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物理學難題困擾世界,解答一題都能獲得諾貝爾獎了!

2020-12-06 小孤山上聽風

物理學家們挑選出10個最匪夷所思的物理學問題,解答這些問題足夠讓他們忙上100年。儘管沒有任何懸賞,不過,對任何一個問題的解答差不多都能獲得諾貝爾獎。

1、表達物理世界特徵的所有(可測量的)無量綱參數原則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僅僅取決於歷史或量子力學偶發事件,因而也是無法推算的參數?

愛因斯坦的表述更為清楚:上帝在創造宇宙時是否有選擇?想像上帝坐在控制臺前,準備引發宇宙大爆炸。"我該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該讓這種名叫電子的小點帶多少電荷"?"我該把普朗克常數--即決定量子大小的參數--的數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為了趕時間而胡亂抓來幾個數字?抑或這些數值必須如此,因為其中深藏著某種邏輯?

2、 量子引力如何幫助解釋宇宙起源?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是標準模型和廣義相對論。前者利用量子力學來描述亞原子粒子以及它們所服從的作用力,而後者是有關引力的理論。很久以來,物理學家希望合二為一,得到一種"萬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論,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包括宇宙是如何隨著大爆炸自然地誕生的。實現這種融合的首要候選理論是超弦理論,或者叫M理論--這是其名稱的最新"升級版",M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論之母"(motherofalltheories)。

3、質子的壽命有多長,如何來理解?

以前人們認為質子與中子不同,它永遠不會分裂成更小的顆粒。這曾被當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認識到,他們提出的各種可能成為"大一統理論"--該理論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匯於一爐--的理論暗示:質子必須是不穩定的。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質子是會分裂的。辦法是捕捉到正在死去的質子。許多年來,實驗人員一直在地下實驗室中密切注視大型的水槽,等待著原子內部質子的死去。但迄今為止質子的死亡率是零,這意味著要麼質子十分穩定,要麼它們的壽命很長--估計在10億億億億年以上。

4、自然界是超對稱的嗎?如果是,超對稱性是如何破滅的?

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把包括引力在內的所有作用力統一成為單一的理論要求證明兩種差異極大的粒子實際上存在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所謂的超對稱現象。第一種粒子是費密子,可以把它們粗略地說成是物質的基本組件,就像質子、電子和中子一樣。它們聚集在一起組成物質。另一種粒子是玻色子,它們是傳遞作用力的粒子,類似於傳遞光的光子。在超對稱的條件下,每一個費密子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玻色子,反之亦然。物理學家有杜撰古怪名字的衝動,他們把所謂的超級對稱粒子稱為"sparticle"。但由於在自然界中還沒有觀察到sparticle,物理學家還需要解釋這種對稱性"破滅"的原因:隨著宇宙冷卻並凝結成現在的這種不對稱狀態,在其誕生之際所存在的數學上的完美被打破了。

5、為什麼宇宙表現為一個時間維數和三個空間維數?

這只是因為還沒有想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為除了上下、左右、前後,人們無法想像在更多的方向上運動。這並不意味著宇宙原本就是這樣的。實際上,根據超弦理論,肯定還存在著另外六個維數,每一維都呈捲曲狀,十分微小,因而無法察覺。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為什麼只有這三個維數是伸展開來的,留給我們這個相對幽閉恐怖的空間呢?

6、為什麼宇宙常數有它自身的數值?它是否為零,是否真正恆定?

直到最近,宇宙學家仍然認為宇宙是以一個穩定的速度在膨脹。但最近的觀察發現,宇宙可能膨脹得越來越快。人們用一個叫宇宙常數的數字來描述這種輕微的加速。這個常數是否如人們早期所認為的是零,或者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值,物理學家現在還無法做出解釋。根據一些基本計算,這個常數應該很大--是我們觀測結果的大約10到122倍。換句話說,宇宙應該以跳躍般的速度在膨脹。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肯定有什麼機制在壓制這種作用。如果宇宙真是超對稱性的,那宇宙常數就該被完全抵消掉。但這種對稱性--如果確實存在的話--看來已經破滅。如果這個常數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話,那情況就更加複雜了。

7、M理論的基本自由度(M理論的低能極限是11維的超引力,它包含5種相容的超弦理論)是多少?這一理論理否真實地描述了自然?

多年來,超弦理論最大的弱點是它有5個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個--如果有的話--描述了宇宙?反對這一理論的人最近已經接受了被稱為M理論的最主要的11維理論框架。但情況卻因此變得更加複雜。

在M理論前,所有的亞原子粒子都被說成是由微小的超弦組成的。M理論給組成亞原子的物質譜加了一種叫做"膜"(brane)的更為神秘的物質,它就像生理學上的膜一樣,但最多有9個維數度。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更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是膜組成了弦還是剛好相反?或者另外存在著一些更基本的物質單位,只是人們沒有想到罷了?最後,這兩種東西中是否有一種確實存在,或者M理論僅僅是一種迷人的大腦遊戲?

