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三體?不止!在工博會親歷平行世界裡的「太空探險記」

2020-09-16 話匣子FM

本屆工博會上,有一樣展品備受關注,它就是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模型。而它之所以充滿吸引力,是因為同一時間它的本體正在距離地球1672萬公裡的太空「探險」。這場需要近七個月,跨越約4.7億公裡的星際旅行,到底有多精彩?請聽報導:

工博會現場,「天問一號」模型前不停有人駐足拍照或是凝望,想像著它身後的那個「世界」。有人說:「他們那個團隊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幾歲的話,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國家的最大的底氣吧。」

這位航天迷說這話時並不知道,此刻站在她身邊的一位穿白襯衫的年輕人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火星環繞器副總設計師朱新波。

朱新波說:「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軌54天,目前星上能源、平衡姿態穩定,通信鏈路也非常正常,都符合我們的設計預期。」

身在工博會,朱新波的心卻一刻都不曾離開正在太空遨遊的那個本體,因為這場實際飛行總路程約4.7億公裡的「探險」,實在要面臨太多的挑戰。

朱新波說:「難點就是器地距離遠,通信鏈路衰減就會比較大,還會有一個時延,當到達火星的時候時延就是11分鐘,假如出現故障那我們地面是不能實時處理的,那我們星上就需要有這種自主故障的判斷,然後再把整個系統重構起來。」

規劃奔向火星的軌道有多麼不容易?朱新波說,「天問一號」會受到太陽及太陽系八大行星引力的共同作用。

朱新波說:「常規的軌道計算,只考慮地球的引力和探測器這是兩個體,考慮到月球的話就是三體,如果你再加了木星,在巡航過程中那也有可能會遇到微流星體,它的計算量非常大。」

在中國航天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下,這場「太空探險記」目前一帆風順。

今年7月27日「天問一號」 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時曾有過一次「回眸」,並用它的「眼睛」——光學導航敏感器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地月合影。上海航天光導事業部第九研究室副主任孫朔冬透露,當「天問一號」抵達距火星1000萬公裡的時候,這雙眼睛將會傳回更多精彩。

孫朔冬說:「然後一直向著火星去推進直到10萬公裡,包括火星的周圍的那些大氣層都可以看得非常非常清晰。」

有正在進行的太空探險,也有即將啟航的太空探險。本屆工博會上,由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新型商業中型液體火箭正式亮相。該型火箭產保經理趙志傑介紹,其運載效率領先於同級別火箭,未來有望將成為探險太空的的「常客」。

趙志傑說:「這次也使用了一個新的牽制釋放技術,就是在點火初期推力沒有百分之百建立之前,如果說動力系統有故障的話,我們可以緊急關閉,提升整個發射階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湯麗薇

