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東營·最美東營人|張希濤堅守基層 只為黃河口那萬頃綠色

2021-01-11 海報新聞

偉大出自平凡。正是萬千平凡人直面工作生活中困難,勇於奮鬥、拼搏圓夢,才凝集成這個時代的奮進之光。每個人都能把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就是偉大!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口管理站工程師張希濤,32年如一日,為了黃河口那萬頃綠色,像釘子一樣堅守基層,在平凡的工作中煥發出了不平凡的光彩。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工作崗位上「擇一事盡一生」的人!

當年有句民謠唱道:「大孤島,大孤島,年年洪水趕著跑,遍地是荒草,春秋風沙如海嘯,夏天蚊子到處掃。人過不歇腳,鳥來不打草。」非常形象地描繪了當年孤島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荒原漠漠,黃沙漠漠,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有那麼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披星戴月、斬荊披棘,在人生最美好的歲月裡,用磨起老繭的雙手和無盡的汗水,一個個坑一棵棵樹,把綠色植進了歲月,把風沙荒原變成了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類繁集的生態綠地……

張希濤(右)和同事在保護區內進行鳥類監測。

張希濤,就是那群年輕人中的一員。1988年6月,從當時的墾利縣職業中專學校畢業後,年僅20歲的他懷揣著「開荒造林、綠化祖國」的夢想,來到了民謠中描述的地方——地方國營墾利縣孤島林場。

在這個距離城區百餘公裡的地方,張希濤一幹就是32年。從參與多處造林工程設計的「造林能手」,到肩負溼地保護與檢測的「保護區人」,崗位在變、工作在變、身份在變,但他甘於平凡、紮根基層,「擇一事盡一生」的初心始終沒變。

苦中作樂,青春熱血付林場

沿著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順河北路一路向西,一片片刺槐林、黃蠟林、混交林延伸至天際。

這裡是張希濤留下青春奮鬥印記的地方。「這是速生楊。」「這一片林是1988年栽的。」……每路過一片林地,張希濤總是能非常清楚地說出栽種的樹種和時間。汽車一路向前,張希濤的思緒也慢慢回到了上個世紀。

剛來林場時,張希濤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除了正在工作的磕頭機,目光所及之處儘是2米多高的荒草灘;「三個蚊虻一盤菜」,這裡蚊虻多的甚至上個廁所屁股都能被咬腫,為了躲避蚊虻叮咬,下地的耕牛都被披上了被子;「春秋風沙如海嘯」,黃河斷流時,灘區時常漫天黃沙。

就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張希濤和他的夥伴們投入到了「開荒造林、綠化祖國」的造林熱潮當中。

從春天到深秋,一年八九個月的時間都在造林。林場的工作很不輕鬆!育苗還可以用機器播種,但植樹全靠人工。車少、路顛,每天的樹苗運送基本靠他們肩扛手提,然後把樹苗用鍘刀一截,僅留下連根帶杆30多公分,再用鐵鍬一個坑一個坑地種下去。春天風沙大,一天下來他們幾乎都變成了泥人,但他們苦中作樂,調侃彼此為「沙雕塑人」。住荒草灘、啃涼窩頭、喝涼白開,一場場造林大戰中,鐵鍬磨起的血泡變成了硬邦邦的老繭,刺槐的尖刺把他的肩膀劃破了一道又一道。

勞作環境惡劣,吃住條件更是艱苦。沒有辦公場所,幾間破土屋就是辦公室;沒有住的地方,地窨子就是他們的安身處。每天的飲用水全靠一輛從油田求來的25馬力的拖拉機拉著膠皮囊送過來,一旦送得不及時,張希濤和同事們靠混有沙土的黃河水解渴也是常有的事。由於新老林場距離較遠,為了不耽誤植樹,張希濤常常天不亮就出發,很晚才回到住處。路途長再加上每天都要踩鐵鍬,一雙厚底膠鞋通常穿不過一個月。

