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2020-07-27 FORMAT

7月23日,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躋身世界一流航天強國了嗎?這對中國將會有什麼好處?

中國發射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還實現了首個記錄,未來中國可移民火星,甚至在火星建立人類基地,而&34;火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就是一次完成&34;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採用這種&34;的探火方式,起點高 、效益高 、但挑戰大。

目前只有美國完成過&34;的探火方式,如果成功了,中國將在深空探測能力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二個真正在火星上實現著陸和巡視的國家。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已在月球探測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技術難度更大的火星探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探測火星,能深化我國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掌握火星的第一手信息,加速我國重大原創性的空間科學成果問世,為人類全面而深入認識火星做出自己的貢獻。使我國由火星知識的使用國,逐步變成火星知識的產生國。

&34;的環繞器攜帶了7臺科學載荷,可用於對火星開展全球性普查性綜合探測,並為巡視器提供中繼通信鏈路。火星車攜帶了6臺科學載荷,可用於在著陸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巡視探測。所以,從科學上講,&34;是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研究的最全面的任務。

另外 通過&34;探測火星,不僅能極大拓展我國對火星的認知,而且可以牽引和帶動我國航天和相關高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這次火星探測起點很高,難度極大,必須採用許多新技術才行。因此它帶動了不少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發展,促進了大批創造性的發明和技術應用。

據悉 在&34;火星探測器中,就使用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多項&34;。例如,火星車使用的熱控材料,是新型保溫材料——納米氣凝膠,它很輕,隔熱性能很好。這些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器件等反過來又可用於國計民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類生活質量改善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最關鍵的是中國將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論證先進的宇宙深空通訊技術,為以後在月球和火星建立人類基地打下基礎。

我們都知道通訊需要一個過程距離越近通訊速度越快,反過來一樣的道理。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就在地球的旁邊,地球是第三顆行星,但是最近距離也要5500萬公裡,由於距離遙遠,地球與火星之間的信號傳輸會有長時間的時延,當火星離我們最遠時,從地球發一個指令要20多分鐘才能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即使在距離最近時也要幾分鐘才能到,遠比從地球上發指令到月球上的時間長得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解釋,時延比較長給火星探測的測控通信帶來很大挑戰。探測器在火星著陸時間僅7分鐘左右,由於時延,無法實時操控,探測器必須自主完成著陸。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是火星探測中最難的,要經歷&34;,先是氣動減速段,然後是傘降減速段,接著是動力減速段,最後是著陸緩衝段這幾個階段。都必須嚴格按程序執行,否則&34;。

為了安全著陸火星,2019年11月14日,我國在位於河北懷來,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成功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重力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也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如期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火星環境複雜、惡劣,探測器在著陸後也不是萬事大吉,例如,因為火星探測器遠離太陽,它所受到的太陽輻射強度大大減弱,而且火星上溫度很低,赤道上的平均溫度只有-23°C,這些對火星車的能源系統,溫控系統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據我國火星車專家賈陽撰文介紹,我國火星車除裝有光電轉換效率較高的4塊太陽電池板外,在其頂部還裝有一個像雙筒望遠鏡樣子的設備,叫作集熱窗。它可以直接吸收太陽能,然後利用一種叫作正十一烷的物質儲存能量。白天,火星溫度升高,這種物質吸熱融化,到了晚上溫度下降,這種物質在凝固的過程中釋放熱能,這樣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

目前中國發射的&34;,只是成功了第一步,後續能否順利登陸火星,還有待觀察。而火星距離地球最遠時有4億公裡,最近時大約5500萬公裡,作為對比,月球離地球最近時36萬公裡,最遠時40萬公裡。也就是說,即使火星離我們最近時,也要比月球遠一百多倍。人類探測器從地球飛到火星大約需要7個月的時間,7個月後讓我們祈禱&34;能順利登陸火星。

火星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上面的資源,還有火星上的水。火星跟地球有類似特點,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火星南極有一處地下鹹水湖,這對於研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體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另一方面火星是太陽系中唯一可以適用人類進行相關科學研究的行星,對於研究地球類似情況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未來人類技術成熟後,極有可能在火星建立人類基地,讓人類移民火星。中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行列,當然要為子孫後代做好打算,畢竟地球未來也有可能遭遇不測的一天,在火星上留下中國人可以繼續生存下去。這並非天方夜譚,人類是太陽系中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要為人類可持續性發展打基礎,移民火星就是其中之一。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另一方面,火星引力沒有月球那麼小,有沒有地球那麼大,人類可以考慮在火星建立宇宙飛行器工廠,相比較於地球,從火星發射宇宙飛行器要容易的多。載重能力和起飛重量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同等情況下,從火星發射的飛行器可以飛的更遠,提高了人類尋找適合生存的外行星的機率。

中國發射&34;,不僅是在為中國人某福利,也是在為地球上的全人類謀福利。中國還計劃在2028年到2030年之間,發射&34;火星探測器,&34;將對火星上的物質進行採集回收,並返回地球,這有助於人類對火星更深層次的了解。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星辰宇宙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喜歡此文,請記得點讚、轉發哦!關注@FORMAT,第一時間了解更多優質APP、軟體、網站、及系統應用技巧,精彩內容每日更新!

