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2020-08-01 泰山下的準老頭

我寫這個純粹是覺得好玩,沒什麼陰謀,拜託別亂貼標籤。

與我們人類存在近親關係的有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腳黑猩猩(也叫倭黑猩猩)3 種類人猿。大約在 700 萬年前,非洲猿的一個種群分成了幾個種群,其中一支繼續演化成現代大猩猩,一支演化成兩種現代黑猩猩,還有一支則演化成人類。這 3 種猩猩只生活在非洲,如果以此來判斷,說人們的祖先來自於非洲,確實有點扯。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分子人類學揭示人類遺傳的基本原理:在人體每個細胞中都有著46條染色體,其中有44條是成對出現的,稱作常染色體。而餘下的兩條被稱作性染色體,女性有一對X染色體,而男性是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

Y染色體是僅屬於男性所有的,世代傳男不傳女,隨著每一次結合孕育,只屬於父系的DNA幾乎完整地傳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稱最初的這條Y染色體為其他後輩們共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祖先,而這些後輩們組成了一個單倍群。通過預測這個單倍群的組成,可以定義遺傳群體。

而在母系遺傳中,則是以研究線粒體DNA單倍群為主。因為線粒體只來源於卵子,因此線粒體的DNA只會遺傳自母親。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的線粒體遺傳基因均來自於15萬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她被稱為「線粒體夏娃」,也就是現代人姥姥的姥姥的…姥姥; 現代男性的Y染色體則來自於6萬年前的一位非洲男性,他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也就是現代人的爺爺的爺爺的…的爺爺。

上述說法的正確性,大家可以從網上查詢,不再過多論證。

現在解釋兩個疑問,一是大陸漂移至少在2億年前就完成了,憑著古代落後的生存技能,他們是如何走遍五大洲的;二是70萬年前的北京人哪去了,為什麼他們不是我們的祖先。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這兩個答案得先從冰川期說起。在過去的240萬年中,地球經歷了17次冰川高峰期,我們現在正處於第四紀冰川期的間冰期。在距今4-10萬年的這一時期,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東亞地區,地表溫度要低得多。起碼1.7萬年之前,要比近1萬年平均氣溫低10度以上,大量的生物種類是難以存活的,只能走向滅絕,造成了一個大的斷層。其中就包括古北京人,考古學家們只找到了70萬年前的北京人顱骨,卻找不到後期的遺存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

冰期來臨的另一個後果是全球高緯度地區的全面封凍,在大氣中循環的水落到高緯度的陸地上變成了冰,而不再返回海洋,也就是地球上一部分水的位置由海洋轉移到了高緯度的陸地,也包括高山上。隨著陸地冰越結越厚,海平面也隨之下降。大約4-5萬年前吧,海平面是比現在低70多米的。那麼當時日本四島,是連在一起並與朝鮮半島相連的,印尼千島連在一起並與澳洲大陸相連,而紅海最窄的地方只有2公裡。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人類最早是生活在森林的,森林少了,沒了,只能移到草原,然後才走到海邊。當年的撒哈拉還是大片的森林,氣候變化將它變成了大沙漠,人類被迫一步步遷徙。海岸確實是個好地方,只撿海螺等貝類就能吃個飽,他們也在非洲海灘上留下了大量的考古證據。

5萬年前,又有一批批的非洲人沿著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印尼到達了澳洲大陸;4萬年前出現在伊朗,他們中也有一部分隨後又跑到澳洲,一部分跑到了亞洲中部和東部;還有一部分越過伊朗高原和哈薩克斯坦,成功到達歐洲腹地;1萬年前的最年輕的一批首先出現在蘇門答臘,帶著他們的水稻種子和種植技術一路北上,到了中亞和東亞地區;佔滿亞洲的祖先們又不滿足了,一部分人繼續北上經白令海峽遷移到北美洲,然後南美洲。到此,能居住的六大洲全部被佔領。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其實,5萬年以後的這一批絕對不是第一批,像北京人、爪哇人、尼安德特人在幾十萬年前,就來到各地,只不過他們沒挨過大自然的折磨而滅絕罷了。

我們說起來,好像古人一直在奔跑一樣,其實算一下,假如平均每年向前過度8公裡的話,1萬年就是8萬公裡,赤道一周也不過4萬公裡。他們喜歡定居,不願意天天東奔西跑,只是生存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

至於長相、體型、膚色等差異,那就完全是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了。比如膚色,20萬年前,人們生活在赤道附近時,紫外線照射非常強烈,而皮膚中的黑色素最有利於吸收紫外線。但往北遷徙的時候,人體對鈣的吸收就需要維生素D,而維生素D的合成卻需要曬太陽。所以膚色變淺,也包身高、甚至是鼻子形狀變化,這都是自然選擇、生物適應的結果。人類遷徙過程中膚色變化,身高變化都比我們想像的快的多。

