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氣象預報預測質量穩步提升

2021-01-10 瀟湘晨報

我省氣象預報預測質量穩步提升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精細到鄉鎮

為提高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並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我省氣象部門在「十三五」期間加大自動化能力建設,在促進氣象綜合觀測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預測預警的精準度。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建成1605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建成63個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觀測站、4個霧霾天氣探空觀測站;全省建設52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和8座測風塔等。同時,還建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應用中心和11個應用分中心、風雲衛星接收站,實現高分衛星、風雲衛星數據接收與業務應用。對預報要素所包含的9種氣象要素、13類災害性天氣,我省預報最小時空解析度分別達到1小時、1公裡,區域性暴雨無漏報。完善精細到縣和鄉鎮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業務系統,暴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

氣象預報預測質量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24小時晴雨(雪)、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91.2%和84.2%,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0.3個百分點和5.3個百分點,全省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69分鐘,降水、氣溫平均月預測評分較「十二五」末提高6個百分點。(記者 胡海林 馬東雷)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原標題: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天氣「不漏網」  公眾所在的位置實時定位,當前的氣溫、風力、降雨實況在手機頁面中一目了然,在精細預報中,還可查閱逐小時的天氣和空氣品質預報
  • 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吉林日報訊(記者曾慶偉)近5年來,全省氣象部門擔當作為、銳意進取、務實工作,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中國氣象局評估我省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為96.2分,提前兩年完成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啟動氣象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省氣象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 十三五時期我省氣象大數據出爐 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
    昨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十三五 " 期間的氣象數據,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完善,為 " 十四五 " 氣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在全國率先通過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營口、瀋陽和大連 3 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預警時間提至 69 分鐘氣象預報預警體系日趨完善,最小時空解析度達到 1 小時 3 公裡,預報可用時效 72 小時,完善了海洋、環境專業氣象數值預報模式。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遼寧天氣預報到底準不準?大數據來了
    為提高遼寧省氣象現代化水平,並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我省氣象部門在「十三五」期間加大了自動化能力建設,在促進氣象綜合觀測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預測預警的精準度。據介紹,目前遼寧已建成1605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建成63個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觀測站,4個霧霾天氣探空觀測站;全省建設52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和8座測風塔等。同時,還建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應用中心和11個應用分中心、風雲衛星接收站,實現高分衛星、風雲衛星數據接收與業務應用。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02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03時間跨度越長越難預測 一般來說,短期天氣預報較中長期天氣預報準確。因為在短期時間內發生的氣象變化較少,而時間越長,氣象數據變動越大,預測難度也越大。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平安出行氣象相伴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交通氣象信息預測、發布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的公路氣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誤,減少惡劣天氣誘發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籤訂了聯合提升全省交通氣象服務能力合作框架協議。
  • 穩步提升!天氣預報多類別準確率已超80%!雷暴預警仍不盡如人意
    每年的此時,也就是「3·23世界氣象日」前夕,都要舉行對公眾的開放日活動。然而,受疫情影響,則轉變為通過網絡來向公眾科普相關氣象知識。時至當下,走氣象專業化發展道路,在氣象人眼中,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專家表示,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總體正穩步提升,降水有無(晴雨準確率)、氣溫預報準確率都超過了80%。
  • 「智慧氣象」預報精準度達到6分鐘 還能為你私人定製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侯建忠表示,這得益於我省氣象監測的「智慧化」和預報的精細化。什麼是「智慧氣象」?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智慧氣象」,即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依託於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
  • 2小時內天氣逐10分鐘「精準」預報
    原標題:2小時內天氣逐10分鐘「精準」預報揚子晚報訊(記者 石小磊) 省政府辦公廳、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日前下發《江蘇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無縫隙、精細化、智慧型成為江蘇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關鍵詞。
  • 別再吐槽天氣預報不準了!這次,AI將帶來氣象預測服務進階
    通過將深圳近十年的氣象數據進行訓練,災害性天氣預測模型有望將預測準確率提升10%~20%。基於新的合作,一次模型訓練,能由原來的1—2個星期縮短至3天甚至是幾個小時。天氣預報為什麼還不夠準?AI技術如何使氣象預測完成「跨代升級」,甚至精準預測方圓一公裡內幾分鐘之後的天氣變化?背後又有什麼樣的行業內幕?這是智東西想要了解的真相,也是本文要探討的話題。
  • 一種新型氣象預報方法正在推廣的自憶預測模型
    當取記憶函數的特殊值如0、1或1/2等時,自憶性方程就變為一種數值預報中的差分格式。從這種意義上講,自憶模型是一個「多媒體」。通過一定的數學處理,自憶模型變為一個均生函數預測模型,它是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曹鴻興、魏鳳英在1986年即開始研究的一種用於長期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模型,是自憶預測模型的特例。
  • 氣象環境兩類衛星配合 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1月19日,我國成功將環境一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將與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三星組網運行,與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相互配合,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築牢基石織密氣象立體觀測網在「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五年來,氣象部門傾力打造四件「天」字號重器——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氣象綜合業務實時監控系統「天鏡」、綜合氣象觀測數據質量控制系統「天衡」、綜合氣象觀測產品系統「天衍」,推動「數據盡其用」:——具備海量數據存儲、全業務貫通、數據高效應用的「天擎」,協助氣象探測、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公共服務、人工影響天氣等業務應用的雲端融入。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形成統籌協調、規範高效、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為「一帶一路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履職盡責 為全球提供精準預報服務
    對此,世界氣象中心(北京)(WMC-BJ)通過業務網站,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提供針對莫三比克等受此次風暴影響的非洲東南部國家的最新颱風監測和預報產品。事實上,這樣的服務自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的那一刻起,就已在不斷推進。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崔絢  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簡稱臺海中心)是我國颱風和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的國家隊,主要負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的監測、分析、預報、
  • 我省將儘快推出PM2.5預報
    2013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慶祝世界天氣監視網50周年」 ,旨在凸顯氣象服務在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保障人類生命財產安全中的關鍵作用。在甘肅省組織的氣象日宣傳活動上,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介紹,我省將儘快推出PM2.5的預報。  據了解,目前PM2.5的監測工作以環保部門為主,氣象部門也在監測,並開展試驗性預報,下一步,氣象部門將與環保部門合作,推出PM2.5天氣預報,通過兩部門的合作,為降低和應對 PM2.5提高科學參考。
  • 氣象預報大廳「追風」記
    「大家看,颱風『海葵』眼下正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現已減弱為熱帶低壓,預計未來將在安徽、江西交界處徘徊……」9日下午4時,記者走進江蘇省氣象臺預報大廳,只見該臺副臺長魏建蘇、首席預報員韓桂榮等專家正在積極會商,以更加準確地掌握「海葵」的未來動向以及對江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