相關焦點

  • 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宇宙星辰
    【軍武次位面】:大D中國人的「火星時代」已經來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 如果「天問一號」成功著陸,那將意味著中國,將正式從「月球時代」跨入「火星時代」,一段屬於我們的火星時代。
  • 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澳門葡佔時期的畫作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所以失去了海洋。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說:「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通過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今年疫情以來,中國的航天也出現了兩次重要型號的失敗:3月17日新型號長徵七號甲與7月10日新型號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許多人也開始質疑中國航天怎麼了?不嚴謹了?人才流失了等等。
  • 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在今年的7月24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這一探測器的發射讓大家對於這個領域有了更多的好奇。在早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就不太注重這一方面,尤其是在大航海時期,那個時候全球其他國家對於航海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而我國卻一直採取的是不理會的態度。
  • 我們錯過了太多,這次絕不落後
    多年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在宇宙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對於宇宙我們有著太多的疑問。現在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太空,中國也是如此,最近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天問一號」火星的發射意味著我國正式開啟了火星的探測之旅,那麼中國到底想要「問」些什麼?或者說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
  • 中國太空探索麵臨關鍵一步 曾錯過航海時代
    中新網6月11日電 神舟九號飛船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實施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香港《文匯報》10日刊文說,有人形容說,新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到來。與500多年前發現美洲新大陸不同,這是一個星際航行的時代,人類將深入探索、開發、利用宇宙資源。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當全世界都還在與地球上的病毒搏鬥時,我們已經開始「問天」了。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
  •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印度網友酸,技術是偷我們的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胖五」成功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期間十分順利。「天問一號簡直把不要臉的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印度這神奇的國度,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解讀;不過「天問一號」會把印度網友的這股酸味一起帶入火星的。我們國家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不會為了跳梁小蚤而止步,反而我們會更加大力度,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再難的路第一步最重要!
    從7月20日至7月30日,短短10天裡,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分別發射。為什麼大家要「擠破頭皮」,搶在這幾天發射呢?「胖五」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天問」一號準確地送上高速公路的指定車道。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信號
    ​當全世界都還在與地球上的病毒搏鬥時,我們已經開始「問天」了。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馬斯克發推祝賀:令人驚嘆
    (觀察者網訊)今天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央視新聞指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對此,特斯拉CEO馬斯克發推祝賀:「今天,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令人驚嘆!」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不過發射成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是後面一系列成功的基礎。因此同樣值得祝賀。那麼天問一號成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可以分為遠期意義的近期意義兩大方面。
  • 未來移居外星的地球人會不會宣布獨立建國?大航海時代的翻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這是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阿聯、印度後第五個開始開星探測的國家。
  • 未來移居外星的地球人會不會宣布獨立建國?大航海時代的翻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這是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阿聯、印度後第五個開始開星探測的國家。
  • 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文/山峰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航天事業是個大工程,我國探月也才進行了一半,為何又要急匆匆地去火星呢?目前人類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也僅有美蘇冷戰時實現過登陸火星,我國此舉是不是有些冒險?想當年中國在大航海時代落後於時代,現在到了太空時代,我們絕不能錯過了。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沖天而起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我們距離星辰最近的時刻
    ,我國使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隨後,「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然而該軌道每26個月才能出現一次,如果錯過了2020年的機會,再等兩年才有下一次發射窗口期。預計在明年2月,「天問一號」探測器就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場範圍內,然後通過制動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捕獲成功之後就將進入火星的循環軌道,再經過多次的調整,就可以進行我國首次火星環繞探測了。探測火星的成功率只有42%,迄今為止,只有美國和蘇聯成功登錄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入行星探測時代丨我們為什麼要飛向火星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探測作業,它還會將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天問」這個名字則來自古代著名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在 2000 多年前屈原就對天地分離、日月星辰發出了一系列天問。錯過這次發射窗口,要再等 26 個月這個 7 月,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不止中國,上周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經升空,再過幾天美國的「毅力號」和「機智號」也將踏上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