如果說人類共祖是來自於非洲的一對男女,那他們是如何走出重洋的

最後說一句,那些持人種高貴論的都不是好人,包括希特勒,也包括東鄰居。只有文化才是最偉大的,中華文化才是我們每個漢族人最應該珍惜和自豪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智人是如何穿越沙漠、走出非洲的?人類進化史9:走出非洲
    當非洲的智人在南非的海岸邊重建家園之後,有一些「探險家」嘗試離開海岸,去尋找那扇走出非洲的大門。但是,在他們的面前有一道巨大的沙漠屏障,那就是撒哈拉大沙漠。這片沙漠把我們的非洲家園和世界的其他地方分隔而開。
  • 人類祖先如何走出非洲?
    人類走出非洲這個歷史事件很難有直接證據,所以旁證和考據就是重要依據。基因技術的出現,讓歷史研究中的旁證更加堅實,很多從前打嘴仗的內容,現在變得無可爭議。我們當前所在的地質年代,細說起來屬於是顯生宙的新生代的第四紀的全新世 ,比較複雜。
  • 人類祖先何時又為何走出非洲?
    一些模型顯示,現今所有的非非洲人的祖先都可追溯至單一種群,而另一些模型則顯示,走出非洲是分時間分階段發生的。本周《自然》發表的3篇群體遺傳學論文報告了來自全球逾280個不同群體的個體高質量基因組。三項研究描述了通常研究覆蓋不足的區域的基因多樣性,共同為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大遷移提供了新的認知,顯示人類如何「走出非洲」。
  • 「連載·走進非洲」走進電影《走出非洲》原型地 感受別樣風情
    他們大概和我一樣,是在看了聲名遠揚並獲得奧斯卡大獎的《走出非洲》後,再來參觀故事的發生地、拍攝地,尋覓丹麥女作家伊斯卡丹妮斯的芳蹤吧。這是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別墅,歷史並不長,從它的女主人伊斯卡丹妮斯入住到離開,也就是幾十年前的事。除了女主人丹妮斯人生歷程上的浪漫和傳奇之外,我們還能在這裡尋覓到什麼呢?
  • 《走出非洲》教給人的是關於告別,不求一物屬於自己,而愛她!
    《走出非洲》卡倫是丹麥籍的富家淑女。她和瑞典一對出身 貴族的李生兄弟很要好,起先跟哥哥漢斯談戀愛,遭到拋棄。《走出非洲》丹尼斯還請卡倫坐上他開的飛機,從天空中俯瞰非洲的茫茫原野。壯麗的大草原和成群的野獸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 智人並非來自非洲!研究員找到線索,他們19萬年前已在青藏高原
    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走出非洲」理論,研究認為,大約20萬-10萬年之前,由於末次冰期進入最寒冷的階段,除了非洲之外,其他地區的古人類都已經滅絕了,一直到少數倖存下來的智人走出非洲,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現代人類才有機會出現在地球上,不過,最近伴隨著丹尼索瓦人化石的研究結果,「走出非洲」的假說,可能會被改寫。
  • 進擊的歐洲智人,走出非洲大陸之後,如何淘汰了兄弟人種
    二百萬年前,一批人種從非洲走向了歐洲、亞洲、等大陸,演化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直立人從非洲大陸走出後,前往東亞發展,很多年過去後沒有任何改變,另一群直立人來到了西方的大陸演化為智人走出非洲,遇到同類智人的身體素質相對尼安德特人,並沒有太大優勢。
  • 《走出非洲》:壯美,然現實中的非洲與電影中差距挺大
    「在非洲的貢嘎山腳下,我曾經有一個農場」。舒緩蒼老的女聲,深情流暢的音樂,非洲廣闊壯美的大地,一幅幅畫卷史詩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深深地被打動了,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飛翔,俯瞰壯美的非洲大地時,遼闊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著的羚羊,泛著陽光的湖面上一片片掠起的水鳥,真是太美了。對非洲充滿了無限的好感與感嘆。讓我最感動的是女主跪下乞求新來的長官,給土著人留下一塊土地生活。她真的拿那些非洲人當家人。
  • 人類來自外星還是生物進化的
    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曾經思考過,那我們今天一起來聊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一般認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但有爭議,認為直立人在後來崛起的智人(現代人)走出非洲後滅絕或在此之前就滅絕了。晚期智人(新人)是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 非洲智人為何要走出原先生活了10萬年的非洲平原?
    我們都知道,當代人類的先祖原來是25萬年前的非洲智人,大約在7萬年前,非洲智人走出非洲,開始向世界各地分散。經過數萬年演變發展,才有了現在地球上充裕多彩的人類世界,才有了現在的78億生齒。那麼7萬多年的非洲智人為何要要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分散?
