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個純粹是覺得好玩,沒什麼陰謀,拜託別亂貼標籤。
與我們人類存在近親關係的有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腳黑猩猩(也叫倭黑猩猩)3 種類人猿。大約在 700 萬年前,非洲猿的一個種群分成了幾個種群,其中一支繼續演化成現代大猩猩,一支演化成兩種現代黑猩猩,還有一支則演化成人類。這 3 種猩猩只生活在非洲,如果以此來判斷,說人們的祖先來自於非洲,確實有點扯。
分子人類學揭示人類遺傳的基本原理:在人體每個細胞中都有著46條染色體,其中有44條是成對出現的,稱作常染色體。而餘下的兩條被稱作性染色體,女性有一對X染色體,而男性是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
Y染色體是僅屬於男性所有的,世代傳男不傳女,隨著每一次結合孕育,只屬於父系的DNA幾乎完整地傳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稱最初的這條Y染色體為其他後輩們共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祖先,而這些後輩們組成了一個單倍群。通過預測這個單倍群的組成,可以定義遺傳群體。
而在母系遺傳中,則是以研究線粒體DNA單倍群為主。因為線粒體只來源於卵子,因此線粒體的DNA只會遺傳自母親。
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的線粒體遺傳基因均來自於15萬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她被稱為「線粒體夏娃」,也就是現代人姥姥的姥姥的…姥姥; 現代男性的Y染色體則來自於6萬年前的一位非洲男性,他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也就是現代人的爺爺的爺爺的…的爺爺。
上述說法的正確性,大家可以從網上查詢,不再過多論證。
現在解釋兩個疑問,一是大陸漂移至少在2億年前就完成了,憑著古代落後的生存技能,他們是如何走遍五大洲的;二是70萬年前的北京人哪去了,為什麼他們不是我們的祖先。
這兩個答案得先從冰川期說起。在過去的240萬年中,地球經歷了17次冰川高峰期,我們現在正處於第四紀冰川期的間冰期。在距今4-10萬年的這一時期,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東亞地區,地表溫度要低得多。起碼1.7萬年之前,要比近1萬年平均氣溫低10度以上,大量的生物種類是難以存活的,只能走向滅絕,造成了一個大的斷層。其中就包括古北京人,考古學家們只找到了70萬年前的北京人顱骨,卻找不到後期的遺存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
冰期來臨的另一個後果是全球高緯度地區的全面封凍,在大氣中循環的水落到高緯度的陸地上變成了冰,而不再返回海洋,也就是地球上一部分水的位置由海洋轉移到了高緯度的陸地,也包括高山上。隨著陸地冰越結越厚,海平面也隨之下降。大約4-5萬年前吧,海平面是比現在低70多米的。那麼當時日本四島,是連在一起並與朝鮮半島相連的,印尼千島連在一起並與澳洲大陸相連,而紅海最窄的地方只有2公裡。
人類最早是生活在森林的,森林少了,沒了,只能移到草原,然後才走到海邊。當年的撒哈拉還是大片的森林,氣候變化將它變成了大沙漠,人類被迫一步步遷徙。海岸確實是個好地方,只撿海螺等貝類就能吃個飽,他們也在非洲海灘上留下了大量的考古證據。
5萬年前,又有一批批的非洲人沿著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印尼到達了澳洲大陸;4萬年前出現在伊朗,他們中也有一部分隨後又跑到澳洲,一部分跑到了亞洲中部和東部;還有一部分越過伊朗高原和哈薩克斯坦,成功到達歐洲腹地;1萬年前的最年輕的一批首先出現在蘇門答臘,帶著他們的水稻種子和種植技術一路北上,到了中亞和東亞地區;佔滿亞洲的祖先們又不滿足了,一部分人繼續北上經白令海峽遷移到北美洲,然後南美洲。到此,能居住的六大洲全部被佔領。
其實,5萬年以後的這一批絕對不是第一批,像北京人、爪哇人、尼安德特人在幾十萬年前,就來到各地,只不過他們沒挨過大自然的折磨而滅絕罷了。
我們說起來,好像古人一直在奔跑一樣,其實算一下,假如平均每年向前過度8公裡的話,1萬年就是8萬公裡,赤道一周也不過4萬公裡。他們喜歡定居,不願意天天東奔西跑,只是生存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
至於長相、體型、膚色等差異,那就完全是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了。比如膚色,20萬年前,人們生活在赤道附近時,紫外線照射非常強烈,而皮膚中的黑色素最有利於吸收紫外線。但往北遷徙的時候,人體對鈣的吸收就需要維生素D,而維生素D的合成卻需要曬太陽。所以膚色變淺,也包身高、甚至是鼻子形狀變化,這都是自然選擇、生物適應的結果。人類遷徙過程中膚色變化,身高變化都比我們想像的快的多。
最後說一句,那些持人種高貴論的都不是好人,包括希特勒,也包括東鄰居。只有文化才是最偉大的,中華文化才是我們每個漢族人最應該珍惜和自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