破崙無疑是一個「巨人」。他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創造者,但是在生活中,拿破崙卻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可憐的「侏儒」。這位傳奇的帝王究竟有多矮呢?拿破崙其實,據拿破崙最貼身的內侍長說,拿破崙的身高是cinq pieds deux pouces trois lignes
  • 大獅身人面像,拿破崙的不白之冤
    只剩下頭頂上一個四方形固定王冠的深洞,特別是眼睛以下、嘴唇以上的部位凹凸不平。整個鼻子蕩然無存。它的身上也是斑斑駁駁,留下歷史風蝕的痕跡。大獅身人面像為什麼會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近200年來,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說這是拿破崙當年入侵埃及時留下的罪過,他想用炮轟獅身人面像的辦法,找出進入大金字塔的秘密通道,以獲得傳說裡塔中秘藏的建築圖。
  • 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短短五十二年的人生,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被後人譽為歐洲四大名將,與上古冷兵器時代的亞歷山大,愷撒和漢尼拔並駕齊驅,我想,這種燃爆全場幾乎開掛的人生經歷,足以讓任何一位讀者為之拍案叫絕,大呼過癮,同時,他還擁有著一場世界歷史上最華麗的戰敗,以及最神秘的離別。
  • 第二次巴薩諾戰役:拿破崙所代表的法蘭西勝利
    其中三萬人(包括蒂羅耳兵)由達維多維奇指揮,用來保衛蒂羅耳,四萬人在巴薩諾和維琴察兩省平原上迂迴地向曼圖亞方向前進。這四萬人中間有三萬步兵,其餘是騎兵和炮兵。達維多維奇在羅韋雷託戰役中損失了一萬一千人,其中九千人被俘。在此以前他還在薩卡河戰鬥中受了損失,以後又在阿維齊河戰役中遭受過損失。在普裡莫拉諾戰鬥中所抓的俘虜來自九個不同的營隊。因為在那兒駐紮的,除三營霍爾瓦提兵以外,還有六個主力營。
  • 歷久彌新的拿破崙定理,還有令人回味的新發現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一句極端個人崇拜的話:「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偉大。」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甚至說:「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為有上帝的存在,歐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為有他,他就是神的存在。」他的名字叫拿破崙。對於法國人來說,這個婦孺皆知的名字是他們的驕傲。(一)傳奇的一生拿破崙出身於科西嘉島。
  • 虎頭蛇尾的大清炮隊:大炮曾轟垮「駱駝城」
    「烏真超哈」炮兵鼻祖幾場大戰旗開得勝  火炮試製成功後,皇太極下令集中俘虜的漢族炮手,編成了一支炮兵部隊,起了個滿語名字——烏真超哈。  這支炮兵部隊成立不久,便參加了大凌河之戰。面對著同樣有紅衣大炮駐守的城池,「烏真超哈」集中40多門紅衣大炮猛轟,炸得明軍魂飛膽破,一舉拿下大凌河。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給蒙昧的清朝官員和軍隊極大震撼的不是英軍的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很多清軍臨死前也沒搞明白為何拼刺刀耍冷兵器也打不過英軍,沒搞明白那種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聖。其他還有「一窩蜂」、「火龍出水」等火箭武器,在《武備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述。到了清代,也在京師設火器營,進行操練,後期更設火箭營。裝備火籠箭、九籠箭或一窩蜂,與明代火箭大同小異,沒有本質的進步。
  • 拿破崙:決戰失敗
    另有部分據守易北河上的要塞,一部分據守普魯士和波蘭境內的要塞,國內則有一部分二線部隊。 拿破崙還是打算趁敵人合圍之前,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辦法。但是,此時的法軍,騎兵力量不足,使得法軍主動偵查能力大大的削弱了。拿破崙的消息並不靈通。根據掌握的情況,拿破崙估計聯軍主力不會超過20萬人,而奧地利在波西米亞地區的兵力則不會超過10萬人。這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距太遠。
  • 大孤鎮有李雲龍一個團,還有楚雲飛兩個營,誰在人數上佔優勢?