8、黑洞信息悖論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根據量子理論,信息--無論它描述的是粒子運動的速度還是油墨顆粒組成文件的確切方式--是不會從宇宙中消失的。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約翰?普雷希爾和斯蒡芬?霍金卻提出了一個固定的假設:如果你把一本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扔進黑洞中去,將會發生什麼事?宇宙中是否有其他同樣的百科全書是無關緊要的。正如物理學中所定義的,信息並不等同於含義,信息僅指二進位的數字,或是一些其他的代碼,它被用來精確地描述一個物體或一種方式。所以看起來那些特定的書本裡的信息將被吞沒,並永遠地消失。但人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霍金博士和索恩博士相信那些信息確實消失了,而量子力學必須對此作出解釋。普雷希爾博士推測信息其實並沒有消失;它也許以某種形式顯示於黑洞的表面,如同在一個宇宙中的銀幕上。

9、何種物理學能夠解釋基本粒子的重力與其典型質量之間的巨大差距?

換言之,為什麼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電磁力)要弱得多?一塊磁鐵能夠吸起一個回形針,即使整個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據最近的一種說法,重力實際上要大得多。它僅僅是看上去比較弱而已,因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個額外的維數度之中。如果我們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獲全部的重力,也許就有可能製造出微型黑洞。雖然這看上去會引起固體垃圾處理業的興趣,但這些黑洞很可能剛一形成就消失了。

10、我們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動力學中的夸克和膠子約束以及質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動力學(QCD)是描述強核子力的理論。這種力由膠子攜帶,它把夸克結合成質子和中子這樣的粒子。根據量子色動力學理論,這些微小的亞粒子永遠受到約束。你無法把一個夸克或膠子從質子中分離出來,因為距離越遠,這種強作用力就越大,從而迅速地把它們拉回原位。

但物理學家還沒有最終證明夸克和膠子永遠不能逃脫約束。他們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所有能感受強作用力的粒子必須至少有一丁點兒的質量,為什麼它們的質量不能為零。一些人希望M理論能提供答案,這一理論也許還能進一步闡明重力的本質。

