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每次看科幻類的電影總能帶給我震撼,《2001太空漫遊》是這樣,《星際穿越》也是這樣,不僅僅是因為宏大的敘事命題,更是太空那種浩瀚無垠的景象給人的震懾感,真的太強了。
《太空救援》也是這樣,無與倫比美學畫面,偏冷調的畫面會讓人想到金屬的質感和太空的冰冷感。
影片大概講述的是冷戰時期蘇聯向太空發射了一個名叫「禮炮7號」的太空站出現了故障,隨時可能會從太空墜落。同時美國也準備發射探索者號將其自行處理掉,這就意味著「禮炮7號」一旦落入美國手裡蘇聯的航空核心機密也將被掌握(是不是很像一些事件?)
為了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蘇聯方決定派遣經歷了大天使事件的被提前退休了的太空人弗拉基米爾和一名工程師維克託進入太空對空間站進行維修。但是要將兩者對接起來太難了。
有多難呢?就像影片中一個人開玩笑說的那樣:我還沒用過翻滾著的女人。儘管這次行動危險,儘管彼此都有放不下的人,還是去了。
在影院看他們對接的時候真的是緊張的手都出汗了,特別是在3d的觀感體驗下。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開頭,後面由於水珠不小心進了設備裡面引起了爆炸,導致氧氣極度的不足。
於是航空局經過考量決定讓維克託回來,但維克託卻要求兩人一起走。最終兩人一起「大力出奇蹟」敲掉了遮擋太陽能充電系統的金屬後使空間站恢復了正常。
我看的科幻片比較少,很多人都說劇情比較像《阿波羅十三號》和《地心引力》,我沒有看過,但是我覺得當黑幕打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時候就已經足夠讓人肅然起敬了。
不同於那個公眾號關於「生與死」和「集體榮譽與個人榮譽」的解讀,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子講的就是認真熱愛,認真生活。可能是有集體利益在裡面,可我覺得主角弗拉基米爾重新選擇上太空更多的是熱愛。
憑藉這一份熱愛,在長官說原地待命的時候,他幾乎不可能地與空間站連接上了;長官說可以回來的時候,他們對他說:如果你在這上面,你會選擇回來嗎?
對於太空的熱愛,對於事業的熱愛,可能這樣子說很小家子氣,但他們是真的在為崇高的事業獻身,很值得敬佩。而現在我們能有幾個人說自己是真正熱愛自己的事業,並且願意為之奮鬥,為之獻身的?少之少又少吧,大多數只是為了生計混口飯吃。
所以這大概只有那個年代的人身上才會具有的奉獻精神了。說認真生活因為被他們打動了,對於生的渴望去努力,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特別是在浩瀚的宇宙裡,他們這樣認真,讓人覺得生命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當飛船裡出現了一隻蟑螂的時候,我聽到旁邊的女孩子說好噁心,因為3d的緣故,蟑螂幾乎要爬到臉上來了。影片裡維克託戲謔地說:要是在地球,我早就一腳踩死它了。
我笑了笑,想想他們處境能夠理解了。這隻蟑螂是可能是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唯一的生命體,而它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在宇宙浮遊無依卻依然努力生存,抓緊每一次落在地面的機會,夾縫生存,卻也頑強不屈。
其實我們對於宇宙來說何嘗不是渺小的、隨時可以碾死的蟑螂呢,但就算這樣,地球因為我們的渺小的存在而變得特別起來。這樣的力量是動人的。
所以影片最後美國的太空人透過玻璃,透過懸浮的宇宙塵埃,穿過意識形態,為他們敬了一個禮。為了偉大的生命。
可能影片的敘事是我們看過很多的太空營救的題材,故事的劇情顯得有點老套了,但是「根據真實改編」,這個故事變得有力量起來,所以看完影片的震撼感不一樣,那樣陌生的太空因為真實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被我們在銀幕看到而變得有溫度起來。
同時我也被他們身上的純粹所打動了,對待熱愛的純粹,對於生命的純粹。由於意識形態的鬥爭,每個人對於國家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支持,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豪情壯志是我們這個年代體會不到的。
但是,也珍惜和平年代。下來去了解之後發現現實有時候比電影更加的艱難。
太空人在距離「禮炮7號」200米的時候才知道它是一個翻滾著的狀態,這明顯與電影相比是地獄難度,然而他們做到了。比電影裡的不可思議更加的不可思議。
所以在影片的最後他們再次見到了天使,可能導演也覺得能這樣平安的回來大概是神跡的出現吧。這裡的神不是指宗教含義裡的「神明」,應該是在暗指比我們更加高級的生命體的存在。
但,就算如此。渺小的人類的壯舉從來都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