編輯:王俊特

責任編輯:程晨

相關焦點

  • vivo全新系統OriginOS體驗:高自由度的「平行世界」
    「傳統系統界面」與「平行世界系統界面」存在於OriginOS,打開這套神奇系統邏輯的關鍵都在於一個應用「變形器」,「變形器」支持視窗風格、圖標風格以及平行世界三個功能按鈕,分開來聊一聊這三個可操作性的功能按鈕,首先是視窗風格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2020-11-28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部日系「時空穿越」純愛電影盤點,平行世界展開戀情!
    日本電影除了擁有不同於好萊塢的獨特氣質,日系純愛電影更是讓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就是要觀眾紅著眼眶走出戲院啊 _ 對於「純愛」題材,日本人不僅專注於悽美故事線,也紛紛在劇情中編織「時空幻想」,探索時空跳躍的可能性!
  • 想要看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試試 NASA 出品的太空旅行工具
    不過若指出它其實是由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那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那部著名的《三體》——事實如此。劉慈欣小說中的三體世界便是基於半人馬座 α 設想而來的。比鄰星及其行星想像圖當然,這個恆星系統本身在浩瀚宇宙中平平無奇,受到關注更多是基於人類的立場——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與我們平均只有 4.37 光年的距離,而比鄰星更是「只有」4.24 光年的路程差。
  • 「太空時代」的設計
    02 | 太空電影03 | 太空設計60年代,美國*國際主義設計佔領了高地,成為統一西方世界的審美風格,象徵著均質、批量、大眾的現代主義美學以及「福特主義」特點的產品隨處可見。例如:基於對美國大眾文化產品的研究,而在英國興起的「波普運動」;試圖顛覆資本社會傳統利益語境的義大利「激進運動」;隨著加加林登月悄然而至的「太空時代美學」;以原始自然為靈感的「嬉皮士風」。
  • 揭秘《球狀閃電》中的「黑森威懾」與「降維攻擊」
    比如,「球狀閃電」本身,這個概念用在了第一位面壁人泰勒的計劃中——用球狀閃電攻擊人類艦隊,從而創造出一支量子幽靈艦隊。而在《球狀閃電》的高潮部分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黑森威懾」和「降維攻擊」的影子。從農業時代重新恢復到資訊時代的過程將會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世界格局必將改寫,這對發達國家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在如此強大的威懾下,美方只能乖乖就範。ps:詳細內容,還請閱讀原著。 三體中的「黑森威懾」和這如出一轍——你敢動我試試,老子和你同歸於盡!通過「黑森威懾」,人類成功地逼迫三體人撤出太陽系,還無條件地給人類傳輸先進的科學知識與技術。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最早出現了「降維攻擊」一詞,因其概念與網際網路行業的某些商業競爭實踐異曲同工,所以也時常被大家拿來形容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顛覆型創新。
  • 終於有人拍出了9.9分的《三體》
    連續往後無窮拉伸的鏡頭,超級帶感綠色的部分是太空農場。裡面種植蔬菜以及生產肉奶蛋等副食品。一陣祥和的高科技成果展示之後,就到了「水滴放鞭炮」高潮場面。炸裂。炸裂。還是炸裂。「水滴」就那麼輕輕鬆鬆幹掉了整個人類太空艦隊。每艘飛船都崩開地結結實實。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 NASA 的「飛行材料驗收部門」裡有一個小組,專門負責審核那些要送上太空的食物的味道。▲ 氣味評測現場,圖片來自 HowStuffWorks味道濃烈程度評級依次為 0-4 五個等級。▲ 60 年代的太空食品,圖片來自 CNN從阿波羅時期開始,NASA 轉而給太空人提供「幹水菜」,太空人在吃之前得先用注射器把水打進食物裡,擠壓攪拌,就跟方便麵裡的菜有點像。此外,經高溫處理的「溼包」也開始出現,只需加熱即可食用。
  •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今年是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成書出版10周年。從《三體》橫掃「雨果獎」「星雲獎」,再到幾年間電影版《三體》的起起伏伏……有人說,《三體》成書至今,劉慈欣幾乎承包了中國原創科幻90%的話題,其中讀者最大的期待似乎就是何時能出現第二個劉慈欣或再誕生一部 《三體》?
  • 處於「隱生狀態」的「水熊蟲」會成為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物種嗎?
    圖解:「創世紀號」能夠在太空中生存的動物·「水熊蟲」「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三體文明所在的星球是一個很殘酷的地方,在三個太陽的互相作用下,三體星做著無規律的運動,氣候變化反覆無常,頑強生存下來的三體星人採用的方法就是「脫水」,當環境極度變化無法生存時,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圖片來自:nzgeo據當時《自然》雜誌報導稱,科研人員先是通過將木材傾倒在濃縮的過氧化氫液體中,然後煮沸,以去除掉木質材料裡的部分木質素和纖維素,再進行超高溫的機械熱壓,將木材緻密化,使其密度達到了原來的 3 倍,但硬度卻提升了 10 倍之多。▲ 未經處理的木材和緻密化後的木材對比經測試,處理過後的「超級木頭」,具備了和大多數結構金屬和合金相當的強度。
  • 中國首部雨果獎小說《三體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就在她差點死在監獄裡時,有兩個人救了她,並把她帶入了紅岸基地,從此她便在紅岸開始了物理天體研究。當她一步步走進紅岸的核心時,她才發現這是一個與宇宙文明聯繫的信息發射器。紅岸基地實際的工作其實是探索太空新生命,他們一次次向太空發送信息,以求得到異世界的回應,當然,這個希望是渺茫的,從來沒有成功過。
  • 豆瓣9.7的三體,這才是中國科幻
    《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導演:李圳宜主演:巫蠱悠悠 / 芥末 / 音匣老鬼 / 賀文瀟豆瓣 :9.7 | IMDb :暫無地球被另一個星系的三體文明發現,對地球發出最後通牒:「趕盡殺絕是對一個文明最高的重視。」三體從另一個星系趕來毀滅地球需要400年的時間。
  • 為什麼說「光錐之內是命運」?
    在宏大的《三體》三部曲中,大量內容都與「光速」相關聯,而且作為硬科幻,這些內容絕不是憑空臆想。其中,「光錐之內是命運」特別耐人尋味。「光錐之內是命運」是三體中的金句之一,為廣大三體迷們津津樂道。很多讀者對這句話不明覺厲,反正聽起來就是屌。實際上,這簡短的七個字,高度概括出了「光錐」的特性,更有一種「人類在宇宙面前無可奈何」的意味。
  • 《三體》中,失去了執劍人身份的羅輯,為什麼三體人還不是不敢動他?
    羅輯擔任了《三體·黑暗森林》的男主角,在第二部書中是「面壁者」,到了第三部裡成為了「執劍人」。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三體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守護者」,然而在威懾紀元的最後時期,羅輯卻被逮捕,被冠以「毀滅世界」的罪名。從這一刻開始,羅輯的心理也開始產生了變化。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在那個世界裡,鮑曼經歷了與三百萬年前猿人相同的經歷——在黑石神秘力量控制下進化成了更高一級的智慧生命「星童」,掌握了神秘的力量,變成了這個世界的主宰,而他又將毀滅什麼呢?如果用《2001太空漫遊》中的「望月者」部族和「對方」部族來進行類比,地球已經淪為「對方」。幸運的是,由於地球與三體世界足夠遙遠,地球未被「望月者」消滅。但是葉文潔發射的信號使三體意識到地球文明的存在,地球的生存環境正是兩個猿人部落爭奪的「寶貴水源」,因此三體開始向地球發出攻擊,從此開始便有了進化與衝突。
  • 霍金研究表明,因無數微蟲洞連接平行宇宙,我們的宇宙才能穩定
    所以我們只能無限地想像它存在的可能性,但劉慈欣《三體》中的說法令很多人認同。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當中有一個涉及4維空間的劇情,說,這時候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空間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在了解了四維空間的情況後,入侵者進行了深入思考,試圖找到一條拯救人類的途徑。
  • 平行宇宙(二)
    能不能換種看法呢:你手裡拿著無數片樹葉,只不過它們全都一模一樣,在時間空間上迭合在一起了,所以你只能看見一片樹葉,呵呵,有點詭辯,但也沒錯吧。甚至連你自己都有無限多個,只不過迭在一起了,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沒準會分一個出來呢。雙面維若尼卡?