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會再錯過宇宙星辰
【軍武次位面】:大D中國人的「火星時代」已經來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發射場,在火光簇擁下,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太空。 最終中國航天局慷慨提供的助推器成為關鍵,幫助美國太空人重返地球。
-
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而幾乎是同一年,在遙遠的歐羅巴大陸西岸邊,一個叫哥倫布的年輕人,帶著給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海,直向正西航去,他同樣沒有想到,他的此次旅途,掀起了轟轟烈烈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
中國需要「SpaceX」嗎?專家:航天時代機遇不可錯過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北京時間5月28日,據外媒報導,由於天氣原因,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在原計劃發射前約17分鐘被取消。劉安指出,僅以商業航天的發射服務運載火箭這塊業務來說的話,如果真正想要實現載人商業航天的運營,從火箭的藍圖到真正能夠把乘客發射上天的話,按照目前中國的技術水平,發射公司是一定要有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
-
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在今年的7月24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這一探測器的發射讓大家對於這個領域有了更多的好奇。不過對於太空的探索,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其實是越來越多的,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我們又沒有辦法直接到這些星球上去,現在的探索究竟都是為了什麼呢?
-
新的太空競賽已經來臨,中國錯失大航海時代,宇宙大航海必須趕上
蘇聯解體後,人類的太空競賽停止了,美國也放慢了太空探索的腳步。有人說,現在有可能開啟第二次太空競賽了。另一方,很可能是中國。最近,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而這一年,是火星探索年。在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幾天後,美國也發射了自己的火星探測器。
-
火星爭霸:新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而如今太空探索的主角,卻是資本家與政府。 馬斯克在2001年就曾研究過「火星綠洲」計劃,2011年,在訪談中馬斯克表達了他的雄心壯志,在2020年左右,殖民火星。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人類的開拓者們相繼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新大洋;直到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的逃亡者巴爾沃亞發現了地球上迄今為止的最後一個海洋(太平洋)。20世紀以前,科學家們只有通過理論和觀察去觀測宇宙,了解地球之外的事物。
-
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中國為何還要去?絕不能錯過大航天時代
目前人類探索火星成功率只有42%,也僅有美蘇冷戰時實現過登陸火星,我國此舉是不是有些冒險?想當年中國在大航海時代落後於時代,現在到了太空時代,我們絕不能錯過了。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我國能探索火星,是我國在基礎科學領域的進步,這些年航天技術不斷精進。人類遲早是要徵服天空的,現在火星探測是為未來投資,我們現在是在追趕美國,若再過50年一切都晚了。
-
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我們錯過了太多,這次絕不落後
多年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於宇宙的探索,在宇宙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對於宇宙我們有著太多的疑問。現在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太空,中國也是如此,最近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天問一號」火星的發射意味著我國正式開啟了火星的探測之旅,那麼中國到底想要「問」些什麼?或者說中國到底看重了火星上什麼?
-
中國人曾錯過海洋,但我們不會再錯過太空
作者:年負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從來沒有止步過。就像600年前的人類探索海洋,現在的人類探索太空。可是中國曾經錯過海洋,造成巨大遺憾。所以對於太空的探索,中國絕不放鬆。近年來,中國一直沒有停止過關於航空航天的研究,也取得許多突破和進展。現在另一個新的對於月球的探索進展即將展開。
-
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失去命名權
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失去命名權如今的世界在地理上被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地理常識,那麼這些大洲大洋的名字是怎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歐洲在英文中是Europa,可以翻譯為「歐羅巴」。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腓尼基的公主,後來被變身為公牛的宙斯帶到了克裡特島,希臘人就把克裡特島叫做歐羅巴,在克裡特文明蔓延歐洲後,歐羅巴就成了歐洲的名字。
-
裡斯本 | 大航海時代從這裡開始
國際航海史認為最早國家出面組織的大規模全球化跨洋航海活動嘗試的是明朝鄭和船隊,但開創整個大航海時代的,卻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段特別風起雲湧的時代。在未有大航海之前,所有人目力所及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舊世界。也沒有世界地圖,所有的一切都是拼湊。
-
全球還有超過13億人處在貧困狀態,我們探索太空的意義在哪裡?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昨日凌晨發生成功,當全球還有超過13億人處在多維貧困狀態時,我們探索太空的意義在哪裡?星月的由來》兩萬年前的東南亞陸地上,尼格利陀人*正點燃篝火,其中一些選擇停留於此,結束跋涉和遷徙,成為當地土著的祖先;時光如矢,同一片土地上,公元1521年麥哲倫的船隊首次完成環球航行,登臨菲律賓群島的他們身心俱疲,還不知道自己已拉開大航海時代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中國的太空探索合作將找到世界平衡點,不在極限超級大國間合作
大家都知道在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社會矛盾尖銳、犯罪現象橫流,頻頻發生各國的戰爭,但是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這些矛盾被神奇的解決了,全球化的航海運動把資源進行了重新分配,全球化經濟讓人類帶來了一個根本性的飛躍。
-
大航海時代,帆船如何逆風遠航?
帆船出現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帆船沒有一刻停止演變,在現代輪船沒有出現之前,人類歷史上曾出現幾個航海大時代,主要航海工具就是帆船,在這幾個航海大時代,人類的帆船製造工藝也達到了巔峰。
-
太空探索的三種風險
從幾何意義上來說,卡門線無非是一層包裹著地球的球殼,但是對於處於太空探索時代的人類而言,其象徵意義無異於維京時代那條將陸地與海洋分隔開來的海岸線。實際上,那些跨過卡門線進行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在冒險程度和開拓精神上並不遜於維京時代的航海家。將現今的太空探索時代稱作新維京時代也未嘗不可。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有著「航空航天航海」夢的學子,「國防七子」不能錯過!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會說「想當航天員,去太空!」或者是「想當航海員,去探索大海的奧秘」。航空航天夢或者航海夢從那時候開始就深埋在很多人的心裡。當他們長大,面臨高考時,因為有著對航空航天航海的夢想,所以就會準備報考理工類學校。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國防七子」。這七所學校在理工類、科研類還有國防類等領域都可以說是國內頂尖。
-
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
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記清華大學「身邊榜樣」、精儀系教授高鍾毓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我國的高科技發展之路,漫長而又曲折,高精度航海陀螺儀的研究之路就是典型案例。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高鍾毓憑藉頑強的意志和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躋身世界前列的科研成果,為我國高科技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