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市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撞交接的地方

2021-01-15 歷史的帆船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滇緬抗戰博物館於2005年7月7日建成開館,館址設在原中國遠徵軍20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上。博物館藏有3500多件二戰文物,包括中國遠徵軍、中國駐印軍、美英盟軍、民眾眾抗戰等方面的文物。

騰衝機場地處高原山區,位於高黎貢山西側、距騰衝市城南10公裡處的清水鄉駝峰村。機場於2007年2月1動工建設,工程於2008年12月完工,機場於2009年1月23日正式通航運行。騰衝機場性質為國內支線機場,本期以2015年為設計目標年,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8萬人次需要設計,年貨運吞吐量2100噸、年客機起降架次6244架次規劃設計。2013年5月1日,國產第一套飛機跑道攔阻系統在騰衝機場開工建設。

截至2010年,騰衝市境內動物有獸類7目21科,鳥類14目42科,昆蟲類11目80科,魚類5目13科,兩棲類2目7科。主要有蘇門羚、孟加拉虎、小熊貓、靈貓等。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野生動物72種,如送羚牛、白眉長臂猿、灰葉猴、白尾梢虹雉等。

截至2010年,騰衝市境內有高等植物2000多種,水生浮遊植物55種。主要有禿杉、鵝毛樹、鐵樹、山茶樹等。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野生植物60種,如大樹杜鵑、長蕊木蘭、雲南紅豆杉、桫欏、銀杏等。木材儲備量充足,活立木儲蓄量4872萬平方米,木材儲量居雲南省第二位。

騰衝市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0.7%,橫貫全境的高黎貢山,物種豐富,種類繁多,譽為"物種基因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圈",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A級保護區。

騰衝市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撞交接的地方,地質史年代發生過激烈的火山運動。正是由於兩個大陸的漂移碰撞,使騰衝成為世界罕見並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熱並存區。方圓1000平方公裡,有99座火山,88處溫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外媒:亞歐和印度板塊運動致中國西南地震頻發
    高建國認為,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無法定論,魯甸地處小江斷裂帶,與汶川所處的地震帶看起來不同。但它們之間大的關係是有的,汶川、雅安、魯甸3次地震形成南北帶,地震有南遷的動向。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中國西南部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經常遭地震打擊。1970年,雲南芮氏7.7級地震導致至少1.5萬人死亡,而1974年裡氏7.1級地震,導致全省死亡人數超過1400人。
  • 【備考乾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詳解構造圖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亞歐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美洲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印度洋板塊: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南極洲板塊:
  •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日本可能或將沉入海底!
    日本,從我們上學學習地理的時候就知道,它位於板塊交接地帶,地殼運動十分活躍,所以地震、海嘯、火山活動等自然災害就會頻繁發生,單是地震大大小小就可達到上千次,可能對於日本民眾來說,這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早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吧。
  • 歐亞板塊還是亞歐板塊?
    法國人勒皮雄(LePichon)將全球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後來,英國人麥肯齊,在六大板塊基礎上將大板塊又劃分為若干小板塊。如可可斯、加勒比、納斯卡板塊等。
  • 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衝撞,日本會滑入馬裡亞納海溝嗎?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並處於亞歐板塊的東部,馬裡亞納海溝距離日本本土最近處只有200公裡。目前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衝撞,其中亞歐板塊向上俯衝,太平洋板塊沉入海底,在交界處形成長長的海溝、山脈和島嶼,日本正是處於這樣的島嶼之上,板塊交界處的地質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頻發的國家。
  • 東南亞:地處「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和三大板塊交界的板塊位置
    絕對位置通常是指「經緯度位置」,以及由經緯度位置推導而來的半球位置、熱量帶位置等;相對位置是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位置關係,其中海陸位置最為重要,此外還包括與河流、山脈、板塊、城市、交通等地理事物之間的位置關係。
  • 板塊運動
    不久又相繼在該島西略偏北l00千來海底和該島正南約190千米海底發生強烈餘震,這些地震均發生在靠近兩大板塊界線的地方。據此完成2~3題。【試題引入】4.下列應用板塊構造理論對地質地貌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塊張裂而產生B.臺灣山脈由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張裂而成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溝和弧狀島鏈是新大洋地殼的誕生處【解題技巧
  • 現代板塊構造理論怎麼說?
    因此有人把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稱為全球大地構造理論發展的三部曲。板塊構造學說是當今世界最令人信服的全球構造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地球的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而是被地殼的生長邊界海嶺和轉換斷層,以及地殼的消亡邊界海溝和造山帶、地縫合線等一些構造帶,分割成許多構造單元,這些構造單元叫做板塊。
  •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為何亞洲東部沒有形成高聳的山脈?
    在板塊構造學說中,全球的巖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塊和一些小板塊,這六大板塊包括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板塊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板塊之間的邊界可以分為相互碰撞擠壓的「消亡邊界」和相互張裂分離的「生長邊界」。
  • 地理知識點 板塊運動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和印度洋的一部份。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赤道經過六大板塊,從0度經線開始自西向東依次為: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     2.板快構造學說: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
  • 玩轉地理 | 地球板塊的那些事兒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和印度洋的一部份。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赤道經過六大板塊,從0度經線開始自西向東依次為: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
  • 印度板塊中的印度半島脫離了亞歐大陸,將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都知道板塊運動其實指的就是在地球表面板塊對於板塊之間的相對運動。在後來被一名叫做勒皮順法國地質學家劃分為了六大板塊,所有的這些板塊,其實都漂浮在一個地幔軟流層之上,它具備著流動性,而隨著軟流層的運動,各個板塊也發生著相應的水平運動。
  • 印度板塊中的印度半島脫離了亞歐大陸,將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都知道板塊運動其實指的就是在地球表面板塊對於板塊之間的相對運動。在後來被一名叫做勒皮順法國地質學家劃分為了六大板塊,所有的這些板塊,其實都漂浮在一個地幔軟流層之上,它具備著流動性,而隨著軟流層的運動,各個板塊也發生著相應的水平運動。
  • 高中地理:地球板塊知識點
    1、北冰洋被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劃分了。2、大西洋被美洲板塊、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劃分了。3、大洋洲絕大部分被劃分到印度洋板塊。4、南北美洲劃分到一個板塊——美洲板塊。5、六大板塊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只包括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裡都既有陸地又有海洋。
  • 圖說地理——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
    知識連結: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幾大板塊主要包括:歐亞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 (印度除外);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印澳板塊:印度、澳洲、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納斯卡板塊:緊臨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側;北美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板塊:
  • 什麼是地殼運動的機制,板塊構造學說為何如此盛行
    水平運動引起地殼物質水平位移,使地表巖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運動又稱升降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升和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在自然界,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其實是相伴發生的。在不同區域和不同時期,兩者長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地殼運動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