相關焦點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他們逝世之後,人類社會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推進社會的發展,也無法再找出像他們這麼聰慧的偉人。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的一生非常精彩,留下了很多學說,就連死後很多人都覬覦他的大腦,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他的大腦比普通人的開發程度高得多,很多人都想擁有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腦,不過卻無法得到。榮獲諾貝爾獎的是哪些人?
  • 困擾世界的十大物理學難題
    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這些難題吧!聖巴巴拉加州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戴維格羅斯在公布選出的問題時說:「我是這樣考慮的:如果我從現在起昏迷 100 年,當我醒來時,我會問什麼問題。」美國聖巴巴拉加州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挑選出 10 個最匪夷所思的物理學問題,解答這些問題足夠讓世界物理學界忙上 100 年。儘管沒有任何懸賞,不過,對任何一個問題的解答差不多都能獲得諾貝爾獎。
  • 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 解決困擾科學界107年難題,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曹原,能獲諾貝爾獎嗎
    2018年12月18日,世界上歷史最的、最有名望的之一的《Nature》在公布年度科學人物的時候,竟將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孩列為了榜首。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名出生在1996年,在當時不過22歲的中國男孩曹原,登上了美國《Nature》雜誌,這一在諸多科學界都佔據著領頭羊位置的雜誌榜首。
  • 「時間倒流」真能被實現嗎?這是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
    「時間倒流」真能被實現嗎?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終於有定論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錶盤上的指針不停地轉動著,沙漏裡的細沙在不斷的流逝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在一點一點地改變著……這一切的發生,都是時間的作用,它無聲無息,無影無形,人們只能通過各種計時器來描繪它的模樣。時間它就像棋盤裡未過河的兵卒,只進不退,棋子落定的那一刻就沒有回頭路可言。
  • 中國在發電廠放了3000隻羊,就解決了困擾世界幾十年的難題
    在您關注後,您的留言評論小編都會看,您的建議和反饋同樣十分珍貴,希望您關注能見證小靜的一步步成長,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近一百年來,科技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日新月異。一百年來人們得到的科技成果比過去一千年還要多,因此人們們滋長了一些驕傲的情緒——就是沒有高科技解決不了的事。
  • 並不是所有解答題都是難題,有些大題,簡直就是在送分
    說到中考數學,讓很多考生頭痛的地方就是後面的解答題,不僅要寫出合理的解題步驟,字跡工整,不能有計算錯誤,最終要確保得到正確答案,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任何細微的錯誤,否則就功虧一簣。雖然解答題是按照步驟進行打分,但其答題形式是環環相扣,這就註定你要想拿到解答題的分數,就要做到事無小事,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好!
  • 如何解答面試難題
    面試難題主要有幾種類型,一是敏感題,二是刁鑽題,三是高深題,四是怪異題。……解答敏感題,最主要的是做好心理上和內容上的準備,答題時沉著冷靜、靈活巧妙。曾有記者問鞏俐:「你對自己的相貌如何評價?」這無疑是個敏感難題。因為無論是說自己外貌漂亮還是不漂亮,都可能引來麻煩,甚至導致難堪。只見她靈機一動,指著自己的小虎牙笑著說:「我覺得我的牙齒很漂亮,因為它整齊而與眾不同。」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我們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需要人才,需要傑出人才或者一流人才。客觀地說,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最需要培養出一批一流的人才。沒有一流人才的支撐,怎麼行?所以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留住一流人才。有論者認為,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人才是除高樓、設備等硬體條件外最關鍵的「軟實力」,也成為各大高校競爭的資源。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我們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需要人才,需要傑出人才或者一流人才。客觀地說,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最需要培養出一批一流的人才。沒有一流人才的支撐,怎麼行?所以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留住一流人才。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 上海科學家解答生物學熱點難題
    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團隊今天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從而回答了百餘年來的這一科學難題。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固氮反應需要很高的能量輸入。
  • 20年過去,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仍有六題未解,唯一的解題者已隱退
    2000年5月,由美國富豪出資建立的克萊數學研究所,精心挑選了7大未解數學難題,無論你是數學家還是流浪漢,任何人只要解決其中一題,都可以領走100萬美金。美國希望通過懸賞的方式高效解決問題,對數學家而言,無疑也是一次揚名立萬的機會。這七道題也被稱為「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
  • 科學家首次完善愛因斯坦理論,解答光子動量失蹤難題
    趣味探索訊 愛因斯坦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不但解釋了很多前人所未解釋的物理現象,還提出至今無法超越的廣義相對論,他因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本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這個難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無人解答。今天來自歐洲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物理學家博士生亞歷山大·哈通找到了答案,首次完善了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算是超越了愛因斯坦。為了解答這個難題,他研製出一種以前無法達到的高辨率光譜儀。
  • 科學家首次完善愛因斯坦理論,光子動量失蹤難題被解答
    趣味探索訊 愛因斯坦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不但解釋了很多前人所未解釋的物理現象,還提出至今無法超越的廣義相對論,他因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
  • 這題20秒能解答的屬於高智商
    解答數學中的各種難題,需要具有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很多的數學難題中都包含了抽象性的語言轉接,這是屬於最難理解的一種數學題了。現在的數學並不是簡單的123,或則加減乘除,他有很多應用語言轉折、抽象性的技巧來加強對學者們的考驗,一般來說數學學得好的人,智商一定會高出於普通人。我們就拿小學生來說吧。
  • 一本人人都能輕鬆讀懂的諾貝爾獎天才簡史
    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中,漫畫家小林的一張漫畫就成為了全國高考作文題。這是漫畫題材又一次被高考作文選中,說不準你哪天看過的漫畫就成了考試原題了呢?再來看看近年的圖書暢銷榜,漫畫圖書逐漸成為主流。因為對孩子來說,讀書必須有趣,有吸引力,他們才會喜歡看。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沒有天資,卻獲得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他的經驗讓你輕鬆學好數學
    他叫小平邦彥,學數學的人都應該認識他,日本著名數學家,在代數幾何和復幾何領域都做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證明了復曲面的黎曼—羅赫定理,證明了小平消滅定理和小平嵌入定理,對緊復曲面做出了系統的分類,並發展了高維複流形的形變理論。他於1954年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 高難度國際IQ題:據說全球15%的人一臉懵逼,期待IQ135+的人解答
    通常來說,IQ越高的人,越善於解答難題。IQ,即智商,它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通常來說,IQ高的人,反應速度快,腦子靈活。當他們遇到難題的時候,往往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給出合理的推斷並做出正確的行動。
  • 上海15歲高一女學霸,攻破數學界難題,與諾貝爾獎得主同桌論道
    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因此,孩子的學業幾乎成了所有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孩子請家教,送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但就在很多孩子忙著上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上海一位15歲的高一女生,就已經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為一名少年科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