青春熱血付林場。短短幾年時間,他參與設計並督導完成蘇家屋子片混交林實驗項目造林2400多畝、參加督導七千畝(市長工程片)造林7000多畝;2003年到2004年,他又親自參與設計施工並督導完成了14000多畝的速生楊……「人手一把鍬,出沒荒草灘。造起萬頃林,林海映藍天。」伴著張希濤自編的歌謠聲,一望無際的荒草灘變成了碧海連天、香飄萬裡的大森林。

學無止境,保護區工作顯身手

為保護黃河口原生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1992年10月,國務院批准建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希濤的個人身份,也從「林場人」變成了「保護區人」。

改變的不僅僅是身份,還有工作思路、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從「植樹」到「保護」,不是對「植樹」的否定,而是在原來基礎上有更好的認識和謀劃。這種情況下,需要綜合考慮溼地氣候、地理以及生態特點等因素,科學制定生態保護措施。

新工作帶來新挑戰。「不懂怎麼辦,不懂就得學,要適應新業務新形勢的發展,必須加強業務知識儲備量。不換腦筋就換人,這一點都不危言聳聽。」張希濤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成立以來,只要有學習機會,他幾乎每次都到其他省份參觀學習保護區業務相關知識。2007年,他還到北京師範大學學習了兩個多月,專門學習環境保護和林業科學知識。

正是因為這份專注與專業,他參與的市林業局牽頭進行的3次林業一類調查,3次二類調查,1次仿二類調查都是一次性合格驗收。

2004年,張希濤任科研股股長,專門負責鳥類巡護監測、禽流感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森林病蟲害監測、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等科研工作任務。

病蟲害防治方面,作為管理站技術負責人,張希濤牽頭設計並組織使用無人機和直升飛機執行大型飛防任務20多次,累計飛防面積達14.92萬畝,為黃河口管理站創造了連續18年未發生重大疫情的良好紀錄。當問及有什麼訣竅時,張希濤的回答簡單而又直白:「及時發現及時治。」簡單的一句話,源自他每天60公裡以上的監測巡護,更源自他的肯學和用心。在美國白蛾疫情的防控中,他積極學習生物防治手段,引導黃河口管理站成為全市第二個引進周氏齧小蜂進行生物防治的單位,實現了有蟲不成災的防控效果,達到了生態平衡的最優狀態。

鳥類監測與保護方面,張希濤轉換學習鳥類知識,並從1994年至今在巡護監測崗位上堅守了26個年頭,填寫記錄的鳥類監測表格就有8500多張,為遷徙鳥類的觀察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依據。工作站要求鳥類檢測上報每周不能少於兩次,張希濤幾乎每天都做,哪怕記者採訪的當天,他仍在接受採訪間隙進行鳥類觀測。「這是夜鷺,這是赤麻鴨,這是東方白鸛,這是白尾鷂……」邊走邊講的張希濤對這裡的每種鳥類都如數家珍。

慢慢學著,慢慢做著,張希濤就對這裡的一草一木有了感情,也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合格的「保護區人」。當發現一窩成活了4隻的東方白鸛時,他會欣喜若狂,尤其說起10年前他曾經監測到一巢白鸛成活6隻並創造全國紀錄時,仍激動不已;當看到有鳥兒受傷甚至身故時,他會難過得說不出話。「保護區科研不同於別的,在這裡必須常年待在野外。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我們都很佩服張希濤。」一直在檢查站做執法巡護工作的付守強這樣評價張希濤。

大功無言,偉大出自平凡

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夥子已變成了中年人,原來的「林場人」,已成為保護區的「守護人」。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幾十年如一日,憑著對工作的韌勁和執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守住了寂寞,耐住了清貧。

「護林防火先進工作者」「林業綠化先進個人」「全省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保護區管理局個人三等功兩次、嘉獎一個,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如今的張希濤,早已數不清獲得過多少榮譽。可是他初心不改、默默前行,從不誇耀自己的功績。「我哪裡算什麼中堅力量,不過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人做,該我做的我去做好罷了。」張希濤如是說。

大功無言的張希濤,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32年時間裡,付出的不僅是青春和精力,還有默默地犧牲。

