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學觀:純粹的理性批判

2021-01-08 望鄉雜誌社

叔本華說,天才是擺脫意欲的控制,用純粹理性批判的方法思考的偉大的人。在這裡,我想談談,什麼是純粹的理性批判?

意欲是我們天性的組成部分,又從存在中獲得材料。那麼,以此來說,人們是沒法達到擺脫意欲的境界,所謂純粹,只能是理論上的成立。其實則不然,純粹是可以做到的,不受意欲控制。生活當中這樣的人很少見,但並不是就沒有。你比如一些寺廟的和尚,講究佛道的清淨,坐禪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做到神遊物外的。那就到了純粹的世界,只是我們東方人說法比較玄乎。

對待事物的看法,我們往往會受意欲控制,結果就是無法正確看到事物的本質。理性的思考就能避免這種情況嗎?答案也是否定的。所謂理性,是世俗中所建立的道德、規則與秩序。所以要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必須依靠純粹。

還好,我們人類是聰明的,將兩者進行了結合,後面加了一個詞:批判。對我們所看到的的事物進行批判,說明有了系統的方法論,儘管這種批判並不全面,所得出的結論也因人而已,但它做到了儘可能的正確性。說到底,純粹理性批判只是一種方法,談不上主義,但卻適用於各種主義哲學。

