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控制「自私」的大腦區域在哪兒嗎?

2021-03-05 梅斯神經

近期發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 and Social Neuroscience的研究稱,減少特定腦部活動,可增加利他主義!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Leonardo Christov-Moore和同事進行了第一項研究,旨在識別與善解人意決策相關的腦部區域。

該研究納入了20名參與者,在其進行任務時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進行腦部掃描。一個任務是在觀看視頻時,刺痛手;還有一個任務是觀看不同表情(如高興、悲傷、生氣)並模仿。

研究者發現,杏仁核、皮層和大腦的前腦島區域參與了模仿他人與經歷痛苦和情感,而在前額葉皮層的背外側和背內側區域中,對行為和衝動控制起關鍵作用。

接著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叫做「獨裁者遊戲」的任務,在這項任務中,每輪給他們10美元,共計24輪,詢問他們是想要保留他們的錢,還是與一個陌生人分享(提供陌生人的年齡和收入等相關信息)。

研究者發現,平均每輪給錢最少(1-3美元)的人其部分前額葉皮層活動最明顯。與疼痛知覺、情感和模仿相關的腦部區域活動顯著的人群給出了他們75%的資金。研究者認為這是「親社會的共鳴」,一種鏡像衝動,也是驅動利他主義的關鍵因素。

接著研究者又納入了58名參與者進行第二項研究,所有參與者接受了θ波脈衝經顱磁刺激,一種非侵入性的程序,用來暫時削弱大腦中某些區域的活動。

其中38名參與者的前額葉皮層背外側或背內側(對行為和衝動控制起關鍵作用)被封鎖,還有20名參與者的大腦視覺區域的活性降低。

然後讓參加者玩「獨裁者遊戲」,以評估抑制這些地區的活動將如何影響受試者與他人分享的意願。

Christov-Moore假設,如果自私是根深蒂固的,那麼降低前額葉皮層背外側和背內側的活動,會讓他們更加自私。

不過研究者發現,減少這些區域的活動實際上讓參與者更加慷慨!與對照組相比,慷慨度增加50%。

減少前額葉皮層背內側的活動會增加整體的慷慨,減少前額葉皮層背外側的活動的參與者更喜歡與較高收入的陌生人分享金錢。

Christov-Moore說:「通常情況下,參與者會根據需求給予,但是那些腦部區域受到傷害後,患者將會暫時失去對社會的判斷能力,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抑制這一區域的活動,我們看到的參與者是多麼的無私。」

原始出處:

Self-other resonance, its control and prosocial inclinations: Brain–behavior relationship, Leonardo Christov-Moore et al., Human Brain Mapping, doi: 10.1002/hbm.23119, published online 1 February 2016

Increasing generosity by disrupting prefrontal cortex, Leonardo Christov-Moore et al., Social Neuroscience, doi:10.1080/17470919.2016.1154105, published online 4 March 2016

Altruism could be increased by reducing specific brain activity.MNT.23 March 2016