1992年,還是「林場人」的張希濤拿到了他的過年福利——兩袋尿素化肥,當天就興高採烈地送回了家中。那是張希濤唯一可以為家裡做的事情了。林場工作苦,林場人很難為家裡人做些什麼。

2015年,張希濤的愛人因腦血栓癱瘓在床,很多人都勸他回去陪愛人,他一度也想這麼做。可是,愛人身體的不可修復性加上他那份「把事情做好」的責任心,驅使他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把老母親接回自己家照料愛人的日常生活。「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讓母親照顧愛人,要說心裡不難受是不可能,可是這份職責不能停。」張希濤滿是愧疚。

32年,他算不上一個優秀的兒子、丈夫和父親,可他在工作單位、在同事眼中絕對算得上一個出色的業務能手。32年兢兢業業,32年精耕細作,張希濤用自己的青春智慧、辛苦勞累,傾力傾情呵護著黃河口那萬頃綠色,詮釋著「擇一事盡一生」的真諦。

相關焦點

  • 再戰黃河口,中國路通·2020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圓滿落幕
    東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聶建軍,東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永元,東營市副市長劉美華,東營市政協副主席張義泉,東營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陳俊林,東營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延星,路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上海萬勝文化體育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雲共同為比賽鳴槍發令。
  • 東營黃河口「明星天鵝」與人親密互動 被拍成電影!
    來到山東東營,一定要去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看看。作為中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溼地自然植被區,這裡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尤其在每年秋冬季節,會有約600萬隻候鳥飛臨到此落腳休憩,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
  • 東營首批20噸鮮活的黃河口大閘蟹起運香港
    2016/11/2 8:41:02   來源:大眾網       11月1日,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啟運香港市場發車儀式在市現代畜牧業示範區舉行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然而你知道嗎,在歷史上曾經有上千年,東營境內並無黃河,那麼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流入大海的?我市又是如何治理黃河的?從本期開始,黃河口晚刊將推出系列報導,帶您了解東營境內的黃河。一條黃龍深入大海黃河入海口位於我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
  • 2020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29日開賽 部分道路交通管制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11月26日,記者從東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獲悉,2020黃河口(東營)公路自行車賽將於11月29日9:00開賽,為確保比賽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需對東營市中心城區部分道路實施交通管制。
  • i東營·最美東營人|王允功:幫助別人 沒有理由
    年屆古稀的王允功,資助過失學兒童、義務打掃過公廁、修理小區樓梯扶手、為防盜門除鏽刷漆、無償為居民修理管道、疫情期間連續駐守39個日夜……他早已習慣了不求回報地默默付出。面對很多人的不解,他的回答只有簡單的八個字,「幫助別人,沒有理由。」
  • 人民日報點讚東營:候鳥戀上入海口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 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已經有1954隻了。」王彩虹說,這些年保護區東方白鸛的繁殖種群連年增長,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越來越多東方白鸛選擇在這裡「安家落戶」,恰是保護區生態持續向好的證明。 10多天前,鳥類觀測站專業觀鳥望遠鏡裡,4隻淡粉色的火烈鳥在水中覓食。這是保護區內觀測到這種世界瀕危鳥類數量最多的一次。
  • 東營459處煙花爆竹臨時零售攤點開始銷售
    東營網訊 春節臨近,煙花爆竹售賣、燃放進入旺季。今年,按照市安監局及各級安監部門的部署,我市共設立煙花爆竹臨時零售點459處,其中東營區242處,河口區55處,墾利區36處,廣饒縣60處,利津縣66處。售賣時間為2月8日到2月15日及3月2日(元宵節)。
  • 東營將舉辦首屆東城區域聯盟中小學校園足球比賽
    東營網訊 5月16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我市將舉辦首屆東城區域聯盟中小學校園足球比賽。東城區域內所有學校以校為單位參賽。比賽設初中組和小學組,按性別、年級分別設男女甲乙丙丁八個組。初中組每隊可報22人,包括領隊1人,教練員2人,醫生1人,運動員18人;小學丙組每隊可報18人,包括領隊1人,教練員2人,醫生1人,運動員14人;小學丁組每隊可報16人,包括領隊1人,教練員2人,醫生1人,運動員12人。初中組、小學組採取單循環賽制,指定學校承接輪次比賽。初中組採用11人制;小學丙組採用8人制;小學丁組採用5人制。
