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2020-08-02 老兵說武器

我國在一些領域的發展上投入了很多的一些實力以及金錢,其實大家對於很多方面的一些發展是不太理解的。

在今年的7月24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這一探測器的發射讓大家對於這個領域有了更多的好奇。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不過對於太空的探索,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其實是越來越多的,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我們又沒有辦法直接到這些星球上去,現在的探索究竟都是為了什麼呢?

這是需要更多方面的一些能力的,而現在不能夠上去不代表之後就不可能,而我國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一直想要去火星,就是為了能夠在之後的發展過程當中佔據優勢。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在早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就不太注重這一方面,尤其是在大航海時期,那個時候全球其他國家對於航海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而我國卻一直採取的是不理會的態度。

其他國家在擁有了一定的海軍實力之後,我們才逐漸意識到這些發展也是我們必須要有的,所以在之後的過程當中也花費了更多的一些時間來對這一領域進行改變。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現在我們就是為了不再繼續之前大航海的遺憾,所以現在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也越來越多,那麼人類為什麼要對火星有這麼多的嚮往呢?這一個大航天的時代,也是我們絕對不可以錯過的。

而火星其實是最好的一種選擇,在火星上有很多的一些礦產資源,並且南北極存在的一些固態淡水資源,還有土壤當中的有機分子都表明了它和地球是最相像的一顆行星。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要是之後地球發生什麼危難的話,火星也許是人類的最好選擇,為了不在之後的發展過程當中處於劣勢狀態,所以現在的一些探索也是必須要有的。其次現在各個國家對於外太空的空間站發展也越來越多,所以對於火星的探索也是我們必須要去解決的一個航天板塊。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澳門葡佔時期的畫作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所以失去了海洋。4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從國家層面上說,是為了中國的未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說:「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 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宇宙星辰
    【軍武次位面】:大D中國人的「火星時代」已經來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正是來自其他國家的技術封鎖,中國這才堅定不移地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一步一步摸索出來屬於中國的航天之路。4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去火星?
  •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文/山峰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航天事業是個大工程,我國探月也才進行了一半,為何又要急匆匆地去火星呢?目前人類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也僅有美蘇冷戰時實現過登陸火星,我國此舉是不是有些冒險?想當年中國在大航海時代落後於時代,現在到了太空時代,我們絕不能錯過了。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
    而幾乎是同一年,在遙遠的歐羅巴大陸西岸邊,一個叫哥倫布的年輕人,帶著給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海,直向正西航去,他同樣沒有想到,他的此次旅途,掀起了轟轟烈烈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 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我們錯過了太多,這次絕不落後
    可是隨著大海航時代的到來中國就開始落後,其實中國不是沒想過進行海上探索,鄭和就曾經下過西洋,但是後來被當時的官員極力阻攔。他們認為此舉勞民傷財,因此中國的航海計劃就此擱淺,中國就這麼錯過了大航海時代,錯過了海上的控制權。
  • 中國太空探索麵臨關鍵一步 曾錯過航海時代
    香港《文匯報》10日刊文說,有人形容說,新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到來。與500多年前發現美洲新大陸不同,這是一個星際航行的時代,人類將深入探索、開發、利用宇宙資源。曾經錯失歷史機遇的中國,正通過自主研發的航天技術,發射越來越多的衛星,更近距離的探索月球,並建立空間實驗室,派遣更多的航天員直面浩瀚宇宙。  即將發射的神九飛船,就是這樣一個先遣者。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年底將有大動作!中國人曾錯過海洋,但我們不會再錯過太空
