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垃圾成為災難!科學家研發新方法,6天就能將其分解
據悉,2019年是海洋有記錄以來熱量最高的年份,近5年來的熱量相當於美國投放於日本長崎、廣島兩座城市的原子彈爆炸時所產生熱量的130倍。這種情況對於海洋生態有著極為嚴重的破壞,導致生態環境失衡。除此之外,海洋垃圾的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更為嚴重。曾經有一則消息,講述一位漁民從海洋中捕撈到一頭海龜,可惜已經死亡了。當將之剖開時,場景觸目驚心,原來這頭海龜的胃中塞滿了垃圾。
-
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原標題:鯰魚腹內發現遺骸 「深海巨怪」大的嚇人 摘要:【鯰魚腹內發現遺骸「深海巨怪」大的嚇人】4月20日,兩個波蘭的漁民在該國的西部的奧得河,捕捉了一條巨型的鯰魚,體長達到了4米,重量達到了200多公斤。讓人想不到的事,漁民將魚腹剖開之後,發現了一具屍體,還有德國納粹時期的金屬材質的軍章。
-
印尼漁民發現罕見獨眼白鯊魚 外形酷似外星人
據英國《太陽報》10月15日報導,印度尼西亞的漁民從一條母鯊魚的肚子裡發現了一條變異的幼鯊,它只有一隻眼睛,看起來就像是外星人。據悉,當漁民們將母鯊魚的肚子剖開,想要去除內臟,卻驚奇地發現裡面有3條幼鯊,這條獨眼鯊就是其中之一。它全身都是乳白色的,魚鰭也已經發育完全。一位漁民說,當他們發現小鯊魚的時候,它已經死了。漁民們向當地海事部門進行了報告,並將未出生的小鯊魚上交,以進行進一步檢查。這條小鯊魚的情況屬於獨眼畸形,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會導致大腦前部無法正常分裂出兩個眼眶。
-
觸目驚心!太平洋垃圾帶正成為「塑料怪物」
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最後去哪了?據報導,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洋科學家在英國《科學報告》上刊文稱太平洋垃圾帶漂浮著超過8萬噸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塑膠袋等塑料製品簡直觸目驚心!視頻:太平洋垃圾帶正成為「塑料怪物」海洋中的微塑料會對水生生物構成潛在威脅,比如海龜、魚類等海洋動物可能會將小塑料片誤認為是食物吃下去,進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威脅到人類
-
奉化57名漁民倡議義務清理海洋垃圾 70多名志願者打造零汙染村莊
奉化57位漁民聯名發起倡議。通訊員供圖近日,奉化區57名漁民聯名發起倡議:當好海上「清道夫」,合力保護象山港海洋生態。大堰鎮箭嶺村,70多名成員組成的村環保志願者協會身體力行倡導生態理念,讓一個「零汙染村莊」從理想變成了現實。
-
海洋垃圾造「雪景」 臺灣大聲向海洋垃圾說不!
在知名的西吉嶼礁岸外「藍洞」美景附近,廢棄的塑料瓶、泡沫等海洋垃圾也充斥海岸,白色汙染突兀扎眼。 這正是臺灣海洋環境汙染的部分事例。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730公裡。根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統計歷年淨灘(清潔海灘)成果,全島海岸線被180萬噸海洋垃圾包圍,平均每米海岸線分布0.7公斤。臺環保部門海岸淨灘認養系統今年4月剛上線,來自全臺登錄的淨灘垃圾已達43噸。
-
觸目驚心!這個地方的垃圾帶 正成為"塑料怪物"...
近日,位於荷蘭的海洋清理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刊文稱,太平洋垃圾帶漂浮著超過8萬噸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塑膠袋等塑料製品,相當於500架噴氣客機的重量。現在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已經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面積的總和,著實讓人觸目驚心!研究人員派出了30艘船進入了太平洋垃圾帶,同時還通過飛機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太平洋上堆積的塑料垃圾進行觀測。研究數據顯示,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接近160萬平方公裡,已經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面積的總和。
-
地豪裝飾助力國家海洋博物館呈現「魚腹」造型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坐落在天津,2016底建成,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博物館中央大廳「魚腹」是如何凸顯出「高大上」的視覺效果。當時,在「魚腹」造型尚未凸顯時,其空間的鋼桁架為了更生動形象地向觀眾展示「魚骨」效果,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師在精裝修中為鋼桁架巧妙地包裝了一種「黑科技」,就是GRG裝飾材料。據了解,GRG是一種經特殊改良的石膏基裝飾材料,建築設計師在選擇這種材料時主要考慮到它的可塑性、可呼吸性、質量輕、強度高、聲學效果好的特點。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部分規模較大漁港對漁民在港區內的垃圾汙染行為可通過視頻監控、人員巡查等方式進行監管,漁民一般不會在港口附近亂丟垃圾,但當船舶離開港口後,或在近海養殖作業過程中,漁民隨意向海上丟棄垃圾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海上監管尤為困難。(二)漁港對漁船垃圾接收清運能力不強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岸線總長3.2萬千米,現有眾多漁港。
-
觸目驚心!美男子創作圖片揭露海洋垃圾危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2日報導,近日,美國廣告設計師克裡斯蒂安•沃特斯(Christian Waters)製作了一組名為「方便的代價」的宣傳圖片,向公眾展示了隨意丟棄垃圾對海洋生物帶來的毀滅性傷害。他希望此舉能夠提醒人們保護海洋環境。
-
他因為怕老婆走上殺手之路,靠一招「劍藏魚腹」名垂青史
專諸把魚腸劍藏在烤魚之中獻給吳王僚,趁機剖開魚腹,取劍行刺。吳王僚是何等身份的人,怎麼會輪到專諸近身去給他獻魚?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當天公子光請吳王僚來自己府中做客,而專諸的身份正是公子光手下一名廚子。話說專諸本是春秋時期吳國堂邑人,屠戶出身,擅長烹飪。他這個人生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打起架來能以一當十。但是專諸有個弱點,就是怕老婆。
-
觸目驚心,地球最大的垃圾場--太平洋垃圾帶!