  • 東營大氣PM2.5、PM10來源解析研究課題通過專家評審
    東營網訊 26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近日,市環保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東營市大氣PM2.5、PM10來源解析研究》課題評審會。  會議邀請了我國著名大氣環境科學專家。評審會上,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水源從任務來源、任務要求、研究內容、研究過程、課題組分工合作、研究成果等六個方面向評審組進行了詳細匯報。
  • 讓鹽鹼地化「腐朽」為神奇—我國知名農業專家談東營鄉村振興(中)
    所謂糧食安全,就是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食物,滿足他們活躍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與食物愛好,包括了量、質及多樣性。而我國人口穩定增加,耕地急劇下降,糧食缺口逐年增大。如何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 從影像中讀懂東營|圖說東營(24)這些「寶藏」手藝人
    2011年底,劉氏布偶被東營市政府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十年代,劉氏布偶傳承人劉培宗遵照父親的言傳指教,多方尋訪,慢慢開始恢復劉氏布偶的製作,在傳承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工藝製作。他造訪東營的居民百姓,了解風土人情,融入時代元素,設計製作出一系列富有濃鬱黃河口特色的「劉氏」布偶藝術品,受到了市民的喜歡。
  •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為輸電線路安裝電暈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
    ,為實現電暈實時監測、確保電網平穩運行打下基礎。為加強線路隱患管理,實現電暈放電可監測、可分析、可控制,東營公司同西安金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了基於紫外日盲區的電暈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  據悉,該系統前端監測裝置和後臺主站軟體組成。
  • 任性黃河不專一,想怎走就怎走,東營入海口太短暫,形成才150年
    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9月自駕遊來到了山東北部的東營,這裡就是現在的黃河入海口處,但這個入海口並不是唐朝「入海流」的那處描寫之地。下高速導航黃河入海口,直接引導到了「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這裡其實距離東營市還是挺遠的,周圍也很荒蕪,除了鹽鹼灘涂就是溼地保護區,並沒有什麼城鎮與村莊,一路上道路寬廣,很好走。
  • 東營境內的黃河|近年來,東營市如何研究治理河口難題
    因此東營境內的黃河治理主要是排沙與用沙。今天,就讓咱們走進東營境內的黃河,了解一下近年來對河口治理的研究。研究成果難以達成共識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黃河口觀測工作逐步展開,有關科研機構紛紛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河口分析研究工作,已有百餘篇論文、報告、專著問世,有的已被採納運用。但由於河口複雜多變,其發展規律一時難以全面準確把握,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未達成共識。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東營:兩萬餘只黑尾塍鷸聚集黃河口 非遷徙高峰期內此場景較為罕見
    自然保護區內海灘上,黑尾塍鷸結隊覓食。 (通訊員提供)本報9月4日訊(記者 段學虎) 日前,記者從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意外發現了近兩萬隻黑尾塍鷸在保護區的海灘上覓食。目前還不是鳥類遷徙季節,在入海口發現如此多的鳥類,在黃河三角洲較為罕見,這一現象已經引起業內關注。
  • 恆久·一檀——時尚碰撞古典的新中式家具落戶東營
    大眾網· 海報新聞東營7月26日訊 中式家具,古樸雅致的代名詞,很多人一聽到中式家具
  •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入選全國「綠色化工園區名錄」
    原標題: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入選全國「綠色化工園區名錄(2020年版)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5日訊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了全國「綠色化工園區名錄(2020年版)」名單,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作為2020年省內唯一一家入選的化工園區位列其中。
  • 中央有多愛東營,山東東營的超級中央企業製造業助經濟發展
    山東省的經濟以濟南和青島為雙龍頭,但是山東的經濟是發展比較均衡的。省內的煙臺、濰坊、東營等城市實力都很強。你知道嗎?東營也是一個中央企業聚集的城市,你知道東營的央企實力有多強嗎?今天小鵬就給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