    可是中國曾經錯過海洋,造成巨大遺憾。所以對於太空的探索,中國絕不放鬆。近年來,中國一直沒有停止過關於航空航天的研究,也取得許多突破和進展。現在另一個新的對於月球的探索進展即將展開。在2020年底之前,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對月球進行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7月23日,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都知道通訊需要一個過程距離越近通訊速度越快,反過來一樣的道理。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就在地球的旁邊,地球是第三顆行星,但是最近距離也要5500萬公裡,由於距離遙遠,地球與火星之間的信號傳輸會有長時間的時延,當火星離我們最遠時,從地球發一個指令要20多分鐘才能到達火星。
  • 【工悅讀】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花幾十億去鳥不拉屎的火星,為什麼?
    因為每個航天任務動輒就是幾億、幾十億的成本,這些錢如果用來搞民生或者搞基建,那都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我們非要花這麼多錢,搶著去鳥不拉屎的月球或者火星上?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而錯過了整個大航海時代的古代中國,即便有著輝煌的歷史,卻因為觀念和技術的落後,最終在近代敗給了這些船堅炮利的新興勢力,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喪權之痛。
  • 專家:航天時代機遇不可錯過
    在前景廣闊的航天市場中,中國是否需要自己的「SpaceX」,又何時才會出現?「商業航天如果要發展成功,一定需要有國家的支持。」5月28日,經濟學博士後、法學博士劉安表示,SpaceX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從其背後的發展路徑可以清楚地看到,得益於美國航天局等國家的機構支持。
  • 新的太空競賽已經來臨,中國錯失大航海時代,宇宙大航海必須趕上
    最近,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因為時間的緊張,經費的短缺,中國人用他們慣常的思維方式: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這一次的升空,天問一舉要完成三個任務:繞、落、巡。更為重要的是,因為火星離地球太遠了,通迅的來回已經超七分鐘,也就是說,對於火星探測器的降落,完全無法遙控,只能靠火星的人工智慧自己去完成。而這其中,可能是上千個降落動作,都需要火星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反應。難度可想而知。
  • 裡斯本 | 大航海時代從這裡開始
    國際航海史認為最早國家出面組織的大規模全球化跨洋航海活動嘗試的是明朝鄭和船隊,但開創整個大航海時代的,卻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段特別風起雲湧的時代。在未有大航海之前,所有人目力所及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舊世界。也沒有世界地圖,所有的一切都是拼湊。
  • 火星爭霸:新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沒有充足的資源,你怎麼去造核彈發射井?當人類照亮了地球所有的迷霧後,人類為了發展,就必須將目光放入宇宙。作為14世紀末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的航海探險帶來的不止有人類對於世界的重新認知,更重要的是對於資源與財富的渴望。
  • 大航海時代的翻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這是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阿聯、印度後第五個開始開星探測的國家。
  • 大航海時代的翻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這是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阿聯、印度後第五個開始開星探測的國家。
  • 有著「航空航天航海」夢的學子,「國防七子」不能錯過!
    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討論關於夢想的問題。大人問小朋友「你的夢想是什麼?」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會說「想當航天員,去太空!」或者是「想當航海員,去探索大海的奧秘」。航空航天夢或者航海夢從那時候開始就深埋在很多人的心裡。當他們長大,面臨高考時,因為有著對航空航天航海的夢想,所以就會準備報考理工類學校。
  • 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失去命名權
    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失去命名權如今的世界在地理上被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地理常識,那麼這些大洲大洋的名字是怎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歐洲在英文中是Europa,可以翻譯為「歐羅巴」。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腓尼基的公主,後來被變身為公牛的宙斯帶到了克裡特島,希臘人就把克裡特島叫做歐羅巴,在克裡特文明蔓延歐洲後,歐羅巴就成了歐洲的名字。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外星人也蹦迪嗎?
    ,爆炸的戰場,來到我們面前,冷峻的注視著我們——「我們從那裡來,我們到那裡去」?也要房要車愛蹦迪嗎?將來的人類必須走出地球,登陸新的星球星系,才能獲得新的生機。就像五百年前,人類必須開闢新的航線到達新大陸一樣。狡兔三窟呀。人類必須像五百多年前開闢大航海時代的那樣開闢大航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