如果我們人人都具有這種方法論的掌握,那人類社會可能就會瀕臨滅亡。對於理性世界的思考結論,我們往往被它的邏輯性而吸引,科學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同樣的,我們看待事物,即使看到了本質,那稱得上「純粹」的東西,也有可能被利用後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它的最終歸宿是真正的、科學的形上學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一百六十天,我有什麼收穫?
    還好找到了個拐杖,鄧曉芒先生曾經在他的課堂上帶著同學逐字解讀過《純粹理性批判》,而後來將課堂的錄音整理成冊,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句讀》,除了解讀康德字面意思之外,還穿插了很多當時時代的背景以及康德的言外之意。
  •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因為他寫出了哲學歷史人幾乎無人超越的三大批判。伊曼努爾·康德的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1《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2《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歸宿和目的。所謂「實踐理性」,是指實踐主體的意志,對於實踐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規定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質以及它們遵循的原則。全書包括「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兩大部分。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方法論-一、純粹理性的訓練
    所以,康德要在先驗方法論中,整理他在整個《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問題和觀點,並形成一個未來的、科學的、完善的形上學理論。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先驗方法論的內容。【以下為部分正文】二、先驗方法論(這是全書的第二大部分,對應第一部分是先驗要素論)如果我把純粹的和思辨的理性的一切知識的總和看做我們至少心中對之有一個理念的一座大廈,那麼我就可以說,我們在先驗要素論中粗略估計了這座建築的材料,並規定了這些材料足夠建一棟什麼樣的大廈及它具有何種高度和強度。
  • 《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二、核心與內容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是整個哲學都繞不開的一個關鍵環節,而從整個人類思想史或文明史的角度來看,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所闡述的思想,有一部分成為現代世界人們的「常識」,雖然沒有成體系的存在與所有人心中,但卻以散落碎塊的形式,構成了現代人思想的基石。那麼《純粹理性批判》到底講了什麼,康德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以及用了什麼具有裡程碑式的方法?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導言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第一句就寫到,「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這給了整本書一個明確的開始,以及追尋的目標。《純粹理性批判》是一本關於知識的書,是探討人的知識是如何成為可能的以及如何獲取知識,前者被康德稱為先驗要素論,後者被稱為先驗方法論。整本書也是分作這兩大部分來展開的。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時間與空間」是人類的主觀認知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主要提到了:哲學的認知思維,介紹了「經驗、經驗到、經驗對象」等哲學概念。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哲學家裡的時空觀是什麼樣的?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裡康德就用了很大篇幅來論證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性。第一節的標題就叫做「空間」,第一段的副標題叫做「空間概念的形上學闡明」。簡單講,當人想到某個物品的時候,必然是聯想到某個物品在特定的空間與時間之中,之後才是佔據著某些空間位置的物品。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知覺理論1
    通過確定人類固有的綜合判斷,我們也可以確定人類理性在認知過程中的能力和邊界。在引言的最後,康德將問題分為四個部分,並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對它們進行了討論。首先要解決的是「純粹數學是如何成可能」。雖然我們講的是純數學,但實際上我們只是以數學為研究對象,通過純數學來引出「先驗感性論」。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方法論-二、純粹理性的法規
    在上一章我們已經知道,在康德看來,純粹理性在思辨層面的運用並不會帶來什麼新的知識,也就是說沒有積極的運用,但卻可以防止我們走的太遠,誤入歧途的產生一些幻相,所以有著消極的運用,也就是所謂的純粹理性的訓練。實際上,純粹理性無非就是三個終極問題——靈魂不朽、自由意志和上帝存有。
  • 名師佳作丨謝地坤:如何理解康德哲學 ——《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與翻譯
    《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耗時10多年,苦心研究、反覆求索、精敲細磨才完成的一部哲學巨著。這部著作考察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提出了洞察人類知識的全新見解,不僅為全部批判哲學奠定了基礎,而且還開啟了18世紀至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是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的定鼎之作,影響了近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方向,甚至在很大意義上還成為當今哲學不斷前行的源泉。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導言1-純粹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的區別
    Day 6 2020年5月16日 康德把《純粹理性批判 那麼這個訓練該怎麼做,實際上康德就是把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當作是一個訓練的過程,用一種層次清晰的劃分,讓人能夠認識到「知識」的結構、成分,也只有如此,才能抵抗懷疑論的猛烈攻擊,保證人類知識大廈的不被摧毀。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精讀—邏輯
    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的先驗感性論中提出了空間和時間的先驗直觀形式,在先驗分析論中提出了著名的十二範疇。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被康德標以先驗二字,對此很多人都很困惑——究竟先驗是指在時間上早於經驗還是其他什麼?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分析理論·原理分析理論
    《純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是關於認識論,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劃分知識,那麼知識可以分為感性的和理智的。感性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能力,是人們從經驗中獲取知識的第一步。在先驗感性理論中,康德闡述了他對感性的新觀點,即存在先天的純粹感性形式時空,所有感性內容都形成於形式基礎上。然後,在感性獲得了內容之後,下一步就是讓智力工作。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概念分析論 13-14
    不過,對純粹先天概念的一個演繹卻永遠無法以這種方式實現,它根本不在這條道路上,因為從這些概念以後要完全獨立於經驗而運用來說,它必須出示一個完全不同於經驗的出身的出生證。他所嘗試的這種自然之學上的推導真正來說並不能稱之為演繹,因為它涉及的是事實問題,所以我主張把這種推導叫做對一種純粹知識的佔有所做的解釋。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概念分析論 15-22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主要有兩個敵人,一個是獨斷論,一個是懷疑論。前者是將理性的作用無限的誇大,而後者是徹底否定了理性的能力。實際上,直到現在,這兩種思想的餘波依然迴蕩在我們周圍。康德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把認知論從獨斷論和懷疑論中解救出來,在兩者中找到一條道路,既要給理性明確一個邊界,又要在邊界之內給理性足夠肯定,也就是在理性適用的範圍之內,人是有足夠的能動性的,不僅僅是對自然的一種反應,而在理性能力範圍之外,人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原理分析論 第三章
    首先《純粹理性批判》中是分成了兩大部分——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前者是理論性的,後者偏方法性的,前者的篇幅更大一些。在先驗要素論中,又可以分為先驗感性論和先驗邏輯,前者主要講感性的直觀,也就是認識中的感性部分,後者主要講認識中的知性部分。在先驗邏輯中又分為先驗分析和原理分析,前者在探尋先驗邏輯,後者給出了一些先驗邏輯的具體原理,核心也都是圍繞著範疇進行的。
  • 讀《世界哲學史》8——康德哲學(三大批判)
    康德花了將近三十年思考這個問題,直到他五十七歲那年發表了《純粹理性批判》。二、批判時期——第二階段,我將介紹康德的三大批判,看他是如何從提出批判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我敢說,沒有一個形上學的問題在這裡沒有得到解決,或至少為其解決提供了鑰匙。康德這句話所描述的就是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現在,讓我們開始《純粹理性批判》的學習吧!
  • 150天讀《純粹理性批判》之:導言2我們具有某些先天知識
    於是康德引出了他的一個重要概念,即「純粹」——完全不依賴於經驗的知識。他認為這個「純粹」的概念,是揭開人類認知能力的關鍵鑰匙。但在這個階段,康德只是提出了這個概念,而他一直強調自己不是獨斷論,所以在提出了概念之後,必須要去探討和檢驗,這些能夠稱之為純粹的先天知識到底是否存在。
  • 建構論唯理主義與批判的理性主義之辨
    ■ 馮興元 ●提要: 批判的理性主義強調真理是相對的,不能絕對把握,只能通過試錯來不斷接近真理。這是一種演化的視角,一種批判和反思的視角,一種試錯的視角。其出發點是承認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但又強調合理利用人的有限的理性。
  • 康德的「批判哲學」為什麼那麼牛?都講了些什麼?
    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被稱為哲學歷史上的「三大批判」,分別闡述了他對人類的知識、倫理和人與宇宙的關係等三個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思想看法,三大批判把哲學研究方向由本體論轉向了認識論、方法論,把從開始的一味討論隸屬於形上學的上帝說、存在論,轉向了對人自身(主體與客體)的探索與窮究,從而建立了以研究人本身為核心的人類學。僅此一點,康德就堪稱偉大。
  • 哲學觀的相關性思維體系和相干思維的物理觀察方式,有聯繫嗎?
    傳統哲學觀的相關性思維體系,沿用傳統物理二元論的哲學觀理念,不能對量子的微觀世界的獨立性作出相干同步反映。需求與微觀世界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即從多角度、多緯度研究觀察物,根據觀察物的動態體現觀察者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