本文由MedSci神經科整理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下載APP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自私會有報應,因為大腦有一個因果報應神經元
    大腦的自私網絡:DMN區域有時,即使你會覺得有道理,但是我們從來不可能去踐行利他,因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完完全全體現在我們已經成型的大腦神經元網絡裡面。自私是人的底層規定性因此,這類本性是每一個的人最底層規定性,它直接就體現在我們的大腦裡面,直接對我們實施管控,因此,即使你知道需要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需要與人為善,但是你的瞬間本能還是不自覺的做出了「為已」的動作,為此你很苦惱。
  • 你所有的痛苦,在於你看不透你自私的本性
    但是時刻知道自己被什麼念頭所驅使,被什麼驅使控制才能做到穩如泰山,處之泰然,這就是思維訓練的明顯進步。小務虛回覆:好傢夥,進步了!打到59卡,就有這樣的覺悟,不錯我看到了小務虛的身影,處理這類情緒問題,有2個關鍵點:控制住情緒,通過靜觀,不回復的形式覺察念頭以及背後的大腦原理;該用戶首先選擇默不作聲,這是一個高明的做法,任何時候,不管誰對誰錯,最關鍵的是先把情緒控制住,因為情緒一旦發了出來,它會變得更大,就是去甲腎上腺素的原理,大腦認為得不到,它會通過強化恐懼情緒來獲得。
  • 在此時此刻,是你的大腦在控制你,還是你在控制大腦?
    人類是大腦的「傀儡」?到底是誰在控制誰?你有想過嗎?我們都說高考是人的一生最為公平的一次競爭,其實從人出生的一瞬間開始,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所處的環境也是不同的,我們的一生當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追求。
  • 人體並非是由大腦控制的,而是細胞與遺傳基因在指揮你!
    其實你只是一個智慧機器人,操縱你的是你細胞內的遺傳基因。一定會問我怎麼可能是機器呢?我有智慧、有思想,別急,看完這個視頻你會找到答案的。在大約三十億到四十億年前,海洋中的一些簡單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等,經過漫長的化學反應之後,出現了複雜的有機大分子,類似於蛋白質、糖類、核苷酸等。
  • 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文|墨默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乍看到這一行字的時候,感覺是在玩文字遊戲,但看完李笑來《把時間當朋友》之後,就明白了,大腦與其它器官一樣,是人體的一部分而已,大腦不應成為我們的主宰,我們只是利用大腦來進行思考而已,原來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 是你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你?這個問題令人細思極恐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身體器官之一。有人提出了個疑惑:人和人的大腦是什麼關係呢?是你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你?看到最後,你會感到細思極恐!傳聞一批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搞明白人體的行為和大腦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控制關係。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狼爸爸狼媽媽如果只知道保護自己而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後代,它們後代的存活概率就會低於它們的同類,它們身體裡的基因流傳下去的概率就會較低。如果它們的子女繼承了只知道保護自己不知道保護後代的基因,這個血統就會逐漸被自然選擇淘汰掉。因此,我們見得到的動物,不僅具有保護自己的本能,也具有保護其後代的本能。實際上,從基因複製的角度看,在自己的生育力降低之後,保護後代比保護自己更加重要。
  • 植入這東西能控制你的大腦?
    和帕特爾聊天的時候,我們討論了Neuralink對大腦區域的新探索、大腦的語言,以及他怎麼看待通過人機結合增強人類的前景。帕特爾憧憬著一套新的大腦控制方式,但這與一個反烏託邦的未來無關。「這純粹是好奇所致,」他說。這一好奇心在一堂講變態心理學的神經科學課就開始了。
  • 我們是如何知道自己吃飽了的? 大腦認為你飽了你就真飽了嗎?
    我們是如何知道自己吃飽了的? 大腦認為你飽了你就真飽了嗎?時間:2017-06-30 13:12   來源:好哩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是如何知道自己吃飽了的? 大腦認為你飽了你就真飽了嗎? 當人吃飽了之後,一般短時間內是會停止進食一會兒的,大部分人知道吃飽了停止進食。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01 來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求人在思維徘徊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製造最近,人們對於能夠這種使我們作白日夢的神經機理仍了解得很少。??但是在1月18日的《Science》上,一組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和美國Dartmout大學、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了人腦中支持人作白日夢的一些區域。??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對一些在進行簡單的記憶問題的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
  • 研究揭示由大腦區域決定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英媒稱,兩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友善之人的大腦中引發移情衝動的區域更活躍。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8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有些人比別人更友善?問題全在腦子裡!》的文章稱,待人如己——正如老話所言。
  • 前沿科學實驗:究竟是你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你?細思極恐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到底是誰?到底是我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我呢?因為這正是大腦在你按動按鈕之前所下達的一個讓你按動按鈕的指令。但是可怕的是,經過腦電波檢測發現,在這個實驗者按動這個按鈕前的七八秒鐘,竟然還有一次神秘的腦電波波動。那如果這個波動不是你自己決定所發出的,那有沒有可能是大腦自己決定的?這就表明當你在幹一件事情之前,大腦就已經給你下達了一個陌生的指令。然而這個指令竟然不是你自己決定所發出的,那麼又是誰給你下達的呢?
  • 科學家發現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壓力調節可能是治療胃腸疾病...
    科學家發現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控制胃功能的大腦區域,並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壓力——可能正是導致潰瘍和其他胃腸疾病的
  • Nat Commun:發現控制進食的大腦區域!厭食症患者或迎來救星!
    2019年7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就像交響樂一樣,大腦的多個區域協同工作來調節對食物的需求。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在大腦的情緒中樞杏仁核內發現了一個交響樂指揮器--一個控制食慾抑制和活動的大腦區域。
  • 你不知道的事:你的大腦是你的朋友嗎?
    有沒有想過一件事,你那負責指揮一切的大腦,是不是一直忠誠於你?我們的大腦一直在默默地篡改著我們的記憶,人類的記憶並不像是白紙黑字那樣的檔案袋,而更像是可以剪輯修改的電視劇,一個接著一個的畫面在你大腦中儲存著,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接觸到的新事物,記憶會不斷的進行二次加工。
  • 測速攝像頭到底被藏在哪兒?你知道嗎?
    即便有些車主安裝了導航儀,自動提醒有測速攝像頭,只是有些攝像頭你根本就不知道藏在哪裡,就算有提醒還是難以確保萬無一失,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有些地方的測速攝像頭根本就沒有提醒,最後只能乖乖的交罰款了、扣3分,要是超速太過了,那就不僅僅是3分了,估計會更高。首先,開車超速是錯誤的,其次,交警的測速點設置是有規律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 Nature:大腦中控制社交記憶的區域同時引發攻擊性行為
    2018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哥倫比亞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可以幫助機體做出什麼時候攻擊入侵者以及何時接受入侵者的決定的大腦區域。這個大腦區域稱CA2,是海馬體的一部分。海馬體是一個更大的腦結構,此前相關研究表明海馬體對於機體感受其它人,地方,事物和事件的記憶至關重要。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
  • 科學家發現大腦負責控制宗教信仰區域(圖)
    佛教在線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科學家在人體大腦中發現「上帝區域」,大腦中有三個組織部分負責控制宗教信仰意識。  這項研究共有40多位參與者,其中包括:基督教、穆斯林教、猶太教和佛教人士,當他們被問及關於宗教思考和精神道德範疇的問題時,他們大腦的這三個部分就出現神經元活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