難以計數的垃圾漂浮在數百萬平方公裡的洋面,廣義上的面積幾乎與美國面積相當!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碎屑每十年增加一倍,卻幾乎是無法消除!太平洋深海,蔚藍的水面漂浮的垃圾,包括漁網、繩索、塑料瓶等各種垃圾潛水員在調查沉積在海床上的一堆馬桶,周圍分布著其他垃圾大多數的塑料垃圾最終聚集在五個人跡罕至的海洋區域,這些區域分別落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赤道無風帶裡。
-
漁民捕獲魔鬼魚 魔鬼魚有營養價值嗎
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又稱魟魚),重達幾百斤,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網友介紹,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魔鬼魚。這種魚又叫魟魚或者蝠鱝。個頭小點的魔鬼魚,平時當地菜市場也有賣。 網上資料顯示,魔鬼魚早在侏羅紀便出現了。1億多年間,體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
觸目驚心!美國附近的太平洋垃圾島已有三個法國那麼大
觸目驚心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支持的研究團隊對這一垃圾帶進行實地取樣考察,發現三個特點觸目驚心:面積大。人類活動持續不斷產生塑料垃圾,是垃圾帶形成並擴大的主要原因。截止2017年7月,全球累計生產塑料超過91億噸,其中大約一半產生於過去13年間。其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燒,而餘下大約55億噸則被填埋或者隨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被遺棄在海洋,佔海洋垃圾的80%。
-
觸目驚心!美國附近的太平洋垃圾島,已有三個法國那麼大
觸目驚心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支持的研究團隊對這一垃圾帶進行實地取樣考察,發現三個特點觸目驚心:面積大。覆蓋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3個法國本土面積之和;堆積快。比此前科學家估計速度高出了近16倍;顆粒小。塑料微粒雖然只佔總質量的8%,卻佔預計漂浮在此區域塑料總數的94%。
-
「我們的海洋2019」大會聚焦海洋汙染議題
張倩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倩 兩座貨櫃近日被擺放在挪威的奧斯陸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毗鄰市中心旁邊的「老虎」雕塑,成為了「我們的海洋2019」大會期間的新「地標」,吸引著不少人前來一探究竟。帶著好奇心,記者走進了其中一座貨櫃,發現的確「內有乾坤」——裡面展示的,是由志願者從挪威不同海域、水體中發現的海洋汙染物。
-
觸目驚心!太平洋垃圾帶含1.8萬億件塑料 相當於500架大型客機重量!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近日,位於荷蘭的海洋清理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刊文稱,現在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已經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面積的總和,著實讓人觸目驚心。研究人員派出了30艘船進入了太平洋垃圾帶,同時還通過飛機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太平洋上堆積的塑料垃圾進行觀測。研究數據顯示,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接近160萬平方公裡,已經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面積的總和。
-
觸目驚心!「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
觸目驚心!「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前不久,日本恢復了商業捕鯨,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捕殺海豚、鯨魚,場面非常血腥殘酷,湛藍的「海豚灣」又被染成了血紅色。太地町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在這裡大肆捕殺海豚?
-
鯨魚死亡滿肚垃圾 人類汙染海洋環境危害太大
鯨魚死亡滿肚垃圾 人類汙染海洋環境危害太大時間:2015-10-26 12:15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鯨魚死亡滿肚垃圾 人類汙染海洋環境危害太大 10月15日,一隻巨型抹香鯨擱淺在臺灣嘉義縣東石近海,18日被發現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沙洲。
-
海洋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陸地是最大來源
有趣的是,今年國際海灘清潔日活動中還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垃圾,比如在廣州發現的巨大的泡沫球、頭盔,在福建石獅發現的塑料馬桶蓋,天津發現的涼鞋,廣西北海發現了巨大的水管,海南發現的燃氣管、燈管,上海發現的冰箱門等。這些垃圾進入海洋的渠道千奇百怪,很多垃圾是由於人們的粗心和環保意識薄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