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刊文緬懷科學家南仁東:「中國天眼」項目就像為他而生

2020-12-03 澎湃新聞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新華視點 圖

下面是一周前(2017年9月9日)新華社播發的通訊《「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天眼」夢》。如今,斯人已逝,我們重溫此文,緬懷南先生……

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變得嘶啞,曾跑遍大山的雙腿也不再矯健。72歲的南仁東,把仿佛揮灑不完的精力留給了「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

「南老師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仁東的同事和學生們評價。

故事要從24年前說起。

1993年,日本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南仁東跟同事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他要尋找當地的窩凼——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正好擋住外面的電磁波。

「為了選址,南老師當時幾乎踏遍了那裡的所有窪地。」南仁東的學生甘恆謙回憶,有的荒山野嶺連條小路也沒有,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

訪山歸來,南仁東心裡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建設射電望遠鏡的設想。但能不能籌到足夠資金,南仁東心裡沒底。

「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有那麼幾年時間,南仁東成了一名「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遠鏡項目。「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他一度這樣自嘲。

每一步都關乎項目的成敗,他的付出有時甚至讓學生們覺得「太過努力了」。

連夜要趕項目材料,課題組幾個人就擠在南仁東的辦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經常幹到凌晨。

匯報項目是每一個課題首席科學家面臨的題目,南仁東每次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會場。

把FAST項目扛在自己肩上,南仁東也有對付壓力的特殊方式。「如果碰到一件事情特別難,南老師會沉默,抽菸很厲害。那個時候,去他的辦公室要戴防毒面具。」甘恆謙說。

FAST項目副總工程師李菂說:「南老師的執著和直率最讓我佩服。擔起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各種職責,推動了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這是FAST項目從安裝第一塊反射面板到即將完成的過程(拼版照片)。左上為:FAST安裝第一塊反射面板(2015年8月2日攝);右上為:FAST反射面板安裝近半(2015年12月16日攝);左下為:FAST反射面板安裝近八成(2016年3月9日攝);右下為:FAST反射面板安裝完成(2016年7月3日攝)。

度過了舉步維艱的最初10年,FAST項目漸漸有了名氣,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術也有了突破進展。2006年,立項建議書最終提交。通過最後的國際評審時,專家委員會主席衝上前緊緊握住南仁東的手:「You did it(你做成了)!」

「FAST項目就像為他而生」

在FAST現場,能由衷感受到「宏大」兩個字的含義。而在10多年前,這樣的圖景在南仁東的腦海裡已經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腦海裡成型的圖景化成現實。

「南老師知道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他的學生嶽友嶺說,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做鎖網變形,既要受力,又要變形,在工業界沒有什麼現成技術可以依賴。「國家標準是10萬次,我們需要200萬次的伸縮,南老師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藝,後來支撐起FAST的外形。」

不認識他的人,初見面覺得南仁東像個農民。面容滄桑、皮膚黝黑,夏天穿著T恤、大褲衩騎著自行車,他自己也跟學生說:「就像個農民。」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對繪畫詩書、服飾美學都頗有研究。早年在清華求學時,機械製圖比賽就拿過第一名。上世紀90年代,他甚至辦過講座談服飾潮流美學。

嶽友嶺曾見過南仁東畫50×60釐米的畫,「能看出來是專業水準」。「南老師在美學層面造詣比較深,我們FAST徽標,是南老師自己設計的,南老師的PPT配色,也都是自己調出來的。」嶽友嶺說。

在他的助理姜鵬看來,術業有專攻,在FAST項目裡,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學,有人不懂金屬工藝,有人不會畫圖,有人不懂無線電。「這幾樣你能懂一兩個就算不錯了,但偏偏南老師幾乎都懂。」

「這個龐雜巨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就像是為他而生。」姜鵬說。 

(原題為《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就像為他而生,如今他走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24載「天眼」夢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題:「中國天眼」就像為他而生——南仁東的24載「天眼」夢新華社記者董瑞豐、閆睿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洪亮的嗓音,如今變得嘶啞,曾跑遍大山的雙腿也不再矯健。72歲的南仁東,把仿佛揮灑不完的精力留給了「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老師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仁東的同事和學生們評價。故事要從24年前說起。1993年,日本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
  •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新華社貴陽1月4日電(記者 齊健)「探索宇宙起源、天地起源和生命起源,它實際提供了一個極端物理條件的太空實驗室。」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
  • 今天,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緬懷丨「天眼之父」南仁東
    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就沒有中國天眼」  「天眼之父」南仁東 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今日,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震撼世界時,後方卻傳來了噩耗,南仁東先生與世長辭!22年的信念和熱情,您讓中國睜開了天文學界的「天眼」,而您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南仁東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 緬懷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是一個你應該了解的人物!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去世。他曾說,「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貴州人民。風雨22載,他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成就國之驕傲。南仁東在平塘縣大窩凼中國天眼施工現場(2013年12月31日攝)建造一個屬於中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是他,也是所有中國天文學界人士長久以來的夢想。廣闊的視野與崇高的使命感,讓他咬定大型射電望遠鏡不放鬆。四處遊說,直至國家立項。
  • 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陳芳、董瑞豐、劉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東,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調試期的「天眼」已經一口氣發現多顆脈衝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天眼」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一起,被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豐碩成果……  南仁東來不及目睹。
  • 改革先鋒風採丨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南仁東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當時罹患癌症的他,惦記的仍是望遠鏡早出成果,以「回饋國家,回饋公眾」。南仁東當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工作,後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從此奮戰在天文領域。他「一輩子幹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問宇宙的「天眼」。
  • 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最懂「天眼」的人,走了。  24載,8000多個日夜,為了追逐夢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享譽全球的「中國天眼」,也許大家還不夠熟悉是什麼,實際上它就是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於世界第一 ,而綜合性能之強,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的10倍。它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
  • 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的「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為了天文科學事業,為了國家的榮譽,「天眼」締造者「人民科學家」南仁東先生燃盡生命,打開天眼,熱愛祖國,忠貞不渝,為科學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南仁東1945年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6歲開始上學後,學習成績就異常優秀突出,因此獲得了學校的多次表彰獎勵。
  • 中國天眼:「人民科學家」南仁東的漫長沉默
    70周年國慶閱兵展示的FAST望遠鏡模型 國慶七十年之際, 中國天眼的創始人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稱號; 國慶日當天,閱兵方陣威武雄壯,彰顯大國實力,緊隨之後的遊行花車,讓我意外地興奮,一個熟悉的架構漸漸映入眼帘,赫然曾現中國天眼的模型。
  • 建「天眼」望宇宙的「人民科學家」——南仁東
    走前,他實現了奮鬥一生的夢想——建一臺世界最大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南仁東的名字與「中國天眼」緊緊連在一起。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 這個酷酷的老頭走了「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9月22日,央視新聞聯播播放了南仁東生前影像資料。「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9月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 國家天文臺近日發布訃告說,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 科學家南仁東教授簡歷資料 「中國天眼」發起人病逝
    天文界一大損失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齊健、董瑞豐)「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因罹患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15日夜間逝世,享年72歲。國家天文臺16日發布訃告稱,遵其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 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兩年前的今天一位中國科學家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了一生他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他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南仁東:為「中國天眼」而生。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他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南仁東先生還是我國天眼(FAST),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建造的發起者,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老人家在國內求學期間,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來到日本國立天文臺深造,並任客座教授。直到1982年回國在北京天文臺工作並任副臺長。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時代楷模——用生命鑄就「中國天眼」的科學家南仁東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近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