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2020-07-25 米粉防務

文/山峰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航天事業是個大工程,我國探月也才進行了一半,為何又要急匆匆地去火星呢?目前人類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也僅有美蘇冷戰時實現過登陸火星,我國此舉是不是有些冒險?想當年中國在大航海時代落後於時代,現在到了太空時代,我們絕不能錯過了。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我國能探索火星,是我國在基礎科學領域的進步,這些年航天技術不斷精進。人類遲早是要徵服天空的,現在火星探測是為未來投資,我們現在是在追趕美國,若再過50年一切都晚了。

  發達國家在航天方面的投入比我國多很多,航天科技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工業類型有很大的要求,直到如今有獨立航天的國家無一不是工業類型相對齊全且技術水準在世界先進行列的國家。科研、資源探查、導航、災害防控、環境保護、偵察、氣象等很多方面如今都離不開航天技術的幫助。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著陸器/巡視器著陸火星

  如今我國經濟技術實力足以支撐航天探測,這有益於我國的基礎科學的進步,要知道世界上每一次的迅速發展,都來源於基礎科學或者技術上的進步。早年間落後於人,美國50年前就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60年前就已載人航天。而十幾年前,國際空間站就已經實現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也使得歐美在空間物理化學生物性質方面的研究領先我國很多。我們當初也想掏錢參與,可歐美欺負我們實力不足不允許,這也是我國獨立發展自己的空間站的原因。

  現在再不求精進,那麼未來相似的事情會不斷上演。這些都是很實際的問題,地球資源遲早滿足不了人類需求,向太空索取資源是必然的過程,如今在尚有追趕機會的時候不加大投入,未來只能被人家欺負。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火星探測

  這就是我們進行火星探測的原因,火星上看起來荒蕪一片,但是火星是一個很好的技術驗證平臺,至今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有一定的獨立探測火星的能力。在我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成功的背景之下,展開更遙遠的航天探測活動,更有利於航天技術的發展,也有利於提升基礎科學的實力,雖然現在看不到什麼收益,百十年過去後人們會感嘆現在的發展策略,這將是我們為後代子孫創造的優勢地位。事物是發展的,永遠不能只將目光定於當下。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中國航天

