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任務,並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工業部門佔我國終端能耗消費總量近70%,是我國最大的能耗與排放部門。水泥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如何實現低碳減排至關重要。
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協會碳減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李琛對我國水泥行業實現碳達峰信心滿滿。在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有效壓減水泥行業過剩產能,中國水泥行業可提前實現碳達峰。
記者:水泥行業碳排放與熟料產量密切相關,當前我國水泥行業碳排放量是多少?水泥熟料產量應該控制在什麼範圍,才能在規定時間實現碳達峰?李琛:水泥行業碳排放主要源於燃料燃燒排放和生產過程排放。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碳酸鹽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種過程排放佔到60%至70%左右。水泥行業碳排放與熟料產量密切相關。我國水泥行業2009年至2020年碳排放,隨著水泥熟料產量增加,我國水泥行業碳排放從9.71億噸逐步達到13.75億噸。
隨著我國水泥行業資源、能源利用化水平的提高,節能降耗先進技術的應用,嚴禁新增產能、產能減量置換、兼併聯合重組和常態化錯峰生產等有效的鞏固去產能政策的推行,利用環保、質量、能源、技術、安全等綜合標準推動落後產能淘汰,水泥行業在「十三五」向「十四五」過渡期間碳排放有逐漸達到峰值的趨勢。
鑑於熟料產量是影響水泥行業碳排放的最大因素,預測水泥熟料產量在「十四五」期間將達到消費和產量峰值,年熟料產量預計在14億噸至16億噸左右,年水泥產量在22億噸至24億噸左右。預計「十四五」時期在繼續壓減產能、淘汰落後和鞏固去產能的基礎上,可提前實現碳達峰,水泥行業年碳排放約在14.5億噸後下降。
圖 2009-2020年中國水泥行業碳排放統計
記者:您認為,水泥行業要想實現減排目標,應該在哪些渠道上下功夫?李琛:目前水泥工業的碳減排有3個渠道,分別是技術性減排、相對減排和市場化與產業政策結合減排。
一是技術性減排,即通過改善工藝、加強生產管理、使用替代原燃料、餘熱發電、提高熟料質量以及產品合格率等手段進行碳減排。目前我國水泥行業低碳節能技術主要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如處置市政汙泥、城市垃圾,以及垃圾焚燒飛灰等危險廢棄物)、替代原燃料技術(如生物質燃料等),節能立磨工藝、節能風機工藝、節能輥壓機粉磨技術、高能效熟料燒成技術、燃燒系統改進技術(如多通道高效燃燒器、燃煤催化劑等)、高效熟料篦冷機工藝、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水泥窯節能監控優化和能效管理技術等。「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加大了節能降耗減排技術的應用力度,據統計,2019年至2020年開工的水泥重大關鍵項目(包括新材料等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技術改造項目)超過200個,總投資額約590億元,超過2016年全行業利潤。目前海螺集團建成了世界首條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範項目,將水泥廠中的煙氣二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產品,可用於工業、食品、醫藥等領域。該種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技術被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屬於水泥企業在行業內進行碳中和的探索。另外,臺泥集團還探索應用了碳捕捉和生物固碳法。
二是相對減排,即通過建立國家碳交易體系等金融創新手段,將水泥企業間的縱向比較拓寬為產業間的橫向比較,將行業內部的減排競爭轉移到產業間的減排博弈。下一步將逐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碳排放機制、開拓碳排放核查與監管、碳排放額分配、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資產管理、碳稅和碳金融等工作,利用碳交易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
三是市場化與產業政策結合減排,即通過綜合標準淘汰落後,錯峰生產、減量置換等壓減過剩產能手段進行碳減排。GB16780《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報批稿)》在單位水泥產品綜合能耗限額、單位熟料產品綜合能耗、綜合電耗與綜合煤耗限額、水泥製備工段電耗限額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財稅〔2015〕78號)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90號)加大了廢渣在水泥、水泥熟料的資源化利用的政策力度,「42.5及以上等級水泥的原料20%以上來自所列資源,其他水泥、水泥熟料的原料40%以上來自所列資源;納稅人符合《水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規定的技術要求,退稅比例為70%」。這些標準規定有效推動了水泥節能降耗、鼓勵替代原燃料等,支撐了碳減排工作。
記者:壓減過剩產能是水泥行業實現碳達峰的關鍵。當前我國水泥行業通過哪些抓手推動去產能工作?下一步,水泥行業如何鞏固碳減排效果,實現碳達峰目標?:錯峰生產和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已經成為壓減水泥過剩產能的兩大政策抓手。經統計,「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聯合推行的錯峰生產政策推動下,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7.2億噸,節約煤炭億餘噸。尤其是2020年年底《關於進一步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的通知》(工信部聯原〔2020〕201號)文件出臺,將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成為水泥行業最有效的鞏固去產能成果、鞏固碳減排效果的產業政策。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正在徵求意見,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從嚴,加大置換比例,有效遏制新增產能,同時產能置換政策在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有利於企業自主配套先進工藝和高水平裝備,提高整體行業的節能降耗,綠色低碳水平,促進技術進步、優勝劣汰和產能布局優化。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市場需求控制調節熟料產量,鞏固去產能成效是水泥行業提前碳達峰的關鍵。下一步,建議鞏固碳減排效果,提前碳達峰,推進碳中和工作。一是嚴格執行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產能減量置換這些壓減過剩產能的產業政策,以及依照《十六部門關於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7〕30號)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淘汰落後嚴禁新增水泥產能。二是進一步完善從嚴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引領作用,加快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等建設工作,加強市場監管,促使行業提標改造,轉型升級,倒逼落後產能退出。三是鼓勵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利用水泥產業集聚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從全產業鏈優化角度實施碳減排。四是加大對水泥行業數位化智能化、節能減排降耗、協同處置、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應用和政策扶持力度。
中國建材報記者:張亞楠
責編:陰音 安曉光
校對:張健
監審:王怡潔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