    李雲龍也派了一個團圍住大孤鎮上的晉綏軍,把出做的的兩個營關了「禁閉」。那麼根據晉綏軍的炮兵營長的觀察,他判斷八路軍有一個團,那么正常情況下,他應該會數出來多少人?要知道,此時的獨立團剛剛打下平安縣城,有不小的減員。總兵力由攻打縣城前的上萬人,直接縮減到七千餘人,在這七千餘人的基礎之上,李雲龍又分為八個營。除此之外,還包括有團部直屬的警衛連、偵查連、騎兵連等,總共應該有九個營,也就是三個團。
  • 拿破崙出生在哪個小島?為何從小不認為自己是法國人
    在地中海上,義大利西側,有兩個島嶼,科西嘉島和撒丁島。這兩個島位於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幾千年來,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而這兩個島上的本地人,也從未放棄過獨立,所以局勢就更為複雜了。時間來到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當時的義大利分裂為幾個國家,科西嘉島屬於熱那亞共和國,撒丁島則屬於薩丁尼亞王國。
  • 現在是自動武器的時代,刺刀和軍刀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雖然一旦安裝它,火槍就無法發射,但就原理上而言,它的確是世界上第一款有明確記載的槍用刺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成天打架的歐洲人民發明了裝在套筒上的刺刀——這樣一來,士兵們就可以將刺刀直接裝在槍上進行巡邏,而無需在戰鬥爆發時才裝刺刀。從此,這種方便又快捷的刺刀一直沿用到今天——在許多軍事儀仗隊中,老式步槍和套筒刺刀仍然是標準配置。
  • 美媒暢想美軍用射程1千英裡超級大炮威懾中國,但沒有盟友敢部署
    這種叫做「戰略遠程火炮」的超級大炮可以從美國的盟友土地上發射,攻擊中國內陸。但是無論韓國、日本還是菲律賓都未必願意接納美國炮兵。一個不算太好的選擇,是在中國領海的某個島嶼上建立美軍前哨,然後把超級大炮偷偷部署在上面,然而這樣的炮位極易遭到中國軍隊的攻擊。
  • 克虜伯大炮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在中國近現代史書上,「克虜伯大炮」的字樣是經常見到的,其名聲相當於今天的「網紅」,從鎮壓太平天國、甲午黃海大戰、八國聯軍侵華,到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諸多重大歷史時刻,總是少不了「克虜伯大炮」的身影。那麼,克虜伯大炮究竟是如何進入中國的呢?
  • 「雷射大炮」有什麼絕技?劇透來了!
    由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青年創客團隊自主發明的「雷射大炮」還有什麼絕技?劇透來了▲「啪啪啪……」,整齊劃一的一排黑色氣球,被一道看不見的光瞬間擊穿爆破, 32聲爆破聲響起!這群輸電線路工,通過研發「雷射大炮」解決了實際工作中的難題。據統計,「雷射大炮」投入使用後,業內清除飄掛物的作業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無需設備停電和人員登塔,可直接帶電遠距離及時、快速、安全地清除。該裝置的使用將每回線路平均清障時間降低83%,作業人員減少66%,每年創造經濟效益千萬元。
  • 「雷射大炮」有什麼絕技?劇透來了!
    由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青年創客團隊自主發明的「雷射大炮」還有什麼絕技?劇透來了▲「啪啪啪……」,整齊劃一的一排黑色氣球,被一道看不見的光瞬間擊穿爆破, 32聲爆破聲響起!這群輸電線路工,通過研發「雷射大炮」解決了實際工作中的難題。據統計,「雷射大炮」投入使用後,業內清除飄掛物的作業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無需設備停電和人員登塔,可直接帶電遠距離及時、快速、安全地清除。該裝置的使用將每回線路平均清障時間降低83%,作業人員減少66%,每年創造經濟效益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