  • 人類「走出非洲說」的新答案
    正如賴克在書中所闡述的,近期的研究也大大修正了「走出非洲說」:對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入研究,在許多人基因池的深處發現了一些差異很大的片段,必然來自於一個關係很遙遠的世系。而這些古老的基因片段只存在於非洲人之外的人群上。
  • 電影「走出非洲」,觀眾「走近非洲」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非洲電影不多,《亞當》《阿布·萊拉》《空調》等有限的幾部影片成為一扇難得的窗,讓這裡的觀眾窺見非洲電影的歷史和當下——當電影「走出」非洲的時候,觀眾「走近」了非洲。
  • 朗讀與經典 | 走出非洲:羚羊魯魯(2)
    這個品種也許是非洲羚羊中最漂亮的。它們比歐洲黇鹿略大一些,棲息在樹林或灌木間,性情羞澀,四處流動,不象平原羚羊那麼常見。恩戈山及其周圍地域卻十分適合這種羚羊居留。你若是在山地野營,清晨或黃昏出去行獵,常會見到它們從灌木叢中竄出來,閃進林間通道,在陽光下,它們的皮毛閃著紅銅似的光澤。雄羚羊有一對奇妙的旋角。
  • 《走出非洲》: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愛情大餐
    電影《走出非洲》,端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愛情大餐。正當你以為女主角凱倫嫁給男爵伯若只是一筆各得其所的交易時,凱倫對伯若產生了一種類似於愛情的感情,盼著日夜廝守,為他生兒育女;正當你以為凱倫的堅強勇敢無私付出會換來伯若的感動,從此相守在一起時,放浪不羈風流成性的伯若把梅毒傳染給了凱倫,害得她好不容易治癒後卻終身不能生育;正當你以為凱倫終於等來了離婚,可以和彼此深愛的情人男主角丹尼斯名正言順地結合了時,兩人卻因為愛情觀婚姻觀迥異吵翻而分手;正當你以為失去一切的凱倫會隻身一人離開非洲回去丹麥時
  • 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智人」走出非洲的侵略史
    隨著更多的研究和發展,「非洲起源說」也越來越符合人類起源的過程,逐漸成為目前學術界的主流意見。如果非洲起源說是正確的話,那麼全世界75億人來源於同一種人,不管是黃種人、白人、黑人,都源自於非洲的「智人」人屬。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如何促使古人類走出非洲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如何促使古人類走出非洲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05日17:23
  • 第一個人類是怎樣走出非洲的?事實證明,冰河時期擋不住人類始祖
    再加上考古學界認為最早走出非洲的人類應該是在那一次冰河時期之後,因此冰河時期就成為了阻止非洲古人類外遷的因素。但根據科技日報7月1日的報導,來自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幾位研究人員聯合在《人類進化》雜誌上發布了他們對於非洲古人類對外遷徙的最新研究。該研究指出,古人類從非洲走出去的時間或許比現有認知的時間要早一些,也就是說冰河時期的出現並沒有阻礙古人類外遷的腳步。
  • 現代智人也多次走出非洲
    現代智人也多次走出非洲人類走出非洲的劇情是越來越複雜了。舊版本的劇情是:現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三者共同的祖先是在東非進化來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大約是在距今55萬~76萬年前與現代智人分道揚鑣的,他們遷移到了歐亞大陸。我們的直系祖先則繼續呆在非洲,直到大約6萬年前,現代智人才走出非洲。現代智人進入歐亞大陸後,就逐漸取代了當地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不過,在不同人種之間也發生過雜交,所以至今我們身上都還留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少量基因。
  • 丹麥文壇的倔強母獅,她的《走出非洲》被海明威稱為「最優秀的關於...
    就連她的筆名也毫無女性元素,其中迪內森是她的娘家姓氏,伊薩克則來自希伯來語,意思是「放聲大笑之人」。《走出非洲》屬於迪內森的個人回憶錄,是她第一部用英語寫作的作品。迪內森母語是丹麥語,為了使作品便於出版,才開始用英語寫作。一開始她的英文並不好,但她知道揚長避短,儘可能在語言上簡單克制,後來越寫越好,成就了一種樸素硬朗的文風。
  • 走出非洲 肯亞國寶級堅果在雲集首發
    中新網9月17日電 9月15日,在肯亞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Vincent Omuse和雲集CTO郝煥等共同見證下,來自肯亞的國寶級堅果品牌「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正式上線雲集,第一款產品夏威夷果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