  我國的天問一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準備用接近1年的時間跨越5500萬公裡奔向火星,希望一次性實現「繞、落、巡」,而這個過程也借鑑國外成熟經驗。時不我待,現在投入多是為了未來不落後甚至領先。我們現在花費高昂代價探測火星,是為了人類未來的共同命運謀福利。人類想要走向更高的文明,不得不繼續向更加深遠的星空前行。因而探測火星勢在必然。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澳門葡佔時期的畫作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所以失去了海洋。,絕對不能錯過未來!
  •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在今年的7月24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這一探測器的發射讓大家對於這個領域有了更多的好奇。這是需要更多方面的一些能力的,而現在不能夠上去不代表之後就不可能,而我國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一直想要去火星,就是為了能夠在之後的發展過程當中佔據優勢。
  • 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宇宙星辰
    【軍武次位面】:大D中國人的「火星時代」已經來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 如果「天問一號」成功著陸,那將意味著中國,將正式從「月球時代」跨入「火星時代」,一段屬於我們的火星時代。
  • 火星,中國為什麼非要去?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為啥取名「天問」?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其中「熒」代指火星由於土壤富含氧化鐵而發出的紅光;「惑」則出於古人對火星運行缺乏規律而感到的困惑。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約為42%,這項成功率比難度極大的人類探月約53%的成功率還要低。既然探測火星是一項高風險的嘗試,探測火星「勝算「不到一半,卻為何讓傳統航天大國,乃至非傳統航天大國「趨之若鶩」呢?60年來,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歐洲、印度「前赴後繼」發射火星探測器。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火星。
  •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致敬中國航天!人類對於太空的浪漫幻想由來已久,但我們真正踏入太空,卻還只是在不到六十年前。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2016年11月3日,「十年磨一劍」的長徵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那時,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才真正具備了前往火星的能力。人類探火成功率約42%,為何我們非去不可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約為42%,這項成功率比難度極大的人類探月約53%的成功率還要低。縱觀人類航天史,目前也僅有美國和前蘇聯兩個國家成功實現登陸火星,其中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的探測器。
  • 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我們錯過了太多,這次絕不落後
    多年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在宇宙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對於宇宙我們有著太多的疑問。現在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太空,中國也是如此,最近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天問一號」火星的發射意味著我國正式開啟了火星的探測之旅,那麼中國到底想要「問」些什麼?或者說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視點2020年是中國火星探測元年。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將為你一一解惑。登陸火星有多難?
  • 美國發出疑問: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這位作者所採用的「爭奪」、「領導」、「競爭」、「主導」等字詞不禁讓人感到疑問,什麼時候探索太空成為了比賽,必須要有競爭,必須要有領導,這樣任務才進行得下去。仿佛登陸火星變成了圈地運動,一定要比比誰佔的「地方」大、誰更厲害。
  • 中國為何探索火星?「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不斷成長,生命不息,文明不斷;太空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月球告一段落,美國和中國相繼將視線轉移到火星上,那中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呢?「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2012年8月,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它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聲音 | 「天問」之旅開啟,探索永無止境!
    它既承載著我們對宇宙和自然的嚮往和探索,也證明著中國的航天數十年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的成果。中國人的火星之旅就這樣開啟了!千百年來,「飛天」夢一直縈繞在中國人的心中,儘管時至今日,遠古時代的大多數問題,我們已經得到了解答,但廣闊的宇宙於我們而言,依然陌生而神秘,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踏上未知的虛空,去探索蒼穹的遼闊和深邃。為什麼「天問」的第一站選擇了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 為何偏偏選中它?
    天問一號探測器要想衝出地球抵達火星,絕不是簡單地從「三環」跨越到「四環」,而是長途跋涉幾個月,直線距離突破4億公裡的旅程。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總師崔曉峰告訴記者,天問一號要經歷發射入軌段、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火星停泊段以及離軌著陸段。 這其中,地火轉移段指的是從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到進入火星引力影響球的飛行階段。
  • 中國太空探索麵臨關鍵一步 曾錯過航海時代
    中新網6月11日電 神舟九號飛船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實施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香港《文匯報》10日刊文說,有人形容說,新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到來。與500多年前發現美洲新大陸不同,這是一個星際航行的時代,人類將深入探索、開發、利用宇宙資源。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就要挑戰人類航天能力的極限,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3大目標。美國人飛2次才能做完的事,中國要1次搞定。如此高起點、高難度的挑戰,是世界航天史前所未有的壯舉!
  • 中國需要「SpaceX」嗎?專家:航天時代機遇不可錯過
    在前景廣闊的航天市場中,中國是否需要自己的「SpaceX」,又何時才會出現?「商業航天如果要發展成功,一定需要有國家的支持。」5月28日,經濟學博士後、法學博士劉安表示,SpaceX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從其背後的發展路徑可以清楚地看到,得益於美國航天局等國家的機構支持。
  • 中國航天再得新突破,火星探索發現暗能量,刷新人類宇宙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的航空技術也開始日益進步起來,因此中國的航天計劃也不能有所落後。最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伴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到達了火星,這代表了中國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計劃也走到了新的階段。這次的探索意義非凡,不僅說明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還為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提供了更廣泛的技術研究數據。
  • 探索火星,中國航天再次震撼全球,美國:他們進步太快了
    對於地球上的我們來說,每隔兩年都會有一個去往火星的關鍵窗口期。今年夏天便是如此,因為地球與火星的空間位置將排列成一條直線,這樣太空探測器就可以利用最少的燃料到達那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準備向這顆古老的紅色星球表面發射他們航天史上的第九艘太空探測器。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火星探索的窗口期內不再只有美國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